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闪光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热系数,闪光法,PN结传感器,EDA技术
闪光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槿,吴迪,惠王伟,陈平,李文华[1](2019)在《采用EDA技术改造TC-Ⅱ型闪光法热导仪》一文中研究指出将EDA技术融入传统测量物体导热系数的闪光法,改造了TC-Ⅱ型闪光法热导仪.搭建了温度信号采集电路和滤波电路,利用单片机采集、处理和显示数据.改进装置能够有效地节约实验成本,达到了仪器小型化,同时提高了测量的自动化程度.(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9期)
杨新圆,吕国义,刘彦军,杨永军,唐亚曼[2](2019)在《基于激光闪光法的立式热扩散率测量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激光闪光法的立式热扩散率测量装置,利用脉冲激光对样品进行均匀加热,使样品内部产生一维热流,并通过红外探测器测量样品温升信号,采用立式真空加热炉控制测量温度环境,实现室温至1600℃的热扩散率测量。用该装置测量厚度为1. 1 mm,直径为10 mm的不锈钢样品,测量结果与PTB参考数据的偏差小于1%。(本文来源于《计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汪桂霞,苏俊宏,徐均琪,时凯[3](2018)在《等离子体闪光法识别薄膜损伤的误判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等离子体闪光法,是根据探测器是否接收到来自薄膜样片周围发射的闪光信号,对薄膜是否发生损伤进行评判,这样的评判方法极易把空气与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混淆而发生误判。为了消除这种误判,提出通过比较空气和薄膜各自的等离子体闪光的点燃时间,利用两者时间上的差异,实现对传统等离子体闪光法误判现象的消除方法。为了验证新方法的可靠性,借助于多光子吸收和级联电离理论,建立了空气等离体子体点燃时间的计算模型,根据薄膜与激光的相互作用原理建立了薄膜被击穿时的等离子体点燃时间计算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仿真计算了空气和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分别为1.856和7.843ns;搭建实验装置以实现对传统等离子体闪光法的更新,在装置中的不同位置设置叁个光电探测器分别采集入射激光信号、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信号,采集入射激光信号的光电探测器置于聚焦透镜的侧面,另外两个探测器位于薄膜样片周围且左右对称放置,分别用于采集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信号和空气的等离子体闪光信号,所有光电探测器采集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同步传输至示波器,以入射激光信号为基准信号,其与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信号的起始时刻之差,分别为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脉宽为10ns、波长为1 064nm的Nd∶YAG脉冲激光以0.015cm的聚焦光斑半径、82.4mJ的入射能量作用于光学厚度为λ/4、直径为20mm的单层Al_2O_3薄膜样片上后,采集上述激光作用条件下的各路信号,经处理后得到的空气和薄膜的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测试值分别为2.7和7.8ns;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空气的点燃时间总是小于薄膜的点燃时间,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当强激光作用于单层Al_2O_3薄膜表面时,空气等离子体闪光先于薄膜等离子体闪光发生。基于空气和薄膜等离子体闪光点燃时间上的这种差异,利用闪光信号时间上的差别就可准确分辨出薄膜是否发生损伤,从而获得识别薄膜损伤与否的判据,这种从时间差异上识别薄膜等离子体闪光损伤的新方法,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验上均为传统等离子体闪光法误判现象的消除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11期)
樊傲然,李秦宜,马维刚,张兴[4](2018)在《一种测量单个纳米颗粒比热的焦耳加热-针尖增强拉曼闪光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颗粒在复合材料及纳米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单个纳米颗粒的性能对纳米科技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受限于传统测量方法的空间分辨率,目前尚未报道有效的测量单个纳米颗粒热物性的方法.本文利用焦耳加热和针尖增强拉曼闪光法,设计了一种测量单个纳米颗粒比热的方法.将单个纳米颗粒放置在基底上,使用镀铂的探针作为加热器和温度探测器,探针接触纳米颗粒,通过稳态方法测量抽真空前后探针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的发热量,即可通过比较求得纳米颗粒的对流换热系数;通过针尖增强拉曼散射方法,使用激光加热纳米颗粒,可获得纳米颗粒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结合稳态方法测定的对流换热系数,即可测定纳米颗粒的比热容和激光吸收率.分析可知,1 ns左右的激光脉冲分辨率即可满足常规状况下直径为100 nm的纳米颗粒比热的测量要求.(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8年27期)
杨帆[5](2018)在《闪光法测量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及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闪光法是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常用测试方法,特别适用于导电材料和高导热材料。因此,通过对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导热系数的测试,对闪光法测试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做出了分析,确定了各个环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其中,待测样品体积密度测试方法、厚度和热容的测试对结果的影响最为显着。(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18-05-09)
王刚,杜鸿达,郑心纬,李邦硕,王自强[6](2015)在《闪光法测试压缩膨胀石墨热导率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闪光法是广泛使用的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压缩膨胀石墨是具有各向异性的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理论上闪光法并不适用于测试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该方法被广泛采用。本研究用闪光法测试了不同厚度和密度的压缩膨胀石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的范围内样品厚度对其测量数据并无显着影响。结合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认为闪光法可用于压缩膨胀石墨的热导率测试。同时也发现密度对压缩膨胀石墨导热性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王刚,杜鸿达,郑心纬,李邦硕,王自强[7](2015)在《闪光法测试压缩膨胀石墨热导率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闪光法是广泛使用的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系数的方法。压缩膨胀石墨是各向异性的一种高导热复合材料。理论上闪光法并不适用于测试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但在实际的研究工作中该方法被广泛采用。本研究用闪光法测试了不同厚度和密度的压缩膨胀石墨,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的范围内样品厚度对其测量数据并无显着影响。结合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我们认为闪光法可用于压缩膨胀石墨的导热测试。同时也发现密度对压缩膨胀石墨导热性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10-20)
胡玉东,刘锦辉,张兴[8](2015)在《拉曼闪光法测量纳米薄膜热扩散率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圆柱坐标径向一维非稳态导热模型和激光拉曼测温技术提出了瞬态激光拉曼方法(拉曼闪光法)用于测量纳米薄膜材料径向的热扩散率。拉曼闪光法使用方波脉冲激光周期加热圆形孔上悬浮的薄膜样品,在热量传递到达基底之前,通过改变激光脉冲宽度或改变激光光斑半径大小的方法可以消除激光吸收率并获得纳米薄膜的热扩散率。灵敏度和误差分析表明改变激光光斑半径比改变激光脉冲宽度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刘立娜[9](2013)在《闪光法测定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分析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的方法程序,对利用闪光导热仪测定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时重复测量、仪器读数、样品厚度测量、样品密度测量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评定,计算出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本文来源于《工业计量》期刊2013年06期)
陈跃飞,张金涛,于帆,刘建庆,关维绮[10](2008)在《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国际比对的实验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激光闪光法热导仪上,根据国际计量委员会温度咨询委员会(CCT)第九工作组WG9,关于材料热物性研究比对的要求,分别对WG9提供的5个不同厚度的Armco Iron和Isotropic Graphite样品,进行了热扩散率的测量和结果分析研究,以及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评估。根据分析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对进一步改进现有的激光闪光法装置提出了建议。(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08年12期)
闪光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基于激光闪光法的立式热扩散率测量装置,利用脉冲激光对样品进行均匀加热,使样品内部产生一维热流,并通过红外探测器测量样品温升信号,采用立式真空加热炉控制测量温度环境,实现室温至1600℃的热扩散率测量。用该装置测量厚度为1. 1 mm,直径为10 mm的不锈钢样品,测量结果与PTB参考数据的偏差小于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闪光法论文参考文献
[1].王槿,吴迪,惠王伟,陈平,李文华.采用EDA技术改造TC-Ⅱ型闪光法热导仪[J].物理实验.2019
[2].杨新圆,吕国义,刘彦军,杨永军,唐亚曼.基于激光闪光法的立式热扩散率测量装置研究[J].计测技术.2019
[3].汪桂霞,苏俊宏,徐均琪,时凯.等离子体闪光法识别薄膜损伤的误判消除方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4].樊傲然,李秦宜,马维刚,张兴.一种测量单个纳米颗粒比热的焦耳加热-针尖增强拉曼闪光法[J].科学通报.2018
[5].杨帆.闪光法测量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及讨论[C].第十六届全国耐火材料青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18
[6].王刚,杜鸿达,郑心纬,李邦硕,王自强.闪光法测试压缩膨胀石墨热导率探讨[J].炭素技术.2015
[7].王刚,杜鸿达,郑心纬,李邦硕,王自强.闪光法测试压缩膨胀石墨热导率探讨[C].中国金属学会炭素材料分会第二十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8].胡玉东,刘锦辉,张兴.拉曼闪光法测量纳米薄膜热扩散率的理论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
[9].刘立娜.闪光法测定氧化铝陶瓷导热系数的不确定度评定[J].工业计量.2013
[10].陈跃飞,张金涛,于帆,刘建庆,关维绮.激光闪光法测量材料热扩散率国际比对的实验研究与分析[J].计量技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