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颗粒论文-罗超

宏观颗粒论文-罗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胶结材料,胶结作用,PFC3D,细观参数

宏观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罗超[1](2019)在《颗粒的力学参救对其材料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结构性土研究中,胶结材料可采用环氧树脂或者水泥等,然而其胶结强度过大,与实际胶结差异较大,选用一种合适的胶结材料很有必要。本文选用聚乙二醇,以不同比例与膨润土的混合物作为胶结材料,钢珠作为骨架颗粒材料,制成叁轴试样,研究不同孔隙比、孔隙填充率和聚乙二醇含量对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影响,对比分析了胶结量对宏观强度指标的影响,得出了以下结论:胶结试样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强软化型,这与聚乙二醇这种胶结材料的性质及其在试样中的含量有关。随着围压的增大试样的应力应变的峰值强度增大,聚乙二醇含量和孔隙比对试样的力学特性也分别有着显着的影响。孔隙填充率为70%时,内摩擦角随着聚乙二醇含量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孔隙填充率为80%时,内摩擦角随着聚乙二醇含量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孔隙填充率为70%的试样的粘聚力小于孔隙填充率为80%的试样。岩土材料的细观力学参数对其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是研究岩土材料力学特性发展演化机理及其演化规律的关键,基于已有的颗粒胶结试验研究成果,借助PFC3D颗粒流软件数值模拟,研究了试样破坏的细观特征以及宏观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和强度指标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同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荷载作用下,不同应变时,试样的力链、速度场和位移场的演化规律。发现接触力链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增粗。速度场随着应变的增大,左中部和右中部颗粒有向外运动的趋势,并且低围压下尤甚。位移场具有与速度场相似的规律。并结合参数敏感性分析,探讨了细观参数对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发现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初始斜率,即弹性模量只受摩擦系数、加载速率、平行粘结法向强度和平行粘结切向强度的影响。平行粘结刚度对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的残余强度影响很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邢耀文,桂夏辉,曹亦俊,刘炯天[2](2019)在《颗粒气泡黏附科学——宏观尺度下颗粒气泡黏附研究进展及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气泡黏附指从颗粒与气泡相遇开始到液膜发生薄化破裂最后至叁相润湿周边铺展形成稳定矿化气絮体的过程,是浮选中的核心作用单元。然而浮选颗粒气泡黏附机理至今仍不明确。黏附过程主要受颗粒气泡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溶液化学条件影响,表面力及流体作用力协同支配微纳尺度下颗粒气泡间液膜薄化破裂行为。排液过程中气液界面的变形效应进一步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上述因素使得颗粒气泡黏附的理论研究及试验探索步履维艰。早期关于颗粒气泡黏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黏附概率,其中宏观尺度下的诱导时间测试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诱导时间结果计算黏附概率。对国内外宏观尺度下颗粒气泡黏附概率模型及研究技术手段进展展开全面综述,并对现有技术瓶颈及局限进行分析。诱导时间测量仪及高速动态摄影技术大大促进了浮选工作者对颗粒气泡黏附的理解,"诱导时间与实际浮选回收率具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也已经被广泛证明。然而因微纳尺度下的表面力及液膜薄化动力学信息的缺失导致宏观诱导时间并不能从基础层面揭示颗粒气泡的黏附机理,微纳尺度下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及液膜薄化动力学的定量测试表征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可为浮选微观矿化反应过程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难浮煤及难选矿浮选过程强化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邱博,邢书明,董琦[3](2018)在《宏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与基体之间难以均匀稳定的混合以及二者的界面结合强度较差是限制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以及推广应用的共性关键问题,而目前的主要解决措施"预制体法"以及"润湿化预处理技术"又存在生产效率较低、制备成本较高等问题.基于此,在液态模锻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做预制体、也不进行润湿化预处理的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新技术——"随流混合+高压复合"技术,并采用此方法成功制备了复合效果良好的ZTA/Km TBCr26抗磨复合材料.研究了ZTA/Km TBCr26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硬度以及冲击性能,发现复合材料内部颗粒分布比较均匀,颗粒与Km TBCr26基体的结合紧密,属于微机械啮合.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与单一金属基体相比显着降低,冲击断口形貌显示材料的断裂是沿颗粒内部扩展的,没有出现颗粒的整体脱落,说明陶瓷颗粒与金属基体具有比较高的结合强度.考察了ZTA/Km TBCr26复合材料与单一Km TBCr26的干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低载荷条件下ZTA/Km TBCr26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是Km TBCr26的1.82倍,而高载荷条件下复合材料的磨损性能则是Km TBCr26的3.3倍.(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李鹏鹏,周伟,熊美林,杨利福,徐琨[4](2018)在《复杂形状颗粒DEM模拟及其对宏观力学响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有限元网格划分技术,提出了一种复杂形状颗粒的DEM模拟方法,实现了包括凹多边形在内的复杂形状颗粒的模拟,通过参数控制使得生成的颗粒形状更加真实.生成6组不同形状的颗粒集合体,采用双轴压缩试验研究了颗粒形状对力学响应的影响,并解释了细观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最密实状态下,颗粒间的孔隙填充效率与颗粒边数有关,颗粒边数越少,孔隙率越小;不同形状颗粒集合体在双轴压缩过程中,加载初期的变形模量相近,偏应力和体积变形规律相似,峰值摩擦角与形状系数呈线性关系;颗粒边数越少,加载过程中颗粒转动越剧烈.规则颗粒边数为5~10时,颗粒集合体的峰值强度和体积变形差异较小,这主要是受颗粒旋转的影响:颗粒绕形心转动时,颗粒边数越少,局部剪胀越明显,所需外界功越大;当颗粒绕接触点旋转时,偶数边颗粒所需外界功和导致的体积剪胀比奇数边颗粒试样大.随着颗粒集合体凹凸度的增大,颗粒间的排列更加密实,咬合作用更强,但颗粒形状随机多样性与颗粒间的咬合作用并无单调关系,当λ=0.2时,颗粒集合体的峰值强度和体积应变最大.(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乔治(NDZANA,GEORGES,MARTIAL)[5](2018)在《中国几种地带性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粘粒矿物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组分,在维持土壤肥力与养分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粘土矿物在土壤胶体不同粒径颗粒中的行为非常特殊,尤其在纳米颗粒(25-100 nm)中。本研究以中国从北到南几种水平地带性土壤(北方的淋溶土(Alf1)、中部的淋溶土(Alf2)、老成土(Ult)和南方的氧化土(Oxl))为材料,研究土壤各粒级颗粒中(<2000,450-2000,100-450,和25-100 nm)粘土矿物的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OES),传统和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等手段分析不同粒径土壤颗粒的化学组成,确定粘土矿物的类型及演化特征。以更好了解中国水平地带性土壤颗粒中粘土矿物类型及结构的变化,探讨土壤颗粒中粘土矿物从宏观到纳米级的变化,揭示土壤成土因素对颗粒中粘土矿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北到南,四种土壤中存在脱硅、富集铁铝的现象。随纬度的降低,土壤中2:1型粘粒矿物的含量逐渐减少,而1:1型粘粒矿物和铁氧化物的含量逐渐增加,并出现叁水铝石。Alf1和Alf2土壤中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蛭石、高岭石、以及痕量伊利石-蛭石和伊利石-高岭石混层矿物。Ult土壤中粘土矿物主要为高岭石和层间羟基矿物(HIV),并含少量蛭石和伊利石。然而在Oxl土壤中主要含有高岭石,层间羟基矿物(HIV)和痕量伊利石。2)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北方Alf1土壤的成土作用和脱硅富铝化作用逐渐减弱,而在中部Alf2和南方Oxl土壤中此变化规律反之。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北方Alf1土壤的硅铝率有所增加,而中部Alf2和南方Oxl土壤的硅铝率则明显降低。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北方Alf1土壤中1:1型粘土矿物逐渐瓦解,而在中部Alf2和南方Oxl土壤中存在2:1型粘土矿物向1:1型粘土矿物转变的趋势。在北方Alf1和中部Alf2土壤中,<2000 nm、450-2000 nm和100-450 nm颗粒中存在伊利石向蛭石转化的现象。3)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土壤中叁八面体矿物减少,二八面体矿物增加。从北到南,土壤纳米颗粒中的粘土矿物由以伊利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高岭石为主。在南方地区叁八面体矿物的风化作用显着加强。4)与<2000 nm,450-2000 nm和100-450 nm颗粒相比,纳米颗粒中伊利石和高岭石的晶体结构无序程度更加明显。随着颗粒粒径的减小,四种土壤中粘土矿物的层状堆垛由良好的堆垛层转变为缺陷堆垛层。从北向南,晶体结构的无序性和粘土矿物的缺陷堆垛层逐渐减少,直至在南方土壤中变得不显着。5)在粘土矿物的转化过程中,纳米颗粒中的层状硅酸盐矿物主要由大颗粒(450-2000 nm、100-450 nm和100-450 nm)中的粘土矿物风化而来。从北向南,粘土矿物的演化序列为:伊利石→蛭石→HIV→高岭石→叁水铝石。本研究中,土壤的成土因素可能对粘土矿物的转化有影响,其中气候因子的影响最显着。(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叶火炎,鲁莎[6](2018)在《考虑颗粒级配影响的滑带土宏观力学和微观结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带土受滑坡变形演化的影响,其物质组成和结构性质存在空间变异性。滑带土的颗粒级配在不同部位表现出各向异性,可作为滑带空间变异性的直观指标,因此考虑滑带土颗粒级配影响下的宏观变形力学和微观结构特性有利于揭示滑坡真实的演化模式。以叁峡库区典型滑坡——黄土坡滑坡的滑带土为研究对象,在保持土体本身自相似性的前提下,利用叁轴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对不同颗粒级配影响下的滑带土的宏观变形力学和微观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级配分形维数对滑带土的强度参数和内部结构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8年03期)

汤璐璐,邓伟民,苏海容,袁人飞[7](2018)在《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股骨宏观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药复方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股骨结构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是否有可能替代生长激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方法将30只3月龄SAMP6小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生长激素组和中药组,选取10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作为同源对照组。正常饲养1周后,生长激素组和中药组小鼠开始给药,每周称重1次,调整给药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3个月后每组随机选取5只小鼠去眼球取血处死,取其左侧股骨,进行测定股骨的骨量、几何尺寸、骨截面力学几何量和生物力学性能实验,6个月后采取同样的方法处理剩余的小鼠。结果与模型组比较,3个月后用药组骨量均降低(P>0.05),6个月后均升高(P>0.05),且中药组均比同期生长激素组骨量高(P>0.05);3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皮质骨厚度、截面积增大(P<0.05),骨髓腔直径、横截面积减小(P<0.05),骨截面力学几何量增加(P>0.05),骨结构力学各参数均显着性提高(P<0.01),最大应力、弹性应力显着性提高(P<0.01),刚性系数增大(P<0.05),弹性模量增加(P>0.05);6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皮质骨厚度、横截面积增大(P<0.01),骨髓腔直径、横截面积减小(P<0.05),骨的截面力学几何量均显着性提高(P<0.01),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提高(P<0.05),最大绕度、最大弯矩、能量吸收提高(P>0.05),弹性应力、刚性系数增加(P>0.05),弹性模量降低(P>0.05);与生长激素组比较,3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各检测指标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6个月后中药组SAMP6小鼠皮质骨厚度、横截面积显着性增大(P<0.01),骨截面力学几何量增加(P>0.05),骨生物力学性能参数结果减小,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颗粒可以调节SAMP6小鼠骨宏观几何结构的力学应答机能,改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增加骨质韧性,增强骨强度,提高抵抗外力变形和骨折的能力;长期用药可提高SAMP6小鼠骨量,以上结果与生长激素治疗SAMP6小鼠骨质疏松的疗效相当,故补肾壮骨颗粒有可能替代价格昂贵且副作用较多的生长激素来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增会,李锡夔[8](2018)在《基于介观力学信息的颗粒材料损伤-愈合与塑性宏观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二阶计算均匀化框架下提出了颗粒材料损伤-愈合与塑性的多尺度表征方法.颗粒材料结构在宏观尺度模型化为梯度Cosserat连续体,在其有限元网格的每个积分点处定义具有离散颗粒介观结构的表征元.建立了表征元离散颗粒系统的非线性增量本构关系.表征元周边介质作用于表征元边界颗粒的增量力与增量力偶矩以表征元边界颗粒的增量线位移与增量转动角位移、当前变形状态下表征元离散介观结构弹性刚度、以及凝聚到表征元边界颗粒的增量耗散摩擦力表示.基于平均场理论与Hill定理,导出了基于介观力学信息的梯度Cosserat连续体增量非线性本构关系.在等温热动力学框架下定义了表征颗粒材料各向异性损伤-愈合和塑性的损伤、愈合张量因子与综合损伤、愈合效应的净损伤张量因子和塑性应变.此外,定义了损伤和塑性耗散能密度与愈合能密度,以定量比较材料损伤、愈合、塑性对材料失效的效应.应变局部化数值例题结果显示了所建议的颗粒材料损伤-愈合-塑性表征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运[9](2017)在《颗粒的相互作用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离散元方法作为基础,从细观的角度来模拟室内叁轴试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叁轴试验数值模拟方法。借助PFC2D数值模拟软件对土的基本力学的细观机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颗粒材料在剪切过程中力链及位移场的变化,描述了其细观作用机理,并重点分析了在不同颗粒粒径大小、颗粒排列方式下颗粒接触刚度、颗粒摩擦系数等细观力学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通过这些工作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强度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摩擦系数较小时,峰值强度随摩擦系数的增大增加较快,当颗粒的摩擦系数达到一定值后峰值强度不再随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摩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对颗粒的强度有影响;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摩擦系数对峰值强度的影响也增大;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加载速度对峰值强度影响曲线斜率逐渐增大,说明摩擦系数越大加载速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越大;峰值强度随着加载板加载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呈线性变化;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加载速度对峰值强度影响曲线斜率逐渐增大,说明颗粒粒径越大加载速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越大。(2)下大上小排列试样对应的摩擦系数对峰值强度的影响最大,其影响曲线高于大小大排列的试样,而大小大排列试样的影响曲线高于小大小排列试样,下小上大排列试样对应的摩擦系数对峰值强度的影响最小。(3)峰值强度随着接触刚度的增加而增加,刚开始时峰值强度随接触刚度的增大增加较快,当颗粒接触刚度增大到2.5×108N·m-1之后,峰值强度增加逐渐变缓;颗粒粒径越大,颗粒接触刚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越大。不同颗粒粒径大小下,接触刚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不同,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4)下大上小排列试样对应的接触刚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最大,其影响曲线高于大小大排列试样,而大小大排列试样的影响曲线高于小大小排列试样,下小上大排列对应的颗粒接触刚度对峰值强度的影响最小。(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王鹏[10](2017)在《金纳米颗粒宏观连续组装膜的导电性质及局域表面激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电学和光学性质,因而在生物材料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金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应用领域中的拓展,研究金纳米颗粒特定组装结构及性质就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有望在体内新型生物电子微纳器件的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围绕金纳米颗粒的宏观均匀致密膜的组装及电磁学性质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使用柠檬酸钠还原的方法合成了单分散性好,粒径均一,重复性好的金纳米颗粒。然后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构建了不同层数的金纳米颗粒膜。交流阻抗测量发现随着组装层数的增加,其表面阻抗性质会发生显着的变化。通过温度依赖的电输运测量表明,金纳米颗粒多层组装膜的电子传导由愈渗模型和hopping模型共同决定。因此金纳米颗粒膜在交变磁场中会由于涡流效应从而产生焦耳热,产热量可以通过膜表面电导率、作用面积、交变磁场频率等进行调控。进一步将金纳米颗粒膜置入载有药物的水凝胶中,发现交变磁场可以通过磁热效应对药物释放进行控制。由于交变磁场具有穿透深部组织的特性,研究金纳米颗粒膜在交变磁场下发热的特性将会大大拓展金纳米颗粒热效应在体内的应用。接着,通过结构变换,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构成螺旋状的金纳米颗粒超材料薄膜。经测量发现其在微波频段下有一个明显的谐振峰,通过对比发现,该谐振峰和宏观金属或溅射方法构成的螺旋状超材料产生的谐振峰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金纳米颗粒构成的超材料结构和原子直接堆积构成的超材料结构是有显着差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弯曲程度的螺旋状超材料薄膜的微波共振性质,结果发现其弯曲角度和谐振峰的位置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研究螺旋状纳米颗粒超材料在微波频段的电磁响应与组装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索基于纳米材料的特殊电磁学性质对宏观微波共振现象的调控作用,为将来新型生物材料的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本论文聚焦于组装导致的金纳米颗粒集体导电性质的变化,研究了组装结构在中低频和高频电磁场下的响应,为将来基于金纳米颗粒组装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20)

宏观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颗粒气泡黏附指从颗粒与气泡相遇开始到液膜发生薄化破裂最后至叁相润湿周边铺展形成稳定矿化气絮体的过程,是浮选中的核心作用单元。然而浮选颗粒气泡黏附机理至今仍不明确。黏附过程主要受颗粒气泡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及溶液化学条件影响,表面力及流体作用力协同支配微纳尺度下颗粒气泡间液膜薄化破裂行为。排液过程中气液界面的变形效应进一步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上述因素使得颗粒气泡黏附的理论研究及试验探索步履维艰。早期关于颗粒气泡黏附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黏附概率,其中宏观尺度下的诱导时间测试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诱导时间结果计算黏附概率。对国内外宏观尺度下颗粒气泡黏附概率模型及研究技术手段进展展开全面综述,并对现有技术瓶颈及局限进行分析。诱导时间测量仪及高速动态摄影技术大大促进了浮选工作者对颗粒气泡黏附的理解,"诱导时间与实际浮选回收率具有着良好的相关关系"也已经被广泛证明。然而因微纳尺度下的表面力及液膜薄化动力学信息的缺失导致宏观诱导时间并不能从基础层面揭示颗粒气泡的黏附机理,微纳尺度下颗粒气泡间相互作用力及液膜薄化动力学的定量测试表征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可为浮选微观矿化反应过程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也为难浮煤及难选矿浮选过程强化提供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罗超.颗粒的力学参救对其材料宏观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邢耀文,桂夏辉,曹亦俊,刘炯天.颗粒气泡黏附科学——宏观尺度下颗粒气泡黏附研究进展及困境[J].煤炭学报.2019

[3].邱博,邢书明,董琦.宏观颗粒增强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工程科学学报.2018

[4].李鹏鹏,周伟,熊美林,杨利福,徐琨.复杂形状颗粒DEM模拟及其对宏观力学响应影响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

[5].乔治(NDZANA,GEORGES,MARTIAL).中国几种地带性土壤颗粒中黏粒矿物从宏观到纳米尺度的转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8

[6].叶火炎,鲁莎.考虑颗粒级配影响的滑带土宏观力学和微观结构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

[7].汤璐璐,邓伟民,苏海容,袁人飞.补肾壮骨颗粒对SAMP6小鼠股骨宏观结构及生物力学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8].王增会,李锡夔.基于介观力学信息的颗粒材料损伤-愈合与塑性宏观表征[J].力学学报.2018

[9].李运.颗粒的相互作用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10].王鹏.金纳米颗粒宏观连续组装膜的导电性质及局域表面激元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

标签:;  ;  ;  ;  

宏观颗粒论文-罗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