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杨艺炜,刘晨,陈志杰,李英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杨艺炜,刘晨,陈志杰,李英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烟粉虱,防控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文献综述

杨艺炜,刘晨,陈志杰,李英梅[1](2019)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及出口国。2017年全国番茄种植面积约2 000万亩,是我国蔬菜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影响番茄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述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研究现状,包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种类、症状特症、流行特点,着重介绍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技术,并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技术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23)

李玉洪,滕献有,莫豪葵,李刚,邹虎成[2](2019)在《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铁砣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铁砣是以自交系T3-106作母本、自交系Y12-105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生长势强;成熟果大红色,果皮光亮,单果质量150~17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0%,可溶性糖2.99%,可滴定酸0.63%,糖酸比为4.75,VC含量116.0 mg·kg~(-1),番茄红素21.9 mg·kg~(-1);产量5 000~6 000 kg·(667 m~2)~(-1),高抗枯萎病,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病(TMV)。适宜在华南产区春秋两季种植。(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10期)

王德明[3](2019)在《注意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据预测,由于今年夏秋两季持续干旱,烟粉虱虫口数量较大,秋延迟和秋冬茬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有较重爆发趋势,为保障供应、减少损失,提醒广大菜农提前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1.培育无毒壮苗,消灭病毒来源。育苗前彻底清(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9-10-08)

赵秀香,王春阳,厉彦芳,黄欣阳,吴俊清[4](2019)在《沈阳市番茄褪绿病毒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设施蔬菜产区采集到疑似感染番茄褪绿病毒(Tomato chlorosis virus,ToCV)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番茄样品,利用ToCV的特异性引物ToC5/ToC6进行RT-PCR检测,结果从4份病样中检测到ToCV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利用ToC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 CP)和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 HSP70)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CP基因和HSP70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ToCV辽中分离物CP基因和HSP70基因全长分别为774bp(GenBank登录号:MF278016)和1665bp(GenBank登录号:MF27801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oCV辽中分离物的CP核苷酸序列与北京ToCV分离物(KC887999)和河北的ToCV分离物(KP217196)的CP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87%;HSP70核苷酸序列与山东ToCV分离物(KC709510)的HSP70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9.76%。同时该样品利用背靠背引物TY-F/TY-R对TYLCV的DNA-A分子进行全基因序列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TYLCV辽中分离物的DNA-A分子全基因长度为2784 bp,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YLCV辽中分离物与山东TYLCV分离物(GU199587)的DNA-A分子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9.64%。从而证实了沈阳市辽中区的番茄受到ToCV与TYLCV复合侵染。(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邵红梅,杨德峰[5](2019)在《加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预防》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暴发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治疗效果差等特点,是番茄生产最严重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对于该病种植户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关预防工作。黄化曲叶病毒传播途径与其他病毒传播途径不同,其主要通过烟粉虱传播,烟粉虱吸食带病毒汁液可相互传播,(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报》期刊2019-08-10)

汤亚飞,佘小漫,李正刚,于琳,蓝国兵[6](2019)在《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世界番茄生产上一种毁灭性病害,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引起该病害的主要病原病毒之一。本文采用滚环扩增及基因克隆方法,获得了侵染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的TYLCV 4个分离物全基因组;它们均为2 781 nt,编码6个ORF,其中病毒链上编码AV1和AV2,互补链上编码AC1、AC2、AC3和AC4。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4个广东分离物基因组序列两两间同源性为99%以上;与已报道的TYLCV各分离物同源性在90%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同源率均在98%以上。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东分离物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并聚类在一个分支。因此,侵染引起广东佛山和肇庆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应来自国内其他地区。本研究是对TYLCV广东分离物分子特征的首次报道。(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4期)

周莹,刘梅,乔广行,黄金宝[7](2019)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一文中研究指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是番茄上发生很普遍的双生病毒之一,隶属于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主要通过烟粉虱(Bemisia tabaci)传播,可以侵染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基因组只含单组分的DNA-A,大小约2.8 kb,共编码6个开放阅读框(ORF)。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以及国际贸易的增加,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在全球范围传播。该病毒引起的为害与侵染番茄植株的早晚直接相关,植株越早感染造成的损失越大,因此做好病毒检测是病害防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等温核酸体外扩增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技术,RPA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cafion)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最接近等温的扩增技术。RPA技术在25~42℃范围内的等温条件下,重组酶与引物DNA紧密结合,形成酶和引物的聚合体,当引物在模板DNA上搜索到与之完全互补的序列时,在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的作用下,使模板DNA解链,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形成新的DNA互补链。RPA产物与普通PCR的产物一样,扩增出来的是单一产物。目前RPA技术在医学病原物的快速诊断中得到了一些应用,在农业领域中主要用于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植物病原物的检测方面有若干报道。国内尚未有RPA技术在番茄病毒检测方面的报道。本研究依据TYLCV DNA-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8对RPA引物并进行了筛选,获得1对用于RPA检测的特异性扩增引物,建立了TYLCV-RPA检测方法,并分析了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在37℃下反应40min即可达到高于普通PCR 10倍的扩增结果,目的条带为343 bp大小的特异性条带;仪器要求简单,仅需要一个恒温装置即可满足扩增要求,而且方法特异性好,与番茄其他常见病毒无交叉反应。研究表明,该方法适合基层单位和现场检测使用,为TYLCV的病害调查、田间诊断以及无毒苗木的生产提供简单高效的技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刘梦姣[8](2019)在《抗晚疫病、黄化曲叶病毒病双抗樱桃番茄优良自交系及组合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樱桃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var.cerasiforme),又名圣女果,因其营养价值丰富而备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由于连作障碍、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等原因,番茄病害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整体趋势。本试验利用田间抗性鉴定与分子标记技术,对课题组经12年收集的樱桃番茄材料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材料对番茄晚疫病、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抗性,结合各材料的田间农艺性状,筛选优良抗病自交系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并进行杂交组合春季比较试验,通过对杂交组合的植物学性状调查、果实品质性状检测、田间抗性及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优良杂交组合,同时进行了晚疫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试验,以期为抗晚疫病、黄化曲叶病毒病且经济性状优良樱桃番茄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基础。具体试验结果如下:(1)春季初筛,33份田间表现抗晚疫病的材料中,有17份含抗晚疫病Ph-3基因,其中3份还含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2基因。经秋季复筛,共筛出12份含抗晚疫病Ph-3纯合基因的高代自交系,其中3份不仅含Ph-3纯合基因,还含Ty-2纯合基因。同时,筛选出含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系列基因自交系32份,其中纯合体材料19份。综合田间性状调查,选取其中17份高代自交系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对上年所得的21个杂交组合进行栽培试验,综合组合间的植物学性状、果实品质及抗性统计结果,筛选出较优杂交组合6个,其中KZH-4和KZH-15不仅口感好,产量高,经济性状优良,且含抗晚疫病Ph-3基因、抗黄化曲叶病毒病Ty-2基因。(3)对田间疑似番茄晚疫病的病株进行了2次分离鉴定,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分离方法,得到了 8个菌株,包括番茄匐柄霉菌(Stemphylium lycopersici)、卷枝毛霉(Mucor circinelloides)等。(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Tum,Sokea[9](2019)在《蛋白激发子Hrip1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系统抗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是人、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植物和植物微生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微生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植物病原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引起植物落花、落果从而导致作物减产。植物基础免疫功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需要探寻如何诱导植物自身免疫机制防治植物病原菌、病毒等。从细菌、真菌和病毒中获取蛋白生物激发子能够诱导植物免疫防御植物病原体从而促进植物生长。番茄易受到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如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等)的影响。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番茄主要的病原体,能够导致番茄大量减产,通过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来源于极细链格孢菌的Hrip1是新型的候选蛋白激发子,能够诱导植物免疫系统拮抗植物病原体。为进一步研究Hrip1蛋白激发子的功能及其诱导番茄作物的免疫反应,本文利用肉汤培养基培养Hrip1表达菌株,表达Hrip1重组蛋白,通过His标签树脂柱层析过滤收集,通过SDS-PAGE电泳确认重组蛋白激发子片段分子量为20KDa。Hrip1接种到番茄叶片测试其诱导的番茄免疫能力,测试番茄作物的超敏反应(HR)活性、活性氧(ROS)累积和抗性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Hrip1蛋白激发子处理的番茄作物组织部位酶活性显着增加;RT-qPCR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rip1蛋白激发子处理组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因表达下调;另外,与对照组番茄黄化曲叶病74.60%的发病率相比,蛋白激发子Hrip1处理后能够降低番茄60.07%的发病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刘刚[10](2019)在《氟吡呋喃酮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很大预防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烟粉虱及其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近年来危害严重,使用杀虫剂抑制传毒介体在植物间传毒是目前防控该病虫组合的常用手段。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通过选择试验探讨了氟吡呋喃酮、溴氰虫酰胺和噻虫嗪叁种杀虫剂分别在亚致死浓度(LC_(15)、LC_(40))和田间应用浓度处理下番茄苗对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Q烟粉虱的驱避效应。结果表明,氟吡呋喃酮在各浓(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08期)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铁砣是以自交系T3-106作母本、自交系Y12-105作父本配制而成的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中晚熟,生长势强;成熟果大红色,果皮光亮,单果质量150~170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20%,可溶性糖2.99%,可滴定酸0.63%,糖酸比为4.75,VC含量116.0 mg·kg~(-1),番茄红素21.9 mg·kg~(-1);产量5 000~6 000 kg·(667 m~2)~(-1),高抗枯萎病,抗根结线虫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中抗黄瓜花叶病毒病(CMV)和烟草花叶病毒病(TMV)。适宜在华南产区春秋两季种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参考文献

[1].杨艺炜,刘晨,陈志杰,李英梅.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研究进展[C].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李玉洪,滕献有,莫豪葵,李刚,邹虎成.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番茄新品种铁砣的选育[J].中国蔬菜.2019

[3].王德明.注意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N].河北科技报.2019

[4].赵秀香,王春阳,厉彦芳,黄欣阳,吴俊清.沈阳市番茄褪绿病毒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9

[5].邵红梅,杨德峰.加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预防[N].河北科技报.2019

[6].汤亚飞,佘小漫,李正刚,于琳,蓝国兵.广东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J].植物保护.2019

[7].周莹,刘梅,乔广行,黄金宝.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8].刘梦姣.抗晚疫病、黄化曲叶病毒病双抗樱桃番茄优良自交系及组合的筛选[D].广西大学.2019

[9].Tum,Sokea.蛋白激发子Hrip1诱导番茄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系统抗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10].刘刚.氟吡呋喃酮对烟粉虱传播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具有很大预防潜力[J].农药市场信息.2019

标签:;  ;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论文-杨艺炜,刘晨,陈志杰,李英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