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王涛,康涛,雷琦,杨谦,曹冰清

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王涛,康涛,雷琦,杨谦,曹冰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辐射损伤,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CD34+

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康涛,雷琦,杨谦,曹冰清[1](2017)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rhBMP-4m)对~(60)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rhBMP-4m治疗组,每组30只。模型组和rhBMP-4m治疗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照射,照射剂量7 Gy,全身照射200 s;正常对照组小鼠不接受照射。模型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rhBMP-4m治疗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rhBMP-4m 0.5 mg,连续治疗6 d。分别于照射后第1、3、5、7、9天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单个核细胞数、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照射后第9天进行脾结节计数,并计算脾脏质量与体质量的比值(脾体比)。结果照射后第1天3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3、5、7、9天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照射后第3、5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7、9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照射后各时间点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照射后第1、3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5、7、9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照射后各时间点的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rhBMP-4m治疗组小鼠照射后第1、3天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第5、7、9天rhBMP-4m治疗组小鼠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的百分率高于模型组(P<0.05)。照射后第9天,模型组小鼠脾结节计数高于正常对照组,脾体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rhBMP-4m治疗组小鼠脾结节计数和脾体比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辐射可引起小鼠骨髓造血系统损伤,rhBMP-4m能够促进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赖春花,周磊,宁晖丽,张迪,周震[2](2016)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结合胶原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模型中的成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后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BR)模型中的成骨效应。方法将20只普通级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周组和6周组,每组10只。所有大白兔均制备颅骨GBR模型,在颅顶骨植入4个钛筒,分别盖rhBMP-2/CBD胶原膜(rhBMP-2/CBD胶原膜组)、rhBMP-2胶原膜(rhBMP-2胶原膜组)、胶原膜(胶原膜组)和不盖膜(空白组)。分别在2周和6周时处死各对应组的大白兔,取样制作硬组织切片和石蜡切片,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胶原膜阻挡了纤维组织的长入,4组钛筒上层均无新骨生成,其中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顶端毛细血管增生量明显较其余3组多。6周时可见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上层大量新骨生成,与来源于颅骨骨面的新骨界限明显,而其余3组钛筒顶端未见新骨生成。结论 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可形成具有骨诱导性的胶原膜,缓释rh BMP-2使胶原膜下方大量新骨生成,表层成骨可阻止纤维组织的长入和防止植骨床的塌陷,使成骨速度加倍。(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期刊2016年04期)

孙子环[3](2016)在《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外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实验利用两步法阳极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制备双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并以此为载体、羰基二咪唑(CDI)为交联剂向外接枝偶联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构建TiO2纳米管-CDI-rhBMP-2复合生物活性层;选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作为种子细胞,与TiO2纳米管-CDI-rhBMP-2复合生物活性材料体外共培养,探讨该活性层对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期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99.99%高纯度商业钛片,激光切割成直径为12mm的圆形钛箔片,用800目、2000目、3000目、5000目、7000目碳化硅金相砂纸逐级打磨抛光直至表面呈镜面状,利用阳极氧化技术制备双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通过羰基二咪唑(CDI)向外化学接枝rhBMP-2,记作实验组,空白对照为机械抛光组,阴性对照(A和B)分别为二氧化钛纳米管组和二氧化钛纳米管+羰基二咪唑组。场发射扫描电镜检测试件表征及细胞黏附铺展情况,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检测试件表面元素组成;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KP)试剂盒间接测定试件表面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两步法阳极氧化法技术制备的双层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可作为良好的基底材料向外接枝偶联生物活性蛋白,FESEM观察显示机械抛光组试件表面光滑,偶见划痕;二氧化钛纳米管组为均匀一致的双层纳米管阵列,分内外两层,内管直径约20nm,外管直径约160nm,内外管连接紧密;二氧化钛纳米管+CDI组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内外管模糊;二氧化钛纳米管+rhBMP-2组表面可见粟粒状颗粒物;XPS检测实验组、阴性对照组(A和B)试件表面均由N元素、C元素和O元素组成,实验组特征性N元素峰值显着增高。四组试件与BMSCs共培养,机械抛光组细胞呈长梭形,细胞黏附铺展较局限;二氧化钛纳米管组细胞铺展良好,但细胞伪足较少,细胞间连接疏松;二氧化钛纳米管+CDI组细胞胞体铺展情况良好,胞体呈扁平状,细胞伸出的触角较少;二氧化钛纳米管+rhBMP-2组细胞铺展均匀,细胞间连接广泛而紧密,可见部分细胞伪足伸入纳米管中。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第1d增殖效果不明显,实验组为(0.355±0.058)、空白对照组为(0.326±0.019)阴性对照组A为(0.338±0.022)、阴性对照组B为(0.314±0.061)(P>0.05),细胞增殖第3、5d,实验组为(3.295±0.153、3.823±0.059)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2.479±0.064、3.131±0.096)及阴性对照组A(2.715±0.075、3.371±0.047)、阴性对照组B(2.756±0.132、3.637±0.047)(P<0.01)。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第5、7、11d,实验组(0.0477_+0.0287、0.0615±0.0016、0.0667±0.0018)均优于空白对照组(0.0468±0.0094、0.0509±0.0018、0.0544±0.0015)及阴性对照组A(0.0455±0.0092、0.0553±0.0024、0.0575±0.0014)和阴性对照组B(0.0464±0.0099、0.0568±0.0021、0.0593±0.0014)(P<0.01)。结论TiO2纳米管-CDI-rhBMP-2复合生物活性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活性,体外细胞学实验证实该活性层可促进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可望为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提供一个思路。(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郭莉[4](2015)在《CPC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的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以及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联合应用在骨缺损修复中效果。方法 :选取健康长耳白兔20只制备动物模型,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磷酸钙骨水泥修复,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修复。分别于术后4/6/8/16/24周检测骨密度。结果 :植入8周时研究组可见新生骨小梁,对照组未见明显骨小梁,可见骨基质形成。自8周开始,研究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钙骨水泥复合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能显着提升骨密度,可协同促进种植牙骨缺损修复。(本文来源于《现代仪器与医疗》期刊2015年06期)

沈悦,马海英,张彦升,王娟,时炳正[5](2015)在《自体髂骨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修复大鼠单侧腭裂》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已有研究证实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植骨效果较好,然而尚未有文献报道此复合材料与自体骨移植效果的对比评价。目的:检测自体髂骨移植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植骨在单侧完全性腭裂大鼠模型中的愈合效果。方法:首先建立32只SD大鼠单侧完全性腭裂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于裂隙处移植自体髂骨,实验组移植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生物材料,于移植后的第1,2,3,4周,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新生上腭骨骨密度、成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骨钙素、骨保护素、核心结合因子及破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等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随时间的推移,碱性磷酸酶活性逐渐升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P<0.01);骨密度逐渐增高,实验组始终高于对照组(P<0.01);骨钙素、骨保护素、核心结合因子基因水平逐渐上升,实验组始终高于对照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逐渐降低,实验组始终低于对照组。表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复合生物材料植骨方式较自体植骨方式更有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李军,荆珏华[6](2014)在《自体腓骨移植联合重组骨形成蛋白-7治疗股骨头骨坏死》一文中研究指出股骨头坏死是一种青壮年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作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联合无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和重组骨形成蛋白-7对6例(7侧)未塌陷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治疗,其中Steinberg分期Ⅱ期5例、Ⅲ期1例(双侧)。随访4年,Harris评分提高49.2分,VAS评分降低5分,且5例股骨头未发生塌陷,1例双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一年因塌陷行全髋关节置换(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刘绍凡,陈愉,万锐杰,徐敏敏[7](2013)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对辐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鼠受到辐射后,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rhBMP-4m)对辐射引起的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通过60 Coγ射线照射,建立小鼠骨髓造血损伤模型,经rhBMP-4m连续治疗后,抽血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并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对脾结节进行计数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比例,比较辐射组和实验组之间的差别。结果经rhBMP-4m治疗的小鼠,白细胞数、单个核细胞数、脾结节数和CD34+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辐射组(P<0.05)。结论对于辐射引起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rhBMP-4m能够加快骨髓造血系统的重建。(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3年19期)

闫香珍[8](2013)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β在三度根分叉缺损修复过程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和目的通过炎症,创伤或肿瘤造成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水平缺损的重建在临床上依然是一个难题。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牙周疾病引起的牙周组织缺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骨组织工程主要的瓶颈是形成的组织工程骨与天然的生理骨仍有很大差距。可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组织工程骨的神经化。生长因子在骨形成过程起很重要的作用,这主要是通过刺激间充质干细胞向硬组织方向的分化。在过去的几年里,多种生长因子具有骨再生潜力,包括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成蛋白(BMP)。在这些因子中,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是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最具潜力的因子。除了它可以促进再生骨的量之外,它还可以安全的应用到病人身上,在rhBMP2处理的区域可以形成正常的骨。但是rhBMP2形成的骨的质量并不那么完美。最主要的缺陷是rhBMP2刺激再生的骨具有比较低的临床愈合能力,机械性能比较差,还有异位成骨。这些异常阻碍了它对大的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因此找到新的方法来改善再生骨的质及量非常必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和骨的形成,修复和改建密切相关。正常骨组织中有广泛的肽能神经分布,尤其在成骨活动活跃区域,新生骨组织中神经支配的现象更为显着。在人长骨不连患者中,发现在局部组织中存在神经纤维缺失的现象,并认为失神经支配可能是影响骨折正常愈合的原因之一。在截瘫和颅脑外伤伴有四肢骨折的患者中,往往发现骨折骨痂异常增大,甚至出现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现象,然而在动物失神经实验研究中,虽然证实骨痂形成加快且明显增大,但骨痂密度不规则,骨痂力学强度明显减弱。在下牙槽神经切断的大鼠中,牙槽骨的改建活动被抑制。而rhBMP2再生的骨和这些具有神经损伤的病人或实验动物具有相似的表现。我们的假说是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神经来源的生长因子可能也会影响骨的改建。神经生长因子(NGF)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营养蛋白,可以促进神经的生长分化,最近也被报道它可以促进骨的改建活动,并且在骨折愈合过程起重要作用。另外,它还可以促进人牙周韧带细胞骨及牙骨质相关蛋白,骨桥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并且它还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和牙周韧带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这表明它在体内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潜力。综上所述,这些之前的研究表明NGF在促进新骨生成及改建方面可能有效。因此,本研究将rhBMP2和NGF局部联合应用到比格犬叁度根分叉缺损处,观察再生骨的质与量,并观察再生牙周组织中神经纤维的形态和分布。方法第一部分:本实验在六条比格犬的下颌2,3,4前磨牙建立了36个炎性叁度根分叉缺损模型。rhBMP2和rh β-NGF通过可吸收的凝胶局部应用到牙周缺损处。按拉丁方设计将36颗实验牙分为6组,分别为:A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组A,B空白凝胶组作为对照组B,C凝胶+0.4%(4μ/ml)rhBMP-2,D凝胶+2%(20μg/ml)rhNGF,E凝胶+0.4%(4μ/ml) BMP-2+2%(20μg/ml)rhNGF,F凝胶+0.2%(2μg/ml)rhBMP-2+1%(10μg/ml)rhNGF。八周后处死动物,再生牙周组织的质和量通过扫描电镜,钙磷比例及组织学测量进行观测。第二部分:本实验动物手术部分同第一部分。标本处理采用冰冻切片,通过PGP-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叁度根分叉缺损再生牙周膜中神经的量,形态及分布情况。结果第一部分:实验结果证明骨形成蛋白2单独应用就可以促进再生骨的量。NGF单独应用组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新骨生成伴随更高的钙磷比值。另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在这一组中新生的组织中胶原束的直径比对照组中的高。骨形成蛋白2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的两组比两个对照组可以观察到更高的钙磷比值,并且伴有胶原纤维表明的更多的钙化物。另外,两种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比任何一种因子的单独应用促进更多面积的骨生成和更多的牙骨质,两种生长因子对牙周组织再生存在协同作用。第二部分:PGP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纤维可以在所有再生牙周膜中观察到。但是它们的数目比较少而且大部分分布比较分散。再生牙周膜中切迹区域PGP9.5阳性区域对此区域的牙周膜面积(除去牙齿,牙槽骨和血管)的百分比(POP)为1.93±0.9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3.09±1.12%)。再生的鲁菲尼小体仅仅在17个标本中的3个观测到。与正常牙周膜中的鲁菲尼小体相比,再生牙周膜中的具有更少的分支。细的自由神经末梢在再生牙周膜中占主导地位。它们大多数外形平滑,末端逐渐变细不形成任何末梢。另外,再生的牙周膜中牙周韧带在牙槽骨和牙骨质的附着比较松散。大多数再生的神经纤维和血管相邻,有些是沿牙周胶原纤维排列。有时在牙周组织改建活跃的区域可以看到神经的生长。结论局部应用rhBMP2和rhβ-NGF可能会促进比格犬的叁度炎性根分叉缺损再生骨的质和量。鲁菲尼小体在再生牙周膜中较少观察到,神经组织可能参与到牙周组织的改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9-22)

曹相玫[9](2013)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是大脑最好发的,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大约占颅内肿瘤的12~15%。临床上患者以肿瘤反复复发和快速死亡为特征,单次手术切除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7周;手术联合放化疗治疗,也不能使GB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达到1年,多数患者仍然死于GB的复发,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 CSCs)是恶性肿瘤内极少量的种子细胞,也是导致肿瘤耐药、高致死率和高复发率的关键因素。CSCs具有无限自我更新、无限增殖、多向分化的潜能。诱导分化治疗正是利用CSCs具有多向分化的特点,应用安全无毒的药物诱导CSCs向正常组织细胞分化,降低其致瘤性;促进CSCs从静止状态分化进入分裂期,增强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消除其耐药性,并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这是近20年来肿瘤治疗的重大突破,已应用于血液肿瘤的临床治疗。但在GB等实体肿瘤的治疗领域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其主要原因是尚没有长效而无毒的药品可以应用。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属于TGF-β家族,是结构类似的高度保守的功能蛋白质族,已发现有40多个成员,相对分子量在28-30kDa,广泛分布于人体多种组织和细胞,具有多重功能。其重要成员BMP2是使神经祖细胞从神经发生向胶质发生转化的重要开关。体外实验证实,BMP2能改变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的分化方向,诱导端脑的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近年来,BMP2介导的生长调节作用被广泛研究于肿瘤中,这些功能多种多样。但BMP2是否能够促进GB干细胞(glioblastoma stem cells GSCs)的分化,影响GB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及其分子机制还不清楚;另外需要深入研究BMP2是否有望应用于临床GB的综合治疗中,这些研究可能会为GB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rhBMP2蛋白诱导GSCs分化为成熟的胶质细胞;通过诱导分化的方法,以期改良其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行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模拟放疗联合诱导分化的临床综合治疗的体外环境,观察rhBMP2对肿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初步研究rhBMP2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为GB的分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GB组织的原代培养和胶质瘤U251细胞系筛选,获得GSCs,进行GSCs克隆球的培养和鉴定。2、用rhBMP2蛋白干预GSCs,观察分化后的细胞中,胶质细胞标志蛋白GFAP的表达状况;观察rhBMP2促进GSCs分化后,细胞的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变化;分析rhBMP2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3、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干预,模拟临床综合治疗的体外环境,观察联合处理对GSCs分化的影响;通过细胞周期和克隆形成能力的检测,分析rhBMP2促进GSCs分化对60Co-γ射线刺激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1、成功筛选并培养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的干细胞克隆球,建立了胶质瘤细胞系干细胞培养简单易行的新方法。与传统方法不用,我们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根据细胞的不同生长状态,将悬浮细胞收集起来,培养于添加了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内,进行条件性培养,最终形成GSC克隆球。我们通过增殖实验、自我更新实验、细胞周期测定和干细胞表面标志蛋白及相关基因的检测,证实了GSC克隆球的干细胞身份。2、rhBMP2蛋白可能通过抑制EZH2的活性促进GSCs分化,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我们用rhBMP2蛋白干预GSCs,通过免疫印迹实验发现,rhBMP2干预能够促进分化细胞内GFAP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发现,rhBMP2干预后,细胞浆内GFAP蛋白表达量增多,且呈细丝状结构分布;克隆球更容易贴壁分化。同时干细胞相关基因Sox-2mRNA水平降低,这些结果说明rhBMP2能促进GSCs分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证实rhBMP2不影响细胞的凋亡,因此认为rhBMP2无毒性作用。我们通过对分化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检测,明确了rhBMP2通过促进GSCs分化,降低肿瘤细胞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通过检测与干细胞分化相关的信号通路中部分关键蛋白(EZH2、Smad4、Wnt5a、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提示rhBMP2可能通过抑制EZH2的活性发挥促进GSCs分化的作用。3、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干预,能够高效的促进GSCs细胞向成熟胶质细胞分化,从而增强GSCs对60Co-γ射线辐照的敏感性,降低辐照后肿瘤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高剂量(20gy)或低剂量(0.25gy)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干预,细胞内GFAP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而且在细胞浆呈细丝状结构分布。我们进行细胞周期测定发现,rhBMP能够促进60Co-γ射线辐照后,细胞由G0/G1期向S期进展,说明,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能够促进GSCs由静止状态转向增殖状态。提示,rhBMP2能够增强GSCs对放疗的敏感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的结果显示,高剂量(20gy)或低剂量(0.25gy)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均能够有效降低辐照后肿瘤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因此推测,rhBMP2能够降低放射治疗后GB的复发。结论: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胶质瘤细胞系干细胞培养简单易行的新方法,成功筛选并培养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的干细胞克隆球。研究了rhBMP2蛋白对GSCs促进分化的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特征的影响。首次模拟临床综合治疗的体外环境,应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照联合rhBMP2处理,研究其对辐照后GSCs分化的影响,发现rhBMP2不仅能增强GSCs对放疗的敏感性,还能够降低放疗后GB的复发。(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2013-05-01)

曾辉,李凤,魏虹,石建峰,饶国洲[10](2013)在《黄芩苷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双缓释制剂促进小型猪牙周组织再生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黄芩苷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双缓释制剂联合应用对小型猪牙周组织的再生作用。方法:建立小型猪牙周炎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双缓组——壳聚糖温敏凝胶+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液(rhBMP-2)+黄芩苷-明胶微球(GMS),单黄组——壳聚糖温敏凝胶+黄芩苷-GMS,BMP组——壳聚糖温敏凝胶+rhBMP-2液,阴性对照组——空白凝胶。在建模前、后6周,治疗后4周和8周检查牙周病的相关临床指标,龈沟液IL-1β、TNF-α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于治疗后8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各组在治疗4周、8周后,临床检查指标及龈沟液IL-1β、TNF-α检查水平与建模6周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双缓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各组(P<0.05),且各项指标呈持续改善状态。X线片显示,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骨密度及牙槽骨高度都有所增加,其中,双缓组骨密度及高度增加最为显着。(2)组织学改变:治疗8周后,阴性对照组牙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无明显修复反应;其他3组可见不同量的新生骨质。其中,双缓组牙周组织炎症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修复反应最为明显。结论:黄芩苷和rhBMP-2联合应用能更好地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为黄芩苷和rhBMP-2双缓释体系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口腔医学》期刊2013年02期)

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后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GBR)模型中的成骨效应。方法将20只普通级雌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周组和6周组,每组10只。所有大白兔均制备颅骨GBR模型,在颅顶骨植入4个钛筒,分别盖rhBMP-2/CBD胶原膜(rhBMP-2/CBD胶原膜组)、rhBMP-2胶原膜(rhBMP-2胶原膜组)、胶原膜(胶原膜组)和不盖膜(空白组)。分别在2周和6周时处死各对应组的大白兔,取样制作硬组织切片和石蜡切片,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2周时可见胶原膜阻挡了纤维组织的长入,4组钛筒上层均无新骨生成,其中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顶端毛细血管增生量明显较其余3组多。6周时可见rhBMP-2/CBD胶原膜组钛筒上层大量新骨生成,与来源于颅骨骨面的新骨界限明显,而其余3组钛筒顶端未见新骨生成。结论 rhBMP-2与胶原膜靶向结合可形成具有骨诱导性的胶原膜,缓释rh BMP-2使胶原膜下方大量新骨生成,表层成骨可阻止纤维组织的长入和防止植骨床的塌陷,使成骨速度加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康涛,雷琦,杨谦,曹冰清.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对急性放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修复作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

[2].赖春花,周磊,宁晖丽,张迪,周震.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结合胶原膜在兔颅骨引导骨再生模型中的成骨效应研究[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6

[3].孙子环.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加载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体外生物活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4].郭莉.CPC与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修复即刻种植牙骨缺损的效果研究[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

[5].沈悦,马海英,张彦升,王娟,时炳正.自体髂骨与胶原-羟基磷灰石复合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修复大鼠单侧腭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6].李军,荆珏华.自体腓骨移植联合重组骨形成蛋白-7治疗股骨头骨坏死[J].临床骨科杂志.2014

[7].刘绍凡,陈愉,万锐杰,徐敏敏.重组人骨形成蛋白成熟肽-4对辐射小鼠骨髓造血损伤的修复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

[8].闫香珍.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和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β在三度根分叉缺损修复过程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9].曹相玫.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促进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

[10].曾辉,李凤,魏虹,石建峰,饶国洲.黄芩苷和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双缓释制剂促进小型猪牙周组织再生的初步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2013

标签:;  ;  ;  

重组型骨形成蛋白论文-王涛,康涛,雷琦,杨谦,曹冰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