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句末形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句末语气形式,「ダロウ」,自然会话语料,交际功能
句末形式论文文献综述
张惠芳[1](2018)在《试论句末语气形式在自然会话中的交际功能——以「ダロ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的句末语气形式非常丰富,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多局限于对单个句子的分析。在实际的口语交际中,句末语气形式究竟具有怎样的交际功能呢?本文以常用的句末语气形式「ダロウ」为例,通过采集自然会话语料、分析会话者的互动关系,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并提出语气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高等日语教育》期刊2018年02期)
刘辛欣[2](2017)在《日语中安慰表现的形式特征研究——以句末表现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语的日常口语表达过程中,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熟练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使会话更加的丰富、生动,并使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流畅、自如。在现今日语研究中请求、委托,劝诱、拒绝等表现形式的特征和谈话结构已经很明确了,也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但是安慰表现同样作为口语表现形式,在语言形式及其谈话结构上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着眼于会话中的安慰表现,以电视剧剧本中安慰表现用例为根据,对持有某种特定意图的安慰表现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应用于口语表达及日语教育方面。(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7年10期)
杨慧[3](2016)在《中日助言行为中句末语言形式的对比研究——以[よ][てください]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稿从配虑角度的视点,根据上下亲疏的人际关系,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话者在助言行为中句末使用的语言形式[よ][てくださ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考察。关于[よ]的使用,无论是哪个场景,母语话者的使用频率都比学习者略高。同时关于[てください]的使用,母语话者和学习者,两者虽然整体的使用频率比较相近,但从上下亲疏关系的细节来对比,两者之间还是略有差异的。(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6年08期)
陈冰月[4](2015)在《基于语料库浅析日语学术论文的句末表达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专业学生撰写学术论文问题多多,究其原因在于语言基础不扎实,未能掌握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日语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一般书面语有差异,因此总结论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很有必要。本文运用自建语料库,通过统计句末表达形式及其出现频率进行比较分析,以试图总结日语学术论文的表达特点。(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5年07期)
刘杨秋[5](2010)在《日语学习者关于日语体态形式“ている”的习得——句末和连体修饰节的关系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文章中日语学习者学习体态形式「ている」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句末关于"ている"形的以vendler为基础的动词分类的动词与"ている/た"的连接方面,从历来的先行研究调查中得出了几乎一致的「活动动词+ている」,「到达、达成动词+だ」的结论。在本论文中作为新试验,即在连体修饰节中会不会见到和句末同样的动词与"ている/た"的连接现象呢?关于这一点,将重点放在两个环境的选择关系上以63名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语法性判断的考试,并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明确了两点内容:a.在句末和连体修饰环境中,能够见到「活动动词+ている」、「到达、达成动词+た」的连接形式。b.在句末和连体修饰节中,在中级课程中"ている/た"的选择倾向比较相似,而学习者选择倾向接近地道的日语,这一现象的出现则是成为上级水平之后。(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0年03期)
杨柳[6](2001)在《句末形式与所需信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日语句末形式的用法出发,分析了无标识的不确 定信息句,在有交流环境的前提下,表示听话者保有该信息,而说话者依存于此;但说话者 不依存于此时,必须赋予句子一种表不依存的形式。无标识的确定信息句表示听者不具有该 信息,说话者不依存于听者;但要依存于听者所具有的信息时,必须赋予该句相应的表达形 式。(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顾盘明[7](1998)在《日本女性常用的若干句末表达形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日语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之不同除表现在部分词汇的使用上外,主要表现在句末的表达形式上。日语句子的句末恰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即全句的核心部分。说话者对某一问题所持之态度、立场、观点及其喜怒哀乐等诸类语感无不在这个部分表达出来。汉语中无男性用语与女性用语之说,因(本文来源于《日语学习与研究》期刊1998年04期)
句末形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日语的日常口语表达过程中,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熟练掌握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以使会话更加的丰富、生动,并使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流畅、自如。在现今日语研究中请求、委托,劝诱、拒绝等表现形式的特征和谈话结构已经很明确了,也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但是安慰表现同样作为口语表现形式,在语言形式及其谈话结构上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着眼于会话中的安慰表现,以电视剧剧本中安慰表现用例为根据,对持有某种特定意图的安慰表现的形式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应用于口语表达及日语教育方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句末形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惠芳.试论句末语气形式在自然会话中的交际功能——以「ダロウ」为例[J].高等日语教育.2018
[2].刘辛欣.日语中安慰表现的形式特征研究——以句末表现为中心[J].传播力研究.2017
[3].杨慧.中日助言行为中句末语言形式的对比研究——以[よ][てください]为中心[J].语文学刊.2016
[4].陈冰月.基于语料库浅析日语学术论文的句末表达形式[J].校园英语.2015
[5].刘杨秋.日语学习者关于日语体态形式“ている”的习得——句末和连体修饰节的关系为中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
[6].杨柳.句末形式与所需信息的关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
[7].顾盘明.日本女性常用的若干句末表达形式[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