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氢能——我国未来的清洁能源(论文文献综述)
韩欢欢,王雪泽,王震,李黎明,宋时莉[1](2022)在《水电解制氢的特点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氢能成为一笔不可忽视的能源财富,从源头做到可持续是实现氢能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准则。将可再生能源与水电解制氢结合起来,打造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氢能装备产业链。本文介绍了水电解制氢这三种技术路线的优缺点,并对氢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向炎涛,赵彬彬,贺王娟[2](2022)在《“氢”情助力“绿色冬奥” 氢能产业化发展有望提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色冬奥”是本届冬奥会的主题之一。北京冬奥会期间,将大规模使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引入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或将成为本届冬奥会绿色能源应用的主角之一。隆众资讯氢能源行业分析师刘小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冬奥会采用氢燃料客车,一方面,可实现冬奥赛区交?
周宏春,李长征,周春[3](2022)在《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对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和国外能源转型方式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能源转型方向,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发展可再生能源。对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一波三曲"的特征进行了简要回顾,认为能耗"双控"考核要强调科学性,不能因为能耗控制限制我国的发展;并且认为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先立后破"具体化,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退出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能耗"双控"考核给出了严格的科学界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2021年"拉闸限电"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应对"双碳"挑战是持久战,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能源安全为首要任务;煤矿退出的确定要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提出,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须将可负担作为政府调控能源的政策导向;要优化能源结构,争取减污降碳的协同效益,科学推进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指出,颠覆性技术是未来能源的最大变数;我国推动低碳转型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
荆涛,陈庚,王子豪,许朋江,李高潮,贾明晓,王跃社,师进文,李明涛[4](2022)在《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研究综述》文中认为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的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以氢能为能源载体,是实现可再生能源-氢能-电能规模化应用的重要途径。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电解水制氢、储氢和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对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中的离网型、并网型系统和容量配置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为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的进一步技术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杜伟,付兆辉,利振彬,戚野白,李瑞忠[5](2022)在《中国油气行业“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文中认为"十四五"开启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的关键起步阶段,能源转型发展进程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能源安全出现新变化,智慧智能发展进程加快,产业现代化加快升级,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提升,这些都是油气行业"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目标,提出"十四五"期间油气行业需要着力推进的8个发展方向,即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新能源发展、推进低碳技术进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业态发展、建设智慧油气系统、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提升国际合作水平,以适应中国油气行业既要"保安全"又要"快转型"的新要求,为油气行业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
侯正猛,熊鹰,刘建华,曹成,方琰藜,张瑞芹,侯维岩,汤建伟[6](2022)在《河南省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技术路线和行动方案》文中认为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人口、农业、工业及能源消费大省,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对推动区域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2060年碳中和愿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煤炭主导的较单一能源结构导致河南省面临碳排放基数大、生态治理形势严峻、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长、可再生能源开发程度低等关键问题。为此,详细梳理了河南省当前的能源供需结构、二氧化碳排放与林业碳汇情况,归纳出河南省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七大行动方案,进而分析和预测能源发展多情景构想下的重点行业碳排放,并提出了河南省碳中和的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碳中和战略的实施主要受制于煤炭丰富但油气缺乏的资源禀赋、高耗能和第二产业占比过大等因素;2)需同时从能源革命和经济结构深化调整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侧重煤炭的减量替代和清洁化利用,发展风、光、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储能技术,优化森林结构以提升林业碳汇功能;另一方面,引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适当迁出部分金属冶炼、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传统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提升工业和居民生活用能终端电气化水平。3)按照既定政策(保守情景)、能源转型(参考情景)、激进取代(极端情景)3种情景预测河南省分别在2077、2056、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4)中国碳中和愿景的全面实现应鼓励重点省份、行业先行开展改革试点和探索创新,突出地方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低碳发展模式。
王轶辰[7](2022)在《光伏企业为何纷纷跨界氢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向氢能扩张,成了光伏企业新时尚。2021年以来,隆基股份、阳光电源、晶科科技、协鑫新能源、林洋能源等头部光伏企业纷纷跨界进入氢能产业。2021年3月份,隆基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隆基绿能创投与上海朱雀投资合资成立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大力发展光伏制氢;同月
曹成,侯正猛,熊鹰,罗佳顺,方琰藜,孙伟,廖建兴[8](2022)在《云南省碳中和技术路线与行动方案》文中认为为解决碳达峰碳中和技术路线和行动方案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分析梳理了云南省的能源结构、碳排放现状、碳排放重点行业、林业碳汇情况等,归纳总结出云南省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技术路线和行动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可再生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废弃矿山、盐穴、枯竭油气藏等地下空间进行储能,结合二氧化碳生化反应合成甲烷及矿井抽水蓄能等技术,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与能源大规模储存。云南省应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开展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利用等相关设备和技术的研发、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并推动能源产、储、运、用一体化建设。云南省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条件,推进碳中和行动方案落实,若采用地质封存技术将六大主要碳排放领域的二氧化碳封存30%,则有望在2037年实现碳中和。研究成果对于碳减排和减缓气候变化具有理论意义,也对云南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张茹,楼晨笛,张泽天,黄晓荣,谢晶,郝齐钧,张岚斌,李怡航,刘小玲[9](2022)在《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文中研究表明实现水资源高效智慧的利用与保护,是国家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共性关键基础。为此,本文从水资源科技发展对碳中和的重大促进作用视角出发,回顾总结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历史和战略发展趋势,阐明了水资源利用对开拓清洁能源应用潜力、促进国家能源结构低碳化的关键作用,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对于缩减碳源、提高碳汇的天然优势,并从规划运行智慧化、生态能源一体化、空间利用充分化、设计建造绿色化和改造发展统筹化等五大发展方向,系统凝练了智慧水利信息网络及反馈调控、多源信息监测体系及一体化模式、特殊地下空间利用及地下蓄能设施、生态水利工程及零碳水电站系统、中小型水电站改造并网及离网型水风光互补系统等高效智慧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技术方法。研究成果对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保护、推进国家水资源利用重大战略工程实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均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方琰藜,侯正猛,岳也,任利,陈前均,刘建锋[10](2022)在《一种应用于氢能产业一体化的新型多功能盐穴储氢库》文中研究说明为实现"双碳"目标,解决氢能大规模储存难题,结合中国氢能发展趋势,提出了包含盐穴储氢库的3种发展情景下的氢能"制–储–用"一体化方案:情景1,盐穴储存绿氢,用以燃料电池及炼钢炼铁领域;情景2,盐穴储存绿氢及CO2-O2混合气体,用于地面合成甲烷及甲烷富氧燃烧发电;情景3,盐穴储存合成甲烷,用以除发电以外的其他用途。从盐穴储氢库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了储氢库在3种发展情景下的作用,提出了多功能储氢库的概念:可起到废电利用、电力平衡、氢能安全高效储存、CO2减排等多项作用。以昆明市安宁盐矿及云南省为例,结合云南省水电为主的电力结构,分析了多功能盐穴储氢库在情景1、2中的建设需求:情景1,采用绿氢直接炼钢工艺,需电解绿氢约6.0×105 t,配套多功能盐穴储氢库总气量1.3×108 m3,可实现昆钢减排722 t;情景2,针对云南未来电力季节性缺额问题,假设甲烷富氧发电厂提供半年枯期电力,装机200 MW,仅需建设多功能盐穴储氢库总库容4.78×106 m3,可消纳水电5.34×108 kW·h,提供枯期发电量2.88×108 kW·h。
二、氢能——我国未来的清洁能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氢能——我国未来的清洁能源(论文提纲范文)
(1)水电解制氢的特点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水电解制氢技术 |
1.1 碱水电解制氢技术 |
1.2 PEM纯水电解制氢 |
1.3 固体氧化物电解(SOEC) |
2 氢能发展,未来可期 |
(3)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以及国外能源转型方式的借鉴 |
1.1 我国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紧迫性 |
1.2 国外能源转型特点 |
2 “先立后破”应成为碳中和、碳减排行动的基调 |
2.1 应对“双碳”挑战是持久战 |
2.2 对“拉闸限电”相关问题的思考 |
3 科学推进能源领域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
3.1 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
3.2 须将可负担作为政府调控能源的政策导向 |
3.3 优化能源结构,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
3.4 颠覆性技术为能源低碳转型拓展足够空间 |
3.5 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
4 结语 |
(4)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关键技术 |
1.1 风光互补发电 |
1.2 电解水制氢 |
1.3 储氢 |
1.4 氢燃料电池发电 |
1.5 氢燃料燃气轮机发电 |
2 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优化策略 |
2.1 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 |
2.2 并网型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 |
2.3 系统容量配置与控制优化 |
2.4 其他相关研究 |
3 结语 |
(5)中国油气行业“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气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 |
1.1 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 |
1.2 能源安全出现新变化 |
1.3 智慧智能发展进程加快 |
1.4 产业现代化加快升级 |
1.5 人民美好生活用能需求提升 |
2 “十四五”油气行业发展方向 |
2.1 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 |
2.2 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
2.3 推进油气领域低碳技术发展 |
2.4 夯实油气基础设施建设 |
2.5 加速氢能储能等新产业发展 |
2.6 建设智慧油气系统 |
2.7 深化油气体制改革 |
2.8 加大国际能源合作 |
四、氢能——我国未来的清洁能源(论文参考文献)
- [1]水电解制氢的特点及发展前景[J]. 韩欢欢,王雪泽,王震,李黎明,宋时莉. 清洗世界, 2022(01)
- [2]“氢”情助力“绿色冬奥” 氢能产业化发展有望提速[N]. 向炎涛,赵彬彬,贺王娟. 证券日报, 2022
- [3]我国能源领域科学低碳转型研究与思考[J]. 周宏春,李长征,周春. 中国煤炭, 2022(01)
- [4]风光互补发电耦合氢储能系统研究综述[J]. 荆涛,陈庚,王子豪,许朋江,李高潮,贾明晓,王跃社,师进文,李明涛. 中国电力, 2022(01)
- [5]中国油气行业“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与发展方向[J]. 杜伟,付兆辉,利振彬,戚野白,李瑞忠. 国际石油经济, 2022(01)
- [6]河南省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技术路线和行动方案[J]. 侯正猛,熊鹰,刘建华,曹成,方琰藜,张瑞芹,侯维岩,汤建伟.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2
- [7]光伏企业为何纷纷跨界氢能[N]. 王轶辰. 经济日报, 2022
- [8]云南省碳中和技术路线与行动方案[J]. 曹成,侯正猛,熊鹰,罗佳顺,方琰藜,孙伟,廖建兴.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2
- [9]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 张茹,楼晨笛,张泽天,黄晓荣,谢晶,郝齐钧,张岚斌,李怡航,刘小玲.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2(01)
- [10]一种应用于氢能产业一体化的新型多功能盐穴储氢库[J]. 方琰藜,侯正猛,岳也,任利,陈前均,刘建锋.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