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动力过程论文-庞紫豪,王东海,姜晓玲,张明华

热动力过程论文-庞紫豪,王东海,姜晓玲,张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动力过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藏高原,变分客观分析,夏季对流降水,热力特征

热动力过程论文文献综述

庞紫豪,王东海,姜晓玲,张明华[1](2019)在《基于变分客观分析方法的青藏高原试验区夏季对流降水过程热动力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基于变分客观分析方法的物理协调大气分析模型,构建了青藏高原试验区大气热力—动力相互协调的数据集,并通过该数据集对青藏高原试验区夏季深厚及浅薄对流降水过程的热动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变分客观分析后的垂直速度场能更好地与实际观测的对流降水过程相吻合;深厚对流降水期高云含量多,整层大气为较强的上升运动,上升运动可达100 h Pa左右,浅薄期高云含量少,上升运动仅能延伸到300 hPa左右;两种对流降水过程中视热源Q_1在低层为冷却作用,高层为加热作用,在深厚期中高层Q_1存在两个加热中心,中层受较强的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加热所影响,高层主要受过冷云水凝结成冰晶形成高云时释放的热量所影响;在浅薄期中高层Q_1只存在一个加热中心,大气的加热主要来源于水汽的凝结潜热释放;深厚对流降水期视水汽汇Q_2的加热作用可以延伸到200 hPa,而浅薄期仅到340 hPa左右。(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赵强,李萍云,张科翔[2](2018)在《陕西两次沙尘暴过程热动力特征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逐6h的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9日影响陕北、关中的沙尘暴(过程1)和2011年4月29日影响陕北的沙尘暴的天气过程(过程2)的环流背景、热动力条件进行对比诊断,分析两次沙尘暴产生的热力动力机制,并对比其差异,总结陕西不同影响范围沙尘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两次沙尘暴发生前,河套到陕西北部低层大气有明显的升温,850h Pa的24正变温达到了8-10°C,地表感热通量也表(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 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期刊2018-10-24)

李青蔚[3](2018)在《煤贫氧氧化热动力过程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火灾害是威胁我国煤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灾害之一。在煤火灾害发生区域,煤层被大面积损毁,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释放大量的CO、CO2、CH4、NOx等有毒有害气体,甚至烧空区会导致地面陷落,引发严重的生态问题。煤火灾害发生区域由于供氧条件受限,煤层处于贫氧氧化的状态,因此本文针对煤的贫氧氧化特性,采用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贫氧程度时煤的氧化热反应、热效应、热传导和动力学特性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掌握煤火贫氧演化过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热重—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测试、分析了煤贫氧氧化过程中的特征温度、特征阶段、综合热解/燃烧特性及气体产物变化规律。根据相同转化率条件下对应温度的演变规律,分析了氧浓度对不同阶段煤氧化热反应过程的影响;基于KAS等转化率法和Malek法,得到了煤贫氧氧化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和反应动力学机理。研究发现,贫氧环境中煤氧化热反应过程整体呈现出滞后,氧浓度降低对热解/燃烧失重阶段的影响显着;最大反应速率和平均反应速率均随氧浓度的降低而降低。吸氧增重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受氧浓度的影响较小,反应动力学机理随氧浓度的降低呈现出由叁维扩散模式向一维扩散模式转变的趋势;热解/燃烧失重阶段的表观活化能受氧浓度的影响较为明显,反应动力学机理随氧浓度的降低呈现出由随机成核和随后生长模式向收缩球状模式转变的趋势。基于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测试、分析了煤贫氧氧化过程中的放热特性,得出了初始放热温度、放热量的变化规律;采用灰色理论,分析了官能团变化与放热速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煤的氧化放热是多种官能团共同作用的结果;初始放热温度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而放热量表现出降低趋势;氧浓度对快速氧化和主要热分解阶段放热量的影响显着。此外,相同温度下放热量随氧浓度降低而降低的趋势呈现出突变特征,产生突变的临界氧浓度与反应动力学机理转变的临界氧浓度相同。通过激光闪射技术,测试、分析了煤贫氧氧化过程中的热扩散系数、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煤贫氧氧化过程中的热传导特性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临界温度随着氧浓度的降低而增大;氧浓度对临界温度以后热传导特性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较为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杨斌[4](2018)在《水下热动力闭式循环的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Li/SF_6热源系统是一种先进的贮备化学能推进系统,其优点在于反应放出高能热量的同时可以不向容器外排出废料废气,从而构成闭式循环,不受外界环境背压影响,是一种理想的用于水下的热动力系统。锂和六氟化硫的反应十分剧烈,不易控制;浸没喷射反应中锂是以熔融态充满整个燃烧室,反应过程在实验中观察比较困难。因此,数值模拟方法在研究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六氟化硫气体在充满熔融锂的燃烧室内与锂液发生燃烧反应的过程。首先对模型进行合理简化,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以及涡耗散模型对浸没喷射反应流场进行仿真计算。数值模拟结果与文献数据有良好的吻合度,验证了所采用数学物理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对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压强、组分等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确定了反应区的结构和尺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锂液初温和六氟化硫喷射速度以及喷注方式对于燃烧流场的影响。结果发现提高锂液初温和增大六氟化硫的喷射速度都能够缩短燃烧室流场达到稳定的时间,并能提高系统换热能力。对于稳定后的燃烧流场,六氟化硫喷射速度对流场的形态和分布作用比较显着,而锂液初温对于燃烧流场的影响较小;以两个喷嘴对向喷注的方式能够显着增强对流换热,比单个喷嘴提高质量流量获得更好的换热能力。本文研究了Li/SF_6热源系统反应区的结构和尺度,完成了初始条件和喷射方式对燃烧流场的影响分析,其结果为Li/SF_6热源的闭式循环系统燃烧室的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18-04-01)

李弛,罗静兰,胡海燕,陈淑慧,王代富[5](2019)在《热动力条件对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砂岩成岩演化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目前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研究的重要区域.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值为24.2~121.0mW/m~2,单井现今地温梯度(Gra)最高可达6.64℃/100m,具"热盆"属性.白云凹陷裂后沉降阶段,特别是白云运动(23.8Ma)发生之后,盆地由断裂控盆转变为断裂、热作用共同控盆,热作用及热动力条件成为控制研究区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的重要因素,珠海组地层的镜质体反射率值、砂岩中次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热液成因自生矿物等热流背景及岩石学记录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通过铸体薄片显微镜下观察与定量统计、电镜扫描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等,发现白云凹陷北部中-低地温梯度(LGR,Gra≤4.5℃/100m)和南部高地温梯度(HGR,Gra>4.5℃/100m)两个地区珠海组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成岩演化过程存在以下差异:(1)中-低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压实作用主要是静岩压实作用;高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原生孔隙受静岩压实作用和热压实作用的共同控制,压实减孔速率高,等孔隙度埋深显着变浅;(2)地层升温速率的增大加快了储层中粘土矿物转化的速率,高地温梯度地区高岭石消失的埋深界限较中-低地温梯度地区浅,I/S(伊利石/蒙皂石混层)有序化进程较中-低地温梯度地区有所加快;(3)中-低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成岩演化过程属正常有序演变,高地温梯度地区受构造热事件的影响明显,深部流体参与了高地温梯度地区珠海组砂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地层孔隙水物质交换过程复杂,成岩演化进程加快,改变了碳酸盐矿物溶解-沉淀热平衡状态,各成岩作用过程活跃并出现一些典型的热液成因自生矿物组合.(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霞,王佳,谭先锋,胡罗嘉,娄芸健[6](2018)在《泥页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脱水转化及热动力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基础之上,建立了黏土矿物脱水转化与成岩阶段划分、孔隙裂缝形成的关系,总结了温度、时间、压力、孔隙流体性质以及有机质热演化对黏土矿物转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各种黏土矿物转化时的古地温和流体性质变化,将泥页岩成岩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发生的主要成岩反应不同,致使矿物组合发生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甲烷吸附能力大小与泥页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转化密切联系,其相对大小顺序为:蒙脱石>伊蒙混层>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蒙皂石伊利石化和蒙皂石绿泥石化是较为重要的成岩反应,探讨他们的成因机制,并建立相应模型,对研究泥页岩储层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陈子云[7](2017)在《具有热添加的电气体发电过程流动特性及热动力循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气体发电作为一种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因其系统结构简单、无机械运动部件、维修要求低和热源适用性强等优点而极具发展潜力,最有希望成为新一代高效低碳环保的发电方式之一。但是,电气体发电过程不仅存在流场、荷电粒子场和静电场的耦合,同时还存在气体宏观流动和荷电粒子输运的相互作用,是典型的多场耦合的气固两相复杂流动过程。全面系统地分析发电过程两相流动特性、能量转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电气体发电能量转化效率和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目前,电气体发电研究还处于基础理论研究和模型试验阶段,还有很多复杂物理现象和技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为深入理解电气体发电器内部各种物理过程及现象,提高发电循环效率,本文理论分析了电气体发电Brayton循环,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数值模拟了具有热添加的电气体发电通道内多场耦合的气固两相流动,构建和分析了有热添加和回热的新型电气体发电循环系统,探索了具有热添加的电气体发电过程气固两相流动和传热特性,论证了热添加引起的非绝热膨胀流动对于提高电气体发电效率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热力学理论,对电气体发电Brayton循环热力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理论上论证了对发电通道内流动过程进行热添加能够提高循环热效率。建立电气体发电循环理论计算公式,分析了工作气体参数和循环系统各部件的性能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热器的性能对整个循环过程性能影响很大,增压比较小时,回热效果较好的循环热效率较高。当增压比大于最大输出净功量所对应的增压比值时,回热效果较好的循环热效率反而小。增加电气体发电器的电转换效率或者降低增压比可以有效的增加循环能量效率。相比压缩机,电气体发电器的性能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更大。提高回热器性能可以缩小电气体发电器与压缩机性能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差别。(2)针对电气体发电能量转换通道内流场、荷电粒子场和静电场耦合作用下的气固两相复杂流动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研究了荷电粒子传输特性和流体宏观性能参数的变化,对比分析了发电能量转换过程中的绝热流动和由热添加引起的非绝热流动之间的差异,分析讨论了不同热添加方式和不同区域进行热添加对气体和荷电粒子运动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发电能量转换通道内出现激波对气体加速和荷电粒子速度影响很大。由热添加加入的热量转换成气体的内能和气体的动能,从而增加粒子的速度,输出更多的电能。增加荷电粒子流量一方面会增加电荷密度,另一方面会降低荷电粒子速度,对于给定边界条件的电气体发电能量转换器,输出电流存在一个最大值。相比对整个流道加热,渐缩段加热使得更多的热量转换成了气体的动能,从而提高了荷电粒子的速度。对于壁面热传导的热添加方法,增加了壁面附近的气体速度和气体温度,热量很难传递到主流区。对于内热源加热的热添加方法,增加了整个流道区域的气体速度和气体温度,从而增加了荷电粒子的速度。(3)采用双流体模型对电发通道内多场耦合的气固两相流动物理过程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的荷电粒子参数和热添加对两相流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荷电粒子体积分数时,更多的气体内能转换成了荷电粒子动能,从而输出更多的电能。气固两相音速明显要低于单相气体音速,两相音速随着荷电粒子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此外,荷电粒子体积分数对发电通道内的电场强度影响很大,体积分数大小受到发电通道电击穿强度的限制。减小荷电粒子直径和增加荷电粒子进口温度可以增加输出电流。对电气体发电能量转换通道内进行热添加增加了整个流道区域的气体速度和气体温度,从而增加了荷电粒子的速度,增加输出电能。对荷电粒子进口温度较高的电气体发电通道内进行热添加,气体内能和输出电流增加效果更明显。(4)构建了有热添加和回热的新型电气体发电循环系统,依据数值模拟结果的工作气体参数,分析了热添加及不同热添加方式对发电循环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净功量和循环热效率都随着电气体发电器进口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对电气体发电器进行热添加能够有效提高发电循环净功量和循环热效率,净功量和热效率都随着热量Q的增加而增加。相比壁面热传导加热方式,内热源加热的方式使循环热效率增加效果更显着。加热渐缩段和提高荷电粒子温度能更有效的增加电气体发电循环的净功量和热效率。(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4-01)

潘爱军,万小芳,刘秦玉[8](2011)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混合层热动力过程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CEP海洋数据和COADS海气通量资料,通过诊断分析,揭示了海表热力强迫、垂直夹卷、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效应在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研究表明,在北太平洋副热带3个模态水形成海域冬季混合层降温过程中,海表热力强迫和垂直夹卷效应是主导因素,二者的相对贡献分别约为67%和19%(西部模态水)、53%和21%(中部模态水)、65%和30%(东部模态水);并且在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埃克曼平流和地转平流皆是暖平流效应,而在西部和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仅有地转平流是暖平流效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海洋平流(地转平流、埃克曼平流)对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海域秋、冬季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有显着影响,在西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海表热力强迫(62%)和地转平流(32%)是导致混合层温度年际、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在中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是埃克曼平流(32%)、地转平流(30%)和海表热力强迫(25%)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对而言,东部模态水形成海域混合层温度的年际、年代际异常主要受海表热力强迫(67%)控制。(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王澄海,靳双龙,杨世莉[9](2011)在《新疆“2.28”大风过程中热、动力作用的模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发生在2007年2月27—28日新疆的一次大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除直接影响天气系统和地形作用外,大风过程中的大气的斜压性产生的垂直速度,使得高空的动量向下传输,是大风形成的原因之一;而局地非绝热加热中的感热和潜热通量的增加,加强近地层的湍流运动,进一步增加了大气的不稳定性,同时和冷锋后部的冷空气形成较强的气压梯度,是此次大风形成的主要的物理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1年02期)

杨康权,陈忠明[10](2009)在《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暴雨发生维持过程中的动力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从新型散度方程出发,针对2007年7月16~20日川渝地区一次持续性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计算新型散度方程中的各项,诊断本次暴雨过程中正压大气非平衡强迫与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不同强降水时段的大小与作用,并与地面1h、6h降水观测资料和TRMM云顶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强降水主要是发生在区域内大气状态为弱不稳定层结或中性层结的时段。2)在强降水开始时期,正压非平衡负值中心与未来6小时降水中心重合,正压非平衡强迫对强降水的激发作用显着,是本次降水开始的启动机制。3)在降水发展维持时段,正压非平衡负值中心与未来6小时降水中心对应不好,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强负值区与强降水落区相对应,对强降水的发展维持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次重庆西南部强降水持续的维持机制。4)正压非平衡强迫和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对未来6小时强降水发生的区域、降水强度、中心位置的指示意义,有助于提高暴雨预报准确率。(本文来源于《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热动力过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CMWF逐6h的0.5°×0.5°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9日影响陕北、关中的沙尘暴(过程1)和2011年4月29日影响陕北的沙尘暴的天气过程(过程2)的环流背景、热动力条件进行对比诊断,分析两次沙尘暴产生的热力动力机制,并对比其差异,总结陕西不同影响范围沙尘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两次沙尘暴发生前,河套到陕西北部低层大气有明显的升温,850h Pa的24正变温达到了8-10°C,地表感热通量也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动力过程论文参考文献

[1].庞紫豪,王东海,姜晓玲,张明华.基于变分客观分析方法的青藏高原试验区夏季对流降水过程热动力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9

[2].赵强,李萍云,张科翔.陕西两次沙尘暴过程热动力特征的对比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灾害天气监测、分析与预报.2018

[3].李青蔚.煤贫氧氧化热动力过程基础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4].杨斌.水下热动力闭式循环的燃烧过程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

[5].李弛,罗静兰,胡海燕,陈淑慧,王代富.热动力条件对白云凹陷深水区珠海组砂岩成岩演化过程的影响[J].地球科学.2019

[6].李霞,王佳,谭先锋,胡罗嘉,娄芸健.泥页岩成岩过程中黏土矿物脱水转化及热动力机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8

[7].陈子云.具有热添加的电气体发电过程流动特性及热动力循环分析[D].重庆大学.2017

[8].潘爱军,万小芳,刘秦玉.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形成区混合层热动力过程诊断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11

[9].王澄海,靳双龙,杨世莉.新疆“2.28”大风过程中热、动力作用的模拟分析[J].中国沙漠.2011

[10].杨康权,陈忠明.斜压热动力耦合强迫在暴雨发生维持过程中的动力诊断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

标签:;  ;  ;  ;  

热动力过程论文-庞紫豪,王东海,姜晓玲,张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