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一、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胡捷,周俭,黄沛然,张翔宇[1](2022)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疾病的治疗正在经历由传统的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的重大变革。相较于开腹肝切除,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但由于腔镜手术术野不易暴露且肝脏血供丰富,结构复杂,给手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与前沿技术的创新极大地推动了肝脏微创手术适应证的扩大,手术安全性显着提升。本文将探讨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脏外科中应用现状及进展,并着重介绍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杨雯雯,田宏伟,雷彩宁,宋绍明,靳川伟,景武堂,龚世怡,郭天康[2](2021)在《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吲哚菁绿(ICG)荧光导航技术在医学各个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该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发展日趋完善。ICG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界定肝肿瘤病灶边界、侦查微小病灶、检测切缘残留病灶、实时标记肝段和手术切肝平面,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主要涉及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识别术中胆汁漏,避免胆管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G显像联合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精准判断胰腺肿瘤与血管的解剖位置关系、定位淋巴结转移等,为外科医生提供非常有用的实时视觉信息。笔者现就ICG联合腹腔镜技术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黎旺红,唐津天,刘晨,王瑞宾,王伯庆[3](2021)在《荧光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荧光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及知网检索荧光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应用的相关研究,筛选出文献后提取资料,运用RevMan 5.3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6篇研究、1624例患者。其中,荧光腹腔镜组(试验组)共596例,非荧光腹腔镜组(对照组)共1028例。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R0切除率(OR=4.63,95%CI:1.51~14.21,P=0.007)提高,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Ⅱ级发生率(OR=0.44,95%CI:0.25~0.77,P=0.004)及总并发症的发生率(OR=0.68,95%CI:0.48~0.95,P=0.02)降低;在术中输血率、肝门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胆漏、腹腔积液、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外科中,荧光腹腔镜的使用是安全可靠的,可提高R0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李成刚[4](2020)在《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外科医师通过软件对肝脏常规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获得的二维信息进行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重建后,能更直观、形象并且多角度地显示患者肝脏体积、解剖变异、肝内脉管走行、肿瘤的部位及其与周围管道系统之间的关系.术前3D重建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实现肝脏体积的测量及实施模拟肝切除术,可以使术者进一步明确手术切除范围,确保残余肝脏体积和残肝功能以满足患者术后需求.通过术前和术中的虚拟手术及影像导航还可以防止术中误伤肝内的重要血管和胆管,显着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术后肝功能不全、胆漏及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刘朝奎[5](2020)在《肝硬化状态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相关解剖变化的形态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临床操作中,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多具有肝硬化背景,以往MHV的解剖数据多来正常肝脏的观测,而对于肝硬化状态下的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解剖数据观测较少。因此,术前正确认识肝硬化状态下MHV解剖学参数的变化,对于肝脏手术的安全进行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三维重建技术探究肝硬化患者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相关解剖参数变化,为指导临床半肝切除术MHV的显露和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MHV及其属支的处理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并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肝硬化患者50例,设为肝硬化组,选取无肝脏疾病者50例,设为正常组。将腹部增强CT影像图像运用CT机器工作站中的三维重建软件AW 4.7版本进行肝脏三维重建。观测并统计以下参数:(1)MHV汇入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的形式,MHV的分型,MHV的3~5mm和≥5mm属支在肝脏Ⅳ、Ⅴ、Ⅷ段的分布;(2)MHV汇入IVC的直径,MHV与IVC、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肝左静脉(left hepatic vein,LHV)及矢状面的夹角;(3)MHV主干的长度,MHV主干中点上壁至肝脏膈面的距离,MHV主干末端至肝脏前下缘的距离。结果:通过将腹部增强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图像具有清晰、饱满、立体感强等优点,能够放大和任意旋转角度等很好地满足对MHV相关指标的观测。本研究100例患者中,主肝静脉分型Ⅰ、Ⅱ型分别为62例(62.0%)和38例(38.0%),未见Ⅲ型分布。MHV分型Ⅰ、Ⅱ、Ⅲ型分别为38例(38.0%)、46例(46.0%)、16例(16.0%)。和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MHV与矢状面、IVC及RHV的夹角均无明显变化。分别为[(58.8±17.5)°vs(55.1±14.4)°,p=0.258]、[(60.4±12.9)°vs(57.8±13.0)°,p=0.321]、[(39.0±14.6)°vs(36.1±8.6)°,p=0.624]。而MHV与LHV的夹角在肝硬化组明显增大,[(72.1±17.3)°vs(56.5±14.7)°,p<0.001]。和正常组相比,肝硬化组MHV的直径显着缩小,其结果分别为[(7.2±0.9)mm vs(8.8±1.5)mm,p<0.001];肝硬化组MHV的主干长度明显缩短[(71.5±21.5)mm vs(97.3±20.6)mm,p<0.001];肝硬化组MHV主干中点上壁距离肝脏膈面的距离减小[(28.6±6.8)mm vs(37.6±9.2)mm,p<0.001],即MHV主干中点在肝脏实质的深度会变浅,大约平均变浅9mm左右;而肝硬化组MHV主干末端至肝脏前下缘的距离增加[(49.6±17.7)mm vs(38.7±11.0)mm,p=0.003]。在MHV的属支分布方面,正常组50例患者中,有11例MHV无≥5mm的属支分布。其余39例MHV≥5mm属支在Ⅳ段的分布为:0支(20.5%)、1支(64.1%)、2支(15.4%);Ⅴ段为:0支(38.5%)、1支(56.4%)、2支(5.1%);Ⅷ段为:0支(74.3%)、1支(23.1%)、2支(2.6%)。肝硬化组和正常组MHV的3~5mm和≥5mm的属支在Ⅳ、Ⅴ段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在Ⅷ段,肝硬化组很少会出现≥5mm的属支分布,其平均属支数量为(0.06 vs 0.22,p=0.037)。结论:(1)肝硬化时,MHV与矢状面、IVC及RHV之间的夹角无明显变化,而MHV与LHV之间的夹角会明显增大。同时,MHV主干长度变短,MHV直径变小;(2)肝硬化时,MHV主干中点在肝实质内的深度有所变浅,大约变浅9mm左右;(3)肝硬化时,MHV在Ⅷ段很少会出现≥5mm的属支分布。

卓翔[6](2020)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我国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国家,肝癌病例约占全球的55%,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肝癌已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并为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肝切除术目前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相比具有恢复快,损伤小,术后疼痛小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随着现代科学进步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三维重建技术也逐步应用于肝脏外科,三维重建技术可以通过软件自带的立体、旋转、放大等功能,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肝脏和肝内肿瘤,让手术医师能在术前掌握肿瘤与脉管以及肿瘤与变异血管的关系,避免术中不必要的脉管损伤,并通过软件测量与估算残肝体积,最大化确保剩余有功能肝脏体积,衡量肝储备功能,避免术后肝衰竭。通过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应用,手术医师能够更好的制定手术方案以及安全高效的完成手术,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加快患者康复。目的:通过对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中心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是否行三维重建技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行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研究组男26例,女9例,平均年龄53.2岁;对照组35例,男28例,女7例,平均年龄52.6岁。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术前资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分析我中心70例行腹腔镜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术前是否行三维重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记录并统计两组数据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Chlid-pugh分级、ICGR15(%)、肿瘤最大直径、凝血酶原时间、手术方式、一般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研究组和对照组围手术期资料对比:研究组手术时间(210.86±89.65)min,术中出血量(365.47±172.6)ml,住院时间(9.66±1.84)天,对照组手术时间(268.29±127.17)min,术中出血量(465.43.14±233.4)ml,住院时间(10.97±2.54)天,研究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两组患者AST、ALT达到峰值,研究组AST、ALT指标均优于未对照组,术后第三天TBIL达到峰值,研究组TBIL指标优于对照组。其中术后第一天两组ALT、TBI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7天肝功能逐渐恢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Clavien---Dindo分期≥III级)。研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11.42%优于对照组31.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4.两组患者中行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术和肝局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比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够提供精准、个体化的术前评估,有利于术中精准操作,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的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地市级医院进一步推广及应用。对于肿瘤直径较小、位置表浅、位于肝脏边缘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行三维重建其临床意义较小。

张鹏[7](2020)在《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逐渐成为外科根治性切除的主要方式。与2D腹腔镜相比,即使3D腹腔镜具有更好的三维立体感和纵深感,也存在着缺乏触觉反馈、操作空间狭窄以及视角受限的缺点。为了克服腹腔镜手术的缺点,临床上使用术中B超、三维可视化、吲哚菁绿荧光影像等多模图像指导肝脏肿瘤的精确诊断和精准的手术切除。但是,不同维度和不同模态的影像应用于实际手术过程进行间接导航存在着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和精确性不足的问题,也容易导致术者注意力分散。因此,本团队引入了基于手术视频的增强现实可视化方法,研发了多模图像实时融合3D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导航系统,将三维图像和吲哚菁绿荧光影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实现了从间接到直接手术导航的思路与方式转变,有助于实时识别肿瘤部位和血管的分布,减少血管损伤出血,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在三维可视化指导解剖性肝切除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了吲哚菁绿荧光影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解剖性、功能性和根治性3D腹腔镜肝切除术。研究目的1.研究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2.比较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与常规3D腹腔镜肝切除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75例肝脏恶性肿瘤行3D腹腔镜肝切除病人临床资料。A组39例,利用3D腹腔镜肝切除手术导航系统,将三维手术规划模型投影至术野,同时联合吲哚菁绿荧光影像导航行腹腔镜肝切除术;B组36例,行常规3D腹腔镜肝切除术。比较两组病人术前资料(年龄、性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和数量)、手术指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天数。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两组病人术前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指标中,A组的术中出血量(250.0(100.0~300.0)ml 比300.0(225.0~400.0)ml,P<0.001)和术中输血率(12.8%比36.1%,P=0.029)明显少于B组。A组的术后住院天数(8.0±2.4天比10.5±3.7天,P=0.001)明显短于B组。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A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研究结论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有助于外科医生术中识别肝内重要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和肝切除的范围,达到解剖性、功能性和根治性肝切除。

田春梅[8](2020)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建立一套优化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评价其护理效果,为ERAS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完善围手术期ERAS护理流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胰外科拟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干预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干预过程中每组各脱落4个病例,最终完成干预过程的病例数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1)入院时、入手术室时、术后一周、出院时焦虑评分;(2)术前口渴及饥饿发生率;(3)手术情况;(4)术中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5)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术后复苏情况: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6)术后实验室指标:术后(postoperative day,POD)第1、4、7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检测值;(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中重度疼痛、一般手术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手术特有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肝衰竭);(8)术后康复情况: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9)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天再入院率;(10)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入手术室时、术后1周、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干预组术前口渴与饥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需输血例数、肝段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30min(T1)、全身麻醉后60min(T2)、全身麻醉后90min(T3)、手术后入PACU(T4)、离开PACU(T5)的核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01)。(6)干预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一般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DVT)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手术特有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干预组术后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ALT、AST、TBIL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9)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再入院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0)干预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ERAS理念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维持术中核心体温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复苏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

曹宪炳,连镇炎,杨静,梁婉莹,曾宁,方驰华[9](2020)在《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技术应用日趋成熟,在肝胆胰外科围手术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吲哚菁绿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术前评估和术中进行微小癌灶的侦测、肿瘤边界界定和左右半肝界定,可使肝切除手术更为精准、安全,尤其是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有效减低手术风险并提高R0切除率;在胆道外科中对肝内胆管癌、胆囊切除和胰腺肿瘤的应用较为广泛,可避免胆道的损伤和提高胰腺肿瘤的诊治效果。故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关于吲哚菁绿在肝胆胰外科应用的研究成果,如在肝切除术前评估肝脏功能,在肝切除术中用于侦测肝断面边缘残余肿瘤及术中微小癌灶,以及在肝肿瘤边界、左右半肝界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内胆管癌、胰腺外科等中的应用,标题全方位地阐述吲哚菁绿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中的相关应用。

王程[10](2020)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三维可视化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 Technology,3D)是基于人体结构图像数据的数字医学技术。该技术有效的将目标从视觉上分离出来,为术前精确诊断、手术个体化规划提供决策[1]。与传统二维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等)相比,三维可视化技术更直观、客观、准确的显现目标的特征及空间毗邻关系。但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基于CT或MRI的图像数据,因此,成像结果与实际符合情况取决于原始数据的质量及软件的可靠性。除此之外,三维可视化技术费用较高、缺乏临床高质量大数据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临床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指导临床应用,最大化利用其价值实现精准外科[2]。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临床肝脏外科中的应用价值,为数字化医学[3]及精准外科的施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安徽省立医院胆胰外科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是否结合三维可视化检查进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分为观察组(三维组)和对照组(二维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目标形态、脉管走行、体积、空间毗邻等观察指标术前影像学评估与术中实际探查的相符情况。结果:本课题共纳入183例患者,其中三维组112例,二维组71例。两组对比结果显示:三维组中胆管走行、肝动脉走行、门静脉走行、肝静脉走行、肝门部胆管癌分型的诊断、占位与血管关系、结石分布、占位体积、切除肝体积等观察指标术前评估与术中实际探查的准确率优于二维组。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术前准确诊断、手术方案个体化规划和术中精准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和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系统
2 ICG-FI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1 机制
    2.2 在肝切除术前进行肝脏功能的评估
    2.3 在肝切除术中判定肿瘤边界及侦查微小癌灶和切缘残留肿瘤
    2.4 左右半肝边界的定位
    2.5 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3 在腹腔镜胆道外科中的应用
    3.1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应用
    3.2 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中的应用
    3.3 在预防胆汁漏中的应用
    3.4 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应用
4 局限性
5 结语与展望

(3)荧光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检索策略:
    2.纳入标准:
    3.排除标准:
    4.文献筛选、信息提取及质量评分:
    5.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文献筛选结果:
    2.Meta分析结果:
    3.偏倚风险评估:
讨论

(4)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术前规划与虚拟手术
2 虚拟现实技术与术中导航
3 结论

(5)肝硬化状态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相关解剖变化的形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检查设备及造影剂
    1.3 图像重建软件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CT扫描方法
    2.2 图像重建方法
    2.3 观测内容及方法
        2.3.1 MHV汇入IVC的形式和MHV分型
        2.3.2 MHV与矢状面、IVC、RHV、LHV之间的夹角
        2.3.3 MHV汇入IVC的直径和主要属支直径的测量
        2.3.4 MHV主干的长度
        2.3.5 MHV主干中点上壁至肝脏膈面的距离
        2.3.6 MHV主干末端至肝脏前下缘的距离
        2.3.7 MHV主要属支在肝脏Ⅳ、Ⅴ、Ⅷ段的分布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MHV显示效果
    3.2 主肝静脉分型和MHV分型
    3.3 MHV与矢状面、IVC、RHV、LHV之间的夹角
    3.4 MHV汇入IVC的直径及主干的长度
    3.5 MHV主干中点上壁距肝脏膈面的距离和MHV主干末端至肝脏前下缘的距离
    3.6 MHV主要属支在Ⅳ、Ⅴ、Ⅷ段的分布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术前准备
    3.手术方法
    4.观察指标
    5.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7)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8)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操作性定义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性质
    2.2 研究对象
    2.3 分组方法
    2.4 研究工具
    2.5 一般手术配合
    2.6 干预方案
    2.7 观察指标及其判定标准
    2.8 资料收集
    2.9 质量控制
    2.10 医学伦理原则
    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2 研究路线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发生率比较
    3.4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变化比较
    3.6 两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复苏情况比较
    3.7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情况比较
    3.8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
    4.2 手术室多模式全程联合保温对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的影响
    4.3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
    4.4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
    4.5 将ERAS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6.1 创新之处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ICG-FI
2 ICG-FI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2.1 在肝切除术前评估肝脏功能
    2.2 在肝切除术中用于侦测肝断面边缘残余肿瘤及术中微小癌灶
    2.3 在肝肿瘤边界中的应用
    2.4 ICG-FI在左右半肝界定中的应用
        2.4.1 机制
        2.4.2 应用
3 ICG-FI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
    3.1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3.2 在肝内胆管癌中的应用
    3.3 在胰腺外科中的应用
4 展望

(10)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四、腹腔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微创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胡捷,周俭,黄沛然,张翔宇.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 [2]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腹腔镜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研究进展[J]. 杨雯雯,田宏伟,雷彩宁,宋绍明,靳川伟,景武堂,龚世怡,郭天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1
  • [3]荧光腹腔镜在肝脏手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J]. 黎旺红,唐津天,刘晨,王瑞宾,王伯庆. 医学研究杂志, 2021(07)
  • [4]三维重建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肝脏外科的应用[J]. 李成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0(13)
  • [5]肝硬化状态下肝中静脉及其属支相关解剖变化的形态学研究[D]. 刘朝奎. 青岛大学, 2020(01)
  • [6]三维重建技术联合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D]. 卓翔. 湖北医药学院, 2020(04)
  • [7]多模图像实时融合导航3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D]. 张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8]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D]. 田春梅. 南华大学, 2020(01)
  • [9]吲哚菁绿荧光影像技术在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曹宪炳,连镇炎,杨静,梁婉莹,曾宁,方驰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02)
  • [10]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D]. 王程.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腹腔镜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