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级拓扑论文-刘金明

路由级拓扑论文-刘金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路由级拓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路由级拓扑,DoubleTree拓扑发现方法,FR算法,网络负载

路由级拓扑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明[1](2014)在《Internet路由级拓扑发现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6Internet得到了迅速普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变的越来越重要。网络拓扑发现技术是网络管理的基础,如何准确的、完整的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如何为网络管理员提供一个直观的拓扑图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通过分析DoubleTree拓扑发现方法和FR算法(Fruchterman Reingold Algorithm)的优缺点,提出一种针对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发现方法-IpDT算法(Improved DoubleTree Algorithm)和一种网络拓扑布局算法-DHL算法(Degree Hierarchical Layout Algorithm).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实现了一个网络拓扑发现及可视化原型系统,主要工作为:(1)归纳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发现和可视化布局的特点和难点,对比分析了目前常用的网络拓扑发现与布局算法的优缺点。(2)在对Internet路由级拓扑发现过程中,针对DoubleTree算法难以选择初始跳数,以及探测节点之间共享全局停止集时通信量较高等问题,提出了IpDT算法。设计出合理的探测规则,计算平均跳数作为其初始跳数,并用Bloom fliter对全局停止集进行压缩。仿真结果表明,IpDT算法能有效的降低探测冗余和探测节点间的通信量,,达到减小网络负载的目的。(3)针对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可视化布局,FR算法存在执行时间长和布局效果层次性不佳等问题,提出了DHL算法。首先,根据路由级拓扑中节点度分布的幂律性质将节点分为叁类;接着对分类后的节点进行分层显示;最后根据层次的不同选取合理的初始温度和迭代次数。实验结果表明,DHL算法能有效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边的交叉数。(4)设计实现了一个网络拓扑发现及可视化原型系统,该系统包括叁个模块:拓扑发现模块、数据转换及读取模块和拓扑显示模块。拓扑发现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用于探测目标网络,获取网络的拓扑信息,拓扑发现方法采用本文第叁章提出的IpDT算法;数据转换及读取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处理拓扑发现模块得到的拓扑信息;拓扑显示模块的主要功能是采用拓扑布局算法以图形的方式显示网络的拓扑,拓扑布局所用技术是本文第四章提出的DHL算法。最后对系统进行测试,验证该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4-04-01)

陈鹏[2](2013)在《基于无尺度网络的路由级拓扑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即使遵循相同节点度幂律分布的无尺度网络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拓扑结构。采用混合建模的方法,综合考虑节点的层次性、权重分布、统计特性,并利用雷达图划分拓扑象限,从网络动力学的角度对节点分类、动态增长分布和连接规则添加约束性条件,构建了与实际网络符合程度更高的路由级拓扑模型,并给出了生成算法。最后结合仿真实验,给出了多种网络统计特征值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3年07期)

梁广民,邵丹[3](2012)在《基于属性演化和空间影响的路由级拓扑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吸引度的概念,对国家级ISP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析,认为Internet网络拓扑的生长是节点带宽等内在因素与地理位置等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考虑节点属性的演化及地理空间对网络拓扑的影响,给出一种新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建模算法,通过实验分析幂律及无符号拉普拉斯谱等度量特征,证明该算法能较真实地模拟Internet路由级拓扑结构。(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2年02期)

张君,赵海,杨波,孙华丽[4](2011)在《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分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路由级Internet宏观拓扑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了Internet拓扑结构的分形特征.利用k-核解析将Internet拓扑分成不同的核,从内核至外核,分析了节点数目的增长、各核内节点的度分布以及谱密度分布,通过对各核拓扑图分别进行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分析,发现各核分析结果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根据网络中心性定义的Internet的任意区域都有和整个网络拓扑相同的性质,证明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结构具有自相似性,说明Internet拓扑具有分形特征.(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君,赵海,康敏,王微[5](2010)在《基于k-核解析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分形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CAIDA Skitter项目授权的海量实测数据,研究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分形特征.依据k-核解析的概念将Internet路由级拓扑分成不同的核,通过对各核的度分布、度相关性及聚集性等主要特征量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网络由外到内的逐层剪切,不仅度分布,而且聚类性质及相关结构也被保留了下来.这说明Internet路由级拓扑中存在着一种由外向内逐渐趋于网络中心的全局自相似性质,以及根据网络中心性定义的Internet的任意区域都有和整个网络拓扑相同性质的一种结构.Internet路由级拓扑具有分形特征.(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4期)

张程[6](2010)在《基于Internet的路由级仿真拓扑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Internet网络规模迅猛发展,Internet拓扑结构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网络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网络拓扑结构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掌握网络的行为特征,同时也可以为设计出具有更优性能的网络结构提供依据。Internet拓扑建模是根据Internet拓扑结构的统计特征,对Internet网络进行抽象的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络拓扑建模主要在自治系统域级和路由器级两个级别展开,本文通过对国家级ISP路由级网络拓扑结构幂律特征的分析,引入了吸引度的概念,通过吸引度这个量化指标衡量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提出了Internet路由级网络拓扑的生长应该是节点自身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综合考虑网络节点自身属性的演化以及地理空间对网络拓扑的影响,给出了一种新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建模算法,并通过对幂律及拉普拉斯谱、热核等度量特征的分析,证明了该算法能较真实地模拟Internet路由级拓扑结构。(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0-04-01)

张君,赵海,付大愚,张昕[7](2009)在《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自相似分形统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多角度多度量的统计方法存在种种问题,提出了通过分形维数从整体上刻画互联网拓扑性质。以传统分形理论为基础,结合互联网拓扑所具有的自相似性质,给出网络拓扑维数的相关概念,并通过网络拓扑与欧氏空间的映射关系,对拓扑维数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分析了理想分形拓扑的迭代膨胀过程,指出简单分形方法的不足,并进一步给出加权分形的相关定义及计算方法。通过统计互联网路由级拓扑的几个主要特征量,分析了拓扑维数与传统统计度量方法的关系,说明了拓扑维数在适用于统计观察互联网宏观拓扑的整体特性方面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9年10期)

张君,赵海,康敏,付大愚[8](2009)在《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可视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nternet的可视化问题,分析了现有算法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算法:基于节点的核数,由内核至外核逐层演化的算法.该算法从中心点开始演化,首先找出与该点直接相连的点布置在其周围,布点的范围随着节点核数的减小而加大,而后再从各叶子节点开始,找出与其相连的节点布置在其周围.以CAIDA Riesling监测点在2007年5月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数据为例,描绘了Internet的可视化结果.从可视化结果可以看出:该算法在描绘Internet拓扑的层次性演化上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在内层,但是当演化到外层时,由于节点数目的急剧增加,使其层次性不再突出.(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8期)

张君[9](2009)在《Internet路由级拓扑结构之k-核解析及其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rnet作为一个典型的复杂网络实例,对其宏观拓扑结构的特征分析及建模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尤其是在自治系统层面(autonomous system, AS-level)。但是由于路由级Internet拓扑结构的复杂性,人们至今也未能对其有个清楚的认识,在这个看似混沌的网络之中还蕴涵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规律有待进行深入的挖掘。对Internet路由级宏观拓扑结构的层次分析以及建模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Internet基础架构的特点,这对下-代Internet的设计,及与Internet有关的协议体系的研究都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k-核结构,通过对CAIDA2007年5月各监测点的实测数据进行横向分析,发现各监测点的k-核结构与整体相似,说明采样偏见问题对Internet的k-核结构影响不大;继续对CAIDA riesling监测点在2006年12个月的采样数据进行纵向分析,结果表明Internet的k-核结构受时间演化的影响很小,只有网络拓扑核数的大小在变,而各核中节点分布的规律是不变的。在此基础上,定性定量地分析了节点的度值与核数的关系,实验证明,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联系。其次,本文对Internet路由级拓扑结构的层次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k-核解析作为主要分析手段,通过对CAIDA实测数据的分析,表明Internet路由级拓扑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从最高核开始,节点由高核到低核,由内层至外层分布,在最内层,节点集中在有限的几个网段地址上,慢慢向外层发散,网络分布越来越广,节点度分布的幂率性体现越来越明显,至最外层,节点数达到最多,分布的网段地址也达到最广,幂率性体现最明显。再次,在k-核解析的基础上研究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分形特征。通过对CAIDA实测数据各核内的度分布、度相关性以及聚集性等主要特征量的分析,发现随着网络由外到内的逐层剪切,不仅度分布,而且聚类性质以及相关结构也被保留了下来。这意味着一种对逐渐趋于网络中心的区域的全局的自相似性,以及根据网络中心性定义的Internet的任意区域都有和整个网络相同的性质的一种结构。进一步对各核拓扑图分别进行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分析以及无符号拉普拉斯谱(SLS)分布分析,发现各核分析结果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从另一方面证明了Internet拓扑结构具有自相似性,从而说明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具有分形特征。接下来,对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可视化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一个基于k-核解析的算法:基于节点的核数由内核至外核逐层演化的算法。并以CAIDA Riesling监测点在2007年5月份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测量数据为例,描绘了Internet的可视化结果。从可视化结果中可以看出,该算法在描绘Internet拓扑的层次性演化上是比较突出的,但是这一算法没有考虑最高核有几个连通成分的情况。因此,接下来,对这一算法进行了改进,并以CAIDA2007年5月份的路由级拓扑数据为例,描绘了Internet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适应最高核中含有多个连通成分的网络,演化的结果突出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某些特征,如聚类特性以及社团特性。通过对两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分析,表明这两种算法运行时间较短,适合巨大网络的可视化。最后,通过对各层中节点的分布分析以及节点的高层连接分布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k-核解析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层次模型并实现了该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该模型在大多数性质上都能重现Internet,并且具有和Internet相接近的拓扑核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经典模型相比,本文模型在满足幂率分布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层次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9-05-21)

徐野,赵海,张文波[10](2008)在《路由级Internet宏拓扑结构的谱密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路由级Internet宏拓扑结构进行了谱密度分布分析与无符号拉普拉斯谱(SLS)分布分析。首先通过对拓扑结构各异的5种采样拓扑图,分别进行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分析,发现5组分析结果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证明了Internet拓扑结构的自相似性,也证明了采样拓扑可以再现局部Internet拓扑结构特征。然后通过采样拓扑图的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函数与ER图、BA无尺度网络拓扑图进行比较,发现叁者具有明显区别,得出谱密度-特征值分布函数可作为分辨图谱拓扑结构有效方法的结论。最后通过4组3000点采样拓扑进行SLS分布分析,发现尽管4组3000点采样路由与连接互不相同,但SLS谱分布却非常相似,4组采样拓扑在特征值λ=1处重数均较高,重数次高的特征值都群聚在λ=2处。在特征值从2~103变化过程中表现出较明显的幂律分布特性,其幂指数值保持在3.2813至3.8013之间,特征指数接近。该结论为Internet宏观拓扑结构建模研究提供了量化判据,是Internet拓扑建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08年12期)

路由级拓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即使遵循相同节点度幂律分布的无尺度网络也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拓扑结构。采用混合建模的方法,综合考虑节点的层次性、权重分布、统计特性,并利用雷达图划分拓扑象限,从网络动力学的角度对节点分类、动态增长分布和连接规则添加约束性条件,构建了与实际网络符合程度更高的路由级拓扑模型,并给出了生成算法。最后结合仿真实验,给出了多种网络统计特征值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路由级拓扑论文参考文献

[1].刘金明.Internet路由级拓扑发现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4

[2].陈鹏.基于无尺度网络的路由级拓扑建模与仿真[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3

[3].梁广民,邵丹.基于属性演化和空间影响的路由级拓扑建模[J].计算机工程.2012

[4].张君,赵海,杨波,孙华丽.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分形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张君,赵海,康敏,王微.基于k-核解析的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分形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张程.基于Internet的路由级仿真拓扑建模[D].吉林大学.2010

[7].张君,赵海,付大愚,张昕.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自相似分形统计[J].计算机科学.2009

[8].张君,赵海,康敏,付大愚.Internet路由级拓扑的可视化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9].张君.Internet路由级拓扑结构之k-核解析及其建模[D].东北大学.2009

[10].徐野,赵海,张文波.路由级Internet宏拓扑结构的谱密度分析[J].计算机科学.2008

标签:;  ;  ;  ;  

路由级拓扑论文-刘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