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治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362241
我们知道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在碰撞中闪光;也只有给学生释放一定的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纷呈。
一、套上“紧箍咒”,折断思维的翅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我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下面是一老师在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中“认识长方形”的教学片断:
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说:“小朋友,这是什么体?”
生:“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六个面,这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大家想不想知道长方形是怎样得来的?”
生大声回答:“想!”
“那好,老师现在就把长方形从长方体上取下来。”于是该师就边动手边满怀激情地说:“现在我把长方体按在黑板上,沿着长方体的边描下来,它就成了长方形。”接着教师又说:“我再描一遍让小朋友们认真看好了。”描完后继续说明:“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长方形。”
……
师:“接下来请大家学老师的样子,从学具盒里拿出长方体,描一描每个面,看看能不能描出其他形状的图形来。”于是学生就依样画葫芦地描起了长方形。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耐心讲授下,初步懂得了什么是长方形以及怎样画长方形。实际上用描的方法,长方形的四个角经常不能画直)这样体会不到“面在体上”这个教学难点,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却被束缚了,思维也被套上了“紧箍咒”,相当于把学生要起飞的翅膀折断了。
二、释放空间,点燃思维的火花
多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大胆地让学生去实践,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让其闪现创新的火花,发挥应有的价值,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广大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样是《认识图形》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发给学生有关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但对“面在体上”的体会并不深刻。正当我要进行总结时,忽然听到一个极小的声音:“我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我灵机一动,顺水推舟:“很好,那你来大声地说给大家听听。”只见这个学生拿着一个已剪掉一个面的长方体饮料盒,说:“我发现这个饮料盒是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我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是从长方体上取下来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一句话就把“面在体上”直接点出来了,这样大家对“面在体上”有了深刻的体会。教师机智地捕捉学生的意外生成,让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真可谓“不曾预约的精彩”。可见只有勇于挑战,释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头脑才会闪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三、大胆放手,享受丰收的喜悦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评价能力是逐渐走向成熟的,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评价。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互相评价可能会产生种种担心: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预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担心学生的思维一发不可收拾,出现教学意外而令人尴尬;担心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等等。但我认为,教者如果在平时教学中能放开手脚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互评将成为课堂亮丽的风景线。下面是我一节研讨课的教学片断:
教学《一分能钟干什么》,课上我分组让学生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活动完由组长记录活动情况。下面是一个小组的活动情况:
听完组长(本组的组长是施振凡同学)的汇报后,我本想用老套的方法好好地评价一番,却发现有好几个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面对那么多的听课老师,虽然我那时有种种的担心,但还是决定放手一博,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各方面对这一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评价,如:你一分钟才做5道口算题,还要再努力;你拍球的速度很快,我要向你学习等等。其中一个学生的评价让我大吃一惊:“振凡,你刚才汇报的声音真响亮。不过,我想问为什么你自己的没有记录?”……学生的评价非常全面,因为他们作了最全面、最透彻的思考。如果我还像以前一样用自己的想法来强加评价,那么本节课教学目标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课堂上教师的疏忽,有可能成为这节课的败笔。有了学生精彩的评价,本节课又多了一个亮点,成功地做到了既“红了樱花”,又“绿了芭蕉”。动起来吧!老师们,别让你的担心成为教学的绊脚石,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个互相评价的机会!只有敢于放手,你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才能享受丰收的喜悦。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我们的数学课堂将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