少数民族戏剧论文-石丽裔

少数民族戏剧论文-石丽裔

导读:本文包含了少数民族戏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媒体创意,少数民族风情,戏剧学,情感诉求,话剧院,舞美设计,创作初期,地域文化色彩,视觉盛宴,西南地区

少数民族戏剧论文文献综述

石丽裔[1](2019)在《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媒体创意戏剧的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省话剧院多媒体魔幻创意肢体剧《勐巴娜西》取材于云南少数民族民间传奇故事,讲述了一千多年前,在富饶辽阔的勐巴娜西,民间美丽女子娜依波香与国王之子召赛龙跨越门第、冲破世俗的爱恋故事。两人勇斗黑暗势力,为爱殉情,感动天地,最终化作孔雀之神,共同守护勐巴娜西(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12-11)

王璐[2](2019)在《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意蕴与传承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市场经济大力冲击文化产业的今天,勤劳、勇敢、智慧的少数民族依旧积极创造、继承、传扬积淀丰厚又内容丰富的戏剧艺术遗产,为民族文化增添着十分靓丽的艺术光芒。因此,对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及其美学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中的艺术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9年11期)

卢立涛,王泓瑶,高峰[3](2019)在《教育戏剧: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水平的新路径——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学生都存在着学业困难的情况,针对致困根源探索精准扶困的有效路径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的关键。鉴于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文化背景和认知风格等原因,在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教育戏剧有助于学习者在"间距效应"的保护下自由地表达想法、自在地运用肢体,将身体运用到学习体验当中,更有利于营造具身学习文化生态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践证明:尊重教育戏剧情境性、教育性和交互性的普遍原则,灵活运用创作性戏剧、戏剧教学法和剧场教育,为解决少数民族学生低学业成就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精准扶困提供了新的路径(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胡洪礼[4](2019)在《浅论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现状及其保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少数民族文化的流失都是中华文化的巨大损失。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和发展应引起重视,因为少数民族文化比汉族文化更加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本文从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现状和贵州少数民族戏剧保护策略两方面进行简单的探讨。(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6期)

刘程[5](2019)在《浅谈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其宣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对我国传统精神与美德的深化。需要通过不断强化广西少数民族戏剧的艺术传承与创新,不断发掘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艺术的价值,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2期)

农尚春[6](2019)在《试论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媒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思想,我国全面加强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的重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生态保护也提上日程,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将壮剧的传承和保护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媒介建构进行适当分析,希望能为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支持。(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2期)

卢炜,陈军[7](2018)在《少数民族传统戏剧的时代创新——以《钓鱼城》为鉴》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发展是当下民族传统戏剧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但是对于民族传统戏剧如何创新当下还在实验探索中,并没有形成完全可行的有效模式。得到各方面认可的民族歌剧《钓鱼城》可谓是民族艺术创新的典范,为民族传统戏剧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以《钓鱼城》为鉴,可以看出民族传统戏剧的创新发展既要坚持民族特色,也需要在思想性、观赏性、艺术性等方面全面创新。进行各方面的创新尝试和努力是当前民族传统戏剧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肖军,杨芷清[8](2018)在《怀化有戏》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秋季,高温依然不退。在溆浦县城梨园茶楼,每天中午有辰河目连戏专场演出,虽要掏钱购票观看,但场场观众爆满。戏迷喝茶品戏,乐在其中。溆浦辰河目连戏曾沉寂30来年,随着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雪峰山麓“重出江湖”。在怀化市,与辰河目连戏(本文来源于《湖南日报》期刊2018-08-25)

李茜茜[9](2018)在《从戏剧翻译理论看少数民族文学“伊玛堪”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玛堪"是赫哲族独具民族特色的长篇口头说唱式文学,存在于民俗活动的表演中。本文从戏剧翻译五大问题入手,对比"伊玛堪"翻译与戏剧翻译的特点,结果表明,二者在文本的性质、用途、特点、翻译方法的转换角度以及译者地位上均是相同的,因此二者属同一翻译类型;在研究"伊玛堪"一类用于表演的口头式文学的翻译时,应采取与戏剧翻译相同的研究视角和实践方法。本文希望通过该研究,促进口头说唱式文学翻译水平的提高,达到少数民族民俗对外宣传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8年05期)

耿多儿[10](2018)在《神话与时代的阐发——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中英雄人物的个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戏剧中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戏剧人物扎根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自由自觉的灵魂,这种灵魂在很大程度上被剧作家们采用"英雄"这一人物形式来完成。在地域色彩浓厚,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稠密的环境中,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中的英雄人物则更带有本土文化中的异域色彩。(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06期)

少数民族戏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市场经济大力冲击文化产业的今天,勤劳、勇敢、智慧的少数民族依旧积极创造、继承、传扬积淀丰厚又内容丰富的戏剧艺术遗产,为民族文化增添着十分靓丽的艺术光芒。因此,对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及其美学意蕴进行分析和探讨,对其中的艺术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少数民族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1].石丽裔.少数民族文化与多媒体创意戏剧的融合[N].中国艺术报.2019

[2].王璐.少数民族戏剧的美学意蕴与传承创新[J].戏剧文学.2019

[3].卢立涛,王泓瑶,高峰.教育戏剧: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水平的新路径——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思考[J].中国民族教育.2019

[4].胡洪礼.浅论贵州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现状及其保护策略[J].戏剧之家.2019

[5].刘程.浅谈广西少数民族戏剧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9

[6].农尚春.试论少数民族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媒介建构[J].戏剧之家.2019

[7].卢炜,陈军.少数民族传统戏剧的时代创新——以《钓鱼城》为鉴[J].贵州民族研究.2018

[8].肖军,杨芷清.怀化有戏[N].湖南日报.2018

[9].李茜茜.从戏剧翻译理论看少数民族文学“伊玛堪”的翻译[J].中国文艺家.2018

[10].耿多儿.神话与时代的阐发——少数民族题材戏剧中英雄人物的个性特征[J].艺术评鉴.2018

标签:;  ;  ;  ;  ;  ;  ;  ;  ;  ;  

少数民族戏剧论文-石丽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