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建阳刻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刻书中心,辐射八闽,走向全国,海上丝绸之路
建阳刻书论文文献综述
方彦寿[1](2019)在《刻书中心建阳对外传播的基本走向及其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建阳刻书业以其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就,在促进福建文化教育事业繁荣、中华文化发展和传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又由于投身于这个行业的各界人士以及图书自身的传播力量,而辐射八闽,影响全国,传播亚欧而融入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其中经济、文化和商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中国出版史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涂秀虹[2](2018)在《建阳刻书与明代前期的小说传播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是小说发展的繁盛期,但是从现存刊本看来,明代前期一百多年少有小说刊刻,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曾有一段长久的断层。这个现象多年来为学界所关注。文学发展有其复杂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建阳书坊的刻书活动对小说传播乃至小说编撰的影响不可忽视。建阳书坊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很早就在文体上、题材上、读者定位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建阳书坊极少涉足文言小说即源于此。又由于官方文化管理政策和稿源的限制,明代前期的建阳书坊很少刊刻白话小说。建阳书坊的刻书和经营,对明代前期小说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李尾咕[3](2017)在《建阳刻书业的移民因素考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汉末至清初的闽北移民进行研究,分析了闽北历代移民迁徙的原因、流向、数量和质量,重点分析了唐末五代世家大族移民造就的建阳刻书之盛和清初闽北移民逃离导致建阳刻书之亡。探讨了建阳刻书门阀始祖的迁入和闽北移民耕读文化需求对建阳刻书业的推动,证实了闽北在历史各时期移民对建阳刻书业兴衰有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方彦寿[4](2017)在《“价重寒中田十亩”——“麻沙本”与建阳刻书摭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荆溪勤有印犹新,座有藏书萃古春。价重寒中田十亩,建安遗简更殊伦。这首题为《家塾本》的七言诗,是清末民初国学大师杨守敬《藏书绝句》中的一首,说的是南宋时期几种着名的古籍刻本的流传与收藏,其中"勤有""建安"指的是宋元时期建阳余仁仲万卷堂、余志安勤有堂,以及刊刻"陆状元通鉴"(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7年S1期)
李尾咕[5](2017)在《移民与建阳刻书业的兴衰》一文中研究指出汉末至宋代因战乱等原因引发多次大规模北人南迁,期间世家大族大量定居闽北,为建阳刻书业的兴起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建阳刻书门阀始祖的迁入和闽北移民读书仕进之风直接推动了建阳刻书业的兴盛。经元、明两代的发展,建阳刻书业走向巅峰。清代初期建阳战乱频仍,闽北移民大量逃离导致建阳刻书衰亡。可见,闽北在历史各时期的移民对建阳刻书业兴衰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涂秀虹[6](2016)在《建阳刊《叁国志演义》版本特征再探讨——建阳刻书背景对《叁国志演义》版本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存《叁国志演义》刊本出于建阳书坊者多。《叁国志演义》建阳刊本具有明显的特征,如插图、按鉴、通俗化、花关索故事和"批评"等。建阳刊本特征的形成与建阳刻书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建阳刊刻《叁国志演义》的历史,表现了建阳与江南刻书风格逐渐融合的过程。(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12期)
李尾咕[7](2016)在《明代中后期建阳刻书的繁盛原因探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建阳刻书在明代中后期达到极盛,究其原因有外部和内部因素:统治阶层的政治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王学的兴起刺激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通俗文学的兴起;建阳书坊利用传统刻书优势,以刻通俗读物为主,定位于新兴中下层市井平民,在坊刻形式上不断创新,再加上文化创作团队的出现、建阳书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建阳刻书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本文来源于《韩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罗金满[8](2015)在《明代建阳戏曲刻书发展及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北建阳,既是福建,也是全国主要的戏曲刻书中心之一,在中国戏曲刻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刻书历史悠久,但戏曲刻书主要出现在明代中后期。建阳戏曲刻书,无论在刊刻类型、内容形式、版本革新、数量质量,还是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具有显明的地域特色。不仅对全国戏曲的发展和交流,戏曲文献及其它文艺资料的保存具有重要贡献,而且对福建古代版画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5年02期)
涂秀虹[9](2009)在《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成熟的章回小说是从"按鉴"开始的,"按鉴"成为明代历史演义的基本面貌。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与福建建阳刻书密切相关。建阳是中国古代刻书中心之一,在宋代率先雕刻经史着作,至于今日尚存的刻本中,仍以史部为其大宗,而在史部中,又以普及性的通鉴类图书占绝大多数。正是这样的刻书背景决定了建阳书坊最早产生刊刻"按鉴"小说的创意,大量"按鉴"小说的编撰和刊刻使历史演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影响深远之大宗。(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2009年04期)
余潇[10](2009)在《古籍保护迈上新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收到了一块刻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字样的铜制牌匾。这是该图书馆入列第二批全国62家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及国家古籍珍贵名录,同时,厦门大学图书馆也入列其中。 至此,我省已有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图书馆于去年入列首批(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09-10-06)
建阳刻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明代是小说发展的繁盛期,但是从现存刊本看来,明代前期一百多年少有小说刊刻,小说的创作和传播曾有一段长久的断层。这个现象多年来为学界所关注。文学发展有其复杂的内因和外因,其中,建阳书坊的刻书活动对小说传播乃至小说编撰的影响不可忽视。建阳书坊由于地域文化的原因,很早就在文体上、题材上、读者定位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建阳书坊极少涉足文言小说即源于此。又由于官方文化管理政策和稿源的限制,明代前期的建阳书坊很少刊刻白话小说。建阳书坊的刻书和经营,对明代前期小说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阳刻书论文参考文献
[1].方彦寿.刻书中心建阳对外传播的基本走向及其影响[J].中国出版史研究.2019
[2].涂秀虹.建阳刻书与明代前期的小说传播和发展[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李尾咕.建阳刻书业的移民因素考略[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
[4].方彦寿.“价重寒中田十亩”——“麻沙本”与建阳刻书摭谈[J].艺苑.2017
[5].李尾咕.移民与建阳刻书业的兴衰[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6].涂秀虹.建阳刊《叁国志演义》版本特征再探讨——建阳刻书背景对《叁国志演义》版本形态的影响[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
[7].李尾咕.明代中后期建阳刻书的繁盛原因探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
[8].罗金满.明代建阳戏曲刻书发展及贡献[J].戏曲艺术.2015
[9].涂秀虹.明代“按鉴”演义与建阳刻书背景[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
[10].余潇.古籍保护迈上新路[N].福建日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