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南宁供电局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随着供给侧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与日俱增的对专业性实操性人才的需求,更为了响应十九大与两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素质人才的号召的需求。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实际尝试,不断拓宽电气工程的专业广度;更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专业实操性人才的针对性教育,深挖专业深度与内涵,最终以增强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落实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实现产学研的合理对接。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
引言
从专业定位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基础上,为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而设置的,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级技能人才,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接触社会,真正和社会建设融入起来。因此,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建立校企耦合、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问题
一般情况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可分为专业技术科、公共基础课以及实践课三大类。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上述三类课程比例大约为5:3:2,如此看来实践课所占比例较低。近几年,实践课成逐步受到重视,课程比例调整约为4:3:3,相较于原比例而言更具合理性。不过值得一提是该种课程结构比例还不够完善,即便是相同学分,但是其获取南都布艺,学生的重视程度以及花费的精力也有所不同。当前不少高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分交易获得,通常只要学生参与到有关实践课程便能拿到相应学分,但是对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精力进行考试才能获取,如此一来便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此专业人才的应用培养效果下降。
1.2实践教学问题
从笔者多年工作实践来看,目前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中通常包含四方面内容,即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教学以及毕业设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它们暴露出了能效有所欠缺的弊端,具体表现为:第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实验和理论知识教学二者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即不少学生在课程实验理解和认知上仍停留在老师所提出操作步骤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要求等,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能效大打折扣。第二,部分教师在实践课程设计存在着审查严格性不足的问题,如此不但会致使学生不会认真对待该内容,而是将其视为应付性的任务,同时更会引发抄袭情况屡屡发生。第三,部分院校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习教学大多属于走马观花式的,这就使得此项内容所具有的培养学生深层次能力素质的能效无法发挥出来。第四,毕业设计过于单一。一些院校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制定上往往是由教师规定的,学生并没有过多选择,并且课题所用模板较为陈旧缺乏实践意义。
1.3定位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不少高校在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定位问题。部分学生对此专业的应用性学科缺乏足够的认识,而且不少教师对新形势下该专业也存在一定的迷茫,难以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的认识,两种因素影响下,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定位过程中就容易变得模糊,而这不但会影响到了教学目标、纲领以及结构的制定,而且还降低了教学效率。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策略
2.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2.1.1更新理论教学内容
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世界上不断迸发,我国电力工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也随着发生着巨变,。作为新时代下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不仅需要学生紧跟社会步伐,而且倒逼着我们教师队伍与时俱进,因此我们经过讨论与分析,取消了一部分已经不能跟上时代需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增设了如《过程控制》、《电子电路CAD》、《工程检测技术》、《DSP技术及应用》等课程,避免了陷入单一化的学科训练的窠臼。
2.1.2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为了突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生的技能能力培养的针对性,我们更是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了电子与信息、计算机科学、网络通讯三大相关领域知识的渗透融合,以期许培养出动手力与专业知识同样丰富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还着眼于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适当添加学生实习的机会,以适应目前的企业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变化。
2.2专业建设紧跟时代的创新
2.2.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必须牢牢把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要求,遵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思想准则
2.2.2更高层次的人才建设目标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必须要牢牢树立起培养具有时代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面宽素质高,富有奋斗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以待更好地满足电力行业的人才缺口。具体展开来讲,即培养一批能在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背景下,将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技术应用等能力融会贯通,且有志从事电力工程设计、自动化系统运行、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优秀工程技术毕业生。
2.3教学方法的多元发展
良好的能调动学术跟学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是一门每个教师必须重视和研究的必修课。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好愿意投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设事业的优秀人才,坏的教学方法则会大大弱化教师课程的教学效果,最终导致酿成教学失败的恶果。因此我们应顺应新时代的现代化教学技巧,精准推广多媒体教学、网络答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尽量减少传统识记注入式教学,努力遵循启发式教学的宗旨,创造师生互动轻松学习环境,调动起广大学子对学习的积极与热,将课堂教学多元化厚植于每一堂课中。
2.4重视校内实验课程、校外实习、课程设计
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应用技术能力和岗位职业适应能力培养。我校任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认真编写适合本专业的实验讲义,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按照授课内容开设,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室得以验证,加强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师给出要求,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法多样化,通过设计性实验能充分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外实习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习,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向实践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以后随之就有为期2-3周的课程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理论较好的和实践相结合,课程设计我校积极联系校外专科技术学校,聘请贵校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实践指导,在其车间完成课程设计,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做出简单的实物。
结语
总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将会不断深化相关理论与实践教育教学的改革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加以总结与提高,最后通过贯彻因人施教的育人原则,努力培养出新时代下电气工程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旸.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3):50.
[2]杨丽荣,周克良.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