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寒冷地区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甘有良[1](2021)在《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路面混凝土,具有收缩小、早期强度高且耐久性良好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需要快速修补的工程以及海港码头、桥梁隧道等快速抢修抢建工程。传统的制作方法是采用道路水泥或特殊工艺,配制的路面混凝土通常早期强度低、收缩开裂严重,而且配制成本昂贵、工艺复杂。本课题旨在采用常规原材料及普通工艺,研制出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本文依托茂名市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项目,针对桂东南丘陵山区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热气候的道路修建,开发出一种低成本低收缩高早强高抗折的路面混凝土试验配合比,使之达到设计要求。本文基于路面混凝土的原材料检测,分别提出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细集料、粗集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的技术指标要求。对路面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以用水量、外加剂掺量、砂率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以坍落度测量、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极差分析方法分析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通过研究表明,用水量是影响路面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强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配合比优化,在正交试验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力学性能指标进行研究。不同粉煤灰和矿渣粉掺量的路面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加,加入10%粉煤灰和12%能有效地提高路面混凝土后期力学性能。路面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折压比随砂率的变化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皆先增后减,表明35%砂率能有效提高路面混凝土的抗折性能。降低水灰比有利于降低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过低的水灰比影响施工性能,经试验水灰比以0.32为准。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合料,可以减小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但砂率对路面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影响不大,最佳值为35%。路面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由原来的145kg降低至130kg,并且增加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因此实现低收缩高早强的目的。当配合比试验水胶比为0.32,10%粉煤灰和12%矿渣粉掺量,砂率为35%时,其7d抗压强度超过40MPa,7d抗折强度超过5.0 MPa,360d干缩率为330~350*10-6,达到了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的设计目标要求。原施工方每方路面混凝土原材料成本为356.0元,经过改善后为315.2元,每方成本节约40.8元,为整个项目约24公里路面混凝土施工节省了两百八十多万的成本支出,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史磊[2](2020)在《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及工艺研究》文中指出排水沟作为路表排水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将边沟、截水沟及其他来源的水流引至路基范围以外。但是,传统的公路排水沟施工工艺工序复杂、施工进度慢,现有的排水沟施工机械不能灵活调整排水沟的样式和尺寸。本文依托安徽省怀远X046改扩建公路排水沟工程,开发适合公路排水沟快速成型的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并提出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快速、可靠、经济的原则,从料斗、承重骨架及截面调节装置等关键部位着手,研究适合公路排水沟快速成型的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的构造,实现具有合理密实度及强度的混凝土槽状结构的连续施工。通过改变截面调节装置的链杆伸缩长度和骨架的装配型式,实现排水沟水泥混凝土板侧面及底部厚度的灵活调整。其次,采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和ANSYS有限元软件对排水沟施工设备进行三维实体设计,分别对关键部件料斗、承重骨架及截面调节装置进行数值分析。探讨施工设备关键部件的静力特性和动力特性,确定施工设备各组成部分合理的材料和尺寸等设计参数,并验算施工设备在典型极限工作状态下的可靠性。依据仿真分析结果和实际施工需求,对施工设备的受力结构和附属结构进行优化,并在工厂内对滑模施工设备进行样机制造。最后,从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滑模施工设备的振捣特性和摊铺速度等方面探讨影响排水沟施工质量的因素,提出排水沟滑模施工质量控制的建议。采用控制变量法变化排水沟滑模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对开发的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进行现场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和现场工程实践,提出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工艺。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公路排水沟滑模施工设备的开发及排水沟的快速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马海啸[3](2019)在《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性能及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ECC)是一种基于细观力学设计的具有超高韧性的乱向分布短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其极限拉应变甚至可以达到2%以上,表现出极好的弯曲变形能力和微裂缝控制能力,但是目前研究的ECC设计思想基本上都是通过剔除基体中的粗骨料来提高其均匀性,保证纤维桥联作用的充分利用,这导致了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早期干缩过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此外目前研究的ECC材料中采用的纤维类型多为日本进口的聚乙烯醇(PVA)纤维,其价格相比于国产纤维贵出很多,这大大增加了ECC的制作成本,而国产PVA纤维的质量不及日本进口纤维,所以近年来ECC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本文主要针对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材料作为新型薄层罩面材料存在的诸多问题,借鉴传统ECC思路,重新调整试验配合比,研制出满足工程要求的高韧性低收缩早强合成纤维水泥基罩面材料,提出以低模量高延伸率聚丙烯(PP)纤维替代PVA纤维的可能性,考察其与PVA纤维对水泥基材料各方面性能的改善效果及差异性,并基于此探索了两种合成纤维混杂的可能性,采用“纤维混杂效应函数”优选出不同纤维掺量下的最佳混掺比例以供实际工程应用参考。此外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在施工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并基于ABAQUS软件数值模拟了实际工程中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的开裂行为,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在传统ECC配比中掺入适量小石子和膨胀剂以及用粉煤灰替代部分水泥后,可以有效改善ECC材料的早期干缩,经配合比调试后干缩仅为传统ECC的0.40.5倍左右,与普通混凝土相当;(2)掺量为1%2%的合成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早期抗折强度有显着提高,但随着龄期增长提升效果减弱,同掺量下PVA纤维对抗折强度提升更有利。本文研究的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1d龄期的抗折强度可以达到6.037.14MPa,已经具备通车条件,28d龄期的抗折强度为8.6710.13MPa,能够满足极重和特重交通等级要求;(3)合成纤维对水泥基材料抗压强度影响很小且随着纤维掺量提高,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呈降低的趋势。本文研究的合成纤维水泥基材料3d龄期的抗压强度在43.948.4 MPa之间,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在53.155.3MPa之间,均远远超过《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对于抗压强度的要求;(4)掺量为1%2%的合成纤维加入可以极大改善水泥基试件的弯曲韧性、断裂韧性以及冲击韧性,PVA纤维对水泥基试件弯曲韧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变形初期,弯曲韧性指数5约为素水泥基试件的4.364.71倍,而PP纤维主要体现在变形后期,弯曲韧性指数10约为素水泥基试件的5.477.93倍。PP纤维对水泥基试件断裂韧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对裂后荷载能量吸收能力上,断裂能增益比为1188.6%2645.4%,约为PVA纤维水泥基试件的3.85.5倍,但是在阻止裂纹失稳扩展方面不及PVA纤维,断裂韧度增益比为17.05%32.53%,仅为PVA纤维水泥基试件的0.50.7倍。PP纤维和PVA纤维均能有效提升水泥基试件的冲击韧性,相比于素水泥基试件,合成纤维水泥基试件在冲击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初裂次数增加了1.59倍,终裂次数和冲击能量提高了314倍;(5)掺量为1%2%合成纤维对水泥基材料的耐磨性能、干缩性能均有显着的改善,相比于素水泥基试件,磨耗量降低了12.5%40.8%,干缩应变降低了10.6%33.0%;(6)采用聚合物乳液与水泥混合比例为1:1.51:2的界面剂可以显着增大新旧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粘结试件28d龄期的抗折强度达到7.61MPa7.92MPa(约为完整纤维水泥基试件抗折强度的85%88%),界面剪切强度达到3.7MPa4.11MPa(与整体浇筑的水泥基试件抗剪强度相当);(7)车辆轴载作用下,加铺罩面层中的剪应力和拉应力1在初始裂缝附近出现了高度应力集中现象。相比于普通混凝土罩面,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中应力集中现象得到改善,反射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显着降低。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均能有效抑制超重轴载反射裂缝生成和扩展,且二者对反射裂缝的抑制效果相当。
李锐辉[4](2019)在《公路防撞护栏和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全面推行绿色、环保、机械精细化施工,不但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而且能够节约成本。传统预制护栏和路缘石施工是把预制好的护栏和路缘石砌在路面基层上,施工进度慢、工序多、占用场地大,对地方干扰及环境污染大;而滑模摊铺施工护栏和路缘石是采用滑模摊铺机在路面基层将新拌护栏或路缘石混凝土一次性密实摊铺成型。滑模摊铺施工护栏和路缘石速度快、劳动力小、零预制场地,铺筑的护栏和路缘石整体结构强度高、线型顺畅美观,“一挥而就”堪比艺术品,倍受各界青睐。该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但国内运用较少,该施工技术是使用水泥搅拌车将拌和站生产的水泥混凝土直接运输至施工现场滑模摊铺成型,堪称“水泥混凝土的3D打印机”。目前滑模施工技术在设备方面已相当成熟,难点在于配合比设计、坍落度控制和施工控制,本文通过研究滑模摊铺机的工作原理、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不同影响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成功解决了滑模摊铺时坍落度控制难、摊铺成型难的技术难题,并成功在施工现场进行应用摊铺,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研究护栏及路缘石的滑模摊铺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总结出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放样挂线→机械就位→(护栏特有:C15砼回填→钢筋绑扎)→拌和站出料→混凝土运输→摊铺→养生→切缝。滑模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滑模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外加剂掺配,以及对坍落度影响较大的用水量等因素。(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应用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无论是在施工费用还是原材料费用上都大幅度减少,施工效率也有较大的提高,保护环境的同时可以减少污染。(3)以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工程实例说明在路缘石滑模摊铺现场施工中获得的成果,总结出路缘石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核心在于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泥混凝土和易性的控制,效益在于工作面基层的完成速度,重点在于前、后场生产与摊铺的施工控制等经验。公路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滑模机施工工艺在国内仍是一种新工艺,滑模摊铺技术取代传统的预制安装的施工技术是必然是未来发展趋势。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5](2018)在《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文中指出为了促进中国筑路机械学科的发展,从土石方机械、压实机械、路面机械、桥梁机械、隧道机械及养护机械6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筑路机械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土石方机械方面综述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技术等;压实机械方面综述了静压、轮胎、圆周振动、垂直振动、振荡压路机、冲击压路机、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等;路面机械方面综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稳定土拌和设备等;桥梁机械方面综述了架桥机、移动模架造桥机等;隧道机械方面综述了喷锚机械、盾构机等;养护机械方面综述了清扫设备、除冰融雪设备、检测设备、铣刨机、再生设备、封层车、水泥路面修补设备、喷锚机械等。该综述可为筑路机械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蔡正森[6](2017)在《高抗滑低噪音隧道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文中指出长大公路隧道内部由于空气不流畅,汽车尾气与隧道内渗水发生化学反应后附着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形成蜡质层。隧道内部相较于外部相对封闭,行车噪音受隧道内壁反射后相互叠加,难以消散。在隧道进出口位置,由于车辆加减速频繁,路面表面抗滑构造受轮胎冲击,抗滑衰减过快,引发一系列交通事故。为解决上述问题,特引进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本文通过广东省潮惠高速公路莲花山二号隧道开展研究,结合使用德国TONI混凝土水化热检测设备、德国Mueller BBM PAK Mobile MKⅡ噪声测量仪及混凝土耐磨设备进行的相关试验。重点分析露石剂作用机理及对露石混凝土路面的抗滑、降噪及耐磨耗性进行研究。1、在滑模摊铺施工中,通过检验混凝土到场状态及对现场施工效果的总结,确定混凝土松铺高度、松铺宽度、松铺长度、堆料间距等参数,保证滑模摊铺施工连续进行。2、露石剂的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露石剂浓度、露石剂喷洒量和成型后混凝土养护环境的温度是影响露石清扫时间的关键。添加露石剂的对照组放热速率最大值、最大放热速率、混凝土1400min的放热量均有所减小和推迟。3、运用体积与质量间相互转化,计算出不同砂浆层厚度的清扫量值,建立砂浆层厚度与清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露石清扫量随着路面成型后砂浆层厚度和露石深度之和“H”的增加而增大;喷洒露石剂后覆膜养生1011h后进行清扫,露石深度在2.532.27mm范围内,清扫量处于6.937.15kg/m2范围。4、对不同纹理特征的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从大到小依次为:大粒径露石路面>小粒径露石路面>沥青路面>横向刻槽路面>拉毛路面。轮胎噪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横向刻槽路面>大粒径露石路面>沥青路面>小粒径露石路面。从路面抗滑角度,隧道路面推荐采用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5、露石路面相较于刻槽路面,抗滑更持久。随着磨耗圈数的增加,喷洒固化剂后的试块更加耐磨,但在磨耗90圈以后,质量损失差基本相同。涂刷固化剂一的试块具有较少的质量磨耗损失和较低的露石深度损失,耐磨耗性能更加优良,建议使用固化剂一进行密封养护。
赵炜[7](2013)在《内蒙古白霍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浅析》文中认为本文针对内蒙古白霍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原材料情况和当地气候条件,探讨了配合比设计要求,并对滑模施工重点工艺提出了过程控制要求。
付智,李红[8](2012)在《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施工技术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2)解读》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2)即将发布执行,本规范对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一是扩充了用于路面桥面的纤维材料品种;二是提出了增强与抗裂两种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的不同施工技术要求;三是在施工工艺中区分了拌和与层布钢纤维混凝土两种路面。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贯彻规范的内容,本文详细阐述了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要求、施工技术、抗裂试验方法等内容。期待将我国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做得更加经久耐用。
吴付宽[9](2012)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效快捷地修筑高质量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以及公路建设者所追求的目标。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加快工程施工进度,提高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保证施工质量,取得较好的工程经济效益是工程界所重视的问题。故采用合理的措施,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质量,对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首先分析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发展现状,并针对滑模摊铺机水泥混凝土施工现状进行研究,提出采用合理的措施,控制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质量的必要性;其次基于室内试验研究及施工现场,从水泥混凝土拌和原材料及路面施工工艺因素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合理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再者结合现有滑模摊铺机施工特点,研究滑模摊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其技术要求,从滑模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拌和工艺及运输注意事项等方面进一步提出滑模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最终形成较为合理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方案。最后本论文依据广西水南路工程特点,结合现场具体施工情况,针对现场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从施工准备、工艺流程、混合料拌和与运输、路面施工等多方面分析广西水南路路面滑模施工工艺,并提出相应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在此基础上对广西水南路滑模摊铺机路面施工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并采用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分析,验证滑模摊铺施工质量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付智,李红[10](2011)在《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交通运输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0)正在征求意见当中,本规范对于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一是扩充了用于路面桥面的纤维材料品种;二是提出了补强与抗裂两种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的不同施工技术要求;三是在施工工艺中区分了拌和与层布钢纤维混凝土两种路面。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贯彻规范的内容,本文详细阐述了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要求、施工技术、抗裂试验方法等内容。期待将我国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做得更好。
二、寒冷地区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寒冷地区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1.1 课题背景 |
1.1.2 工程背景 |
1.2 路面混凝土的概述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
1.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2 发展趋势 |
1.2.2 低收缩高早强的机理 |
1.3 课题来源 |
1.3.1 课题提出 |
1.3.2 解决思路 |
1.3.3 研究目标 |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
2.1 实验仪器及主要材料 |
2.1.1 实验主要仪器 |
2.1.2 实验主要材料 |
2.2 原材料测试方法 |
2.2.1 水泥 |
2.2.2 粉煤灰 |
2.2.3 矿渣粉 |
2.2.4 细集料 |
2.2.5 粗集料 |
2.2.6 拌合水 |
2.2.7 外加剂 |
2.3 配合比设计 |
2.3.1 路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要求 |
2.3.2 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 |
2.3.3 配合比参数确定 |
第3章 路面混凝土早强分析 |
3.1 引言 |
3.2 正交试验 |
3.2.1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
3.2.2 正交试验结果判定指标 |
3.2.3 正交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路面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3.3.1 配合比调整 |
3.3.2 试验方法 |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路面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
3.4.1 试验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路面混凝土收缩研究 |
4.1 引言 |
4.2 路面混凝土的收缩 |
4.2.1 路面混凝土收缩类型 |
4.2.2 试验方法 |
4.2.3 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施工工艺 |
5.1 制备流程 |
5.2 施工准备 |
5.2.1 技术准备 |
5.2.2 现场准备 |
5.2.3 施工机械选型与配套 |
5.3 原材料技术要求 |
5.3.1 水泥 |
5.3.2 粉煤灰和矿渣粉 |
5.3.3 粗细集料 |
5.3.4 水和外加剂 |
5.4 路面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
5.4.1 路基调平 |
5.4.2 拌合及运输 |
5.4.3 施工和养护 |
5.4.4 回访与鉴定 |
5.5 成本核算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2)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及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公路路界表面排水系统 |
1.2.2 公路附属设施滑模施工设备 |
1.2.3 公路附属设施滑模施工技术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构造研究 |
2.1 工作原理与总体设计 |
2.1.1 设备工作原理 |
2.1.2 设备总体设计 |
2.2 料斗设计 |
2.3 承重骨架设计 |
2.4 截面调节装置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滑模施工设备关键部件设计参数研究 |
3.1 关键部件设计参数分析方案 |
3.1.1 分析工具选用 |
3.1.2 有限元分析方案 |
3.2 基于有限元的料斗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料斗模型建立 |
3.2.2 顶部约束对料斗影响分析 |
3.2.3 振捣仓高度对料斗影响分析 |
3.2.4 仓内混凝土振捣性能分析 |
3.2.5 料斗模态分析 |
3.3 基于有限元的承重骨架静力与模态分析 |
3.3.1 承重骨架模型建立 |
3.3.2 承重骨架分离状态受力分析 |
3.3.3 承重骨架组合状态静力分析 |
3.3.4 承重骨架组合状态模态分析 |
3.4 基于有限元的截面调节装置静力分析 |
3.4.1 截面调节装置模型建立 |
3.4.2 截面调节装置静力分析 |
3.5 整体设备工作性能分析 |
3.5.1 整体设备模型装配 |
3.5.2 整体设备静力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滑模施工设备承重结构优化和功能性部件设计研究 |
4.1 承重骨架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
4.1.1 结构优化设计三要素 |
4.1.2 结构优化设计流程 |
4.1.3 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
4.2 承重骨架结构优化静力与模态分析 |
4.2.1 结构优化静力分析 |
4.2.2 结构优化模态分析 |
4.3 施工设备功能性部件设计 |
4.3.1 导向装置 |
4.3.2 收面装置 |
4.4 设备优化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工艺研究 |
5.1 排水沟用混凝土基础理论 |
5.1.1 混凝土密实效果 |
5.1.2 混凝土强度 |
5.2 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5.2.1 配合比设计对排水沟成型质量的影响 |
5.2.2 振捣棒振捣对排水沟成型质量的影响 |
5.2.3 滑模速度对排水沟成型质量的影响 |
5.2.4 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质量控制建议 |
5.3 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现场试验 |
5.3.1 依托工程背景 |
5.3.2 试验技术参数 |
5.3.3 施工质量检测指标 |
5.3.4 试验结果分析 |
5.4 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工艺研究 |
5.4.1 施工工艺简介 |
5.4.2 施工工艺要点 |
5.4.3 技术经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性能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高韧性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
1.2.2 加铺罩面层材料研究现状 |
1.3 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罩面材料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原材料选择及试验方法 |
2.1 原材料选择 |
2.2 试件成型与养护 |
2.3 试验方法 |
2.3.1 抗折试验 |
2.3.2 抗压试验 |
2.3.3 弯曲韧性试验 |
2.3.4 断裂韧性试验 |
2.3.5 冲击韧性试验 |
2.3.6 直接拉伸试验 |
2.3.7 弯拉弹性模量 |
2.3.8 干燥收缩试验 |
2.3.9 耐磨试验 |
2.3.10 界面试验 |
2.3.11 坍落度试验 |
第三章 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材料配合比设计 |
3.1 基准配合比初选 |
3.1.1 砂胶比 |
3.1.2 砂率 |
3.1.3 水胶比 |
3.2 砂粒径优选 |
3.3 纤维长度优选 |
3.4 外加剂掺量优选 |
3.4.1 减水剂掺量 |
3.4.2 膨胀剂掺量 |
3.4.3 粉煤灰掺量 |
3.5 试验配合比确定 |
第四章 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性能研究 |
4.1 力学性能研究 |
4.1.1 抗折强度 |
4.1.2 抗压强度 |
4.1.3 弯曲韧性 |
4.1.4 断裂韧性 |
4.1.5 冲击韧性 |
4.1.6 弯拉弹性模量 |
4.2 耐久性能研究 |
4.2.1 耐磨性能 |
4.2.2 干缩性能 |
4.3 界面粘结性能研究 |
4.3.1 界面粘接强度 |
4.3.2 界面剪切强度 |
4.4 合成纤维混杂效应分析 |
4.4.1 混杂效应对抗折强度影响 |
4.4.2 混杂效应对弯曲韧性影响 |
4.4.3 混杂效应对断裂韧性影响 |
4.4.4 混杂效应对冲击韧性影响 |
4.4.5 确定最佳纤维混掺比例 |
4.5 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综合评价 |
4.5.1 路用性能评价 |
4.5.2 施工性评价 |
4.5.3 经济性评价 |
第五章 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技术研究 |
5.1 罩面层结构选择与厚度设计 |
5.2 拌合物搅拌与运输 |
5.3 摊铺方式选择 |
5.4 养护温度研究 |
5.5 界面处理 |
第六章 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开裂模拟 |
6.1 模型建立 |
6.2 计算结果与分析 |
6.2.1 罩面层荷载应力 |
6.2.2 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
6.2.3 超重轴载下反射裂缝扩展 |
6.3 数值模拟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公路防撞护栏和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公路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
2.1 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 |
2.1.1 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 |
2.1.2 滑模摊铺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 |
2.1.3 原材料选用要求 |
2.2 原材料选择 |
2.2.1 水泥 |
2.2.2 集料 |
2.2.3 外加剂 |
2.2.4 水 |
2.3 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2.3.1 配合比初步设计 |
2.3.2 外加剂选定 |
2.3.3 配合比优化 |
2.3.4 坍落度损失试验 |
2.3.5 到场时间与配合比的匹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防撞护栏及路缘石滑模施工工艺 |
3.1 滑模摊铺设备 |
3.1.1 高马科品牌介绍 |
3.1.2 高马科GT-3600 简介 |
3.2 施工准备 |
3.2.1 施工现场准备 |
3.2.2 技术准备 |
3.2.3 机械设备和人员配置准备 |
3.3 施工工艺 |
3.3.1 施工工艺流程 |
3.3.2 测量放样 |
3.3.3 下承层准备 |
3.3.4 护栏滑模C15 砼回填 |
3.3.5 护栏滑模钢筋加工 |
3.3.6 混凝土拌和 |
3.3.7 混凝土运输 |
3.3.8 混凝土摊铺 |
3.3.9 养生 |
3.3.10 切缝、钻孔 |
3.3.11 泄水孔设置 |
3.4 工艺参数匹配 |
3.5 检测指标 |
3.6 效益分析 |
3.6.1 经济效益分析 |
3.6.2 工效分析 |
3.6.3 社会效益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路缘石滑模施工实例 |
4.1 工程概况 |
4.2 配合比设计 |
4.2.1 原材料选用 |
4.2.2 初步配合比设计 |
4.2.3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
4.3 施工工艺 |
4.3.1 工艺应用流程 |
4.3.2 下承层准备 |
4.3.3 施工工艺 |
4.3.4 工艺参数匹配 |
4.3.5 检测指标 |
4.4 保证措施 |
4.4.1 质量保证措施 |
4.4.2 安全保证措施 |
4.4.3 环境保护措施 |
4.4.4 不良气候施工保障措施 |
4.5 效益分析 |
4.5.1 成本分析 |
4.5.2 工效分析 |
4.5.3 社会效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5)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
0引言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1 土石方机械 |
1.1 推土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肖茹硕士生, 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统稿)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1. 1 国外研究现状 |
1.1.1. 2 中国研究现状 |
1.1.2 研究的热点问题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研究发展趋势 |
1.2 挖掘机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团队、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提供初稿;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统稿) |
1.2.1 挖掘机节能技术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刘昌盛博士、郝鹏博士, 华侨大学林添良副教授, 中南大学胡鹏博士生、林贵堃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1. 1 传统挖掘机动力总成节能技术 |
1.2.1. 2 新能源技术 |
1.2.1. 3 混合动力技术 |
1.2.2 挖掘机智能化与信息化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胡鹏、周烜亦博士生、李志勇、范诗萌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2. 1 挖掘机辅助作业技术 |
1.2.2. 2 挖掘机故障诊断技术 |
1.2.2. 3 挖掘机智能施工技术 |
1.2.2. 4 挖掘机远程监控技术 |
1.2.2. 5 问题与展望 |
1.2.3 挖掘机轻量化与可靠性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王德军副总工艺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3. 1 挖掘机轻量化研究 |
1.2.3. 2 挖掘机疲劳可靠性研究 |
1.2.3.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2.4 挖掘机振动与噪声 (山河智能张大庆高级工程师, 中南大学刘强博士生、万宇阳硕士生提供初稿) |
1.2.4. 1 挖掘机振动噪声分类与产生机理 |
1.2.4. 2 挖掘机振动噪声信号识别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3 挖掘机减振降噪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4. 4 挖掘机振动噪声存在问题与展望 |
1.3 装载机 (吉林大学秦四成教授, 博士生遇超、许堂虹提供初稿) |
1.3.1 装载机冷却系统散热技术研究 |
1.3.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2 研究发展趋势 |
1.3.2 鱼和熊掌兼得的HVT |
1.3.2. 1 技术原理及结构特点 |
1.3.2. 2 技术优点 |
1.3.2. 3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4 中国研究现状 |
1.3.2. 5 发展趋势 |
1.3.2. 6 展望 |
1.4 平地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赵睿英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1.4.1 平地机销售情况与核心技术构架 |
1.4.2 国外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2. 1 高效的动力传动技术 |
1.4.2. 2 变功率节能技术 |
1.4.2. 3 先进的工作装置电液控制技术 |
1.4.2. 4 操作方式与操作环境的人性化 |
1.4.2. 5 转盘回转驱动装置过载保护技术 |
1.4.2. 6 控制系统与作业过程智能化 |
1.4.2. 7 其他技术 |
1.4.3 中国平地机研究现状 |
1.4.4 存在问题 |
1.4.5 展望 |
2压实机械 |
2.1 静压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2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2.2 轮胎压路机 (黑龙江工程学院王强副教授提供初稿)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热点研究方向 |
2.2.3 存在的问题 |
2.2.4 研究发展趋势 |
2.3 圆周振动技术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1 双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1. 2 单钢轮技术研究进展 |
2.3.2 热点问题 |
2.3.3 存在问题 |
2.3.4 发展趋势 |
2.4 垂直振动压路机 (合肥永安绿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宋皓总工程师提供初稿) |
2.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2 存在的问题 |
2.4.3 热点研究方向 |
2.4.4 研究发展趋势 |
2.5 振动压路机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杂志社万汉驰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5.1. 1 国外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2 中国振动压路机研究历史与现状 |
2.5.1. 3 特种振动压实技术与产品的发展 |
2.5.2 热点研究方向 |
2.5.2. 1 控制技术 |
2.5.2. 2 人机工程与环保技术 |
2.5.2. 3 特殊工作装置 |
2.5.2. 4 振动力调节技术 |
2.5.2. 4. 1 与振动频率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2 与振幅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4. 3 与振动力方向相关的调节技术 |
2.5.2. 5 激振机构优化设计 |
2.5.2. 5. 1 无冲击激振器 |
2.5.2. 5. 2 大偏心矩活动偏心块设计 |
2.5.2. 5. 3 偏心块形状优化 |
2.5.3 存在问题 |
2.5.3. 1 关于名义振幅的概念 |
2.5.3. 2 关于振动参数的设计与标注问题 |
2.5.3. 3 振幅均匀性技术 |
2.5.3. 4 起、停振特性优化技术 |
2.5.4 研究发展方向 |
2.6 冲击压路机 (长安大学沈建军高级工程师提供初稿) |
2.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6.2 研究热点 |
2.6.3 主要问题 |
2.6.4 发展趋势 |
2.7 智能压实技术及设备 (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 长安大学刘洪海教授、贾洁博士生, 国机重工 (洛阳) 建筑机械有限公司韩长太副总经理提供初稿;西南交通大学徐光辉教授统稿) |
2.7.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7.2 热点研究方向 |
2.7.3 存在的问题 |
2.7.4 研究发展趋势 |
3路面机械 |
3.1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谢立扬高级工程师、张晨光博士生、赵利军副教授提供初稿) |
3.1.1 国内外能耗研究现状 |
3.1.1. 1 烘干筒 |
3.1.1. 2 搅拌缸 |
3.1.1. 3 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与管理 |
3.1.2 国内外环保研究现状 |
3.1.2. 1 环保的宏观管理 |
3.1.2. 2 沥青烟 |
3.1.2. 3 排放因子 |
3.1.3 存在的问题 |
3.1.4 未来研究趋势 |
3.2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周小浩硕士生提供初稿) |
3.2.1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近几年销售情况 |
3.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2.2. 1 国外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发展现状 |
3.2.2. 2 中国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发展现状 |
3.2.2. 3 国内外行驶驱动控制技术 |
3.2.2. 4 国内外智能化技术 |
3.2.2. 5 国内外自动找平技术 |
3.2.2. 6 振捣系统的研究 |
3.2.2. 7 国内外熨平板的研究 |
3.2.2. 8 国内外其他技术的研究 |
3.2.3 存在的问题 |
3.2.4 研究的热点方向 |
3.2.5 发展趋势与展望 |
3.3 水泥混凝土搅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冯忠绪教授、赵凯音博士生提供初稿;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统稿) |
3.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3.1. 1 搅拌机 |
3.3.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3.1. 3 搅拌工艺 |
3.3.1. 4 搅拌过程监控技术 |
3.3.2 存在问题 |
3.3.3 总结与展望 |
3.4 水泥混凝土摊铺设备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3.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4.1. 1 作业机理 |
3.4.1. 2 设计计算 |
3.4.1. 3 控制系统 |
3.4.1. 4 施工技术 |
3.4.2 热点研究方向 |
3.4.3 存在的问题 |
3.4.4 研究发展趋势[466] |
3.5 稳定土厂拌设备 (长安大学赵利军副教授、李雅洁研究生提供初稿) |
3.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5.1. 1 连续式搅拌机与搅拌工艺 |
3.5.1. 2 振动搅拌技术 |
3.5.2 存在问题 |
3.5.3 总结与展望 |
4桥梁机械 |
4.1 架桥机 (石家庄铁道大学邢海军教授提供初稿) |
4.1.1 公路架桥机的分类及结构组成 |
4.1.2 架桥机主要生产厂家及其典型产品 |
4.1.2. 1 郑州大方桥梁机械有限公司 |
4.1.2. 2 邯郸中铁桥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4.1.2. 3 郑州市华中建机有限公司 |
4.1.2. 4 徐州徐工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
4.1.3 大吨位公路架桥机 |
4.1.3. 1 LGB1600型导梁式架桥机 |
4.1.3. 2 TLJ1700步履式架桥机 |
4.1.3. 3 架桥机的规范与标准 |
4.1.4 发展趋势 |
4.1.4. 1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
4.1.4. 2 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4. 3 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
4.2 移动模架造桥机 (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陈一馨讲师, 山东恒堃机械有限公司秘嘉川工程师、王龙奉工程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吕彭民教授统稿) |
4.2.1 移动模架造桥机简介 |
4.2.1. 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特点 |
4.2.1. 2 移动模架主要构造及其功能 |
4.2.1. 3 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原理与工艺流程 |
4.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2.2. 1 国外研究状况 |
4.2.2. 2 国内研究状况 |
4.2.3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及存在的问题 |
4.2.3. 1 中国移动模架造桥机系列创新 |
4.2.3. 2 中国移动模架存在的问题 |
4.2.4 研究发展的趋势 |
5隧道机械 |
5.1 喷锚机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谷立臣教授、孙昱博士生提供初稿) |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1.1. 1 混凝土喷射机 |
5.1.1. 2 锚杆钻机 |
5.1.2 存在的问题 |
5.1.3 热点及研究发展方向 |
5.2 盾构机 (中南大学易念恩实验师, 长安大学叶飞教授, 中南大学王树英副教授、夏毅敏教授提供初稿) |
5.2.1 盾构机类型 |
5.2.1.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1. 2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1.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2 盾构刀盘 |
5.2.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2.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2. 3 存在的问题 |
5.2.2.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3 盾构刀具 |
5.2.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3.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3. 3 存在的问题 |
5.2.3.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4 盾构出渣系统 |
5.2.4. 1 螺旋输送机 |
5.2.4. 2 泥浆输送管路 |
5.2.5 盾构渣土改良系统 |
5.2.5.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5. 2 存在问题与研究热点 |
5.2.5. 3 研究发展趋势 |
5.2.6 壁后注浆系统 |
5.2.6.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5.2.6. 2 研究热点方向 |
5.2.6. 3 存在的问题 |
5.2.6.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7 盾构检测系统 |
5.2.7.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7.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7. 3 存在的问题 |
5.2.7.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8 盾构推进系统 |
5.2.8.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8.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8. 3 存在的问题 |
5.2.8. 4 研究发展趋势 |
5.2.9 盾构驱动系统 |
5.2.9.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5.2.9. 2 热点研究方向 |
5.2.9. 3 存在的问题 |
5.2.9. 4 研究发展趋势 |
6养护机械 |
6.1 清扫设备 (长安大学宋永刚教授提供初稿) |
6.1.1 国外研究现状 |
6.1.2 热点研究方向 |
6.1.2. 1 单发动机清扫车 |
6.1.2. 2 纯电动清扫车 |
6.1.2. 3 改善人机界面向智能化过渡 |
6.1.3 存在的问题 |
6.1.3. 1 整车能源效率偏低 |
6.1.3. 2 作业效率低 |
6.1.3. 3 除尘效率低 |
6.1.3. 4 静音水平低 |
6.1.4 研究发展趋势 |
6.1.4. 1 节能环保 |
6.1.4. 2 提高作业性能及效率 |
6.1.4. 3 提高自动化程度及路况适应性 |
6.2 除冰融雪设备 (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吉林大学赵克利教授提供初稿;长安大学高子渝副教授统稿) |
6.2.1 国内外除冰融雪设备研究现状 |
6.2.1. 1 融雪剂撒布机 |
6.2.1. 2 热力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3 机械法除冰融雪机械 |
6.2.1. 4 国外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1. 5 中国除冰融雪设备技术现状 |
6.2.2 中国除冰融雪机械存在的问题 |
6.2.3 除冰融雪机械发展趋势 |
6.3 检测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张军讲师提供初稿) |
6.3.1 路面表面性能检测设备 |
6.3.1. 1 国外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1. 2 中国路面损坏检测系统 |
6.3.2 路面内部品质的检测设备 |
6.3.2. 1 新建路面质量评价设备 |
6.3.2. 2 砼路面隐性病害检测设备 |
6.3.2. 3 沥青路面隐性缺陷的检测设备 |
6.3.3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
6.4 铣刨机 (长安大学胡永彪教授提供初稿) |
6.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4.1. 1 铣削转子动力学研究 |
6.4.1. 2 铣削转子刀具排列优化及刀具可靠性研究 |
6.4.1. 3 铣刨机整机参数匹配研究 |
6.4.1. 4 铣刨机转子驱动系统研究 |
6.4.1. 5 铣刨机行走驱动系统研究 |
6.4.1. 6 铣刨机控制系统研究 |
6.4.1. 7 铣刨机路面工程应用研究 |
6.4.2 热点研究方向 |
6.4.3 存在的问题 |
6.4.4 研究发展趋势 |
6.4.4. 1 整机技术 |
6.4.4. 2 动力技术 |
6.4.4. 3 传动技术 |
6.4.4. 4 控制与信息技术 |
6.4.4. 5 智能化技术 |
6.4.4. 6 环保技术 |
6.4.4. 7 人机工程技术 |
6.5 再生设备 (长安大学顾海荣、马登成副教授提供初稿;顾海荣副教授统稿) |
6.5.1 厂拌热再生设备 |
6.5.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1.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1. 3 存在的问题 |
6.5.1.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2 就地热再生设备 |
6.5.2.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2. 2 热点研究方向 |
6.5.2. 3 存在的问题 |
6.5.2. 4 研究发展趋势 |
6.5.3 冷再生设备 |
6.5.3.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6.5.3. 2 热点研究方向 |
6.6 封层车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杨光兴硕士生提供初稿) |
6.6.1 前言 |
6.6.2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2. 1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简介 |
6.6.2.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2. 3 中国研究现状 |
6.6.2. 4 研究方向 |
6.6.2. 5 存在的问题 |
6.6.3 稀浆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3. 1 稀浆封层技术简介 |
6.6.3. 2 国外研究现状 |
6.6.3.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3.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3. 5 存在的问题 |
6.6.4 雾封层技术与设备 |
6.6.4. 1 雾封层技术简介 |
6.6.4. 2 国外发展现状 |
6.6.4. 3 中国发展现状 |
6.6.4. 4 热点研究方向 |
6.6.4. 5 存在的问题 |
6.6.5 研究发展趋势 |
6.7 水泥路面修补设备 (长安大学叶敏教授、窦建明博士生提供初稿) |
6.7.1 技术简介 |
6.7.1. 1 施工技术 |
6.7.1. 2 施工机械 |
6.7.1. 3 共振破碎机工作原理 |
6.7.2 共振破碎机研究现状 |
6.7.2. 1 国外研究发展现状 |
6.7.2. 2 中国研究发展现状 |
6.7.3 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6.7.3. 1 研究热点 |
6.7.3. 2 发展趋势 |
7 结语 (长安大学焦生杰教授提供初稿) |
(6)高抗滑低噪音隧道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露石混凝土国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露石混凝土国内研究进展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原材料选择及滑模施工布料工艺研究 |
2.1 原材料的选择 |
2.1.1 水泥 |
2.1.2 试验用砂 |
2.1.3 碎石 |
2.1.4 混凝土外加剂 |
2.1.5 露石剂 |
2.2 露石深度测试 |
2.3 配合比设计 |
2.3.1 试验仪器的选择 |
2.3.2 试验配合比设计及选用 |
2.4 滑模施工布料工艺研究 |
2.4.1 滑模施工前期准备 |
2.4.2 布料控制指标 |
2.4.3 布料对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
2.4.4 其他注意事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露石剂性能及露石工艺研究 |
3.1 露石剂性能研究 |
3.1.1 混凝土水化热试验原理 |
3.1.2 混凝土水化热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 |
3.2 喷洒及覆膜工艺研究 |
3.2.1 露石剂喷洒时间的判定 |
3.2.2 不同环境温度对露石剂喷洒时间的影响 |
3.2.3 露石剂的喷洒方法 |
3.2.4 覆膜工艺 |
3.3 清扫时间判断 |
3.3.1 露石剂浓度对露石清扫时间的影响分析 |
3.3.2 基于混凝土成熟度的露石清扫时间判断 |
3.4 露石混凝土路面清扫 |
3.4.1 EACCP路面刷洗方式 |
3.4.2 机械清扫产生的问题 |
3.4.3 EACCP专用自行式刷洗机 |
3.5 清扫工艺改进构想 |
3.5.1 清扫车类型选择 |
3.5.2 颗粒运动的临界条件 |
3.5.3 盘刷的参数选择与计算 |
3.6 清扫后的集料收集研究 |
3.6.1 尘粒物理性质 |
3.6.2 起动速度研究 |
3.7 路面清扫效率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影响露石深度及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
4.1 EACCP表面砂浆的性质及清扫量计算 |
4.1.1 砂浆的性质 |
4.1.2 清扫量计算 |
4.1.3 砂浆层厚度与清扫量 |
4.1.4 清扫量预测模型 |
4.1.5 清扫时间对清扫量的影响 |
4.2 露石剂作用深度影响分析 |
4.2.1 砂浆层厚度对露石剂作用深度的影响分析 |
4.2.2 混凝土成熟度对露石剂作用深度影响分析 |
4.2.3 浓度对露石剂作用深度的影响分析 |
4.2.4 喷洒量对露石剂作用深度的影响分析 |
4.3 不同纹理路面抗滑性能研究 |
4.3.1 路面类型与抗滑性能 |
4.3.2 露石度与抗滑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露石混凝土路面降噪及耐磨性能研究 |
5.1 路面噪声产生机理 |
5.1.1 路面纹理因素 |
5.1.2 车辆因素 |
5.1.3 行驶速度因素 |
5.2 噪音测试试验方案 |
5.2.1 试验路段概括 |
5.2.2 行车噪音检测 |
5.3 轮胎近场噪音对比 |
5.3.1 相同路面不同行车速度时噪音水平对比 |
5.3.2 不同纹理路面噪音 |
5.4 露石路面耐磨试验方案 |
5.4.1 试验设备 |
5.4.2 试验方法 |
5.5 磨耗试验检测指标 |
5.5.1 质量损失 |
5.5.2 露石深度值采集方法 |
5.6 磨耗质量损失研究 |
5.6.1 不同磨耗圈数外观变化 |
5.6.2 不同磨耗圈数质量变化 |
5.7 抗滑衰减性能研究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以来参与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内蒙古白霍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泥路面摊铺施工工艺选择 |
2 施工设备优化配置 |
2.1 滑模摊铺机的选择 |
2.2 拌和楼及配套设备选择 |
3 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3.1 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
3.2 工作性要求 |
3.3 耐久性要求 |
4 水泥滑模施工过程控制要点 |
4.1 加强施工连续性管理 |
4.2 注意人工抹平工序 |
4.3 加强切缝施工管理 |
4.4 高温施工控制 |
4.5 桥面施工控制 |
5 结语 |
(8)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施工技术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2)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使用增强与抗裂两种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必要性 |
1.1 抵抗极重载交通需要增强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 |
1.2 抗裂与耐疲劳要求使用抗裂纤维混凝土桥面和路面 |
2 扩充了用于公路路面与桥面的纤维种类 |
2.1 钢纤维质量要求 |
2.1.1 材质 |
2.1.2 抗拉强度等级 |
2.1.3 形状尺寸 |
2.1.4 其他技术要求: |
2.2 玄武岩纤维质量要求 |
2.2.1规格尺寸 |
2.2.2技术指标 |
2.3合成纤维质量要求 |
2.3.1品种 |
2.3.2尺寸及其精度 |
2.3.3技术指标 |
3 纤维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设计 |
3.1 定义与适用范围 |
3.2 增强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3.2.1 弯拉强度 |
3.2.2 工作性 |
3.2.3 耐久性 |
3.3 抗裂纤维混凝土的室内配合比设计 |
4 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施工 |
4.1 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 |
4.2 层布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 |
4.2.1 层布钢纤维结构形式 |
4.2.2 适用范围 |
4.2.3 板厚折减规定 |
4.2.4 层布钢纤维的施工撒布要求 |
4.2.5 各层混凝土层摊铺与振捣要求 |
4.2.6 其他工艺环节 |
4.3 隧道内混凝土路面与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 |
4.3.1 摊铺工艺要求 |
4.3.2 全宽整体滑模摊铺形式 |
4.3.3 其他特殊规定 |
4.4 纤维钢筋混凝土桥面铺筑 |
4.4.1 适用范围 |
4.4.2 原材料与配合比要求 |
4.4.3 纤维钢筋混凝土桥面设计强度 |
4.4.4 钢筋网安装规定 |
4.4.5 坍落度及其损失控制 |
4.4.6 振捣密实性与平整度要求 |
4.4.7 其他施工工艺要求 |
结语 |
(9)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2.1 国外滑动模板发展 |
1.2.2 国内滑动模板的发展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2.1 拌合原材料因素 |
2.1.1 水泥的选择 |
2.1.2 粉煤灰质量控制 |
2.1.3 外加剂的要求 |
2.1.4 粗细集料 |
2.1.5 水中杂质测定 |
2.2 施工工艺因素 |
2.2.1 基准线的设置 |
2.2.2 混凝土的制备与运输 |
2.2.3 摊铺振捣 |
2.2.4 切缝填料 |
2.2.5 抗滑构造 |
2.2.6 养生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工艺研究 |
3.1 滑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与技术要求 |
3.1.1 水灰比定则 |
3.1.2 最优砂率的总表面积原理 |
3.1.3 路面混凝土结构的集料嵌锁力和界面 |
3.1.4 配合比经济性 |
3.2 滑模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
3.3 混凝土拌和、运输质量控制 |
3.4 滑模摊铺施工质量控制 |
3.4.1 水泥混凝土板厚检查 |
3.4.2 水泥混凝土路面钢筋安装 |
3.4.3 混凝土布料技术要求 |
3.4.4 滑模摊铺其他注意事项 |
3.5 滑模摊铺水泥路面养护 |
3.6 水泥路面滑模摊铺施工安全评价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西水南路路面施工 |
4.1 广西水南路工程简介 |
4.2 广西水南路路面施工方案 |
4.3 广西水南路路面路面滑模施工问题分析 |
4.3.1 施工前期准备不充分,原材料质量控制不严 |
4.3.2 摊铺厚度离散性较大,基层标高控制不严 |
4.3.3 滑模摊铺拉杆设置不妥 |
4.3.4 部分特殊路段滑模摊铺质量不均 |
4.3.5 施工辅助人员配合不当 |
4.4 滑模摊铺质量控制措施 |
4.4.1 施工前准备及材料质量控制 |
4.4.2 滑模摊铺施工人员培训 |
4.4.3 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控制 |
4.4.4 滑模摊铺过程控制 |
4.4.5 特殊路段施工质量控制 |
4.4.6 施工过程人工辅助施工技术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广西水南路路面施工质量统计分析 |
5.1 水南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现状调查 |
5.1.1 强度指标调查 |
5.1.2 厚度指标调查 |
5.1.3 平整度指标调查 |
5.1.4 水泥混凝土路面纵缝拉杆位置检测 |
5.2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序言 |
1.1 抵抗极重载交通需要补强纤维混凝土路面 |
1.2 施工抗裂要求使用抗裂纤维混凝土桥面和路面 |
2 扩充了用于公路路面与桥面的纤维种类 |
2.1 钢纤维质量要求 |
2.1.1 材质 |
2.1.2 抗拉强度等级 |
2.1.3 形状尺寸 |
2.1.4 其他技术要求 |
2.2 玄武岩纤维质量要求 |
2.2.1 规格尺寸 |
2.2.2 技术指标 |
2.3 合成纤维质量要求 |
2.3.1 品种 |
2.3.2 尺寸及其精度 |
2.3.3 技术指标 |
3 纤维混凝土室内配合比设计 |
3.1 定义与适用范围 |
3.2 补强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
3.2.1 弯拉强度 |
3.2.2 工作性 |
3.2.3 耐久性 |
3.3 抗裂纤维混凝土的室内配合比设计 |
4 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施工 |
4.1 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 |
4.2 层布钢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 |
4.2.1 层布钢纤维结构形式 |
4.2.2 适用范围 |
4.2.3 板厚折减规定 |
4.2.4 单、双层层布钢纤维的施工洒布应符合下述要求 |
4.2.5 各层混凝土层摊铺与振捣应符合下述要求 |
4.2.6 其他工艺环节 |
4.3 隧道内混凝土路面与纤维混凝土路面铺筑 |
4.3.1 摊铺工艺要求 |
4.3.2 隧道普通混凝土路面与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全宽7.5m~10m整体滑模摊铺, 可采用下述两种形式: |
4.3.3 隧道内混凝土与各种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施工除应满足上述技术要求外, 尚应满足下列特殊规定: |
4.4 纤维钢筋混凝土桥面铺筑 |
4.4.1 适用范围 |
4.4.2 原材料与配合比要求 |
4.4.3 纤维钢筋混凝土桥面设计强度 |
4.4.4 钢筋网安装规定 |
4.4.5 坍落度及其损失控制 |
4.4.6 振捣密实性与平整度要求 |
4.4.7 其他施工工艺要求 |
5 结语 |
四、寒冷地区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收缩高早强路面混凝土设计制备与工程应用[D]. 甘有良. 桂林理工大学, 2021(01)
- [2]公路排水沟牵引挤压式滑模施工设备及工艺研究[D]. 史磊. 长安大学, 2020(06)
- [3]高韧性合成纤维水泥基薄层罩面材料性能及技术研究[D]. 马海啸.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4]公路防撞护栏和路缘石滑模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李锐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5]中国筑路机械学术研究综述·2018[J]. 马建,孙守增,芮海田,王磊,马勇,张伟伟,张维,刘辉,陈红燕,刘佼,董强柱.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6)
- [6]高抗滑低噪音隧道露石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 蔡正森.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7]内蒙古白霍一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浅析[J]. 赵炜.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3(07)
- [8]纤维混凝土路面与桥面施工技术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12)解读[J]. 付智,李红. 混凝土世界, 2012(11)
- [9]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吴付宽. 长安大学, 2012(S2)
- [10]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 付智,李红.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