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预组装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模拟技术,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能
预组装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龙,李耀,阚建全[1](2019)在《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与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花椒麻味物质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和解决花椒麻味物质难以洗脱的困难,以作者合成的花椒麻味类似物为模板分子,以Gaussian 03W中的MNDO-PM3(Parametric Method 3,PM3)法优化花椒麻味类似物及功能单体的分子结构,得出花椒麻味类似物、功能单体及花椒麻味类似物-功能单体结合物的最低能量构象图、单点能和Mulliken电荷,并筛选出最佳功能单体为甲基亚氨基二乙酸。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花椒麻味类似物与功能单体的物质的量比为1∶4。在此基础上,采用Hartree-Fock方法,运用6-31G+(d)基组选取极化连续溶剂模型(PCM),以溶剂化能筛选出最佳致孔剂为乙腈。为了验证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的准确性,选择3种功能单体及3种致孔剂制备相应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评价它们的动态吸附与静态吸附能力。试验证实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在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中的实用性,为快速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唐宗贵,王静,陈霞,王国红,卢春霞[2](2017)在《齐墩果酸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及聚合物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齐墩果酸(OA)为模板分子,叁氟甲基丙烯酸(TFMAA)、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叁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醇、甲醇和丙酮为溶剂,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和ONIOM方法,采用Gaussian09软件模拟计算了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探讨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不同印迹比例时所形成复合物的成键情况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结合能,并采用自洽反应场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TFMAA与模板分子OA以1:1摩尔比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ΔE最高(-70.99kJ·mol~(-1)),结构最稳定,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叁氯甲烷中的溶剂化能最小。同时,采用实验方法验证模拟结果,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静态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化学基团和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计算机模拟对分子印迹体系的筛选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7年06期)
季铼,谭振江,张纯红[3](2017)在《磺胺嘧啶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量子化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是利用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的能够"记忆"目标分子的形状、大小和特定的官能团的一种新型智能材料。本文以磺胺嘧啶(SDZ)为模板分子,采用量子化学的模拟方法对SDZ印迹预组装体系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计算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筛选出合适的功能单体以及确定识别位点,对MIPs的制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理解印迹体系。(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7年03期)
戴芳芳[4](2016)在《溴氰菊酯电化学快速检测及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溴氰菊酯农药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谷物、果蔬、茶叶等农产品的病虫防治。由于溴氰菊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其残留超标风险亦不断加大,研究溴氰菊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对正确指导其使用及残留监测、保障食品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制备了用于溴氰菊酯快速检测的多壁碳纳米管/玻碳电极,结合电化学检测技术,将其成功用于农产品中溴氰菊酯农药的检测。为进一步提高修饰电极电化学检测溴氰菊酯的灵敏度和专一性,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计算机模拟法对溴氰菊酯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功能单体筛选、最优模板单体比例优化以及溶剂筛选,为溴氰菊酯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主要结论如下:1.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电化学法检测溴氰菊酯的研究(1)对MWCNTs/GCE的制备过程进行了研究,当分散剂SDS质量浓度为0.5%,滴涂量为5μL,干燥温度为25℃时制备的MWCNTs/GCE对电极的增敏效果最佳。(2)对溴氰菊酯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最佳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以0.1mol/L氢氧化钠的50%乙醇溶液为电解质支持液时DM峰型较好,峰电位较小,峰值较高。差分脉冲伏安法定量检测前富集60 s、电位增量为0.016 V、脉冲幅度为0.0125 V、脉冲宽度为0.1 s、脉冲周期为0.5 s时溴氰菊酯的还原电流峰值最大,灵敏度较高。(3)对建立的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传感器进行方法学验证,实验发现峰电流值I与DM的浓度在两个浓度范围0.005~0.100 mg/kg和0.100~100.000 mg/kg内成正比,线性方程式分别为I1(μA)=1.5484+59.7360C(mg/kg)(R2=0.9863)和I2=7.8560+0.0877C(mg/kg)(R2=0.9988),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 mg/kg;对蜜桔、茶叶添加最大允许残留量的0.5倍、1.0倍、1.5倍的溴氰菊酯进行了准确性测验,加标回收率在96.1%~103.5%之间,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此外,用同根修饰电极对同一样品进行8次测定,测定值之间RSD为2.23%,5支同型号的修饰电极测定同一样品的测定值之间RSD值为3.61%,说明该电极重复性较好;将修饰电极置于4℃冰箱存放5天后对溴氰菊酯的还原峰电流值仍保持初始值的85.90%,半波电位也未发生改变,说明MWCNT/GCE稳定性较好,MWCNT/GCE抗干扰性好,加入干扰物前后峰电流值差异性不显着(p>0.05)。(4)采用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方法对实际样品蜜桔、茶叶进行了检测并与GC方法进行了比对,电化学测定值和GC法测定值无显着性差异。将制备好的样液上机检测,MWCNT/GCE电化学法检测时间约为2 min,GC法检测时间约1 h,且电化学法检测前处理无需Florisil小柱处理,较GC法简单,故检测成本较GC法低。由此可见,MWCNT/GCE电化学传感器可实现溴氰菊酯农药的快速型、经济型检测。2.溴氰菊酯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紫外光谱研究(1)对溴氰菊酯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进行紫外扫描光谱研究,发现溴氰菊酯与3种单体之间均能产生氢键相互作用,氢键使溴氰菊酯的吸收峰发生红移,其中,DHB对预组装体系的紫外吸收光谱影响最强,OPD次之,OAP最弱。(2)通过差示紫外光谱研究发现,DM与OAP形成复合物较难;1个DM可与1个或2个DHB分子形成DM-DHB或DM-2DHB两种相对稳定的复合物,但主要为DM-2DHB型;1个DM可与1个或2个OPD分子形成DM-OPD或DM-2OPD两种相对稳定的复合物。但DM与DHB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均远大于DM与OPD复合物的结合常数,说明DM更倾向于与DHB形成稳定的复合物。3.溴氰菊酯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计算机分子模拟研究(1)通过DM与功能单体反应的能量计算结果得出,反应能量顺序为:DHB>OAP>OPD,DM与DHB的结合能最大,从而形成最为稳定复合物,而与OPD形成的复合物稳定性最差。复合物越稳定则合成的分子印迹膜的选择性越好,因此可以预见DM与DHB能够合成印迹效率最佳的MIM。(2)对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各种比例下最优构型的复合物的空间构型、成键情况、结合能进行计算,发现模板分子与叁种功能单体比例为1:3时结合能最大,有3个氢键,空间构型最稳定。(3)计算DM与叁种单体的复合物在3种溶剂中的溶剂化能量大小,发现溶剂对复合物影响的强弱顺序为乙腈>丙酮>正己烷,表明正己烷最适合作为该体系的反应溶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5-16)
唐宗贵,王静,陈志蓉,卢春霞[5](2016)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T1)及2个衍生分子T2、T3为模板分子,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3-氨丙基叁乙氧基硅烷(APTES)为功能单体,叁氯甲烷、甲醇、乙醇及乙腈为致孔剂,运用量子化学方法模拟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ΔE,以及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APTES与T3以1:1摩尔比结合时形成更为稳定的复合物,最大结合能达到103.6 KJ·mol~(-1);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叁氯甲烷中的溶剂化能最小,因此叁氯甲烷更适合作为溶剂。通过模拟计算,有助于揭示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原理,为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类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16年03期)
黄雨杰,朱秋劲,赵晓联[6](2014)在《紫外光谱与密度泛函理论在亚精胺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亚精胺(SPD)分别与3种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由紫外扫描数据可知,随着单体的不断加入,整个混合物体系产生红移,其趋势为MAA>AM>AA,SPD与3种单体主要都是形成1∶3型复合物。采用计算化学中密度泛函数理论计算SPD与3种功能单体的最优构型、相互间的结合能以及NBO电荷转移情况,结果发现,1个SPD分子与MAA和AA单体在印迹比为1∶1的情况下均形成2个氢键,与AM只形成1个氢键;SPD与3种功能单体均是在印迹比例为1∶4时获得最低能量,即模板-功能单体二者比例为1∶4时能获得最好稳定性以及吸附效果,其中又以SPD-MAA体系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李文静,胡艳云,韩芳,徐慧群,宋伟[7](2013)在《叁唑酮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与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唑酮为模板分子,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和叁氟甲基丙烯酸(TFMAA)为功能单体预组装了分子印迹聚合物体系,采用半经验法和从头算法,利用Hyperchem软件模拟了叁唑酮与4种功能单体所组成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构型、能量、反应配比及复合反应的结合能,选择复合物结合能最高的功能单体用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模板与单体在不同致孔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叁唑酮与叁氟甲基丙烯酸所形成复合物的作用力最强,在非极性溶剂中溶剂化能最弱.由预组装体系的差示紫外光谱法研究发现,一分子叁唑酮可与两分子叁氟甲基丙烯酸在氯仿中形成氢键复合物,与分子模拟的结果一致.在最佳模拟条件下,合成了叁唑酮的印迹聚合物,利用吸附等温线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行为及识别机理.上述方法对于分子印迹体系的筛选及分子印迹聚合物性能的预测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张孝刚,朱秋劲,胡萍[8](2011)在《叁聚氰胺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紫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叁聚氰胺(MEL)与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和亚甲基丁二酸(IA)3种单体在甲醇中相互作用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紫外光谱研究发现,MEL与3种单体之间均产生了氢键相互作用;其中,AM对体系影响最大,MAA次之,IA最弱。氢键使MEL的叁嗪环共轭双键和发色团取代的芳核产生π—π*电子跃迁,使各组装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红移。实验推测出MEL与3种单体形成最佳模板-单体复合物的浓度比分别为:cMEL:cMAA=1:6、cMEL:cAM=1:8、cMEL:cIA=1:8。差示紫外光谱表明:3个预组装体系中1个MEL分子分别与2个MAA分子、3个AM分子、1个IA分子各自形成MEL-2MAA、MEL-3AM和MEL-IA型复合物。(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1年21期)
武利庆,王晶[9](2008)在《Leu-Phe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热力学平衡的计算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Gaussian 03软件研究以Leu-Phe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叁氟乙酸为助溶剂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计算了功能单体、助溶剂和交联剂加入量对各种模板复合物浓度的影响,进而确定了Leu-Phe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按条件合成聚合物后考察其识别性能,并结合计算模拟和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计算模拟可能有助于合成高特异性和亲和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探讨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机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8年06期)
武利庆,王晶[10](2007)在《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计算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Gaussian 03软件研究了以苯丙氨酸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叁氟乙酸为助溶剂的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通过计算机模拟考察了功能单体浓度、交联剂浓度和助溶剂浓度对模板-功能单体复合物浓度的影响,从理论上计算了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佳合成条件。通过模拟,有助于解释实验现象以及合成高特异性和亲和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期刊2007年08期)
预组装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齐墩果酸(OA)为模板分子,叁氟甲基丙烯酸(TFMAA)、α-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AM)、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叁氯甲烷、四氢呋喃、乙醇、甲醇和丙酮为溶剂,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和ONIOM方法,采用Gaussian09软件模拟计算了模板分子与不同功能单体的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构型,探讨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不同印迹比例时所形成复合物的成键情况以及反应过程中的结合能,并采用自洽反应场极化连续模型(CPCM)计算了功能单体与模板分子在不同溶剂中的溶剂化能。结果表明,TFMAA与模板分子OA以1:1摩尔比形成复合物的结合能ΔE最高(-70.99kJ·mol~(-1)),结构最稳定,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在叁氯甲烷中的溶剂化能最小。同时,采用实验方法验证模拟结果,并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静态吸附实验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化学基团和吸附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一致,计算机模拟对分子印迹体系的筛选和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预组装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龙,李耀,阚建全.花椒麻味物质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与吸附性能[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唐宗贵,王静,陈霞,王国红,卢春霞.齐墩果酸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及聚合物制备[J].高分子通报.2017
[3].季铼,谭振江,张纯红.磺胺嘧啶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量子化学模拟[J].科技风.2017
[4].戴芳芳.溴氰菊酯电化学快速检测及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6
[5].唐宗贵,王静,陈志蓉,卢春霞.邻苯二甲酸酯类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16
[6].黄雨杰,朱秋劲,赵晓联.紫外光谱与密度泛函理论在亚精胺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中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李文静,胡艳云,韩芳,徐慧群,宋伟.叁唑酮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的分子模拟与吸附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3
[8].张孝刚,朱秋劲,胡萍.叁聚氰胺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紫外光谱研究[J].食品科学.2011
[9].武利庆,王晶.Leu-Phe分子印迹预组装体系热力学平衡的计算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8
[10].武利庆,王晶.分子印迹聚合物预组装体系计算机模拟[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