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芯片论文-李学仁,张卓航,杜军,常飞

缓冲芯片论文-李学仁,张卓航,杜军,常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冲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芯片,缓冲橡胶蜂窝夹层,抗跌落冲击性能

缓冲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仁,张卓航,杜军,常飞[1](2014)在《机载设备电子芯片缓冲橡胶蜂窝夹层抗跌落冲击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飞机高速飞行环境下某机载设备电子芯片跌落为例,研究了电子芯片缓冲橡胶蜂窝夹层的抗冲击性能。对缓冲橡胶夹层采用不同的蜂窝构型,即分别纵向开孔、横向开孔和选择不同孔径,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实验,研究蜂窝的开孔结构及孔径大小对缓冲橡胶夹层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缓冲橡胶夹层的蜂窝结构相对于实体结构能显着提高其抗跌落冲击性能(提高22%~33%),纵向开孔结构的抗冲击效果优于横向开孔结构(提高3%~6%),而在设计范围内的孔径大小对抗冲击效果的影响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4年20期)

陈渝[2](2014)在《多羟基缓冲添加剂在环烯烃共聚物芯片电泳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惰性,容易加工成型,是一种理想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但是,未修饰的COC芯片表面疏水性较强,容易在电泳过程中吸附生物分子,严重影响分离柱效和分析灵敏度。由于这种吸附导致的不稳定的电渗流也会对实验的重复性带来不利影响。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含有特定基团或者自身结构具备某些特性的添加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多羟基类缓冲添加剂对COC芯片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几种氨基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对微全分析系统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微通道的改性技术、微流控分析常用的检测器以及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章:实验研究了以乙二醇、甘油、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四种多羟基化合物分别作为缓冲溶液添加剂时,在未修饰的COC芯片上进行电泳分离的情况。在保证缓冲溶液的粘度相同、背景电解质的浓度相同、缓冲溶液的电导率以及pH相同的情况下,以叁种FITC衍生的生物胺作为考察对象,比较了缓冲添加剂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其它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些添加剂均可起到改善COC芯片电泳分离性能的作用,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的大分子PVA和HPC,可以通过形成凝胶结构或者由于自身结构的扭曲而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筛分作用,使得电泳效果的改善要比小分子添加剂更有效。第叁章:建立了一种COC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胺的方法。实验根据第二章的结论选择了HPC作为缓冲添加剂,以添加了2%HPC的10mM硼砂溶液作为缓冲,在分离电压为1800V、有效分离距离2.5cm的条件下,甲胺、邻甲苯胺、色胺、腐胺和尸胺可在2min内完成分离,它们的检测限(LOD)(S/N=3)为2.5-17nM,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4.0%和2.1%,甲胺和邻甲苯胺的线性范围为0.02-5μM,色胺、腐胺、尸胺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M(相关系数r>0.99)。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鲤鱼和带鱼中色胺、腐胺、尸胺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3.6%-112.7%。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儿茶酚胺和氨基酸的COC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同样以HPC作为缓冲添加剂,在10mM硼砂溶液(pH9.5)添加2.5%HPC的条件下,两种儿茶酚胺和两种氨基酸在60s内达到基线分离,迁移时间和峰高的标准偏差分别低于3.2%和4.5%。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被成功应用于运动饮料中儿茶酚胺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4-04-01)

徐蓉[3](2012)在《爱普生S1D13A05芯片图形驱动开发中的双缓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了爱普生S1D13A05芯片的架构特征,并且介绍了其中的双缓冲工作模式和相关的寄存器设置,最后以VxWorks操作系统作为开发环境,基于风河公司WindML图形开发包,对S1D13A05芯片的图形驱动软件开发中的双缓冲技术进行了解析。(本文来源于《信息系统工程》期刊2012年06期)

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4](2012)在《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数字集成电路芯片的驱动能力,采用优化比例因子的等比缓冲器链方法,通过Hspice软件仿真和版图设计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CSMC 2P2M 0.6μm CMOS工艺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方案。本文完成了系统的电原理图设计和版图设计,整体电路采用Hspice和CSMC 2P2M的0.6μm CMOS工艺的工艺库(06mixddct02v24)仿真,基于CSMC 2P2M 0.6μm CMOS工艺完成版图设计,并在一款多功能数字芯片上使用,版图面积为1 mm×1 mm,并参与MPW(多项目晶圆)计划流片,流片测试结果表明,在输出负载很大时,本设计能提供足够的驱动电流,同时延迟时间短、并占用版图面积小。(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2年05期)

曹瑞,程立辉[5](2009)在《一种DSP芯片多通道缓冲串行口的配置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单介绍了SPI接口协议的内容和TI公司生产的TMS320C5402 DSP芯片,以及如何将该DSP芯片的多通道缓冲串行口McBSP配置为SPI模式(时钟停止模式),从而可以实现DSP芯片与其它处理器(PC机、A/D芯片等)之间的通信,该配置方法广泛应用于高速数据采集系统。(本文来源于《信息技术》期刊2009年09期)

翁纪钊,李克天,刘吉安,刘建奇,黄向修[6](2008)在《IC芯片粘片机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机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柔性铰直线缓冲机构的粘片机焊头,阐述了它与传统粘片机焊头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推导了设计其弹簧结构的近似计算公式,运用SolidWorks有限元软件中Cosmos对焊头的位移及应力进行校核,得出了一个系列化的规格尺寸。(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8年05期)

刘吉安,翁纪钊,李克天,刘建奇,黄向修[7](2007)在《芯片封装设备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焊头是IC芯片粘片机的关键部件,焊头上的吸嘴将晶圆上的芯片吸起,传送并压焊到引线框架上。在取芯片和焊芯片瞬间,吸嘴要对芯片施加压力。为了保证吸嘴和芯片快速接触时不会对芯片造成破坏性冲击,焊头机构除了应具有精密的结构和精确运动控制外,焊头本身也要有良好的缓冲功能和具有一定的刚度。提出一种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结构,讨论柔性铰结构的原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结构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07年08期)

刘吉安,翁纪钊,李克天,刘建奇,黄向修[8](2007)在《芯片封装设备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结构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焊头是 IC 芯片粘片机的关键部件,焊头上的吸嘴将晶圆上的芯片吸起,传送并压焊到引线框架上。在取芯片和焊芯片瞬间,吸嘴要对芯片施加压力。为了保证吸嘴和芯片快速接触时不会对芯片造成破坏性冲击,焊头机构除了应具有精密的结构和精确运动控制外,焊头本身也要有良好的缓冲功能和具有一定的刚度。提出一种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结构,讨论柔性铰结构的原理和分析结果,通过实验验证该结构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期刊2007-08-01)

魏廷存,丁行波,高德远[9](2006)在《中小屏幕TFT-LCD驱动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中小屏幕TFT-LCD驱动芯片的负荷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驱动电压输出缓冲电路结构.通过负反馈动态控制输出级的工作状态,具有交替提供拉电流和灌电流的驱动能力,可有效抑制输出电压的波动.与传统的两级运算放大器电路相比,该电路结构简单,稳定性能好,降低了静态功耗并节省了芯片面积.采用0·25μmCMOS工艺设计并实现了两种不同输出电压的缓冲电路.HSPICE仿真结果表明,输出电压缓冲电路的静态电流为3μA,Offset电压小于±2mV.同时,当TFT-LCD的驱动电压在-8~+16V之间切换时,输出电压的波动范围小于±0·4V,输出电压的恢复时间小于7μs.经对工程样片的测试知,其性能完全满足中小屏幕TFT-LCD驱动控制芯片的要求.(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10](2006)在《奇梦达通过英特尔高级内存缓冲芯片认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奇梦达股份公司近日宣布,该公司用于开发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存储模块的关键组件——高级内存缓冲(AMB)芯片,通过了英特尔针对Bensley服务器平台(包括采用全新英特尔l!Xeon!Processor5300系列(Clovertown)四核服务器处理器的系(本文来源于《中国集成电路》期刊2006年12期)

缓冲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烯烃共聚物(COC)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质和化学惰性,容易加工成型,是一种理想的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但是,未修饰的COC芯片表面疏水性较强,容易在电泳过程中吸附生物分子,严重影响分离柱效和分析灵敏度。由于这种吸附导致的不稳定的电渗流也会对实验的重复性带来不利影响。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含有特定基团或者自身结构具备某些特性的添加剂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多羟基类缓冲添加剂对COC芯片电泳分离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几种氨基化合物的快速分离分析。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对微全分析系统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微通道的改性技术、微流控分析常用的检测器以及微流控芯片电泳技术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第二章:实验研究了以乙二醇、甘油、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纤维素(HPC)四种多羟基化合物分别作为缓冲溶液添加剂时,在未修饰的COC芯片上进行电泳分离的情况。在保证缓冲溶液的粘度相同、背景电解质的浓度相同、缓冲溶液的电导率以及pH相同的情况下,以叁种FITC衍生的生物胺作为考察对象,比较了缓冲添加剂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其它性质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这些添加剂均可起到改善COC芯片电泳分离性能的作用,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的大分子PVA和HPC,可以通过形成凝胶结构或者由于自身结构的扭曲而在分离过程中起到筛分作用,使得电泳效果的改善要比小分子添加剂更有效。第叁章:建立了一种COC芯片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生物胺的方法。实验根据第二章的结论选择了HPC作为缓冲添加剂,以添加了2%HPC的10mM硼砂溶液作为缓冲,在分离电压为1800V、有效分离距离2.5cm的条件下,甲胺、邻甲苯胺、色胺、腐胺和尸胺可在2min内完成分离,它们的检测限(LOD)(S/N=3)为2.5-17nM,峰面积和迁移时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4.0%和2.1%,甲胺和邻甲苯胺的线性范围为0.02-5μM,色胺、腐胺、尸胺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M(相关系数r>0.99)。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鲤鱼和带鱼中色胺、腐胺、尸胺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3.6%-112.7%。第四章: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儿茶酚胺和氨基酸的COC芯片-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方法。同样以HPC作为缓冲添加剂,在10mM硼砂溶液(pH9.5)添加2.5%HPC的条件下,两种儿茶酚胺和两种氨基酸在60s内达到基线分离,迁移时间和峰高的标准偏差分别低于3.2%和4.5%。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被成功应用于运动饮料中儿茶酚胺的检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冲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学仁,张卓航,杜军,常飞.机载设备电子芯片缓冲橡胶蜂窝夹层抗跌落冲击性能[J].科技导报.2014

[2].陈渝.多羟基缓冲添加剂在环烯烃共聚物芯片电泳中的应用[D].兰州大学.2014

[3].徐蓉.爱普生S1D13A05芯片图形驱动开发中的双缓冲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2012

[4].周子昂,姚遥,徐坤,张利红.CMOS工艺多功能数字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2

[5].曹瑞,程立辉.一种DSP芯片多通道缓冲串行口的配置方法[J].信息技术.2009

[6].翁纪钊,李克天,刘吉安,刘建奇,黄向修.IC芯片粘片机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机构的设计[J].机械设计.2008

[7].刘吉安,翁纪钊,李克天,刘建奇,黄向修.芯片封装设备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结构的设计[J].包装工程.2007

[8].刘吉安,翁纪钊,李克天,刘建奇,黄向修.芯片封装设备焊头柔性铰直线缓冲结构的设计[C].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2007

[9].魏廷存,丁行波,高德远.中小屏幕TFT-LCD驱动芯片的输出缓冲电路[J].半导体学报.2006

[10]..奇梦达通过英特尔高级内存缓冲芯片认证[J].中国集成电路.2006

标签:;  ;  ;  

缓冲芯片论文-李学仁,张卓航,杜军,常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