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史炯,孟凡青,濮晓红,叶庆

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史炯,孟凡青,濮晓红,叶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尿路上皮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尿脱落上皮细胞

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文献综述

史炯,孟凡青,濮晓红,叶庆[1](2015)在《尿脱落上皮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尿脱落上皮细胞遗传学改变,探讨其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9例患者分为血尿患者139例,尿路占位患者64例,尿路上皮癌术后患者57例和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9例,均应用FISH技术检测尿脱落上皮细胞3、7、17号染色体着丝粒和9p21位点遗传学改变,与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并比较FISH技术在不同组间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膀胱镜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确诊恶性肿瘤64例,其中尿路上皮癌56例,肾细胞癌5例,肾脏转移性恶性肿瘤2例,发现异型细胞1例;215例膀胱镜活检组织病理未查见恶性细胞。FISH技术诊断阳性76例,阴性203例,其中假阳性29例,假阴性9例,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为83.93%(47/56),特异度为87.00%(194/223);对尿路上皮癌术后、尿路占位、血尿及其他泌尿系统疾病患者,FISH技术诊断尿路上皮癌的敏感度分别为100%(9/9)、82.35%(28/34)、81.82%(9/11)和50%(1/2);特异度分别为83.33%(40/48)、86.67%(26/30)、89.06%(114/128)和82.35%(14/17)。结论对于血尿或尿路上皮癌术后的患者应用尿脱落上皮细胞FISH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尤其适用于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患者。(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戚庆炜,郝娜,周京,刘善英,刘俊涛[2](2015)在《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残余风险评估:6125例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回顾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中孕期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之后漏诊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残余风险,从产前咨询的角度来评价间期FISH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 125例中孕期羊水传统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假设这些病例均进行间期FISH检测,计算在叁大产前诊断指征(孕妇高龄、孕母血清学筛查18-叁体或21-叁体高风险、妊娠23周前超声发现胎儿有结构异常)情况下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以及残余风险。结果从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共有6 125例单胎孕妇行中孕期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共检出207例(3.38%)异常核型。有161例(77.8%)为涉及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核型(包括嵌合体),其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有46例(22.2%)异常结果是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其中包括平衡性结构重排31例(67.4%)、非平衡性结构重排14例(30.4%)、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2.2%)。在这46例异常核型中,有6例涉及21号染色体和1例涉及13号染色体的不平衡性重排的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39例间期FISH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计算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为81.2%(168/207),间期FISH检测的残余风险为0.65%(39/5957)。结论间期FISH检测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取代核型,单纯行间期FISH检测进行产前诊断会漏诊约18.8%的染色体异常。在产前遗传咨询时应向病人解释间期FISH的检出率和残余风险,了解间期FISH的优点和局限性,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手段。(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金鑫,张峰婷,许良云,胡月,朱立彦[3](2015)在《淮安地区322例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核型分析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结合羊水细胞培养在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ISH技术检测322例孕17-28周孕妇的未培养羊水细胞,同时进行常规羊水细胞培养核型分析,将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22例未培养羊水细胞FISH检测成功321例,其中检出正常303例,数目异常18例,与常规细胞培养核型分析结果一致,另外4例正常变异、1例嵌合体以及1例罗伯逊易位型21叁体未被FISH技术检测出。结论 FISH技术检测未培养羊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具有快速、简便、所用样本量少的优势,可以作为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补充,但对于检测同源罗伯逊易位型21叁体有一定局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章卫国,潘映秋,陈葆国,戴美珍,陈雪娇[4](2015)在《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特纳综合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与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检测特纳(Turner)综合征,并结合产前超声筛查结果,评价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院产前遗传学诊断6455例孕妇,抽取羊水体外细胞培养后用常规G显带技术染色体核型分析为Turner综合征5例,正常对照2例,同时用FISH检测间期细胞13、18、21及XY的染色体数目。结果 Turner综合征5例中2例为染色体核型及FISH检测45,X,超声筛查结果异常;3例为染色体核型46,X,i(X)(q10),FISH检测正常,超声筛查结果异常;2例为染色体核型46,XX,FISH检测正常,超声筛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1)FISH技术应用于产前诊断较常规核型分析方法有效缩短报告时间,但在Turner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患者,单纯使用FISH将发生漏诊。(2)FISH检测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必须同时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期刊2015年04期)

徐阿祥,杨素霞,孙圣坤,宋勇,张旭[5](2012)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在尿路上皮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5例临床疑诊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总结FISH检测方法对尿路上皮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153例尿路上皮癌、52例非尿路上皮癌患者在术前接受了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定诊断。FISH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为54.2%,特异性为94.2%。结论: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对于诊断尿路上皮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陈昌盛[6](2012)在《人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在血尿患者中筛膀胱癌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肉眼血尿患者中筛查膀胱癌的灵敏性与特异性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评价FISH用于诊断血尿患者中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建立规范的FISH操作流程。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100例怀疑膀胱癌的血尿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92例,非膀胱尿路上皮癌8例。分别行FISH检测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并行膀胱镜活检或术中留取组织送病理检查。同时设立30例无泌尿系统肿瘤的正常患者为对照组并建立FISH阈值。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金标准,评价FISH技术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100例血尿患者中,经病理证实膀胱癌患者共92例,其中高恶性移行细胞癌54例,低恶性移行细胞乳头状癌38例;根据TNM分期系统分期,低分期(Ta-T1)52例,高分期(T2-T4)40例。G1期38例,G2-G3期54例.非膀胱肿瘤8例,包括: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泌尿系感染2例,低恶潜能乳头状瘤1例,腺性膀胱炎1例,前列腺出血1例。92例膀胱癌患者中,FISH阳性77例,敏感性84%(77/92),脱落细胞阳性40例,阳性率44%(40/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诊断特异性87.5%(7/8),尿脱落细胞诊断特异性87.5%(7/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在高分级膀胱癌(G2-G3)及高分期膀胱癌(T2-T4)诊断敏感性均明显高于低分级(G1-G2)和低分期膀胱癌(Ta-T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92例膀胱癌患者中,3号染色体阳性率47%(43/92),7号染色体阳性率65%(60/92),9p21阳性率76%(70/92),17号染色体阳性率59%(54/92)。在低分期和高分期膀胱癌中,3、7、17号染色体阳性率比较,p>0.05,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在低分级和高分级膀胱癌中,3、7、17阳性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p21在G1和G2-G3敏感性分别为74%和7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ISH对于膀胱癌的敏感性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p<0.05),尤其是对于低分期、低分级的尿路上皮癌比尿脱落细胞具有明显优势(p<0.001)。而两者的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7号染色体的畸变率与分级有关(p<0.05),而与分期无关(p>0.05),9号染色体畸变率与分期及分级无关,而与膀胱癌的发生有关。荧光原位杂交可以用于血尿患者中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有望成为一种在血尿患者中筛查膀胱癌的无创新手段。(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2-05-01)

叶庆,王志华,杨军,曲锋,孟凡青[7](2011)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9p21和3、7、17号染色体数目变化,协助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分析和研究造成漏诊的原因。方法检测尿脱落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并做病理活检;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该检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漏诊病例的癌组织行FISH检测,并复查尿脱落细胞滴片,分析漏诊原因。结果 100例样本中,35例尿路上皮癌中28例FISH阳性,敏感度为80%;65例非肿瘤中65例FISH阴性,特异度为100%。28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漏诊,敏感度为89.29%,其癌组织均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其滴片中尿脱落细胞均少但均未见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7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4例漏诊,敏感度为42.86%,其中2例癌组织仅少量癌细胞存在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2例未见上述异常;其滴片中尿脱落细胞2例细胞数少但均未见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结论用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上是否存在9p21和3、7、17号染色体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非整倍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辅助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该检测对于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更敏感。自然尿中尿脱落细胞较少是导致该检测漏诊的主要原因;对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缺乏与尿路上皮癌相关的遗传学异常是导致该检测漏诊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1年08期)

韩永,徐燕杰,黄海燕,许晓光,冯凯[8](2011)在《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清学和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检测在膀胱癌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对膀胱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100例膀胱肿瘤患者的MMP-2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含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尿脱落细胞表达,20名健康人群标本对照。结果膀胱癌患者MMP-2水平,荧光原位杂交阳性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膀胱癌阳性检出率,降低患者费用。结论 MMP-2水平与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联合检测对膀胱癌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弥补了单独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陈铌,龚静,曾浩,魏强,朱育春[9](2011)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诊断膀胱肿瘤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临床疑诊膀胱肿瘤患者的尿脱落细胞进行FISH检测、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设20例正常对照,计算FISH及细胞学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 93例膀胱恶性肿瘤的FISH敏感性为93.5%(87/93),高于细胞学敏感性(49.5%,46/93)。其中88例尿路上皮癌的FISH敏感性为94.3%(83/88),细胞学敏感性为52.3%(46/88);5例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的FISH敏感性为80.0%(4/5),细胞学均为阴性。FISH对低级别和低分期尿路上皮癌以及膀胱的非尿路上皮来源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均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FISH和细胞学检查对膀胱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分别为92.6%(25/27)和96.3%(2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特异性分别为81.3%(26/32)和96.9%(3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脱落细胞FISH检测用于诊断膀胱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较好的特异性,特别对于细胞学较难检出的低级别尿路上皮癌及非尿路上皮恶性肿瘤具有显着优势。(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叶庆,杨军,史炯,孟凡青[10](2010)在《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漏诊原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运用多色荧光探针试剂盒,以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尿脱落细胞,研究该检测用于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术后监测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并研究和分析造成漏诊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7)

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估中孕期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之后漏诊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核型的残余风险,从产前咨询的角度来评价间期FISH检测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 125例中孕期羊水传统核型分析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假设这些病例均进行间期FISH检测,计算在叁大产前诊断指征(孕妇高龄、孕母血清学筛查18-叁体或21-叁体高风险、妊娠23周前超声发现胎儿有结构异常)情况下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以及残余风险。结果从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共有6 125例单胎孕妇行中孕期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共检出207例(3.38%)异常核型。有161例(77.8%)为涉及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异常核型(包括嵌合体),其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有46例(22.2%)异常结果是非13、18、21、X、Y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其中包括平衡性结构重排31例(67.4%)、非平衡性结构重排14例(30.4%)、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2.2%)。在这46例异常核型中,有6例涉及21号染色体和1例涉及13号染色体的不平衡性重排的间期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其余39例间期FISH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计算间期FISH检测的检出率为81.2%(168/207),间期FISH检测的残余风险为0.65%(39/5957)。结论间期FISH检测是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但不能取代核型,单纯行间期FISH检测进行产前诊断会漏诊约18.8%的染色体异常。在产前遗传咨询时应向病人解释间期FISH的检出率和残余风险,了解间期FISH的优点和局限性,帮助其选择合适的产前诊断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参考文献

[1].史炯,孟凡青,濮晓红,叶庆.尿脱落上皮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

[2].戚庆炜,郝娜,周京,刘善英,刘俊涛.羊水间期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残余风险评估:6125例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回顾性分析[J].生殖医学杂志.2015

[3].金鑫,张峰婷,许良云,胡月,朱立彦.淮安地区322例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核型分析结果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

[4].章卫国,潘映秋,陈葆国,戴美珍,陈雪娇.羊水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在特纳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

[5].徐阿祥,杨素霞,孙圣坤,宋勇,张旭.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2

[6].陈昌盛.人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在血尿患者中筛膀胱癌的应用[D].天津医科大学.2012

[7].叶庆,王志华,杨军,曲锋,孟凡青.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

[8].韩永,徐燕杰,黄海燕,许晓光,冯凯.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清学和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联合检测在膀胱癌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1

[9].陈铌,龚静,曾浩,魏强,朱育春.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诊断膀胱肿瘤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10].叶庆,杨军,史炯,孟凡青.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及漏诊原因分析[C].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2010

标签:;  ;  ;  

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论文-史炯,孟凡青,濮晓红,叶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