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反应论文-王悦悦

氨化反应论文-王悦悦

导读:本文包含了氨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机理研究,金催化,氢胺化反应

氨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悦[1](2019)在《金、铑催化胺类化合物氢胺化/氧氨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属有机化学受到了人们非常广泛的关注,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量子化学计算就是其中的一种。量化计算能够用来研究分子结构和性质以及反应机理,预测反应可行性等,量子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是密度泛函理论(DFT),DFT主要是以密度函数为基础,用来计算多个电子的结构。本论文主要是通过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对下面的两个工作进行了机理的研究。我们主要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理论计算能够找出合适的反应路径,解释实验现象,为今后的实验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具体工作为:(1)1,5-苯并二氮衍生物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在医药学和化学界获得极高的关注。前人使用不同的反应物、溶剂和催化剂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制备其衍生物,事实证明1,5-苯并二氮在金属有机化学中是一种极其通用的药效团。我们主要借助密度泛函理论,对金催化的邻苯二胺和炔丙醇反应得到1,5-苯并二氮衍生物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理论计算。理论研究结果合理的解释了实验上提出的机理的不可行性,同时还计算出了一条具有合理能量的反应机理。Au(I)催化剂诱导邻苯二胺和炔丙醇偶联形成C-N键,首先通过NH_2~+上的质子和羟基反应进行脱水,然后再进行环化,得到一个七元环的中间体。随后,再经过1,3-质子转移、Au-C键的断裂、C-H键的形成和去质子化得到最终产物。(2)第二个体系实验作者想用Rh(III)催化不饱和烷氧基胺的C-H活化得到一个含N的产物,结果实验最终经过氧氨化反应得到了含O杂环产物。为了解释其原理我们也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其反应路径进行了理论计算。研究表明由于C上缺少孤对电子,而O上带有孤对电子,所以当X=O时能发生氧氨化反应。同时还提出了一条合理路径:反应首先经历了[3+2]环化加成,然后是O-N键的断裂、C-N还原消除和Rh-N质子化,最终生成产物并再生活性催化剂,在这条路径中我们还得到了与实验作者提出的不同的新的Rh(V)氮宾中间体,这为以后的实验提供了新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2)

杜聪[2](2019)在《基于双齿导向策略的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作为C-H键官能团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无需起始原料的预官能团化,且原子经济性高使该反应类型格外引人注目。尽管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遗憾的是该反应类型主要依赖铑、钯等贵金属。本论文主要研究了8-氨基喹啉导向基辅助下廉价金属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包括C(sp2)-H键的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基于“混合导向基”策略,实现了市售的、廉价的Co(acac)_3催化非活化芳烃分子间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在钴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单齿(吡啶)、双齿(8-氨基喹啉)导向基导向能力的差异,促使钴金属催化剂识别不同的芳烃并发生单电子转移(SET)和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CMD)两种不同的反应历程,进一步生成六面体的高价态金属中间体,还原消除后得到官能化的联苯化合物。该策略可以实现多种苯甲酰胺和芳基吡啶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而有效地构建了新型双官能化的联苯类化合物。另外,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自由基捕获剂检测到了芳基自由基,得到了C-H键苄基化的加成产物。二、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胺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直接胺化反应作为构建芳香C-N键的强有力合成工具,长期以来却无法用于叁芳胺的合成。在8-氨基喹啉导向基辅助下,使用简单的芳胺为偶联试剂、廉价的Co(OAc)2·4H2O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一步实现了叁芳胺骨架的构建。该反应由酰胺与芳胺经历两次连续的交叉脱氢偶联胺化反应完成。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官能团容忍性,对于一些传统合成方法难以合成的空间拥挤的叁芳胺化合物也同样适用。此外,一个有机金属Co(Ⅲ)化合物被分离得到,该化合物可以自身还原消除得到叁芳胺产物。(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6-01)

蔡玮琦[3](2019)在《手性联芳吡哆胺催化α-叁氟甲基酮的仿生不对称转氨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叁氟甲基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在医药、农药和材料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发展手性叁氟甲基胺类化合物的新合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转氨化是生物体内合成手性胺的重要途径,该过程是在转氨酶催化下完成的,转氨酶的催化中心是维生素B_6,它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及其磷酸衍生物。发展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羰基的不对称转氨化,为手性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仿生的新方法。本论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联芳骨架的手性吡哆胺/吡哆醛催化剂,催化α-叁氟甲基酮的仿生不对称转胺化,生成一系列手性叁氟甲基胺类化合物。该论文的研究工作包括:(1)设计并合成一类具有联芳骨架手性吡哆胺/吡哆醛催化剂,以用于探索α-叁氟甲基酮的仿生不对称转氨化。(2)筛选出催化效果最好的手性吡哆胺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3)在最优条件下进行底物的拓展,合成一系列手性叁氟甲基胺类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黄丹颖[4](2019)在《钴催化的酰胺导向的二茂铁C(sp~2)-H氨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化学合成、材料以及药物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而传统的二茂铁衍生物合成方法中,多以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二茂铁衍生物,或使用过量的烷基锂、烷基汞试剂,或在形成二茂铁前合成对环戊烯进行修饰。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在二茂铁衍生物的发展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传统方法大多条件苛刻,官能团容忍性较差。因此,发展一种更简便高效的合成二茂铁衍生物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第一章介绍了二茂铁衍生物的发展近况及合成方法。近年来,过渡金属催化的碳氢键官能化发展迅猛,已成为有机合成中直接而有效的工具之一。故本论文根据二茂铁衍生物的成键类型,将导向基螯合辅助的过渡金属催化的二茂铁官能团化方法分成C-C键和C-X键两大类。其中,又将在二茂铁上构建C-C键的方法分类成芳基化、烷基化、烯基化和炔基化、酰基化和亚胺基化环化,将在二茂铁上构建C-X键类型的方法分类成硫属化、氨化和硼化。第二章对钴催化的酰胺导向的二茂铁C(sp~2)-H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应用碳氢键活化策略,以廉价金属钴为催化剂,以酰胺为导向基,以1-吡咯烷-1-羰基二茂铁(1a)和3-苯基-1,4,2-二恶唑-5-酮(2a)为反应模型,对二茂铁C(sp~2)-H氨化反应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分别考察了反应溶剂、添加剂、温度、催化剂当量和添加剂的当量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和底物范围广泛的优点。1,4,2-二恶唑-5-酮的3号碳的取代基为取代苯、杂环芳烃、苄基、二茂铁和对二甲苯二聚体等,反应均能顺利进行,并获得中等至良好的产率。不同类型的酰胺导向基底物或二茂铁另一侧Cp环上有取代基团的底物,均能顺利进行并获得产率中等至良好的对应产物。此外,该反应实用性良好,可在降低催化剂当量和延长反应时间的基础上,实现5 mmol规模的放大反应。(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期刊2019-04-01)

王福添[5](2018)在《热再生氨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基本循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再生氨化学电池(Thermally regenerative ammonia battery,TRAB)是一种利用低品位热能产生电能的新型电化学电池,具有结构简单、可循环再生、绿色环保等优点。过往对TRAB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离子交换膜材料、结构改进、应用方向拓展等方面,对其电极反应、再生循环的热物理机理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实验研究了 TRAB在宽电解液浓度、温度范围内的电极电势。常压下测量了以(0.1~3.5)mol/L硝酸铜溶液为电解液的TRAB在(20~50)℃范围内的正负极电极电势,并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负极和正极的电极电势温度系数分别为(-0.955~-0.806)mV/K、(-0.523~-0.390)mV/K;建立了非常压实验装置,测量了以(4.0~5.0)mol/L硝酸铜溶液为电解液的TRAB在(30~50)℃范围内的负极电极电势,拟合得到温度系数为(-1.100~-0.928)mV/K。(2)进行了 TRAB电极反应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化学反应平衡、电解质溶液活度的理论模型,并采用文献参数对电极电势进行了计算,发现正负极电极电势温度系数计算值相对实验值的偏差分别为5.38%、10.07%,负极电极电势的计算相对偏差为7.81%;根据实验数据对相互作用参数BCu(NH3)42+NO3-进行拟合后,负极电极电势的计算相对偏差能降至2.97%。对TRAB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在(20~50)℃范围内理论电功、可逆反应热效应均随电池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放电效率随电池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采用AspenHYSYS软件对一个TRAB基本循环进行模拟,研究了多种因素对循环性能的影响。在TRAB工作温度为30 ℃、压力为101.3 kPa条件下,精馏塔塔板数不同时,存在不同的最佳进料位置,使得循环热效率达到最大;再生温度的影响十分显着,当其从75 ℃升高至100℃时,循环热效率从0.99%升高至3.36%,热力学完善度从0.0528升高至0.2601;在(20~45)℃范围内冷凝温度的变化对循环热效率和热力学完善度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3-01)

张梦洁[6](2017)在《可见光催化的脱羧氨化反应和[3+2]环加成反应以及蛋白酶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1世纪最重要和最紧迫的科学问题是寻找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的可持续能源在世界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的当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开发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方法成为二十一世纪主要科学挑战之一。太阳向地球辐射的能量中可见光占46%。可见光催化已经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关注。然而,大多数有机分子不能吸收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光,这样限制了可见光催化的应用。光敏剂的加入拓展了可见光化学的应用,同时也为旨在利用太阳能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研究带来了机遇。相比于传统的合成方法,可见光催化合成是更加环境友好的方法。可见光催化已经成功地应用在C-C,C-X键的形成中。本论文将分章节介绍可见光催化的脱羧氨化反应合成吲哚啉类衍生物和[3+2]环加成反应合成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目前,光催化的脱羧反应大都是以金属络合物作为光敏剂,然而这些金属络合物价格昂贵,并且具有潜在的毒性。与金属络合物相比,有机染料是一种廉价、无金属、易于制备的光敏剂。本论文第二章研究了在可见光照射下以玫瑰红作光敏剂催化N-保护的吲哚啉-2-羧酸和偶氮二羧酸酯的直接脱羧氨化反应。该反应通过氧化α-氨基酸产生α-氨基自由基,所得的α-氨基自由基与偶氮羧酸酯反应生成氨化产物。通过底物扩展得到了13个新的氨化产物,最高收率达72%,转化率高达99%。该方法用不含金属的有机染料作光敏剂。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对照实验,进而提出了该反应可能的机理。吡咯螺环氧化吲哚骨架存在于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碱中。这类化合物的合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金属有机、有机小分子等催化合成吡咯螺环氧化吲哚骨架已经有很多报道,然而还没有通过光催化的方法合成该类物质的报道。可见光催化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以可见光为能源的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本论文第叁章研究了可见光照射下玫瑰红催化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含有多个手性中心高度取代的吡咯螺环氧化吲哚衍生物。该方法得到的化合物都是新物质,所有得到的化合物(8aa-8cg)的结构都通过1H NMR,13C NMR和HRMS表征,其中8aa的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得到了证实。该方法为合成吡咯螺环氧化吲哚骨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对照实验表明,该反应是单线态氧的机理。而且基于对照实验,我们还提出了可见光催化的该反应可能的机理。香豆素是许多天然产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见的药物核心片段。香豆素衍生物因其宽泛的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已经有很多关于有机小分子催化合成香豆素衍生物的报道,但是酶催化合成这类化合物却鲜有报道。酶是一种绿色、高效的生物催化剂,本论文最后一章研究了蜂蜜曲霉蛋白酶催化的环己酮与3-苯甲酰基香豆素之间的直接不对称Michael反应合成一系列香豆素类衍生物。经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和底物的扩展,直链丙酮、五元环酮都能作反应底物参加反应,得到了最高达78%的收率,99:1的dr值和52%的ee值。一系列的对照实验表明,该Michael反应确实是由蜂蜜曲霉蛋白酶的活性位点催化的,并提出了蜂蜜曲霉蛋白酶催化的该Michael反应可能的机理。(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7-04-20)

王芬,戚自松,于松杰,王贺,谢芳[7](2016)在《叁价铑和叁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氨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官能团广泛存在于生物活性分子及功能材料分子中,因此,开发新的合成这类化合物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Buchwald-Hartwig反应和Ullmann-Goldberg反应是较为重要的合成氨基化合物的方法,~1但反应需要使用芳基卤化物或芳基金属试剂。在2012年,Chang,~2Glorius,~3和Yu~4几乎同时报道了[RhCp*Cl_2]_2催化的经C-H键活化直接氨基化或酰胺化反应。此后,C-H键活化氨基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之前的合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高、条件温和、原料简单易得等优点。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课题组针对Rh(Ⅲ)-和Co(Ⅲ)-催化的C-H键活化直接氨基化反应,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进展:1)设计了新型的氨基化试剂;2)通过极性翻转策略对底物进行活化,实现了高效氨基化反应;3)实现了氨基化反应和后续进一步官能化反应的串联,合成了一系列杂环化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期刊2016-07-01)

颜翔[8](2016)在《甘油催化氨化合成吡啶碱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将不同过渡金属负载于HZSM-5分子筛或无机氧化物制备了一系列催化剂,用于催化甘油合成吡啶碱。研究发现由质量分数4.6%的金属Cu负载于Si/Al=38的HZSM-5分子筛得到4.6%Cu/HZSM-5(38)催化剂在甘油催化氨化合成吡啶碱的反应中显示出优良的催化性能。在此催化剂催化下由甘油得到的吡啶碱包括吡啶、2-甲基吡啶和3-甲基吡啶。对各产物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推测并探索出此反应的最优工艺条件,即反应温度为520°C、常压、氨醇比7:1及气时空速为300h~(-1)。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吡啶碱产物总碳摩尔收率可达42.8%。吡啶吸附红外表征表明,金属Cu的负载使HZSM-5的Lewis酸和Br?nsted酸的分布比例发生很大改变,适宜的L/B酸比例决定了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XRD表征证明新鲜的4.6%Cu/HZSM-5(38)催化剂金属Cu组分以CuO物种形式存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H_2将CuO原位还原为单质Cu。TEM和N_2吸附脱附表征表明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由于反应过程中形成积碳所致。催化剂可以在550°C通入空气6h在线焙烧得以再生。由于反应过程中金属Cu发生烧结以及ZSM-5骨架铝发生部分脱除,导致再生的4.6%Cu/HZSM-5(38)催化剂与新鲜催化剂相比催化活性略微有所下降。(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卢兆乐[9](2016)在《吡哆醛/吡哆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α-酮酯转氨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最基本的单位,还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正是由于氨基酸的高活性及其广泛用途,它的合成一直受到化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尽管已发展出多种合成方法,如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氨基酸衍生物的不对称烷基化以及不对称的Strecker反应等,手性氨基酸的合成仍然是有机合成中的一个难点,发展新的、高效的手性氨基酸合成方法有着重要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本章主要合成了一种轴手性的吡哆醛/哆胺催化剂,并实现了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的α-酮酯转氨化过程。主要做了以下叁个方面内容:(1)设计并合成一系列的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剂,并合成了多种α-酮酯底物。(2)实现了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的α-酮酯的不对称催化过程,并且对反应条件作了一定的筛选,得到了优化好的反应条件。(3)在优化好条件的基础下,我们对α-酮酯底物进行了适当拓展,以较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得到了一系列的手性氨基酯。(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兰哓宇[10](2016)在《一种新型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α-酮酸不对称转氨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氨基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它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是许多药物和天然产物的结构单元。在有机化学中,光学活性的氨基酸可以作为手性助剂,是一种很好的手性源。因此,发展新的α-氨基酸的合成方法有着重要的价值。生物体内α-氨基酸的合成主要途径是酶催化α-酮酸的不对称转氨化。该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对映选择性好。转氨酶的催化中心是辅酶维生素B_6,维生素B_6家族包括吡哆醛、吡哆胺以及吡哆醛和吡哆胺的磷酸衍生物。基于维生素B_6结构,发展不对称仿生转氨化,合成具有光学活性的α-氨基酸有重要意义。该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设计并发展了一类新型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剂,该催化剂是在吡啶环的一侧引入五元环,具有刚性大,手性中心与催化中心距离近等优点。(2)实现了以吡哆醛/吡哆胺催化的α-酮酸的不对称转氨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手性α-氨基酸,ee值最高达到86%。该反应在室温下进行,以甲醇和水为溶剂,具有条件温和、易于操作等优点。(3)提出了手性吡哆胺催化酮酸不对称转氨化的反应机理,建议了反应中的过渡态模型,并对手性的产生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氨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叉脱氢偶联(CDC)反应作为C-H键官能团化反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无需起始原料的预官能团化,且原子经济性高使该反应类型格外引人注目。尽管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遗憾的是该反应类型主要依赖铑、钯等贵金属。本论文主要研究了8-氨基喹啉导向基辅助下廉价金属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反应,包括C(sp2)-H键的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一、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基于“混合导向基”策略,实现了市售的、廉价的Co(acac)_3催化非活化芳烃分子间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在钴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单齿(吡啶)、双齿(8-氨基喹啉)导向基导向能力的差异,促使钴金属催化剂识别不同的芳烃并发生单电子转移(SET)和协同的金属化/去质子化(CMD)两种不同的反应历程,进一步生成六面体的高价态金属中间体,还原消除后得到官能化的联苯化合物。该策略可以实现多种苯甲酰胺和芳基吡啶的交叉偶联反应,进而有效地构建了新型双官能化的联苯类化合物。另外,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作为自由基捕获剂检测到了芳基自由基,得到了C-H键苄基化的加成产物。二、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胺化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C-H键直接胺化反应作为构建芳香C-N键的强有力合成工具,长期以来却无法用于叁芳胺的合成。在8-氨基喹啉导向基辅助下,使用简单的芳胺为偶联试剂、廉价的Co(OAc)2·4H2O为催化剂、氧气为氧化剂,一步实现了叁芳胺骨架的构建。该反应由酰胺与芳胺经历两次连续的交叉脱氢偶联胺化反应完成。此方法操作简单且具有良好官能团容忍性,对于一些传统合成方法难以合成的空间拥挤的叁芳胺化合物也同样适用。此外,一个有机金属Co(Ⅲ)化合物被分离得到,该化合物可以自身还原消除得到叁芳胺产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氨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悦悦.金、铑催化胺类化合物氢胺化/氧氨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杜聪.基于双齿导向策略的钴催化的交叉脱氢偶联芳基化反应和氨化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9

[3].蔡玮琦.手性联芳吡哆胺催化α-叁氟甲基酮的仿生不对称转氨化反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黄丹颖.钴催化的酰胺导向的二茂铁C(sp~2)-H氨化反应研究[D].五邑大学.2019

[5].王福添.热再生氨化学电池的电极反应及基本循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6].张梦洁.可见光催化的脱羧氨化反应和[3+2]环加成反应以及蛋白酶催化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7

[7].王芬,戚自松,于松杰,王贺,谢芳.叁价铑和叁价钴催化的碳氢键氨化反应[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九分会:有机化学.2016

[8].颜翔.甘油催化氨化合成吡啶碱反应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9].卢兆乐.吡哆醛/吡哆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不对称催化α-酮酯转氨化反应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

[10].兰哓宇.一种新型手性吡哆醛/吡哆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在α-酮酸不对称转氨化反应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6

标签:;  ;  ;  ;  

氨化反应论文-王悦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