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地区论文-余文慧,张鑫,邵晓伟,李诚永,张富仙

浙西地区论文-余文慧,张鑫,邵晓伟,李诚永,张富仙

导读:本文包含了浙西地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参薯,U型槽,定向栽培,产量

浙西地区论文文献综述

余文慧,张鑫,邵晓伟,李诚永,张富仙[1](2019)在《浙西地区12个参薯品种U型槽定向栽培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适合浙西地区U型槽定向栽培的参薯品种,对12个参薯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SY2015-03、FSY2018-6及紫玉淮山产量高、商品性好;FSY2018-05早熟性较好,8月上旬已经结薯;紫玉淮山的平均结薯个数为1,1个U型槽长1根山药,商品率最高。(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郑国珍,周成丽,赵东风,章心惠[2](2019)在《浙西地区夏季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西地区夏季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给广大椒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3期)

刘道荣,徐虹,周漪,侯建国,宋元青[3](2019)在《浙西常山地区富硒土壤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浙西常山地区表层土壤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面积富硒土壤,总结了该地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研究区内表层土壤硒含量均值为0.44×10~(-6);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石灰(岩)土土类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8×10~(-6);不同母质条件形成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明显,全新世洪冲积物形成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59×10~(-6)。概率累积曲线表明,常山地区外源输入组分对土壤硒的影响小。土壤硒含量与V、Mo、Ni、Cr、S、Cu、Cd等含量呈显着正相关性(P<0.01),与有机质关系密切(r=0.35),而与土壤pH相关性不明显。西阳山组泥灰岩、荷塘组炭质页岩、硅质岩及宁国组炭质页岩等岩石硒含量较高。土壤硒继承了岩石硒,硒含量高的岩石分布面积广是形成富硒土壤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物探与化探》期刊2019年03期)

方建平,吴宁,于文波,孙亚丽[4](2019)在《浙西衢州地区古祠堂智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省西部衢州地区,因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现存有大量保护较完整古祠堂。作为规格和形制较高的一种传统建筑,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生存智慧。因此,从历经数百年的古祠堂建筑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揭示蕴藏在其中的中国传统建筑智慧,以期为现代城市与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促进城乡建设中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9年05期)

郑国珍,赵东风,章心惠[5](2019)在《浙西地区大棚芹菜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西地区大棚芹菜高产栽培技术,供广大菜农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9年02期)

余文慧,邵晓伟,张富仙[6](2019)在《6个福建参薯品种在浙西地区的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6个福建参薯品种的田间性状、抗性、产量等性状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浙西地区栽培的福建参薯,以期丰富周边地区群众的菜篮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FSY-04单株产量2 787 g,比对照江山廿八都山药增产267.1%,居第1位,因其薯形块状,可考虑少量栽培,逐渐培养市场习惯;FSY-05,FSY-06特色鲜明,商品性好,薯形棒状,可适度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李荣会[7](2018)在《浙西地区耕地地力的培肥措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的土壤肥力情况和地力情况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标准,只有在土壤情况较好的条件下才能保证种植的农作物健康生长。浙西地区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果蔬茶等作物产量都属全国前列,但是由于产粮耕地的减少使得粮食生产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如何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耕地的地力,实现粮食产量的提高成为现阶段浙西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8年24期)

余雪姣,陈英,张敏波[8](2018)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浙西地区女性HPV病毒感染基因谱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浙西地区各育龄年龄段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和体检的3 86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的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行HPV基因谱筛查。结果感染HPV843例,总感染率为21. 81%,其中高危型739例(占87. 66%);低危型104例(占12. 34%)。在被检测的高危HPV亚型中,感染阳性率前3位依次是HPV16、HPV52、HPV58,HPV44型未检测出;低危HPV亚型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11、HPV6、HPV43。843例HPV阳性感染者中,单型感染634例(75. 21%),2种亚型混合感染137例(16. 25%),3种亚型混合感染52例(6. 20%),4种亚型混合感染18例(2. 14%),5种亚型混合感染各3例(0. 36%)。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 50岁组,感染率为29. 33%。结论浙西地区的HPV高危感染优势亚型为HPV16、HPV52、HPV58型,> 50岁女性HPV感染率最高,感染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HPV基因谱分析分型检测对本地区临床宫颈癌的早期预防、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李文杰,张元动,陈吉涛,袁文伟[9](2018)在《浙西常山地区晚奥陶世大规模滑塌构造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滑塌构造是一种在各种角度的斜坡之上由于软沉积物的重力失稳而发育的软沉积变形构造。触发滑塌事件的因素多种多样,因而对于它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沉积历史和古地理特征。笔者等对浙江省西部常山县城周边的四个含有滑塌构造的上奥陶统剖面(蒲塘口剖面、叁衢山剖面、周塘剖面和石坑剖面),从沉积学、岩石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和生物地层学等角度进行了综合研究。在生物地层框架的控制下,识别出凯迪晚期发生的多期次的、可进行区域内对比的滑塌事件。其中,蒲塘口剖面存在3期滑塌构造层(黄泥岗组和叁衢山组内),厚度自下而上分别为3.5 m(47 m-50.5 m)、11 m(66 m-77 m)和73 m(78 m-151 m),规模逐渐变大;叁衢山剖面存在13期滑塌构造层(叁衢山组内),厚度从数十厘米到6 m不等。蒲塘口剖面、周塘剖面和石坑剖面滑塌构造特征类似,在内部识别出沉积构造包括滑动面和滑塌角砾岩、包卷层理和灰岩团块、复杂褶皱变形和断层、泄水构造和沉积物挤入构造等,代表了滑塌事件发生时大规模的沉积物运移和伴随的强烈震动作用。叁衢山剖面滑塌层内部沉积构造以褶皱变形为主,其滑塌作用强度可能弱于蒲塘口剖面的滑塌构造。根据连续的岩相和相组合分析认为,蒲塘口剖面经历了从发育中-远源碎屑流的上斜坡环境(砚瓦山组)到发育多期大规模滑塌构造的下斜坡环境(黄泥岗组、叁衢山组),以及后来浊流发育的碎屑岩斜坡-盆地环境(长坞组),相对水深有所增加,海底的坡度可能有所变陡;叁衢山剖面则经历了从发育滑塌构造的下斜坡环境(叁衢山组下段)到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叁衢山组中段和上段)的变化,相对水深明显变浅,这可能间接地受到同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广西运动对古地形的控制作用影响。因此,从岩相特征角度可以排除常山地区滑塌构造受风暴载荷、潮汐作用、频繁海平面升降和快速的沉积速率等因素触发的可能性,由于缺少特异性的地震活动标志,也无法确定其为地震成因。综合大地构造背景分析,在凯迪早期启动的广西运动可能导致了"叁山"地区从江南斜坡转变为浙西斜坡、浙赣台地,以及之后的前陆盆地的过程。至凯迪晚期(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笔石带),华夏古陆向北扩展抬升,深刻影响了浙赣地区的沉积记录。此外,在浙江西部和北部的晚奥陶世地层中,发育数十层斑脱岩层,显示了当时频繁的火山活动,这些活动也很可能与浙西的滑塌构造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因此,浙西常山地区上奥陶统滑塌构造的形成可能和广西运动有关,指示着凯迪晚期不断变陡的古海底地形,以及可能伴随发生的频繁地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09-17)

王婷婷,曾雯,周汉文,李益龙,李福林[10](2018)在《浙西毛坦地区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造山带中新元古代基性岩墙广泛发育,其成因和构造背景的研究对认识江南造山带的构造过程和华南板块新元古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出露于江南造山带东北段的浙西毛坦地区新元古代基性岩墙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基性岩墙的岩性主要为辉绿岩和少量辉长岩,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主要属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元素特征还显示了拉斑玄武岩到高铝玄武岩的过渡;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Nb、Ta、Ti负异常显示了岛弧拉斑玄武岩的特征,但在MgO-FeO*-Al_2O_3、Ti/100-Zr-3Y、TiO_2-FeOT/MgO、Zr/Y-Zr、Ti-Zr、Zr/4-2Nb-Y和Th/Yb-Ta/Yb等图解上,基性岩墙样品大都落在洋岛、洋中脊和板内玄武岩区域,表明基性岩墙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主要为板内裂谷环境,且在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不同程度混染了地壳物质;岩石的w(Th)/w(Ta)值及w(La)/w(Yb)值均较低,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和岩石的拉斑玄武岩属性等,显示基性岩墙具有与地幔柱相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显示,浙西毛坦地区的基性岩墙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在新元古代因地幔柱活动导致软流圈上涌及部分熔融,使基性岩浆沿着由裂解作用形成的区域张裂构造侵入所形成的。(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浙西地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该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播种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浙西地区夏季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给广大椒农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浙西地区论文参考文献

[1].余文慧,张鑫,邵晓伟,李诚永,张富仙.浙西地区12个参薯品种U型槽定向栽培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9

[2].郑国珍,周成丽,赵东风,章心惠.浙西地区夏季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9

[3].刘道荣,徐虹,周漪,侯建国,宋元青.浙西常山地区富硒土壤特征及成因分析[J].物探与化探.2019

[4].方建平,吴宁,于文波,孙亚丽.浙西衢州地区古祠堂智造解析[J].建筑与文化.2019

[5].郑国珍,赵东风,章心惠.浙西地区大棚芹菜高产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9

[6].余文慧,邵晓伟,张富仙.6个福建参薯品种在浙西地区的比较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9

[7].李荣会.浙西地区耕地地力的培肥措施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

[8].余雪姣,陈英,张敏波.导流杂交技术检测浙西地区女性HPV病毒感染基因谱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9].李文杰,张元动,陈吉涛,袁文伟.浙西常山地区晚奥陶世大规模滑塌构造及其地质意义[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王婷婷,曾雯,周汉文,李益龙,李福林.浙西毛坦地区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

标签:;  ;  ;  ;  

浙西地区论文-余文慧,张鑫,邵晓伟,李诚永,张富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