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戏剧论文-潘先强

叙事戏剧论文-潘先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叙事戏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鬼故事》,马克·,雷文希尔,乳癌,反叙事

叙事戏剧论文文献综述

潘先强[1](2019)在《马克·雷文希尔戏剧《鬼故事》反叙事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乳癌叙事在英美文学中出现喧嚣之势,当代英国剧作家马克·雷文希尔的《鬼故事》可谓是应景之作。与一般乳癌叙事不同,《鬼故事》综合运用了戏剧叙事和绘画叙事的手法,表现出独特的叙事特征。运用经典叙事学理论,从视角、结构、时空、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了该剧是雷文希尔对伍尔芙、桑塔格、埃伦里奇等人疾病反叙事传统的继承与突破,剧作家以叙事为行动,呼吁人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乳癌和疾病。(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马雅杰[2](2019)在《论舞台空间造型对戏剧叙事的作用——以《哥本哈根》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话剧院上演的王晓鹰版《哥本哈根》与沃尔特·阿斯马斯和爱尔兰的都柏林"门"采用了极简的舞台造型,强调造型的"心象性"。本文将从叁个方面分析作品的舞台空间造型是如何对戏剧艺术进行创造与揭示。以此对国内未来戏剧舞台空间造型的探索提供一些思路。(本文来源于《黄河之声》期刊2019年20期)

李志方[3](2019)在《论电影《一出好戏》的戏剧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出好戏》作为黄渤导演的处女作,凭借富有洞见的寓言主题和戏剧化叙事模式,一度成为争议性极大的电影作品。影片不论在主题、结构、细节还是人物塑造上都可圈可点。本文从进化论的叙事模型、人物符号和表意、权力轮回的博弈叁方面论述影片的戏剧化叙事策略,挖掘影片叙事的深度与广度。(本文来源于《西部广播电视》期刊2019年21期)

梅文康[4](2019)在《数字时代浸没戏剧的叙事瓶颈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浸没戏剧打破传统的观影模式,观众可以从各角度完全融入戏剧环境,全方位体验艺术的魅力。当前浸没戏剧在叙事交互上使用的策略仍属于初级的基础性交互,观众的参与感与沉浸感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浸没戏剧的特性从方式上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即沉浸感。叙事手段上交互特性的应用则使观众从观赏者变成作品的创作者、参与者。这种改变能让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达到前所未有的紧密程度。如果将数字化交互手段在叙事层面与浸没戏剧结合,那么传统戏剧与科技发展将从二元对立走向合二为一,创作者和观赏者之间的界限变得不再明确,戏剧发展的新时代也由此到来。(本文来源于《艺术家》期刊2019年11期)

金丹妮[5](2019)在《民间口头叙事的表演互动与民俗认同——以民间文学戏剧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戏剧表演的各项因素都被赋予了相应的责任伦理意识,构成了表演的社会事实。表演事实的社会互动,集中反映了表演情境所涉及的特定群体的集体意识和民俗认同。民间文学戏剧节实际是通过故事表演创造特定群体共同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一系列过程强化群体认同,进而将互动体验与责任意识植根于人们的认同之中,以热爱与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8期)

李淑玲[6](2019)在《论美国戏剧《伙伴们》中的“9·11”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妮·尼尔森的《伙伴们》中蕴含了多元而复杂的"9·11"叙事。其创伤叙事是净化式的,哀悼了死难者,疗治了心理创伤;其英雄叙事是平民化的,赞美了纽约消防员作为普通人的英雄品质,解构了主流媒体中的超人英雄神话;其反恐叙事诉诸情感而不是理性,从受害者立场表达了愤怒、谴责及战胜恐怖主义的信心。作为表演事件,该剧直触"9·11"袭击的悲剧核心,与当时的主流话语形成对话,见证了历史事件,参与了"9·11"后的文化创伤建构与道德精神修复,其"9·11"叙事隐含了美国中心主义的政治立场。(本文来源于《外国文学动态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姚爽[7](2019)在《李宗熹戏剧叙事的空间构成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李宗熹的戏剧作品,从戏剧叙事的角度分析了李宗熹戏剧创作中的空间构成特色,认为其特色有叁:故事空间的生活化与单一化,场景结构的复合化、开放化与内心化,叙事空间实中融虚的多元化。对李宗熹戏剧空间构成特色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李宗熹戏剧叙事的艺术特色,也有利于初步把握在戏剧叙事中空间构成的各层面起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艺术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黄婉圣,何敏[8](2019)在《教育戏剧中幼儿的“身体叙事”及其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戏剧是一种过程取向的情境化学习方式,它重视幼儿的身体参与,为幼儿的"身体叙事"提供了平台。本研究以"身体叙事"的概念审视教育戏剧活动中幼儿的肢体表达与创作,采用行动研究法,以一个大班为研究对象,实施了4个主题共14次教育戏剧活动,结果发现教育戏剧中幼儿的"身体叙事"容易出现与故事分割、走向"表演"、程式化等问题,经过研讨与改进幼儿"身体叙事"的经验逐步生成与发展,实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师有关教育戏剧之观念的进一步解放与提升,始终关注和跟随儿童,教师组织策略的丰富化与灵活化。为了建构有助于幼儿"身体叙事"发展的教育戏剧活动,教师应自觉运用"身体叙事"的概念审视教育戏剧实践中幼儿的肢体表达,研究引发幼儿"身体叙事"的条件,合理利用戏剧习式,增进幼儿的"身体叙事"。(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袁明谦[9](2019)在《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下戏剧《恋爱的犀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恋爱的犀牛》这部戏剧作品,是由廖一梅编剧、孟京辉导演,并于1999年首演的一部经典先锋戏剧之作。本文以2018年11月29日在北京蜂巢剧场上演的"空花版"《恋爱的犀牛》为分析对象,借助格雷马斯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叙事学语法,从作品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角色功能所承担的作品价值意义叁个方面切入,对这一夸张、荒诞、虚无但又真实的爱情故事进行尝试性分析与解读。(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27期)

陈丽芬[10](2019)在《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历史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中,关于历史剧的观念是发展变化的,这变化与其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密切相关。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泛政治化语境中的历史叙事、启蒙性人文话语中的历史叙事、新历史主义视域中的历史叙事和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历史叙事。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历史叙事文本也在这四个阶段不断被重读、解构和重构,它们在摆脱政治功用主义、张扬人文精神、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艺术探索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但与此同时,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面临强调戏剧的剧场性,过度强调导演的作用,反抗剧本的舞台统治的戏剧现象,如何避免实验史剧的"非文学性"、单纯追逐经济效益的商业化趋势又成为新的问题与困惑。(本文来源于《戏剧文学》期刊2019年08期)

叙事戏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话剧院上演的王晓鹰版《哥本哈根》与沃尔特·阿斯马斯和爱尔兰的都柏林"门"采用了极简的舞台造型,强调造型的"心象性"。本文将从叁个方面分析作品的舞台空间造型是如何对戏剧艺术进行创造与揭示。以此对国内未来戏剧舞台空间造型的探索提供一些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叙事戏剧论文参考文献

[1].潘先强.马克·雷文希尔戏剧《鬼故事》反叙事策略[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马雅杰.论舞台空间造型对戏剧叙事的作用——以《哥本哈根》为例[J].黄河之声.2019

[3].李志方.论电影《一出好戏》的戏剧化叙事[J].西部广播电视.2019

[4].梅文康.数字时代浸没戏剧的叙事瓶颈与出路[J].艺术家.2019

[5].金丹妮.民间口头叙事的表演互动与民俗认同——以民间文学戏剧节为例[J].现代交际.2019

[6].李淑玲.论美国戏剧《伙伴们》中的“9·11”叙事[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

[7].姚爽.李宗熹戏剧叙事的空间构成特色[J].艺术科技.2019

[8].黄婉圣,何敏.教育戏剧中幼儿的“身体叙事”及其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2019

[9].袁明谦.格雷马斯结构主义叙事学视角下戏剧《恋爱的犀牛》分析[J].戏剧之家.2019

[10].陈丽芬.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历史叙事[J].戏剧文学.2019

标签:;  ;  ;  ;  ;  

叙事戏剧论文-潘先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