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会市场论文-庞圣民

教育机会市场论文-庞圣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教育机会市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重点中学,市场转型,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

教育机会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庞圣民[1](2016)在《市场转型、教育分流与中国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1977-2008) 兼论重点中学制度是否应该为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买单》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愈演愈烈。本文使用CGSS 2008数据,基于梅尔模型,首先从总体上分析了城乡教育不平等的演进过程,结果发现,城乡间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主要肇始于小学升初中和初中升高中两个阶段,而由后者产生的不平等尤为严重。继而,本文对中学阶段升学过程展开专门分析,发现在"课外补习班市场"发育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就读于非重点初中的城镇子弟,正是这类高中候选人与同样就读于非重点初中的农村子弟在市场转型后升学机会差距的迅速扩大,导致在后续高中升大学阶段,虽然高等教育规模一再扩张,城乡居民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却愈演愈烈。本文还发现,就读于重点中学的城乡子弟间升学机会的不平等并未在市场化后显着增大,因而,本文认为,重点中学制度不应为近年来日益加剧的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负责。(本文来源于《社会》期刊2016年05期)

胡浪,豆军红[2](2014)在《浅析音乐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市场机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加快文化发展和民办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音乐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音乐专业大学生用其所学参与社会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社会音乐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通俗歌曲》期刊2014年05期)

郑爽[3](2013)在《教育培训:自贸区带来的市场平权机会》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而言,“教育”无疑成为日常的一大开支。反映到市场的状况就是,近年来教育市场旺盛的增长趋势。教育正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新热点和创业投资的关键词。    而最近,国务院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又扩大了教育培训的开放范围,(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3-12-06)

张攀春[4](2011)在《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与教育机会市场的均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联结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高校是联结这两个市场的场所。为确保教育过程的良性运作,教育机会市场要与劳动力市场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政府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以确保教育机会市场的有效供给。(本文来源于《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邢宝玉[5](2009)在《林江画展引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让艺术创作与生活“联姻” 胡正彬(美术教师):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林江中国画新作展和大家见面了,这次展览是哈密美术健康发展的一个成果。这批中国画作品的展出,给哈密美术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对美术创作的有关问题探索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本文来源于《哈密报(汉)》期刊2009-10-16)

刘红荣[6](200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机会二元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当面对市场化改革的潮水,人们对教育机会均等的关注与争论与日俱增,如何兼顾市场的淘汰原则和人民的均等愿望便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坚持以能取人和以财取人的二元抉择以使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更显效益效率和公平合理,引领人们心态平和地看待不公平,以走出均等的理想化的误区和同情弱势思维办教育,还原于对社会分层现实的遵循。(本文来源于《中国教师》期刊2009年S1期)

李鸿泽[7](2009)在《劳动力市场与教育机会市场的均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而言,人们投资教育是以一定物质或非物质回报为预期前提,当这个前提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时,人们必然会选择缩减教育投资或选择教育投资。我国从上世纪末对高等教育采取扩招政策以达到短期内尽快提升国民素质并推动经济发展之目的。但是,高校扩招速度并没有与教育资源投入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协调一致,这导致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出现供需脱节从而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欲探求这些矛盾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深入到联结教育过程起点与终点的两个市场中对二者关系进行研究。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联结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高校是这两个市场联结的场所,好的起点并不意味着就有好的终点,起点不等于终点。教育投资同其他经济行为一样有着相似的轨迹,当教育收益无法保障时,教育投资决策将很难做出。然而,教育服务作为一种融合产品有着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特征,这就要求人们应该对其区别对待。教育机会市场要与劳动力市场要保持在一种相对均衡的运动状态中才能确保教育过程处于一种良性运作状态,否则由两个市场相脱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无法得到解决。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之间保持均衡状态是以两个市场的内部供求均衡为前提的,当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都达到内部均衡时,这两个市场中的利益相关主体——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通过教育价格机制与文凭信号传递机制的调节会使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进入到一种均衡状态。因此,根据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政府要在不断加速教育机会供给时也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高校要依据制度政策对教育资源充分运用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用人单位要建立科学合理用人机制,学生要建立以真才实学为学习标准而非文凭为学习标准的学习观。(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9-04-10)

陈永杰[8](2006)在《弗里德曼与助学贷款》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崇尚大市场、小政府着称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自由派教育经济学的一代宗师,他在教育方面最广为人知的理论是学券制。但提出了半个世纪的学券制,却几乎没有一个政府完全执行过(中国香港将在幼儿教育中实行学券制,但也不包括“以谋利为目的的私人幼稚园”)。原因是该制度(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期刊2006-11-29)

李明华[9](2005)在《营利性教育的成长冲动和市场机会:呼唤未来的世界一流教学型跨国大学》一文中研究指出过去,教育与营利似乎是一对相斥的概念教育属于公立机构,通过政府财政预算获得经费,而营利活动则属于企业行为。在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一方面部分大学组织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营利性机构渐渐涉足过去公立机构的职能范围;另一方面公立大学不再完全依靠政府拨款,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并且从事一些营利性的活动。《民办教育促进法》在制定过程中,也无法绕开教育与营利性这对矛盾。为了解决《教育法》对教育机构属性的规定与现实情况之间的矛盾,《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于教育机构的营利问题进行了模糊处理,“合理回报”就是妥协的结果。目前人们在“教育产业化”认识问题上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在国外虽然没有“教育产业化”这样的提法,但遇到的问题却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高等教育市场化、商品化、私有化等是学术界十分关心的问题。特别是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出现和迅速发展,更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了这次笔谈,邀请国内外研究者分别从各个角度发表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期刊2005年02期)

赵一枫[10](2004)在《民办教育: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政府与市场是否存在冲突?市场机制引入教育,有赖于政策推进。   在由(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太平洋学会共同主办的民办教育论坛上,与会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社会变迁对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   中国正处在转型期,而以经济和市场为导向的教育转型,(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04-09-16)

教育机会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社会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加快文化发展和民办教育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音乐教育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音乐专业大学生用其所学参与社会音乐教育,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为社会音乐教育贡献了一份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教育机会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1].庞圣民.市场转型、教育分流与中国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1977-2008)兼论重点中学制度是否应该为城乡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买单[J].社会.2016

[2].胡浪,豆军红.浅析音乐专业大学生参与社会音乐教育的市场机会[J].通俗歌曲.2014

[3].郑爽.教育培训:自贸区带来的市场平权机会[N].第一财经日报.2013

[4].张攀春.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与教育机会市场的均衡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5].邢宝玉.林江画展引发的思考[N].哈密报(汉).2009

[6].刘红荣.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机会二元抉择[J].中国教师.2009

[7].李鸿泽.劳动力市场与教育机会市场的均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

[8].陈永杰.弗里德曼与助学贷款[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

[9].李明华.营利性教育的成长冲动和市场机会:呼唤未来的世界一流教学型跨国大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

[10].赵一枫.民办教育: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4

标签:;  ;  ;  

教育机会市场论文-庞圣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