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顺序分类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冬春性,综合顺序分类法
综合顺序分类法论文文献综述
冀天会,张灿军,杨子光,孙军伟,孟丽梅[1](2013)在《综合顺序分类法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适用于小麦冬春性鉴定的方法和指标,通过2006~2008年度连续试验,以3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春播法,对小麦不同播种期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对苗穗期、春播抽穗率、幼苗习性、成熟期等指标和鉴定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春播抽穗率和苗穗期是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可靠指标,提出采用综合顺序分类法评判品种的冬春性,并初步建立了小麦品种春播综合顺序分类法检测指标体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4期)
吴静,李纯斌,张德罡,柳小妮[2](2012)在《适用于3S技术的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水热指标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地类型理论和类型划分是草地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基础。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是有较高科学性的分类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引入3S技术时出现了水热条件的以点代面,以相邻生境代实际生境的问题,影响了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提出利用定量遥感反演地表参数以解决上述问题,即用面状的土壤水热指标数据替换点状的站点大气水热指标,旨在为我国草地的精确分类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张美玲,陈全功,蒋文兰,柳小妮[3](2011)在《基于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CASA模型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任继周等提出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草原分类气候指标>0℃年积温(Σθ)和湿润度指标(K)引入CASA模型,对水分胁迫因子的计算进行改进,避免了复杂的土壤参数,仅用>0℃年积温和K值就可计算水分胁迫因子,极大地简化了模型。同时调整了CASA模型最大光能利用率的固定取值,使之成为适合中国草地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估算的模型。改进的CASA模型实现了草地NPP模拟与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的耦合,能更好地反映草地类型与草地NPP的关系,为研究草地NPP的区域分布和全球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蒲小鹏,武学敏,张德罡[4](2011)在《WindowsXP系统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地类的计算机检索工具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分类是人类保护和利用草原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任继周创立了综合顺序分类法,方便了草原的分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草地类型的计算机检索比传统的通过书本检索更为便捷。本研究利用JAVA语言设计了基于WindowsXP系统下的草原综合顺序分类软件,实现对全国各地区的草地类型的精确查询。大大节约时间减少工作量,提高了学习和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1年06期)
杨梅[5](2011)在《基于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甘南草原亚类划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草原类型是草原资源实体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草原分类是草原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我国学者任继周、胡自治、牟新待等吸取世界各国草原分类方法的长处,提出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面向世界的草原分类方法之一,在中国草原的研究当中不断得到改进和应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已深入到草原研究工作当中。本文收集研究区1km×1km和90m×90m的DEM数据,区内及周边地区22个气象站点的经纬度、海拔、积温和降水数据,以任继周提出的综合顺序分类法为理论指导,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实现对甘南高原草原亚类的划分和制图。甘南高原>0℃年积温在1100~5000℃,包含了寒冷、寒温、微温和暖温4个热量带,年积温值总体偏低,区内分布差异较大。湿润度值在1.2~11.0之间,包括微润、湿润、潮湿3个级别,湿润度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但全区湿润程度总体较好。甘南高原有6种草原类,其中,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面积最大,20994.8km~2,占总面积的57%;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类仅次于草甸类,14174.6km~2,占总面积的38%,两类合计占总面积95%;两类是该地区最主要的草原类型。甘南高原流水地貌类型主要涉及四种,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侵蚀中山、侵蚀高山、洪冲积平原、冲积平原。侵蚀中山的面积是15679.8km~2,占总面积的44%;侵蚀高山的面积为11475.2km~2,占总面积的32%。两类合计占总面积76%,是甘南主要的地貌类型;洪冲积平原面积为6526.7km~2,占到全区总面积的18%;冲积平原面积仅有1781.1km~2,占总面积的6%。甘南州高原有16种草原亚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侵蚀中山亚类,11297.1km~2,占总面积的33%;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侵蚀高山亚类第二,10640.7km~2,占总面积的31%;两类合计占总面积64%,这两个是甘南草原最主要的亚类。(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马轩龙,李文娟,陈全功[6](2009)在《基于GIS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对甘肃省草地类型的划分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改进的空间要素插值方法,使用DEM海拔高程数据作为修正,在要插值的空间数据与协同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高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结果的精度。对于年积温数据,其与DEM海拔高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69,相关性较高,故使用DEM的协克里格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插值精度,4种插值方法的ME值排序为IDW<Spline<OK<CK。相比较OK法,CK法的插值精度提高了35%以上,故使用CK法对年积温空间数据库进行插值;对于年降水数据,其与DEM海拔高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2,相关性较低,故使用DEM的协克里格插值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插值精度,4种插值方法的ME值排序为IDW<Spline<CK<OK。OK法的插值精度最高,故使用OK法对年降水数据进行插值。在插值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的迭加分析功能,计算出了甘肃省的湿润度K值空间数据库,依据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的水热标准,对甘肃省草地类型的划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制作了甘肃省草地类型分布图。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草地分为18个类,横跨了从寒冷到暖热5个热量级,极干到潮湿6个湿润度级。自陇东南向西北形成了森林-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半荒漠-荒漠等植被类型。山地系列自上而下,形成高山-亚高山-草甸-山地森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等植被类型,基本上反映了甘肃天然草地发生规律和分布规律,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09年05期)
李红梅,马玉寿[7](2009)在《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在青海草地分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改进后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划分了青海草原类型第1级-"类"。根据划分结果将全省草地划分为11类,基本符合青海草地类型分布特征,说明了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在青海进行植被类型划分是可行的。选择刚察、玛多、格尔木3个有代表性的地区,统计分析了它们的湿润度K值和>0℃年积温的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草场的演替趋势。(本文来源于《草业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红梅[8](2009)在《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青海省草场类型划分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青海省1961~2007年的气象资料和畜牧业生产等资料,对青海省的天然草场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综述如下:根据计算结果和我国草原类型第一级—类的检索图,可将全省草地类型划分为11类,其中以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类和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居多,分别有17个和13个地区,分布面积较广,是青海省的主要草场类型。环湖区、叁江源区、柴达木盆地叁地区>0℃的年积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柴达木盆地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达100.3℃/10a,其次为环湖地区为44.7℃/10a,最小的为叁江源地区是27.1℃/10a。环湖区、叁江源区、柴达木盆地叁地区湿润度K值都呈递减趋势,其中环湖区呈明显地递减趋势,递减率为0.08/10a,柴达木盆地和叁江源地区递减率分别为0.007/10a和0.006/10a,呈缓慢递减趋势。但叁地区K值递减趋势系数都没有通过检验。用不同时段气象资料所划分出的草场类型基本一致。从而说明以气候资料来划分植物生长带时,应从较大的时间尺度上来进行分析。在寒温潮湿寒温性针叶林类草场上,牧草返青期的早晚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在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草场,热量条件是影响牧草返青期的主要因子。而在这两种草场上,天然牧草黄枯期的早晚都与热量条件有关。对生物量的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区主要是水分条件,在湿润区主要是热量因子影响较大。1961至2007年,青海省年平均气温为2.0℃,呈明显上升趋势,升温率为每十年0.351℃,降水量几乎无变化。短时期的气候变化对草场退化所造成的影响很小,人类对天然草场的不合理利用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未来气候条件下,青海省草场类型主要朝着暖干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期刊2009-04-01)
王建林,栾运芳,胡单,大次卓嘎[9](2005)在《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田间不同播期试验的20个大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低温处理天数、苗期生长习性和主茎叶片脉数变化 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春性的减弱而冬性的增强,苗期生长习性由直立向匍匐变化,低温处理 天数逐渐延长,主茎倒5叶与倒3叶的叶脉差逐渐减小。据此,提出依据苗期生长习性-低温-叶脉差进行 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并用叁角图揭示了叁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经过多年数十个品种的田 间试验与分析,本分类系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大麦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赵军,胡自治[10](2005)在《从生态信息图谱的角度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图谱是认识和研究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是一种成功的生态图谱研究成果,在草原分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根据生态信息图谱的思想,对检索图作出了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充实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草原与草坪》期刊2005年02期)
综合顺序分类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草地类型理论和类型划分是草地科学研究和经营管理的基础。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是有较高科学性的分类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引入3S技术时出现了水热条件的以点代面,以相邻生境代实际生境的问题,影响了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准确性和实际应用。通过对其问题的梳理,提出利用定量遥感反演地表参数以解决上述问题,即用面状的土壤水热指标数据替换点状的站点大气水热指标,旨在为我国草地的精确分类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顺序分类法论文参考文献
[1].冀天会,张灿军,杨子光,孙军伟,孟丽梅.综合顺序分类法鉴定小麦品种冬春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
[2].吴静,李纯斌,张德罡,柳小妮.适用于3S技术的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水热指标改进[J].中国草地学报.2012
[3].张美玲,陈全功,蒋文兰,柳小妮.基于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的CASA模型改进[J].中国草地学报.2011
[4].蒲小鹏,武学敏,张德罡.WindowsXP系统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草地类的计算机检索工具开发[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
[5].杨梅.基于综合顺序分类法的甘南草原亚类划分[D].西北师范大学.2011
[6].马轩龙,李文娟,陈全功.基于GIS与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对甘肃省草地类型的划分初探[J].草业科学.2009
[7].李红梅,马玉寿.改进的综合顺序分类法在青海草地分类中的应用[J].草业学报.2009
[8].李红梅.利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对青海省草场类型划分及其应用[D].青海大学.2009
[9].王建林,栾运芳,胡单,大次卓嘎.栽培大麦冬春性判定的综合顺序分类法[J].大麦科学.2005
[10].赵军,胡自治.从生态信息图谱的角度看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检索图[J].草原与草坪.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