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接枝论文-李思,陈宇

本体接枝论文-李思,陈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本体接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超支化共聚物,荧光,超支化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

本体接枝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陈宇[1](2018)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本体荧光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步法制备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HPEI-g-PEG)。荧光表征发现,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加,样品的最大发射峰不断红移,荧光强度的最大值先有所增强,在360nm处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激发波长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分别以360和470nm为激发波长,HPEI-g-PEG分别发射最大发射波长为455nm的蓝光和最大发射波长为535nm的绿光,其蓝光强度明显强于绿光强度。提高PEG的取代度、增加聚合物的浓度、延长聚合物的氧化时间均有利于提高HPEI-g-PEG绿光发射与蓝光发射强度的比值。改变pH值对提高HPEI-g-PEG绿光发射与蓝光发射强度比值没有显着影响。与HPEI-g-PEG的蓝光发射相比,其绿光发射具有更专一的金属离子选择性。(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8年07期)

满子博,梁帅,孟庆新,曹春雷,张会轩[2](2018)在《高温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的接枝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聚合条件、配方组成及氯化聚乙烯(CPE)的氯化度对高温本体聚合合成丙烯腈(AN)-CPE-苯乙烯(St)接枝共聚物(ACS)树脂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过程中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合转化率低于50%的低转化率阶段;反应温度、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用量是影响本体聚合合成ACS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加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浓度均会导致接枝率显着下降;St/AN的质量比、CPE橡胶的含量及氯化度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8年06期)

王鉴,冯忠伟,马淑清,齐保坤,苗文青[3](2013)在《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乙烯由于缺乏极性导致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接枝极性的单体是提高聚乙烯极性的有效方法。文中综述了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的接枝机理,讨论了聚合物主链结构、单体和引发剂对聚乙烯接枝反应的影响及其副反应的抑制方法。(本文来源于《炼油与化工》期刊2013年02期)

石强,赵杰,侯建文,杨华伟,殷敬华[4](2011)在《功能单体分子结构对本体熔融接枝反应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丙烯在密炼机中熔融接枝不同分子链长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反应时间取样,FTIR和ESR离线分析方法,研究了功能单体结构对本体熔融接枝反应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体熔融接枝反应活性随链长的增加而降低,(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隋圆[5](2006)在《聚丙烯本体熔融/表面接枝聚已内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己内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它不但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药物通透性,而且和许多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聚己内酯对通用的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聚丙烯熔融接枝聚己内酯;聚丙烯膜表面接枝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表面接枝聚己内酯。 1.聚丙烯由于不带有极性的基团,和很多极性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差,而聚己内酯则和许多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关于聚丙烯接枝聚己内酯的研究目前不多,在仅有的研究中均存在一些不足,或是方法繁琐、复杂,或是采用的原料不易获得。本论文中,以ε-己内酯作为接枝聚合的单体,采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制备了聚丙烯接枝聚己内酯共聚物(PP-g-PCL)。此方法的优势明显:反应体系简单,没有引入任何催化剂,便于实施工业化。经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分析,证明了PP-g-PCL的结构;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接枝率。研究表明,接枝率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的延长以及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过对反应规律的研究,最终得出反应温度为230℃,反应时间为1小时是接枝反应的最佳条件。X-射线衍射结果证明,接枝到聚丙烯上的聚己内酯没有结晶,也没有改变聚丙烯的晶体结构。对接枝聚合物进行热失重分析表明,聚己内酯的引入并没有降低聚丙烯的使用温度。这些均说明(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06-06-05)

夏燕敏,王荣伟,石正金,周文乐[6](2006)在《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共聚——橡胶粒径及抗冲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半连续的本体聚合工艺,考察了转相用搅拌转速、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等聚合工艺条件对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产物(SMA)中橡胶粒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对橡胶粒径的影响比较单一,转速越大,粒径越小;而后两者的影响因素则比较复杂,同时影响两相粘度、剪切强度、基体分子量和接枝效果等,彼此之间相互牵制。通过调整以上工艺参数,可形成2~5 mm大小合适的橡胶粒径,得到抗冲性能较好的SMA。(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06年01期)

史铁钧,周亚斌,王华林,任强[7](2005)在《小本体聚丙烯及其接枝丙烯酰胺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DSC方法测试了小本体聚丙烯(PP)及其接枝丙烯酰胺(PP-g-AM)非等温结晶过程的释热情况,并对两组实验数据分别运用Jeziorny法和Mo法进行了处理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准确地描述PP及PP-g-AM的非等温结晶过程.PP接枝前后Avrami指数n无明显改变,表明两者结晶机理基本相同;由Jeziorny法得到接枝产物的校正晶体增长速率常数Zc略大于纯PP的Zc;由Mo法计算得出,PP-g-AM的F(T)值略小于纯PP的F(T),表明接枝物的相对结晶速率略大于纯PP的相对结晶速率.(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5年11期)

黄源,曹堃,李伯耿[8](2005)在《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碘值法分析了在热引发和化学引发方式下 ,低顺式和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聚合物的双键结构和含量 ,确定了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机理。结果表明 ,热引发时 ,接枝机理主要是自由基夺取橡胶链上α氢原子 ;而化学引发时 ,同时存在自由基与橡胶双键加成的机理。橡胶的结构不同导致接枝点的位置差异 ,在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体系中 ,自由基以夺取反式 - 1,4 -结构和 1,2 -乙烯基结构为主 ,而在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体系中 ,自由基以夺取顺式 -1,4 -结构为主。(本文来源于《合成橡胶工业》期刊2005年01期)

黄源,曹堃,李宝芳,李伯耿[9](2004)在《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聚合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橡胶含量、引发方式和橡胶种类对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研究发现 ,橡胶链活性中心浓度较低 ,橡胶对引发剂自由基的笼蔽效应和对自由基的包埋是化学引发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加入后聚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随着橡胶中苯乙烯结构单元含量的增加 ,橡胶的加入对接枝聚合速率的影响逐渐降低 ;当橡胶的黏度较高时 ,橡胶加入后体系的凝胶效应将导致聚合速率的增加 ;与热引发聚合相比 ,化学引发时接枝聚苯乙烯和包埋聚苯乙烯的含量较高 ,故其速率的下降更明显 ,且在相转变点出现转折点 .(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4年06期)

黄源,曹堃,李宝芳,李伯耿[10](2003)在《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动力学研究(Ⅰ)──接枝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difference between apparent grafting ratio and true grafting ratio in bulk graft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nto rubber and the change of rubber particle size during the overall polymerization process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pparent grafting ratio increased mutationally at the phase inversion and trended to level off after the phase inversion, but the true grating ratio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ver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article size of rubber phase in the original polymerizing mixtures almost kept constant after the phase inver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siz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version when the samples were dealt with multi-solution-centrifugation.(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7期)

本体接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聚合条件、配方组成及氯化聚乙烯(CPE)的氯化度对高温本体聚合合成丙烯腈(AN)-CPE-苯乙烯(St)接枝共聚物(ACS)树脂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过程中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聚合转化率低于50%的低转化率阶段;反应温度、引发剂及链转移剂用量是影响本体聚合合成ACS接枝率的主要因素;提高聚合反应温度、增加引发剂和链转移剂浓度均会导致接枝率显着下降;St/AN的质量比、CPE橡胶的含量及氯化度对接枝率的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本体接枝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思,陈宇.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接枝聚乙二醇共聚物本体荧光性质的研究[J].高分子通报.2018

[2].满子博,梁帅,孟庆新,曹春雷,张会轩.高温本体聚合合成ACS树脂的接枝率研究[J].中国塑料.2018

[3].王鉴,冯忠伟,马淑清,齐保坤,苗文青.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J].炼油与化工.2013

[4].石强,赵杰,侯建文,杨华伟,殷敬华.功能单体分子结构对本体熔融接枝反应活性的影响[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5].隋圆.聚丙烯本体熔融/表面接枝聚已内酯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

[6].夏燕敏,王荣伟,石正金,周文乐.橡胶接枝苯乙烯-马来酸酐本体共聚——橡胶粒径及抗冲性能的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6

[7].史铁钧,周亚斌,王华林,任强.小本体聚丙烯及其接枝丙烯酰胺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5

[8].黄源,曹堃,李伯耿.聚丁二烯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机理[J].合成橡胶工业.2005

[9].黄源,曹堃,李宝芳,李伯耿.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聚合动力学[J].化工学报.2004

[10].黄源,曹堃,李宝芳,李伯耿.橡胶接枝苯乙烯本体共聚合全程动力学研究(Ⅰ)──接枝行为[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

标签:;  ;  ;  ;  

本体接枝论文-李思,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