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本转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目标读者,起点文本,目标文本,理解可能性
文本转换论文文献综述
赵苑辰[1](2019)在《关于《金子美玲童谣全集》中起点文本向目标文本转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复杂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的目的无疑对翻译作品的选择、翻译者立场的确定以及翻译方法的采用等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翻译目的论中,目标读者是决定翻译目的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译文的期待和交流的需求亦有不同。因此,译者在翻译时,有必要根据目标读者选择对应的翻译策略。1982年,金子美铃的弟弟将美铃的3册遗稿和她的照片交给了童谣诗人矢崎节夫。1983年,美铃离世50多年后,在矢崎节夫多年的努力下,收录了美铃512篇遗稿的《金子美铃童谣全集》终获出版。童谣全集的出版不仅让人们深受感动,亦掀起了对金子美铃及其作品的研究热潮。金子美铃的童谣是以儿童的口吻进行创作的。她以温柔的目光注视着大自然的一切,如此写就的诸多作品中,还包含着儿童咿咿呀呀的天真可爱,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幻想,这样的作品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本论文运用翻译目的论,以《金子美铃童谣全集》的汉译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六部分进行了考察。第一章介绍了文本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本文的构成。第二章概述了中日两国关于翻译目的论和金子美铃及其作品的先行研究。第叁章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金子美铃童谣全集》的汉译本,并讨论了童谣翻译与翻译目的论之间的关系。第四章,基于翻译目的论对金子美铃童谣集的叁个汉译本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基于翻译目的论通过对叁个译本的分析对翻译中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转换进行研究总结。第六章,总结概述文本的结论以及今后的课题。本论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的方法,同时决定了翻译能否恰当地实现预期的功能。可以说,目标读者在翻译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译者应尽可能地遵循翻译目的论中的忠实原则,以求让读者切实体会到原文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并使用儿童特有的语言,艺术性地再现源语文本的风格及韵律特征,使译文的读者能够产生与起点文本的读者同样的心境。译文必须在与目标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致的同时,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接受状况,翻译出能够为目标读者接受的目标文本。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充分考虑源语文本的文化要素及社会环境。在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源语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整合过程。每个文化都有其固有的文化习俗、社会规范,也正是因为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的文化中各自蕴含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因此,译文的忠实度与形式则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张月[2](2018)在《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以《陶渊明的幽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交流是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完成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看似简单,实则艰难。造成跨越与转换艰难的成因诸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非均衡的政治经济因素主导文化传播走向;语言的异质性导致语义的不对等。这里以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的中英文版本为例,大量例证说明,跨越与转换虽屏障重重,但只要求同,追求同感共情,即能清除障碍,完成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并最终点题——作为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言人,作为文化象征,陶渊明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本文来源于《中州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玲[3](2017)在《小说到电影:《少女小渔》的文本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女小渔》,导演张艾嘉在忠于原着故事内核的情况下,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首先是人物的变化,所遵循的原则是:主要人物不变,次要人物增加。人物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人物的改变必然要引起情节的改变,改编的原则是:主要矛盾不变,次要矛盾增改。人物的改编,情节的复杂,进而加深了主题,使原本单一的主题多样化。从人物到情节,又从情节到主题,《少女小渔》的改编就像一串连环扣一样,环环相连,相互影响。(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Z1期)
印伟[4](2017)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创生中文本转换的动态过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创生,释义为"创造产生,生而成长"。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具有创生性,教师应是积极主动的课程创生者。教材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而教学内容的推进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以智慧"创造"出"有意义的、有生命力"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工作是一种"创作",教学内容的创生反映了教师的观念、思想及专业精神。(本文来源于《现代教学》期刊2017年06期)
杨颖,曹红兵,吴方,杨晴龙[5](2016)在《语音-文本转换技术在手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文本转换旨在将说话人语音中的词汇内容转换为计算机可读的文本输入,使计算机具有能够"听懂"人类语音的能力。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平台,利用国内先进的语音-文本转换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两款手机软件——商品订单查询和手机语音笔记。商品订单查询的语音功能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个性化操作。手机语音笔记的主要功能包括单人录音和多人协作录音,尤其是多人协作录音实现了多人语音交流的记录和分享。这两款手机软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梁建冰[6](2016)在《语言个性理论视角下语篇作为文学文本转换中的翻译单位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之后,随着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文化学等一批新兴交叉学科的兴起,语言个性开始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自俄罗斯语言学家维诺格拉多夫提出“语言个性”后,东西方语言学者对此都有不同阐释,其中对语言个性研究最为系统的当属俄罗斯着名学者卡拉乌洛夫。卡氏在《俄语与语言个性》及之后的一系列文章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较系统地阐述并论证了语言个性学说,提出了语言个性理论。根据该理论,语言个性分别呈现在语言掌握、语言理解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义层(零层级)、语言认知层(第一层级)和语用层(第二层级)叁个层面上。语义层是呈网状的集词汇与语法于一体的个人词汇总量,分别由词(词汇)的单位意义、符号关系意义(聚合、组合、联想等)和词语(词组、句子)意义等成分组成,主要体现在语言的结构系统中。语言认知层由语汇概念、语汇功能(等级关系、语义场)和概念化的语句组成,主要反映个体对世界的认知状况,揭示和确立语言个性的世界图景。语用层由交际活动需要、交际形式及其情景、角色和话语样式等成分组成,主要体现在由个性的交际动机或目的、意向等引起的交际行为中。由此可见,语言个性是各种言语活动结果的抽象凝结或是某一语言文化框架内不同条件下交际和思想活动不同形式的常量。语言个性的存在使得不同语际交流间的等值转换成为了可能。翻译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东西方学者提出的翻译单位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现有翻译单位的划分大都是基于功能对等或意义对等标准,即以词、短语、句子、篇章等语言结构层级或以意义为翻译单位。翻译实践证明,基于上述单位的翻译皆不能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误译层出不穷。本论文基于文学文本翻译,提出以语篇为单位,并在语言个性理论叁个层级视角下分别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文学文本在语际转换过程中以语篇为翻译单位:1)可以更好地保障语际间语义层面的转换,减少因语言手段使用不当导致的误译;2)可以更好地规避因语言世界图景不同而导致的对原文理解的歪曲;3)可以更为深层地挖掘作者表达意图并在译语中得以传达。综上所述,通过对文学文本中语言个性的揭示可以全面深入地分析语篇,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可以达到文本转换中的高质量翻译。(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朱迪蓓[7](2016)在《文本转换的实践和文化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影视剧出现“剧本荒”问题,经典剧不断重拍,满屏的家长理短婆媳矛盾等使得观众也开始审美疲劳,网络小说的出现无疑给影视剧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拓宽了影视剧的题材,丰富了影视剧的内容,也成为当前影视剧制作的重要来源。而每当有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播出时,观众对其改编的争论从未停止,观众乐于讨论改编后的影视剧和原着有什么不同。这种不同有文字艺术与视听艺术因其本身不同的艺术范式带来的改变,也有在大众文化下为迎合观众,符合价值观做出的改变。而现象级大剧《花千骨》因其超高的收视及话题性,无疑成为近几年最成功的小说改编剧。那么以网络小说《花千骨》改编为例,分析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及改编背后的文化表达这些都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正文叁章和结语。第一章绪论,主要从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叁块来阐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本论题的具体研究作知识储备和学术准备。第二章,主要是简单梳理了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历史进程,并且分析了目前国内网络小说改编热是由于网络小说本身内容独特、受众基础广泛、商业价值巨大而造成的。第叁章以成功的网络小说改编剧《花千骨》作为研究个案,从情节、叙事、人物形象叁方面详细对比分析了小说与电视剧的改编之处,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通过小说与影视剧具体的变化,从视觉文化、消费主义、女性主义叁个角度来阐释改编背后的原因,解释这些变化背后的文化现象,以此探讨到小说改编这个行业的文化效应和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6-04-01)
余晓芳[8](2016)在《超越文本,转换视角看翻译——《电影中的翻译》评介》一文中研究指出迈克尔.克罗宁所着《电影中的翻译》以电影为研究对象,超越文本,对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多部好莱坞经典电影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挖掘其中的翻译元素,关注电影画面中再现的翻译过程、译者、译者职能和译者地位等问题。该书对翻译学研究和外语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03期)
干青,王庆奖[9](2015)在《文化研究:文本转换中的“叁民主义”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跨文化转换过程中对文本考虑的唯一缺憾是文本的使动功能。为弥补这一缺憾,首先对源话语转换过程中文本的使动性作进一步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文本在翻译活动中的中轴作用和基于文本转换过程中文本接受主体与文本转换主体身份问题以及上述两个主体的文本权力。由此可见,构建以"叁民主义"为理念的转换文本是一条通往理想的转换状态的策略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许迪声[10](2014)在《电视剧的电影改编:从创作成因到文本转换》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剧的电影改编"是美国和日本等海外电影市场一种较为成熟的创作模式。中国的电视剧的电影改编起步于2003年,并在2013年达到井喷,一窝蜂的改编之外,却是相距甚远的票房成绩。从电视剧到电影,既有深层的创作成因,也有复杂的文本转换过程。本文立足中国电影中的剧集改编,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相关案例,试图从改编成因和改编策略两个维度,以相对宽泛的研究视野,对电视剧的电影改编做出分析。(本文来源于《当代电影》期刊2014年12期)
文本转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化交流是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的终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完成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看似简单,实则艰难。造成跨越与转换艰难的成因诸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非均衡的政治经济因素主导文化传播走向;语言的异质性导致语义的不对等。这里以鲁枢元《陶渊明的幽灵》的中英文版本为例,大量例证说明,跨越与转换虽屏障重重,但只要求同,追求同感共情,即能清除障碍,完成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并最终点题——作为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代言人,作为文化象征,陶渊明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本转换论文参考文献
[1].赵苑辰.关于《金子美玲童谣全集》中起点文本向目标文本转换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张月.文化跨越与文本转换——以《陶渊明的幽灵》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8
[3].李玲.小说到电影:《少女小渔》的文本转换[J].文教资料.2017
[4].印伟.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创生中文本转换的动态过程分析[J].现代教学.2017
[5].杨颖,曹红兵,吴方,杨晴龙.语音-文本转换技术在手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梁建冰.语言个性理论视角下语篇作为文学文本转换中的翻译单位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7].朱迪蓓.文本转换的实践和文化阐释[D].云南大学.2016
[8].余晓芳.超越文本,转换视角看翻译——《电影中的翻译》评介[J].海外英语.2016
[9].干青,王庆奖.文化研究:文本转换中的“叁民主义”构建[J].云南社会科学.2015
[10].许迪声.电视剧的电影改编:从创作成因到文本转换[J].当代电影.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