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方向辨别论文-魏路

运动方向辨别论文-魏路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动方向辨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方向辨别,注意,事件相关电位

运动方向辨别论文文献综述

魏路[1](2019)在《注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方向辨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无法正常生活、工作,给家人、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目前常用的抗精神疾病药物虽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如幻听等阳性症状),但对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运动知觉障碍)收效甚微。研究表明,视觉运动知觉障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具有特异性和预测性,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知觉障碍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视觉运动知觉障碍临床表现为患者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运动的特征,如速度和方向。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知觉障碍的研究已有几十年,主要的争论集中在此障碍发生在视觉信息加工早期还是晚期。以往研究多采用注意功能参与的目标检测范式(例如oddball范式),却没有探讨注意对视觉运动加工障碍的影响。因此本研究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在视觉运动方向辨别任务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是否异常;(2)注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方向辨别(特别是运动加工ERP成分)是否存在影响。本研究招募了2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2名智商、年龄、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个体。实验收集了所有被试的行为(包括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量表数据)、脑电数据。实验一采用经典的视觉oddball范式,依据光栅运动方向将刺激分为标准刺激(60%)、目标刺激(20%)和新异刺激(20%),被试被要求当看到目标刺激时按键反应。依据前人研究,选取N1作为早期视觉运动加工指标,P3a和P3b分别作为外源性注意和内源性注意指标。研究发现:(1)与正常人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辨别力指数更低,反应时更长;(2)目标刺激和新异刺激诱发的N1波幅要显着大于标准刺激,且在组间无差异;(3)正常人组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标准刺激和新异刺激诱发的P3a成分波幅差异均显着,但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差异较小;正常人组的目标刺激比标准刺激诱发了更大的P3b,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差异不显着。实验二采用经典的Posner内源性(箭头提示)和外源性(闪现提示)注意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光栅的运动方向。研究发现:在内源性和外源性注意线索提示条件下,(1)与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促进了两组被试的方向辨别,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反应更慢;(2)与无效提示相比,有效提示条件下诱发了更大的N1,组间无差异;(3)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N2pc波幅比正常人组小。研究结论:(1)视觉运动方向辨别任务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注意(内源性、外源性)存在异常;(2)注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方向辨别(特别是运动加工成分N1)存在影响,且与正常人无差异。(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5)

郑启豪,顾勇[2](2018)在《额叶眼动区神经元在多感觉自身运动方向辨别中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界中,为了捕捉猎物或躲避捕食者,动物必须在奔跑中快速而准确地判断方向。为了做到这一点,动物往往采用整合多种感觉线索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前庭线索。感觉信息经过感觉皮层的处理加工后,被传递到下游区域进行解码,最终输出的方向辨别结果(如左或右)。而额叶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 FEF)则是被普遍认为参与到感觉-运动转换过程的中重要脑区。我们在FEF中记录了125个细胞,我们发现它们具有混合选择性,即编码了模态、感觉刺激以及选择等多种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我们抽取出特征的神经元信息,发现除经典文献中报道的爬升型的动力学变化外,还有单峰型和反转型等。此外,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我们从神经元信息中解码出行为的信息。(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陈荣,仇祝平,张杨,周逸峰[3](2009)在《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方向辨别的知觉学习及传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视觉系统对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识别机制之间的相互关系,采用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的正弦光栅刺激,在旁中央凹对训练组(14名被试)进行运动方向辨别的知觉学习训练.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对比敏感度变化,并同对照组(11名被试)的结果比较后发现:a.在旁中央凹,一阶运动光栅方向辨别的训练提高了被试辨别一阶运动方向的能力,但是这种提高的效果却不能传递到二阶运动光栅的方向辨别任务当中;b.二阶运动光栅方向辨别的训练在提高被试二阶运动方向识别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被试在一阶运动光栅方向辨别任务中的表现.这一训练效果的"非对称"传递现象提示,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分别用于感知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但这两种机制并非截然不同,而是部分分离的.(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期刊2009年11期)

陈荣[4](2009)在《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方向辨别的知觉学习及传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动感知能力(motion perception)是视觉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视觉系统所能识别的运动信号可以分为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两类,简单地说,一阶运动是指亮度信息的运动,而二阶运动是指非亮度的高阶图像信息(如对比度或纹理等)的运动。有关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的识别机制是视知觉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一个至今尚未弄清楚的问题是这两种运动信号究竟是由相同还是不同的机制所处理?如果存在两种不同的处理机制,那么这两种机制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招募了25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被试,将他们分为叁组,8人进行正弦光栅一阶运动方向辨别的训练,6人进行正弦光栅二阶运动方向辨别的训练,训练是在他们的旁中央凹进行的,另外还有11人作为对照组不参加训练。经过7天之后,我们比较参加训练的被试在训练前后对一阶和二阶运动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并同未参加训练的对照组的结果相比较后发现:1)在旁中央凹,一阶运动光栅方向辨别的训练提高了被试辨别一阶运动方向的能力,但是这种提高的效果却不能传递到二阶运动光栅的方向辨别任务当中;2)二阶运动光栅方向辨别的训练在提高被试二阶运动方向识别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被试在一阶运动光栅方向辨别任务中的表现。训练效果在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之间发生了“非对称”的传递,即一阶运动的训练并不能显着影响到被试辨别光栅二阶运动方向的能力,但是二阶运动的训练却能够同时显着地提高被试在光栅一阶运动方向辨别任务中的表现。这一“非对称”的传递现象提示我们,人的视觉系统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机制分别用于感知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但这两种机制并非截然不同,而是部分分离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9-10-01)

运动方向辨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自然界中,为了捕捉猎物或躲避捕食者,动物必须在奔跑中快速而准确地判断方向。为了做到这一点,动物往往采用整合多种感觉线索的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视觉和前庭线索。感觉信息经过感觉皮层的处理加工后,被传递到下游区域进行解码,最终输出的方向辨别结果(如左或右)。而额叶眼动区(Frontal eye field, FEF)则是被普遍认为参与到感觉-运动转换过程的中重要脑区。我们在FEF中记录了125个细胞,我们发现它们具有混合选择性,即编码了模态、感觉刺激以及选择等多种信息。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我们抽取出特征的神经元信息,发现除经典文献中报道的爬升型的动力学变化外,还有单峰型和反转型等。此外,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我们从神经元信息中解码出行为的信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动方向辨别论文参考文献

[1].魏路.注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运动方向辨别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9

[2].郑启豪,顾勇.额叶眼动区神经元在多感觉自身运动方向辨别中的动力学分析[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3].陈荣,仇祝平,张杨,周逸峰.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方向辨别的知觉学习及传递性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

[4].陈荣.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方向辨别的知觉学习及传递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

标签:;  ;  ;  ;  

运动方向辨别论文-魏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