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论文-李利安

佛教史论文-李利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佛教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经典诠释,民间佛教,雅俗关系,信仰哲学

佛教史论文文献综述

李利安[1](2019)在《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佛教史的认识一直受制于精英阶层对经典的学理诠释,而忽视了民间阶层对经典的实践运用。在这两种不同社会阶层的不同经典对待中,经典意趣呈现出重大分野,并开启出不同的发展路径。随着权威的退场与信仰的浸入,民间社会完全颠覆了经典诠释的本有体系,形成与精英佛教彼此呼应的民间佛教,从而塑成中国佛教雅俗共存的内在结构。我们不但可以从经典诠释及其实践变异角度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更可以借鉴经典诠释的理路对这种信仰型佛教进行学理性诠释,并藉此获得对中国佛教史的重新认识。(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吴正岚[2](2019)在《释道安的佛教史建构与陈慧佛学贡献的被遮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汉魏佛教史研究中,叁国时期会稽陈慧作《安般守意经》注义的贡献未得到充分重视,其注释《阴持入经》之功亦被埋没,其主要原因是释道安的经录未提及陈慧。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明确了《安般守意经》的主要注释者是陈慧,而康僧会只是助手。然而,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和《安般注序》皆未提及陈慧。此外,《阴持入经》的注者陈氏即陈慧的可能性较大,理由是《阴持入经》陈注以《安般守意经》"六情"为全经之纲要,陈氏《阴持入经序》与严佛调《沙弥十慧章句序》可能都始作于为安世高服丧期间,又《阴持入经》陈注多引安世高一系所出佛经。然而,释道安《阴持入经序》只字不提陈慧。释道安的经录在保存佛教文献的同时,也遮蔽了佛教史的某些环节,因而实质上是一种建构。对此,本文拟将经录与经序、经注、僧传等多样史料结合起来加以还原。(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伍振陵[3](2019)在《汤用彤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汤用彤是近代学贯中西的大师,在宗教学、哲学、史学方面均取得了显着的成就。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汤用彤学术思想和研究总结日益重视,但从研究角度看来,学者往往更关注的是汤用彤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对其宗教史思想尤其是中国佛教史思想的关注度还稍有欠缺。因此,本文将关注点放在了汤用彤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上,希望通过对其中国佛教史治学方法的探讨,来展现一代学术巨匠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上的贡献。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介绍汤用彤先生的求学经历和教研经历。一方面,成长于东方又深造于西方的求学经历,使汤用彤获得了中西交融的学术背景;另一方面,汤用彤在国内执教多年的教研经历又帮助他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分析其学术渊源,探讨汤用彤对在日后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工作中的影响因素。第二个部分,阐述了汤用彤在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汤用彤在汉唐佛教史的研究和他在中国佛教史史料的整理工作中的成果。汤用彤对中国梳理了整个中国佛教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并为后世的中国佛教史资料的编订提供了范例。第叁个部分是本文的论述重点,这里归纳了汤用彤的治学特点,主要是回本溯源,探索主线的探索方式,对比中外,综合途释的解读方式,“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的研究思路叁个方面。第四个部分将汤用彤与其他中国佛教史研究者进行对比,介绍其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上的独特地位,并让人们了解他对中国佛教史学科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婧[4](2019)在《释僧佑佛教史着编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释僧佑,作为六朝名噪一时的佛教史家,撰有史着八部,分别为《释迦谱》5卷、《世界记》5卷、《出叁藏记集》10卷、《萨婆多部相承传》5卷、《法苑集》10卷、《弘明集》14卷、《十诵义记》10卷和《法集杂记传铭》7卷,惜今仅存《释迦谱》5卷、10卷、《出叁藏记集》15卷与《弘明集》14卷。从现存六朝佛教史籍来看,这八部史着呈现出题材丰富、体裁繁杂、体例新颖的特点,此与僧佑对史料的采摭、架构与书写密不可分,具体表现在叁方面:其一,就采摭而言,博采经传,同时运用自创注例与实证两种方法,勘正史料存在的问题,达到名实相符的采摭标准。其二,就架构而言,借鉴魏晋杂传按事分类、一事一条的分类方法,承袭佛典撰写以事命篇的传统,同时自创按事件发展顺序撰写的编次方法,从而构建出经传体、谱记体、总集体等特殊体例。其叁,就书写而言,仿孔子述而不作,在抄集史料过程中,对人物语言、心理描述及与篇旨无关的内容进行删除、概括,以成述中有作。这些方法究其所源,是僧佑汲取汉魏经学、魏晋史学之长,拟配佛典编撰特点,结合史着所书要旨创制而成,蕴含着僧佑沿波讨源、以史为鉴、志存信史、弘道明教的着史思想。而僧佑所用书写方法,为后世佛教史家效仿,故其史着亦成为六朝佛教史着编撰的典范。(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彭建兵,谢建辉[5](2019)在《晋唐时期河西译经之佛教史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晋唐时期河西译经在中国佛教史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河西僧侣所译佛经,实现了佛性论的伟大革命,影响到世俗思想文化的变革,同时推动了阿弥陀佛信仰、弥勒信仰、观音信仰、转轮王信仰等佛教信仰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早期密教和中国佛教节日与佛事活动的形成与开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凉州及河西佛教的兴盛。(本文来源于《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璇[6](2019)在《道安的翻译思想及其在佛教史的历史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安出生于312年(西晋永嘉六年),逝世于385年(前秦建元二十一年)。道安用自己的一生,为佛教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以来的近400年的历史做了一个总结,并为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开拓道路,指明方向。在经过对经典的大量钻研以及传译之后,提出自己的翻译思想"五失本、叁不易",对佛教理论,佛教典籍,佛教教团以及佛教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9年02期)

杨剑霄[7](2019)在《隋唐宗派佛教从何而来?——以汤用彤佛教史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南北朝佛教如何过渡到隋唐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学术史中汤用彤对此的论述无疑是重中之重。汤氏借助中国佛教南北差异问题完成了对此问题的阐释。而在南北差异问题上其历经了叁次不同表述,这也对应了其佛教史研究的叁个阶段。在赴西南联大之前的第一阶段,汤用彤以纯粹佛教史研究为本位,认为南北朝时期佛教北统上承汉代经学,南统下接魏晋玄学,而隋唐佛教主要继承了北统。到第二阶段,汤用彤学术中心转向魏晋玄学。由此,他在南北差异问题中加入了价值判断,即魏晋玄学更为先进。所以汤氏将隋唐佛教继承北统的结论修正为前期受北方影响,后期则富南方风气。第叁阶段,以对日本学界宗派问题论述的批判为契机,汤用彤将南北朝佛教如何过渡到隋唐佛教的问题从南北差异的论述中抽离出来,并最终通过从学派到教派这种宗教史内在脉络的梳理方式替代了南北差异问题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8](2018)在《“新时代中国佛教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月14日,"新时代中国佛教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什刹海书院举行。座谈会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室、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什刹海书院联合主办。开幕式上,魏道儒教授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类专业佛教学术研究机构相继建立,各级各类佛教刊物陆续创办,优秀佛教科研工作者不断涌现,国内外佛教学术(本文来源于《佛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尚永琪[9](2018)在《佛教史研究中的图像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佛教而言,图像是与经典文本同等重要的文化传达符号,二者有流与源的基本关系。无论是崇拜式的"一佛二菩萨""叁世佛"等经典造像设置,还是叙事性强烈的佛传与本生故事及铺陈丰富的法华盛会画面,都是对经文记载的直接还原与图像呈现。但是文字记载与图像呈现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语言系统,画面的丰富性和其创作者的创造性发挥、地域文化影响、表达与解读的向度,都远远溢出了文字的约束界限。如果说文字在一定程度上是固态的话,那么图像则是文字的液态化存在,其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史研究动态》期刊2018年06期)

纪华传[10](2018)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与宗教文化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和谐、世界的和平,首先需要社会上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乃至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共处。当今世界上的各种种族暴力、恐怖主义,有不少是由宗教之间的隔膜与冲突而引起的。因此不同宗教或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就佛教教义看,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是靠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进行的,未曾因为信仰的原因而发动(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10期)

佛教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汉魏佛教史研究中,叁国时期会稽陈慧作《安般守意经》注义的贡献未得到充分重视,其注释《阴持入经》之功亦被埋没,其主要原因是释道安的经录未提及陈慧。康僧会《安般守意经序》明确了《安般守意经》的主要注释者是陈慧,而康僧会只是助手。然而,释道安《综理众经目录》和《安般注序》皆未提及陈慧。此外,《阴持入经》的注者陈氏即陈慧的可能性较大,理由是《阴持入经》陈注以《安般守意经》"六情"为全经之纲要,陈氏《阴持入经序》与严佛调《沙弥十慧章句序》可能都始作于为安世高服丧期间,又《阴持入经》陈注多引安世高一系所出佛经。然而,释道安《阴持入经序》只字不提陈慧。释道安的经录在保存佛教文献的同时,也遮蔽了佛教史的某些环节,因而实质上是一种建构。对此,本文拟将经录与经序、经注、僧传等多样史料结合起来加以还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佛教史论文参考文献

[1].李利安.民间佛教的学理诠释与中国佛教史的再认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吴正岚.释道安的佛教史建构与陈慧佛学贡献的被遮蔽[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9

[3].伍振陵.汤用彤的中国佛教史研究[D].安徽大学.2019

[4].李婧.释僧佑佛教史着编撰研究[D].兰州大学.2019

[5].彭建兵,谢建辉.晋唐时期河西译经之佛教史意义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6].李璇.道安的翻译思想及其在佛教史的历史地位[J].山西青年.2019

[7].杨剑霄.隋唐宗派佛教从何而来?——以汤用彤佛教史研究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9

[8]..“新时代中国佛教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J].佛学研究.2018

[9].尚永琪.佛教史研究中的图像问题[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8

[10].纪华传.中国佛教史上的儒释道关系与宗教文化对话[J].中国宗教.2018

标签:;  ;  ;  ;  

佛教史论文-李利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