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才能招募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论文文献综述)
鄂义强[1](2020)在《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由培育“精英”逐渐走向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人数从扩招后第一届(2003年)的212万人次上升到2019年的834万人次,在就业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中国政府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已将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升到一个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加以重视,同时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系列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文选择了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进行研究,也就是把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这两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大学生就业置于整体政府责任的建构逻辑中去考察,从而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要承担的有关责任,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研究,就可以明晰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构建的重点。厘清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是开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对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之间关系的省思,依据责任政府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市场失灵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依据现实中政府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的政府基本职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阐释政府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责任的必要性,厘定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为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一般而言,研究社会现象和相关问题,都不能割裂历史的纵向联系,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在不同就业制度时期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府责任履行状况进行考察,也就是于历史演进中去考察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的履行,阐释大学生就业中政府履行责任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凸显20世纪末大学生自主择业时期政府责任履行上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代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研究的历史承续性,为进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打下基础。呈现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的问题研究。为提高研究的可信度与客观性,以网络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进行实证研究。编制《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对象涵盖全国52所高校、20 197名大学毕业生,通过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和交叉分析法,分别得出频率分析结果和交叉分析结果。同时对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政府官员进行个案访谈。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政府服务责任、政府监督责任三个向度的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就业政策对大学生个人需求关注不够,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亟待提升。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高校以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不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就业作用不明显。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上的问题为:回应大学生就业状况的高等教育质量有效监督不足,大学生平等就业法治环境建设滞后,大学生就业政策监督机制不健全。深入研究英国、美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俄罗斯等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从中得到有益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以及中国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构建必须坚持的中国道路。最后在现实的逻辑上回应理论逻辑中所厘定的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探索立足中国国情的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的建构性策略:在政府调控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在政府服务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在政府监督责任上的策略建议为,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从而在现实的逻辑上,形成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促进机制,力求逐步破解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
周春鹏[2](2020)在《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逐步以人才作为开展竞争的“主战场”。处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的企业管理人员也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而如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稳定员工队伍、使核心人才利益与公司利益长期捆绑在一起、实现共同发展,成为当下摆在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在新经济浪潮下,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增长的战略资源,而招聘则是获取人才的主要渠道。如果没有人,企业的生产、采购、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各项环节也就无从谈起。员工招聘的目的就是以企业战略规划为出发点,在劳动力市场上找到符合需要的合适的人,并通过招聘有效性的评价,让企业明确招聘目标是否实现以及招聘质量的高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中坚力量,国有企业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都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但国有企业存在着用人理念陈旧、重视学历和毕业院校、忽视应聘人员的实操能力等问题,亟待改进。本文遵循一般理论、具体分析到设计实施的逻辑研究框架,围绕着“招聘有效性”这条主线展开研究。LY风力发电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成立,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能源集团旗下LY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省的区域性公司。本文紧贴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实际,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从招聘成本、招聘效率和招聘质量三个方面构建出国有企业招聘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构建好的指标体系对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活动进行有效性评价。根据调查结果,总结陈述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并从对策和保障措施两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以完整的招聘过程为框架构建招聘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指标更加科学、合理。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人力资源是企业增长的战略资源,企业应重视招聘有效性评估工作,不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等几点重要结论。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招聘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且也能全面提升LY风力发电公司的招聘有效性。
於琦[3](2020)在《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数量不足、高素质教师缺乏、教师流动率高一直是制约美国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为美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长久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对地区发展均衡与弱势群体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使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从1965年《中小学教育法》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正式开启了对农村教师支持的干预。进入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本文以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出台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四届联邦政府的任期作为时间节点,选取各届政府的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具体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目标、内容与成效,这些政策从奖励与资助在职的高质量农村教师、支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鼓励多方合作、创建竞争性薪酬体制、采用选择性路径扩大农村教师准入范围等方面着手,给美国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它多途径补充了农村教师的数量、改善了农村教师的质量并缩小了农村学生与全国范围学生的成绩差距。同时这些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地区间的差异性凸显;政策成效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差距以及政策的实施为继艰难等问题。通过对支持政策内容与成效的研究可以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具有重视财政激励的作用、运用多元化的支持策略、制定法案法规保障政策的实施、重视政策的连贯性以及形成各方支持的合力的特点。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支持政策发展、完善的历程已经走过将近六十年的历史,研究美国联邦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并从中总结其发展经验,对建立适合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状况的农村教师政策体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郑新蓉,王成龙,杜屏,黄斌,苏尚锋[4](2020)在《“特岗计划”与农村教师供给笔谈》文中提出"特岗计划"实施十余年来取得显着成效,但也存在特岗教师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特岗教师质量褒贬不一等情况。在谋划国家教育"十四五"规划及加快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特岗计划"实施现状亟待进一步审视与研判,以便及时调整政策并对"十四五"期间农村教师供给相关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为此,本刊特邀请几位学者对此展开笔谈,以期从不同视角认识这一政策。
张嘉豪[5](2020)在《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正在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作为我国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信社也逐步开始了向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变,并陆续改制成功。在2015年,T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成为T农村商业银行,体制转变的同时,也要求T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转变经营理念,将之前的人事管理思维转变为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对基层员工的招聘工作更加要视为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各个岗位的基层员工不仅代表着T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对于直接面对客户的基层员工更是如此,而且招聘到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基层员工更能让T农村商业银行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本文将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数据分析对招募、甄选、录用、评估等环节进行分析,指出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优化的解决对策,希望能达到提升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的有效性的目的,从而能帮助T农村商业银行招聘到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擅于学习的基层员工。
常任杰[6](2020)在《X教育机构教师校园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政策和经济的双重利好下,作为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者”的教育培训机构取得了迅猛发展。高校应届毕业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充满活力,思维模式新颖,是教育培训行业教师的主要来源。X教育机构通过校园招聘招募教师。然而,随着公司的高速发展,机构教师的校园招聘出现了新入职教师离职率高、教师招聘质量差、招聘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通过梳理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管理现状,找出公司校园招聘管理的不足并加以优化,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新入职教师离职率高现象,提高校园招聘质量和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机构健康高速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首先,对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构建校园招聘管理评估体系,对校园招聘管理进行评估。其次,基于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管理现状和评估结果,找出其校园招聘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研究发现,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管理的问题有:缺乏校园招聘政策、校园招聘资金使用制度不合理、教师校园招聘计划及资金规划不合理、确定招聘目标院校不科学;宣传方式缺乏新意、校园招聘渠道传统、招聘周期长、校园招聘渠道维护困难、人才甄选手段不科学,面试官不专业;违约现象频发、新入职教师离职率高、缺乏招聘跟踪机制;缺乏校园招聘管理评估;缺乏规范合理的招聘人员考核体系及对招聘人员的专业培训等。形成以上问题的内部原因包括公司校园招聘管理意识薄弱、制度建设不足、缺乏创新意识、团队培养力度不足;外部原因包括培训行业教师认可度低、薪酬竞争优势降低、同行业招聘竞争激烈、公司所在城市吸引力弱、毕业生自我定位不清晰。针对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管理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制定校园招聘管理制度,保障公司校园招聘竞争力;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完善校园招聘体系建设,提升校园招聘能力;优化校园招聘团队建设;加强新员工心理契约管理。本文选取的X教育机构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二线城市民营教育培训机构。针对X教育机构教师校园招聘管理提出的改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X教育公司的办学成本和保证教学质量。另外,基于X教育机构教师校园招聘管理提出的评估体系,对其他位于二线城市的民营教育机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李洋[7](2020)在《气象专业学生入职民航空管系统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5年起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民航业在建设交通强国战略中具有显着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主要由空中交通管制、通信导航监视、航空气象和航行情报四大部分组成,是确保运输航空、通用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核心支撑,年保障空中飞行架次约占全国的96%。然而近年来,空管系统招人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如某单位近三年招聘工作只能完成近一半的招聘任务。本文首先基于以往研究和深度访谈,构建了气象专业学生入职民航空管系统意愿研究的理论模型,然后选取气象专业高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入职意愿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气象专业学生入职空管系统意愿呈现中等水平,而影响入职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单位知名度、企业文化、收入、兴趣爱好、家人职业价值观、晋升机会、社会文化和招聘时间。欲提升入职意愿,可考虑从招聘单位和毕业生角度分别实施优化改进。因此,结合空管系统实际,本文从积极开展正面宣传、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创新高校航空气象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科学测评手段、灵活安排招聘时间、气象专业毕业生合理定位自身职业发展等六个方面为提升学生的入职意愿,改善空管系统气象单位招人难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得到有关单位领导的认可与部分采纳。
崔秀兰[8](2019)在《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钱乘旦在《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算得上一个典型,它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英国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即使对世界事务不甚了解的人,也会有一种模糊的印象,即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有着鲜明的特质,保守中内蕴着开拓、进取,有敢为天下先的霸气;开拓中坚守着渐进,有顺应潮流的稳健。这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决定着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影响着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发展。因此,在传统与变革中,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循着本国历史的连续性和现实世界的可能性,沿着一条开拓、渐进、稳健的路径向前发展。同时,在卓越教师的“教师专业标准”“校本培训”“职业生涯规划”“卓越教育无处不在”等方面引领世界。二战后70多年来,英国卓越教师从理念上的价值追求走向课堂、走向教学实践,卓越教师的内涵和意义不断丰富发展,引领世界卓越教师培养的方向。因此,本文基于长期以来对我国特级教师,即中国卓越教师的关注,进而从比较的视野追寻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发展变迁,从政策文本分析出发,对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出台背景、发展历程、主要内容、价值变迁、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探问源头,回眸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社会历史根基,而且问道求索,审视英国乃至世界的现实发展状况,同时关注政策制定的政治变革、经济需求、文化传承、教育思潮、改革诉求等社会发展背景,进而研究探索思考、总结、归纳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的特征。其特征具体来讲,主要是第一,二战后英国卓越教育政策发展的历程是英国人追求卓越的过程;第二,二战后英国卓越教育政策发展过程中有一条隐形的人文主义教育主线;第三,二战后英国卓越教育政策发展与英国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第四,二战后英国卓越教育政策是在传承、发展、批判、反思、创新和超越中不断地渐进式发展,绵延向前,引领世界。同时,本文还在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探问中国教育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希望得到对我国卓越教师政策的深刻启示和有益借鉴,努力践行比较教育家贝雷迪(G.Z.F.Bereday)的观点:“从认识别人而得到自我认识,是比较教育所能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教育。”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及概念的界定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文献综述阅读和研究了国内外对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对英国卓越教师的内涵、标准、评价和问题对策等内容进行文献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研究。第二章分析了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出台的背景和英国卓越教师政策之间的联系。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耗尽了大英帝国国力,特别是二战后,英国从世界帝国的顶峰跌落,由英帝国变成英联邦。丢掉帝国并不情愿,英国人不断努力变革,因此英国虽然衰落却并不落后,仍然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育方面,首先,追求卓越是二战后英国教育变革的价值选择和实践探索。其次,教师专业主义盛行。第三,二战后工党的“社会民主主义”、撒切尔等保守党的“新自由主义”、布莱尔新工党的“第三条道路”、卡梅伦一克莱格联合政府的兼顾公平与卓越的执政理念,都是影响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背景。第三章梳理了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的历程,并对代表性文本。按时间顺序进行述要,主要是对:1945-1979年萌芽期的《詹姆斯报告》、1979-2016年形成期的《高级技能教师计划》《高级技能教师标准》、2006-2015年发展期的《优秀教师计划》《优秀教师标准》、2011年《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计划》《杰出教师标准》和2016-2019年深化期的《卓越教育无处不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叙述和简要分析。第四章探讨了卓越教师政策的实施过程、积极成效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对卓越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贡献,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其中,第一部分总结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实施过程中实现的变革期盼,主要包括政策实施主体获得了政策保障、政策实施取得较快进展。第二部分总结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实施获得的积极成效,包括优化了教师结构、提高了教师效能和增强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第三部分总结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反应的现实诉求,包括标准与职责的问题、资金与管理的问题和计划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落差”等。第五章阐述了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我国培养卓越教师、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启示。其中,第一部分主要分析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优势。主要有:以法律政策为机制保障、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取向、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以校本培训为精准模式、以评估问责为促进手段等。第二部分总结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对我国的相关启示和借鉴:“教育优先”的国家战略不是口号是行动、“卓越教师计划2.0”缩小政策和实施的落差、“教师专业发展标准2.0”的前瞻性设计与“教师幸福感”的卓越教师政策吸引和防止基层“政策失灵”的中国特色卓越教师政策的研制等,旨在积极努力地探寻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成功机制与路径。
余文娟[9](2019)在《基于“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志愿服务在人类现代社会文明中的标志性作用越发明显。近些年,我国不断地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自强不息中国梦、简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进程中,志愿服务事业必须要与之保持高度的同行,为我国实现伟大梦想做出应有贡献。青年大学生作为我国现阶段志愿服务活动的主体,对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力于探讨基于“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问题,以期能够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在本文中,主要从三个部分针对“西部计划”的青年大学生志愿精神以及如何培育问题展开了论述。在第一部分中,笔者首先针对志愿服务的相关理论及概念进行阐述,并结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实际以及“西部计划”的实施情况,总结和概括出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具体概念及其志愿精神的具体内涵。在此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大学生志愿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论述了志愿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西方慈善、博爱思想之间存在的思想渊源。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中,笔者重点针对青年大学生志愿精神践行现状,特别是大学生志愿精神在“西部计划”以及其它重大项目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践行及培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其成因,以期能够为更好地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提供有效启发和经验参考。在本文的第三部分中,笔者从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表露出的问题出发,针对性地给出了培育我国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策略,建议我国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应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同力推进,通过四重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立体式的教育力量,以进一步提高我国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效率,更好地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赵敏[10](2019)在《英格兰与威尔士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发展研究(1944-2010)》文中研究表明教师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战结束之前,英国政府就开始为战后培养中小学教师做准备。1944年至2010年,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英格兰与威尔士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与反思。二战结束前夕至20世纪70年代初,英格兰与威尔士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主题是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的扩张。二战后英国出现两次婴儿出生高峰,致使中小学教师严重紧缺。英格兰与威尔士通过实施教师紧急招募与培训方案以及其他教师职前教育规模扩张政策,缓解了教师紧缺危机。与此同时,教师培训学院通过地区培训组织加强了与大学的联系并开始开设教育学士课程。20世纪70年代初期,经济危机与人口出生数量下滑导致二战后英国出现的教育大发展局面终止,人们开始冷静下来思考教育质量问题。教师职前教育政策也开始关注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的提升。英格兰与威尔士通过实施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紧缩与机构重组相关政策,为提升教师职前教育质量创造了条件。1979年保守党执政后,开始实施全国统一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以此提高教师职前教育质量。《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后,受新保守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思想影响,英国政府加强对教育事业的中央控制并增强教育市场竞争。在教师职前教育领域则体现为政府通过颁布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开展能力本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开辟多种学校本位教师职前教育途径。为促进中小学更多参与教师职前教育,政府还成立了教师培训处,为承担教师职前教育任务的中小学直接拨款。1997年新工党执政后,以“第三条道路”为指导思想,将教育发展作为政府“第一核心要务”,着力构建并实施涵盖教师能力、价值观、态度、品质等诸要素的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以合格教师资格标准为导向促进教师职前教育发展。为促使更多师范生获得合格教师资格,政府通过实施相关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参加教师职前教育,并加强对教师职前教育的管理与监督。1944年至2010年,英格兰与威尔士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发展呈现出从关注教师职前教育规模到关注教师职前教育质量;从注重理论课程教学到注重实践;从注重发挥高等教育机构在教师职前教育中的作用到中小学更多参与教师职前教育等转变。在这些转变过程中,英格兰与威尔士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制定以专业调查研究为基础,注重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的多元化,注重对政策实施的督导与评价,对我国制定与实施教师职前教育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二、如何才能招募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才能招募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实证研究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六、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关系的理论概述 |
一、大学生就业与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
(一)大学生就业的概念界定 |
(二)政府责任的概念界定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理论基础 |
(一)责任政府理论 |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本观 |
(三)市场失灵理论 |
(四)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实依据 |
(一)维护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 |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责的内在要求 |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厘定 |
(一)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调控责任 |
(二)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服务责任 |
(三)政府须对大学生就业履行监督责任 |
第二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践历程 |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时期:政府包办、计划配置 |
(一)“统包统分”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二、“供需见面”就业制度时期:计划配置为主、调节为辅 |
(一)“供需见面”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三、“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时期: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
(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制度下政府责任履行概况 |
(二)历史合理性与问题分析 |
第三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现状与问题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总体现状 |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现状 |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现状 |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现状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实证研究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设计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调查概况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频率分析结果 |
(四)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交叉分析结果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一)政府调控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二)政府服务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三)政府监督责任履行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
(二)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与启示 |
(一)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 |
(二)经济转型国家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状况的启示 |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的策略建议 |
一、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调控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就业政策理念 |
(二)提升就业政策的规划性与协同性 |
二、大学生就业中政府服务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强化高校就业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体意识 |
(二)增强公共就业服务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能力 |
三、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监督责任履行策略建议 |
(一)以政府监督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
(二)以法律制度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 |
(三)以主体问责制提升就业政策执行实效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毕业年级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履行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人才要求访谈提纲 |
附录 C 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履行访谈提纲 |
后记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2)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招聘概述 |
2.1.1 招聘的概念界定 |
2.1.2 招聘的基本流程 |
2.2 招聘有效性概述 |
2.2.1 招聘有效性概念界定 |
2.2.2 招聘有效性评价标准 |
2.3 招聘相关理论 |
2.3.1 员工胜任力模型 |
2.3.2 人岗匹配理论 |
2.4 招聘有效性理论模型 |
2.4.1 招聘有效性指标构建 |
2.4.2 招聘有效性指标解释 |
第3章 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现状及有效性问题调查 |
3.1 LY风力发电公司简介 |
3.2 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现状 |
3.2.1 招聘流程现状 |
3.2.2 招聘渠道现状 |
3.2.3 招聘有效性现状 |
3.3 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问题调查 |
3.3.1 调查对象 |
3.3.2 数据收集 |
3.4 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招聘成本调查效果及问题分析 |
3.4.3 招聘效率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3.4.4 招聘质量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
第4章 LY风力发电公司提升招聘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
4.1 LY风力发电公司提升招聘有效性的对策 |
4.1.1 改善招聘成本合理性对策 |
4.1.2 提升招聘效率有效性对策 |
4.1.3 优化招聘质量对策 |
4.2 LY风力发电公司提升招聘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
4.2.1 制定并实施符合国企情况的人力资源规划 |
4.2.2 开启“新生成长计划”,完善入职培训 |
4.2.3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开展校企合作 |
4.2.4 建立市场化的选人机制,保持员工活力 |
4.2.5 细化工作分析,反映岗位真实需求 |
第5章 结论及未来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问题调查问卷 |
致谢 |
(3)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1.我国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
2.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
3.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借鉴意义 |
(二)研究意义 |
(三)概念界定 |
1.农村 |
2.教师支持政策 |
(四)文献综述 |
1.美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发展历史的研究 |
2.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实施背景的研究 |
3.美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内容与实施的研究 |
4.美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实施成效与问题的研究 |
5.对已有研究的思考 |
(五)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思路 |
4.研究方法 |
一、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出台的背景 |
(一)美国联邦政府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的历史回顾 |
1.联邦政府支持农村教师的探索时期 |
2.联邦政府对农村教师支持的正式干预时期 |
(二)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现实背景 |
1.美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
2.美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影响 |
3.美国联邦政府对教育公平的关注 |
二、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内容分析 |
(一)克林顿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
1.“农村教育成就项目”的目标 |
2.“农村教育成就项目”的内容 |
3.“农村教育成就项目”的实施 |
(二)小布什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
1.《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目标 |
2.《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内容 |
3.《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实施过程 |
(三)奥巴马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
1.《美国恢复与再投资法案》 |
2.《改革蓝图:重新修订初等和中等教育法》 |
3.《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教师》 |
4.《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 |
(四)特朗普政府的农村教师支持政策 |
1.《成功指南:农村学校个性化学习实施策略》 |
2.《制定成功路线:美国的STEM教育战略》 |
三、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成效、问题与特点 |
(一)政策取得的成效 |
1.多途径补充了农村教师的数量 |
2.改善了农村教师的质量 |
3.缩小了农村学生与全国范围学生的成绩差距 |
(二)政策存在的问题 |
1.地区间的差异性凸显 |
2.政策成效与既定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
3.政策的实施为继艰难 |
(三)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特点 |
1.重视财政激励的作用 |
2.运用多元化的支持策略 |
3.制定法案法规保障政策的实施 |
4.重视政策的连贯性 |
5.形成各方支持的合力 |
四、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一)我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发展历程 |
(二)我国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
1.政策的执行存在偏差 |
2.政策未形成支持农村教师的长效机制 |
3.政策忽视对农村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与考察 |
(三)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对我国政府制定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一)中文文献 |
(二)英文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4)“特岗计划”与农村教师供给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特岗计划”的时代意义和政策价值 |
一、特岗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现状 |
二、“特岗计划”的成效和功能 |
(一)“特岗计划”受到多方认同,实施效果显着 |
(二)保障了国家最急需的贫困地区农村教师基本供给 |
(三)有效防范农村学校师资不足的社会风险 |
(四)加快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 |
(五)“特岗计划”仍然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全局性、战略性的调控手段 |
三、“特岗计划”的政策走向及建议 |
(一)坚持中央政府调节具有国防、国家认同、贫困风险地区的义务教育师资,继续将“特岗计划”归入专项项目库 |
(二)调整“特岗计划”支持范围和目标,确保贫困等特殊地区农村教师基本供给 |
(三)试行“普通特岗”和“优才特岗”分类招聘,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
(四)建立“特岗计划”实施监测体系,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保障 |
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特岗计划”何去何从? |
一、财政体制改革与“特岗计划”项目的归属问题 |
二、“特岗计划”的主要功能 |
三、“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与面临的问题 |
(一)“特岗计划”实施的成效 |
(二)“特岗计划”面临的问题 |
四、“十四五”期间农村教师的供给与“特岗计划”的实施建议 |
(一)以“纵向公平”为原则实施面向不利境遇地区的教师专项补充政策 |
(二)继续补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双语教师与特殊区域学校的师资 |
(三)改革“特岗计划”招聘方式,加强“三区三州”地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
(四)全面评估“特岗计划”和其他乡村教师不同补充方式的成本收益 |
“特岗计划”教师供给政策的作用、独特性与局限性 |
一、“特岗计划”的作用 |
二、“特岗计划”的独特性 |
三、“特岗计划”的局限性 |
“特岗计划”的人才搜寻与市场分割 |
一、“面向全国”的人才搜寻 |
二、“面向全国”的机制性意义 |
三、“面向全国”的执行效果及问题 |
四、讨论与建议 |
(5)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问卷调查法 |
1.3.2 文献查阅法 |
1.3.3 数据分析法 |
1.3.4 访谈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国内外招聘研究现状 |
1.5.1 国外招聘研究综述 |
1.5.2 国内招聘研究综述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招聘理论 |
2.1.1 招聘的概念 |
2.1.2 招募渠道 |
2.1.3 招聘的程序 |
2.2 人职匹配理论 |
2.3 岗位胜任特质理论 |
2.3.1 胜任特质的概念 |
2.3.2 胜任特质的含义 |
第三章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T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
3.2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概况 |
3.2.1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主要职责 |
3.2.2 T农村商业银行员工职能分布情况 |
3.2.3 T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年龄分布情况 |
3.2.4 T农村商业银行员工学历分布情况 |
3.2.5 T农村商业银行员工职称分布情况 |
3.3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现状分析 |
3.3.1 目前的招募情况 |
3.3.2 目前的甄选情况 |
3.3.3 目前的录用情况 |
3.3.4 目前的评估情况 |
3.4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存在的问题 |
3.4.1 招募计划缺乏自主性 |
3.4.2 缺乏科学合理的基层员工需求预测 |
3.4.3 招募渠道单一 |
3.4.4 高层领导对面试重视不足,面试工作随意性大 |
3.4.5 招聘流程不完善 |
3.4.6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估 |
3.5 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5.1 影响招聘基层员工的内部原因 |
3.5.2 影响招聘基层员工的外部原因 |
第四章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优化的对策 |
4.1 合理预测基层员工招募需求 |
4.2 完善招聘管理制度,拓宽招募渠道 |
4.2.1 完善招聘管理制度 |
4.2.2 拓宽招募渠道 |
4.3 重视面试,设计面试题库 |
4.3.1 对面试小组进行正确的培训 |
4.3.2 根据岗位职责设计面试题 |
4.4 运用科学方法作出录用决策 |
4.5 分析总结合理进行评估 |
第五章 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高层领导重视 |
5.1.1 高层领导应参与制定招募计划 |
5.1.2 高层领导应推动用人部门参与招聘全过程 |
5.1.3 高层领导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 |
5.2 部门之间保持合作,共同建立岗位胜任力特质模型 |
5.2.1 对空缺岗位共同进行分析 |
5.2.2 建立岗位胜任力特质模型 |
5.3 组建高效招聘团队 |
5.3.1 成立优势互补的招聘团队 |
5.3.2 对招聘团队进行培训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X教育机构教师校园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X教育机构简介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校园招聘概述 |
一 校园招聘的含义 |
二 校园招聘的特点 |
三 校园招聘管理体系 |
四 校园招聘的渠道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三节 相关理论 |
一 人岗匹配理论 |
二 人才测评理论 |
三 心理契约 |
四 招聘有效性 |
第三章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管理现状及评估 |
第一节 X教育机构人力资源部门概况 |
第二节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现状 |
一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规划 |
二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招募管理现状 |
三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甄选现状 |
四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录用及入职管理现状 |
五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评估管理现状 |
第三节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评估 |
一 招聘能力 |
二 招聘效果 |
三 招聘成本 |
四 招聘质量 |
五 新员工满意度 |
第四章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
一 校园招聘制度和规划存在的问题 |
二 校园招聘招募和甄选存在的问题 |
三 校园招聘录用及入职管理存在的问题 |
四 校园招聘管理评估存在的问题 |
五 校园招聘人力资源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内部原因分析 |
二 外部原因分析 |
第五章 X教育机构校园招聘改进措施 |
第一节 制定校园招聘管理制度 |
一 制定合理的校园招聘资金使用制度 |
二 优化校园招聘教师薪酬体系和拓展教师晋升空间 |
第二节 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 |
一 科学制定教师招聘计划 |
二 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预算体系 |
三 扩大目标高校选取范围 |
第三节 完善校园招聘体系建设 |
一 开展多种形式校企合作 |
二 构建科学的校园招聘甄选体系 |
三 规范就业协议签订 |
四 建立校园招聘评估反馈机制 |
第四节 优化校园招聘团队建设 |
一 建立招聘人员培训体系 |
二 落实招聘人员考核制度 |
第五节 加强新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
一 客观展示公司 |
二 增加老员工分享平台 |
三 建立校园招聘长期跟踪制度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气象专业学生入职民航空管系统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职业选择理论 |
一、职业选择理论介绍 |
二、职业选择理论应用 |
第二节 理性选择理论 |
一、理性选择理论介绍 |
二、理性选择理论应用 |
第三章 模型构建和问卷设计 |
第一节 A空管局气象单位新入职人员的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设计 |
三、结果分析 |
第二节 模型构建 |
第三节 调查设计 |
一、样本选取 |
二、问卷设计 |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第一节 信度分析 |
第二节 描述性分析 |
一、样本基本信息 |
二、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一、个人因素 |
二、社会因素 |
三、招聘实施因素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积极开展正面宣传 |
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 |
三、创新高校航空气象人才培养模式 |
四、科学运用测评手段 |
五、灵活安排招聘时间 |
六、气象专业毕业生合理定位自身职业发展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气象专业学生入职民航空管系统意愿调查研究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一)培养卓越教师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
(二)培养卓越教师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追求 |
(三)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借鉴价值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四、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政策分析法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一)英国卓越教师相关政策研究 |
(二)对英国卓越教师的内涵研究 |
(三)对英国卓越教师的特质研究 |
(四)对英国卓越教师的实践指导研究 |
二、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一)英国卓越教师相关政策研究 |
(二)英国卓越教师内涵研究 |
(三)英国卓越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
(四)英国卓越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
(五)英国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及机制实践探索研究 |
(六)国外卓越教师对我国启示的研究 |
(七)卓越教师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二章 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出台的背景 |
一、二战后国际教育思潮促进卓越教师政策萌发 |
(一)二战后终身教育思潮的卓越教师需求凸显 |
(二)二战后国际教育思潮的优质化发展特征诉求 |
二、二战后英国追求卓越教育的价值选择 |
(一)英国卓越教师思想溯源再现卓越教师传统价值观 |
(二)二战后初期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酝酿助推政策出台 |
(三)二十世纪末英国教育改革追求卓越的价值选择 |
三、新教师专业主义理念催生卓越教师政策 |
(一)教师专业地位的确认开启卓越教师新起点 |
(二)教师专业主义反映卓越教师专业化倾向 |
(三)新教师专业主义促进卓越教师政策发展 |
四、英国政府执政党更迭与教育战略的变化 |
(一)撒切尔—梅杰保守党政府开启卓尔不群教师专业化运动(1979-1997) |
(二)布莱尔—布朗工党政府实施效益取向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1997-2010) |
(三)卡梅伦—克莱格联合政府强调公平取向的卓越教育(2010-2016) |
(四)特蕾莎×梅保守党政府脱欧与卓越教师政策的新困境(2016-2019) |
第三章 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的历程与代表性文本述要 |
一、萌芽期的教育法提供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的法律保障(1944-1979) |
(一)《1944 年教育法》为教师政策提供法律基础(1944) |
(二)《詹姆斯报告》推进教师政策进入新时代(1972) |
二、形成期的教育优先战略助推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出台(1979-2006) |
(一)撒切尔时期英国教育市场化理念下的《1988 年教育法》(1988) |
(二)布莱尔时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下的《高级技能教师计划》(1998) |
(三)《高级技能教师计划》(1998)文本述要 |
三、发展期的兼顾效益取向推进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完善(2006-2015) |
(一)布朗时期帮助教师持续专业发展的《优秀教师计划》(2006) |
(二)《优秀教师计划》(2006)文本述要 |
(三)卡梅伦时期吸引最优生从教的《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计划》(2011) |
(四)《培养下一代卓越教师计划》(2011)文本述要 |
(五)《杰出教师标准》(2011)文本述要 |
四、深化期的兼顾公平取向反映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公平愿景(2016-2019) |
(一)卡梅伦政府发布兼顾公平与卓越的《卓越教育无处不在》(2016) |
(二)《卓越教育无处不在》(2016)文本述要 |
(三)《教师专业发展标准》(2016)文本述要 |
五、教师专业标准引领下的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变迁 |
(一)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与修订背景的变化 |
(二)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的修订历程及其价值取向的变化 |
(三)英国教师专业标准主要评价指标的变化 |
(四)英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继承与超越 |
(五)对完善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启示 |
第四章 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实施的成效与问题 |
一、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实施实现变革期盼 |
(一)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实施主体获得政策保证 |
(二)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实施进程快速推进 |
二、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实施获得积极成效 |
(一)优化教师结构 |
(二)提高教师效能 |
(三)增强职业吸引力 |
三、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实施问题反应现实诉求 |
(一)标准与职责的问题 |
(二)资金与管理的问题 |
(三)计划与现实的落差 |
第五章 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研究的思考与启示 |
一、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优势 |
(一)以法律政策为机制保障 |
(二)以追求卓越为价值取向 |
(三)以教师专业标准为引领 |
(四)以校本培训为精准模式 |
(五)以督查评估为促进手段 |
二、英国卓越教师政策的启示 |
(一)“教育优先”国家战略不是口号是行动 |
(二)“卓越教师计划2.0”缩小政策实施的落差 |
(三)“教师专业发展标准2.0”要为明日的学生设计 |
(四)“教师幸福感”政策多渠道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
(五)“双向人性化”评估引导卓越教师能力建设 |
(六)防止“政策失灵”的中国特色卓越教师政策研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参与的研究项目 |
致谢 |
(9)基于“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创新点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 |
第二章 “西部计划”及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相关概念 |
一、“西部计划”的相关概述 |
(一)“西部计划”的相关概况 |
(二)新时代“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的新定位 |
二、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内涵 |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
(二)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内涵与特征 |
三、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理论基础 |
(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志愿精神 |
(二)追溯中华传统文化里的志愿精神源流 |
(三)西方慈善文化的博爱思想 |
四、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积极意义 |
(一)有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
(三)有助于传承志愿精神实现中国梦 |
(四)有助于西部志愿者的全面发展 |
第三章 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一、大学生缺失志愿精神的具体表现 |
(一)自愿奉献精神缺乏 |
(二)友爱团结精神的淡漠 |
(三)公德责任观念淡薄 |
(四)人文关怀理念浅薄 |
(五)艰苦奋斗精神缺失 |
(六)感恩意识缺失 |
二、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
(一)大学生对志愿精神的片面认知 |
(二)部分大学生参加“西部计划”志愿服务活动动机不纯 |
(三)高校对志愿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 |
(四)家庭教育中关于志愿服务方面的教育缺失 |
(五)志愿精神培育缺少外部条件的支撑 |
第四章 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对策 |
一、自觉加强自我教育 |
(一)端正参加志愿服务的动机 |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自我教育 |
(三)自觉学习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导的志愿精神 |
(四)用“西部计划”的先进事迹勉励自己 |
(五)铭记感恩,乌鸦反哺 |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
(一)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二)创新高校关于志愿精神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
(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的熏陶 |
三、在家庭教育中培育志愿精神 |
(一)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滋生互助和感恩精神 |
(二)在良好的家规家训中培养奉献精神 |
(三)在父母的榜样示范中滋养友爱精神 |
(四)在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中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
四、全社会齐心协力为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创造条件 |
(一)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需要政府的支持 |
(二)社会主流媒体舆论营造志愿精神氛围 |
(三)社会组织带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致谢 |
(10)英格兰与威尔士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发展研究(1944-2010)(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方案 |
第一章 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的扩张(1944-1972) |
第一节 制定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背景 |
一、“社会民主主义共识”的形成 |
二、经济恢复发展与人口出生量大幅提升 |
三、教育大发展 |
四、科学主义教师教育思想 |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的紧急招募与培训 |
一、二战后中小学教师严重紧缺 |
二、《教师的紧急招募与培训》 |
三、教师紧急招募与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
第三节 《麦克奈尔报告》 |
一、《麦克奈尔报告》产生的背景 |
二、《麦克奈尔报告》提出的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建议 |
三、《麦克奈尔报告》所提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建议的实施 |
第四节 《罗宾斯报告》 |
一、《罗宾斯报告》产生的背景 |
二、《罗宾斯报告》提出的教师培训学院改革建议 |
三、《罗宾斯报告》所提教师培训学院改革建议的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的提升(1972-1988) |
第一节 制定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背景 |
一、“社会民主主义共识”的瓦解与“撒切尔主义”的产生 |
二、经济衰退与人口出生量下滑 |
三、政府注重提升教育质量 |
第二节 教师职前教育政策重心转向提升教师职前教育质量 |
一、教师职前教育亟需进行全国性调查 |
二、詹姆斯委员会的成立 |
三、《詹姆斯报告》提出教师教育的“三环节”改革建议 |
四、关于《詹姆斯报告》的反馈意见 |
五、《詹姆斯报告》实施受阻 |
第三节 提升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的准备: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紧缩与机构重组 |
一、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紧缩与机构重组的前奏 |
二、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紧缩与机构重组的政策 |
三、教师职前教育规模紧缩与机构重组的实施 |
第四节 提升教师职前教育质量的举措:开展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专业认证 |
一、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受到关注 |
二、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专业认证的政策 |
三、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专业认证的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与培养途径的革新(1988-1997) |
第一节 制定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背景 |
一、“新右派”意识形态及其影响 |
二、经济低速稳定增长与人口出生量缓慢下降 |
三、中央加强教育控制与增强教育市场竞争 |
四、建构主义教师教育思想与反思主义教师教育思想 |
第二节 开展能力本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 |
一、能力本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标准与程序的制定 |
二、能力本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标准与程序的修订 |
三、开展能力本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认证的作用 |
第三节 开辟学校本位教师职前教育途径 |
一、开辟学校本位教师职前教育途径的原因 |
二、《1989 年教育(教师)条例》 |
三、关于学校本位教师职前教育途径的争辩 |
四、学校本位教师职前教育途径的实施与评价 |
第四节 促进中小学承担更多教师职前教育任务 |
一、《政府对教师职前培训的改革计划》的形成背景 |
二、学校中心教师职前培训方案与教师培训处的政策规定 |
三、学校中心教师职前培训方案的实施与评价 |
四、教师培训处的成立、运行与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师职前教育合格教师资格标准的制定与实施(1997-2010) |
第一节 制定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的背景 |
一、“第三条道路”的产生 |
二、经济稳健发展与人口结构多样化 |
三、教育优先发展及具体措施 |
第二节 合格教师资格标准 |
一、制定合格教师资格标准的动因 |
二、合格教师资格标准的制定与修订 |
三、合格教师资格标准的应用——以两所大学开展的教师职前教育为例 |
第三节 促进更多师范生达到合格教师资格标准 |
一、《教师:面临变革的挑战》提出的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建议 |
二、关于《教师:面临变革的挑战》的反馈意见 |
三、《教师:面临变革的挑战》所提教师职前教育改革建议的实施 |
第四节 推行合格教师资格标准的外部保障 |
一、教师培训处改组为学校培训与发展处 |
二、成立新教育标准局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四、如何才能招募到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责任研究[D]. 鄂义强.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2]LY风力发电公司招聘有效性研究[D]. 周春鹏. 河北大学, 2020(08)
- [3]21世纪美国联邦政府农村教师支持政策研究[D]. 於琦.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4]“特岗计划”与农村教师供给笔谈[J]. 郑新蓉,王成龙,杜屏,黄斌,苏尚锋. 教育经济评论, 2020(03)
- [5]T农村商业银行基层员工招聘研究[D]. 张嘉豪.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6]X教育机构教师校园招聘问题及对策研究[D]. 常任杰. 郑州大学, 2020(02)
- [7]气象专业学生入职民航空管系统意愿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D]. 李洋.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二战后英国卓越教师政策发展研究[D]. 崔秀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2)
- [9]基于“西部计划”的大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研究[D]. 余文娟.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10]英格兰与威尔士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政策发展研究(1944-2010)[D]. 赵敏.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