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林妏瑄

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林妏瑄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剂,种植体周围炎,大黄,牙周探诊深度

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文献综述

林妏瑄[1](2018)在《应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病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将用于慢性牙周炎治疗中新兴之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剂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治疗疗程中,将其治疗效果与临床常用之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对比,探讨复方奥硝唑及中药大黄联剂与盐酸米诺环素两者成分对于种植体周围炎抗菌疗效之差异。方法:筛选种植体周围炎确诊患者,对四环素族抗生素及硝基咪唑类药物无已知过敏反应,身体无其他相关之局部及系统性疾病。试验开始前量测种植体牙周袋深度(PPD)及探诊出血指数(Bo P)两参数基准值,将试验病例随机分成A、B、C叁组分别治疗,使用的药剂分别为A组碘甘油对照组,B组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及C组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剂,疗程一个月,并于疗程结束后叁、六、十二、二十四周复诊重测PPD及Bo P参数值。所测数据利用SPSS Statistics 24软件透过叙述性、绘图及双因数卡方分析和Scheffe多重检验法分析对结果进行判读。结果:参与试验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共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分布27~61岁,总计62颗种植体患牙,随机分成A组20颗、B组21颗、C组21颗,在治疗后叁周至二十四周之间,叁组PPD及Bo P指数皆呈现上升趋势,从PPD的变化结果可发现,A组在术后各时期显示出最低的疗效,而C组相较于B组在第十二周后维持了更高的制菌疗效,叁组的统计分析表明A、B药剂组及A、C药剂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B、C药剂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追踪了62颗种植体患牙经A、B、C叁试验组治疗后24周内PPD及BOP指数的变化,将数据进一步分析比对后发现,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剂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炎治疗中与单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相比具有相等甚或更佳的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18-05-01)

胡静[2](2013)在《HPLC法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方法使用Fortis X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质量分数为0.1%的磷酸溶液(体积比为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峰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均高于3.0,方法专属性强;各组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大黄酚A大黄酚=3.298 3×107ρ-602 4(R2=0.999 0),大黄酸A大黄酸=2.138 3×107ρ-576 2(R2=0.997 0),大黄素A大黄素=2.075 0×107ρ-489 1(R2=0.9990);各组分加样回收率均高于94.0%。测得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353、106、121μg.cm-2。结论本方法测定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可应用于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剂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许岩,路伟琦[3](2012)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抑菌作用的实验室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抑菌、缓释和解吸附功能。方法:选择与牙周及龋病相关致病菌,用杯碟法进行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细菌敏感试验;用附着板法观察抑菌作用及解吸附作用。结果: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菌有明显抑菌作用;对变形链球菌有抗附着作用。结论: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对牙周致病菌有稳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2年14期)

范春玲,王玉洁,杨华,丁晓霞,贺殿[4](2011)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对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对Wistar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将模型动物随机分成5组: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高、中、低剂量组、奥硝唑膜阳性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观察给药后溃疡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各剂量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均能不同程度减小溃疡面直径。结论: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对Wistar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1年12期)

范春玲,马云秀,邵长江,刘文虎,贺殿[5](2010)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安全性。方法:将口腔膜分别贴在健康豚鼠背部和口腔颊侧黏膜上,进行急性皮肤刺激实验和黏膜刺激实验;将药膜浸膏涂抹在牙周膜上,观察对牙周组织的毒性。结果:急性皮肤刺激反应及强度积分值均为0。黏膜刺激实验中未见充血、出血、肿胀、糜烂、溃疡等反应。牙周组织毒性实验中未出现细胞炎症反应。结论:该药膜对皮肤及口腔黏膜无刺激性,对牙周组织无毒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0年03期)

范春玲,刘文虎,王奋刚,许岩,贺殿[6](2009)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制备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奥硝唑和大黄提取物为主药,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纳(CMC-Na)、甘油和甜味素为辅料。以黏附力、黏膜累积透过率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制备工艺,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膜剂中奥硝唑体外释放度。结果:最优处方为PVA_(17-88):CMC-Na=2:1,甘油为4%,水为18倍。该膜剂在体外试验中24h后仍有药物释放。结论:该口腔膜制备工艺简便,兼有良好的缓释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09年08期)

路伟琦,许岩,范春玲,贺殿[7](2009)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奥硝唑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奥硝唑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VP-ODS C18(4.6mm×150mm,5μm),柱温为40℃,甲醇-水(3∶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18nm。结果:奥硝唑在15~500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3%,RSD为0.26%(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精确,可作为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奥硝唑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09年13期)

范春玲[8](2009)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临床前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从稳定性、安全性、形态学和药效学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体外释药速率和黏附力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制备工艺;通过恒温加速试验、室温留样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质量和形态学评价。采用自身对照法,利用大鼠脊椎两侧皮肤、两侧颊黏膜最低处和牙周组织研究其皮肤、口腔粘膜刺激性和牙周组织的毒性:通过大鼠临床毒性体症和病理解剖宏观观察、组织切片检查,研究其急性毒性。以口腔溃疡大鼠模型评价其药效。结果: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最佳配方为:PVA_(17-88)与CMC-Na的质量比为2∶1,甘油为4%,加水18倍。该膜剂理化性质稳定;急性皮肤刺激反应积分值及刺激强度积分值均为0;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中动物未见局部及全身不良刺激反应,用药颊粘膜无充血、出血、肿胀、糜烂、溃疡等反应;用药牙周组织未出现任何细胞炎症反应;急性毒性试验未见不良反应和组织器官异常。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高、中、低剂量对模型大鼠口腔溃疡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结论:本法制备的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安全、有效、稳定、可控,为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谢玮,范春玲,贺殿[9](2009)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酚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lltima C18色谱柱(150.0 mm×4.6 mm,5μm),柱温为40℃,以甲醇–0.1%磷酸溶液(70:3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大黄酚在1.86~59.4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0%,RSD为0.37%(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精确,可作为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酚的定量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09年05期)

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方法使用Fortis Xi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质量分数为0.1%的磷酸溶液(体积比为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峰与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均高于3.0,方法专属性强;各组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分别为:大黄酚A大黄酚=3.298 3×107ρ-602 4(R2=0.999 0),大黄酸A大黄酸=2.138 3×107ρ-576 2(R2=0.997 0),大黄素A大黄素=2.075 0×107ρ-489 1(R2=0.9990);各组分加样回收率均高于94.0%。测得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含量为353、106、121μg.cm-2。结论本方法测定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可应用于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剂的质量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参考文献

[1].林妏瑄.应用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缓释膜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病例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

[2].胡静.HPLC法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的大黄酸、大黄素及大黄酚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3

[3].许岩,路伟琦.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抑菌作用的实验室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

[4].范春玲,王玉洁,杨华,丁晓霞,贺殿.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对大鼠实验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1

[5].范春玲,马云秀,邵长江,刘文虎,贺殿.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10

[6].范春玲,刘文虎,王奋刚,许岩,贺殿.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制备工艺优化[J].中国药师.2009

[7].路伟琦,许岩,范春玲,贺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奥硝唑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

[8].范春玲.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的临床前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9

[9].谢玮,范春玲,贺殿.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中大黄酚的含量[J].中国当代医药.2009

标签:;  ;  ;  ;  

复方奥硝唑大黄口腔膜论文-林妏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