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沈鑫,田炜,鲁斌,刘剑

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沈鑫,田炜,鲁斌,刘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桨系统,超级电容,后备电源测试装置,风力发电机组

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沈鑫,田炜,鲁斌,刘剑[1](2014)在《电动变桨距系统超级电容后备电源测试装置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广泛应用的电动变桨距系统超级电容后备电源性能难以测试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简单可行的厂内后备电源测试装置,并利用某种具体型号的电容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够对超级电容后备电源的性能(电容变化电压、顺桨时间、电机电流等)做出测试,根据该测试进行后备电源的设计,该设计能够满足变桨系统的顺桨要求,进而确保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4年20期)

叶成城,曹云峰,蔡旭[2](2013)在《兆瓦级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中普遍采用的电动变桨系统,论述了变桨系统的设计要求及机械结构,并针对目前主流的6柜系统,详细分析了该系统下伺服系统、电机、备用电源等结构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连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伺服驱动和备用电源的详细硬件设计,提出将备用直流母线作为冗余备用供电的方案,并利用状态机完成了变桨系统软件设计。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结果表明该变桨系统满足位置控制和同步性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3年02期)

任丽蓉[3](2011)在《基于模糊控制的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风力发电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基础上,以实现对桨距角变化的精确控制为目的,对电动变桨距系统进行设计并提出对变桨距系统控制器的设计。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和强耦合的特点,将模糊控制引入到变桨距控制中,在高于额定风速的情况下,根据主控制器由风速变化计算出的桨距角变化量,调节桨叶的位置。最后利用Simulink构建整个控制系统,对变桨距系统进行MATLAB仿真。为进一步对风力机电动变桨距系统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1年08期)

魏伟,汪海波,田炜,刘剑,鲁斌[4](2011)在《兆瓦级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地面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桨距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的核心部分之一,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动变桨距系统工作环境特殊、现场负载试验较为困难等问题,构建了电动变桨距系统地面测试平台,对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地面测试方案、测试方法展开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面试验方案对电动变桨距的研究与产品开发具有较好的试验价值。(本文来源于《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期刊2011年04期)

王翔[5](2011)在《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电动变桨距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能作为世界上最具增长潜力的新型能源,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世界各国能源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就是可靠并且高效的风力发电系统。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变桨距控制技术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技术之一,对其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鉴于此,本论文针对国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深入研究了电动变桨控制技术。本论文首先研究了空气动力学基础理论以及变桨距控制的基本规律,并根据其研究了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基本控制结构以及基本控制策略,选取交流异步电动机作为变桨伺服系统的执行电机。其次研究了直接转矩控制的基本原理,并运用直接转矩控制原理,通过对异步电机数学模型的研究,在定子磁链定向的条件下建立其数学模型。利用定子.磁链定向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设计了电动变桨伺服系统转矩环、速度环、位置环的叁闭环控制方案。基于变桨距系统的叁闭环控制方案,使用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建立变桨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研究。本设计中变桨系统的速度环采用模糊PI控制器,原因是在风力的影响下变桨系统的负载转矩并不恒定,而且工程要求系统需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变桨系统的位置环采用模糊PD控制器,原因是工程要求桨叶位置必须快速、准确而且无超调的跟踪上系统所要求的给定位置。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使用模糊PI控制器的速度调节器不仅能消除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还能有效地抑制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使用模糊PD控制器的位置环调节器,能够使桨距角及时跟踪上系统的给定位置,达到其要求的性能指标。在研究了电动变桨伺服控制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风力发电机组的统一功率控制仿真模型,把电动变桨伺服系统合并到风力发电机组系统模型中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出了发电机功率和桨距角变化曲线。从仿真结果中可以看出,风机在高于额定风速的情况下,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变桨伺服系统可以随着风速变化实时调节桨距角,以达到使风力发电机输出功率恒定的目的,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电动变桨系统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1-06-15)

邱静,徐大林,孔屹刚[6](2011)在《风电机电动变桨距系统变增益模糊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风电机组滞后问题,以MW级风力发电机组直流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个变桨距模糊控制器代替传统的PID控制器,并提出量化因子变增益方法提高控制器的稳态精度。在对直流电动变桨距系统建模的基础上对所设计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模糊控制器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具有很好的跟随性。(本文来源于《华东电力》期刊2011年04期)

田炜,汪海波,鲁斌,刘剑[7](2011)在《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业以太网是控制网络的发展方向,Ethernet POWERLINK(EPL)是一种可满足最苛刻实时要求(4级)、并已投入到工业自动化及运动控制系统应用的工业以太网。主要探讨应用Ethernet POWERLINK于即时运动控制系统的方案,以及实现一个以实时以太网为基础的MW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并引入了基于模拟负载的变桨距试验平台方案,在该平台上进行了地面功能测试,给出了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江苏电机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邱静,徐大林,孔屹刚[8](2011)在《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变桨距系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直流电动变桨距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个变桨距模糊控制器代替传统的PID控制器,并利用Matlab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基于电气原理的建模仿真,结果表明了此模型的正确性,且所设计模糊控制器具有很好的跟随性,控制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1年01期)

汪海波,田炜,鲁斌,刘剑[9](2010)在《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测试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通常采用变桨距控制技术,使风电机组在额定风速以上输出平稳的功率,从而保证机组安全。电动变桨距系统因其结构简单,易于施加各种控制,可靠性高,在变桨距风力发电机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在分析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选择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执行电机,完成了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及其测试平台构建方案的设计。测试平台的建设为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0年24期)

石万凯,任丽蓉[10](2009)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电动变桨距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介绍了风力发电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基础上,以实现桨距角变化的精确控制为目的,对电动变桨距系统进行设计,并提出了变桨距系统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为了实现精确控制,在对变桨距系统建立仿真模型时重点考虑了传动系统的误差对桨距角控制的影响.针对风力发电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强耦合的特点,将模糊控制引入到变桨距控制中,在高于额定风速的情况下,根据主控制器由风速变化计算出的桨距角变化量调节桨叶的位置.最后利用Simulink构建整个控制系统模型,对变桨距系统进行仿真.(本文来源于《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中普遍采用的电动变桨系统,论述了变桨系统的设计要求及机械结构,并针对目前主流的6柜系统,详细分析了该系统下伺服系统、电机、备用电源等结构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连接。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伺服驱动和备用电源的详细硬件设计,提出将备用直流母线作为冗余备用供电的方案,并利用状态机完成了变桨系统软件设计。最后,搭建了实验平台,结果表明该变桨系统满足位置控制和同步性精度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沈鑫,田炜,鲁斌,刘剑.电动变桨距系统超级电容后备电源测试装置设计与应用[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

[2].叶成城,曹云峰,蔡旭.兆瓦级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电子技术.2013

[3].任丽蓉.基于模糊控制的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仿真[J].新技术新工艺.2011

[4].魏伟,汪海波,田炜,刘剑,鲁斌.兆瓦级风机电动变桨距系统的地面试验[J].水电自动化与大坝监测.2011

[5].王翔.基于直接转矩控制的电动变桨距系统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

[6].邱静,徐大林,孔屹刚.风电机电动变桨距系统变增益模糊控制仿真研究[J].华东电力.2011

[7].田炜,汪海波,鲁斌,刘剑.基于实时以太网的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J].江苏电机工程.2011

[8].邱静,徐大林,孔屹刚.基于模糊控制的电动变桨距系统建模与仿真[J].机械与电子.2011

[9].汪海波,田炜,鲁斌,刘剑.兆瓦级风电机组电动变桨距系统测试平台设计[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

[10].石万凯,任丽蓉.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电动变桨距系统仿真[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标签:;  ;  ;  ;  

电动变桨距系统论文-沈鑫,田炜,鲁斌,刘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