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妇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动,劳力,劳动法,家庭劳动
劳动妇女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1](2019)在《晚清至民国“劳动”观下的妇女家庭劳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清以来,通过日本的译介,"劳动"成为社会化大生产之下能够产生利润、阶级性的集体劳力。现代"劳动"观把人的复杂劳力等级化,把工业、农业生产性劳动置于顶端,而把与社会化大生产关系不密切的无酬家庭劳动置于底端。虽然"劳动"的多重涵义并未消失,人们对妇女家庭劳动的价值亦有不同评价,但五四时期,生产性劳动成为时代主题,妇女家庭劳动的议题被相对边缘化。推崇现代"劳动"观的论述倾向于采取社区合作,甚至阶级革命的全盘计划消除家庭劳动,将解放出来的妇女劳力纳入生产性劳动。此后,民国各种劳动法专业知识对"劳动"作出了定义,生产性劳动被归入劳动法,有酬的家庭劳动处于劳动法的边缘,而妇女无酬的家庭劳动被归属到民法的范围内,固化了妇女承担家务是亲属义务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孔煜也[2](2019)在《叁八饭店盛开革新花:“大跃进”时期的妇女与技术劳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性别-技术"视角考察"大跃进"时期妇女参与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典型案例"叁八饭店"及其他相关案例。通过参与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妇女打破了身体对劳动分工的限制,作为与男性平等的技术劳动主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进行了"阶级-性别"身份转换。更重要的是,妇女与技术劳动的关系提示我们,在集体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技术政治脉络中的家务现代化以社会化为前提,以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为依托,通过发展具有集体生活福利设施性质的自动化设备来减轻妇女的家务劳动负担,保障妇女充分参与社会生产,最终指向的是一种现代化与社会化并行的社会主义家务集体化。而当这种"社会-技术系统"旁落,技术专业化叙事取代群众性叙事,妇女作为技术革新主体的政治认同和打破性别分工的社会主义理想也同时失效。本文认为,通过"叁八饭店"这一典型案例引入的"性别-技术"交叉视角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相关论域的空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展开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5期)
,范文澜,通讯员,缑利娜[3](2019)在《招聘涉性别歧视 最高罚款5万元》一文中研究指出秋季校园招聘已经开始,不少高校毕业生即将走出校园进入职场。在应聘时,女性往往会面对诸如“准备何时结婚”“何时要孩子”“是否准备要二胎”这样的提问,甚至有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入职叁年内不许要孩子”。针对女性就业中可能出现的性别歧视,市人社局、市教委、(本文来源于《天津政法报》期刊2019-09-10)
闫爱明[4](2019)在《妇科病普查和妇女劳动保护及保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女性占全国的一半,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有着很重要的任务,比如说建设祖国、孕育后代等等。而世界上的每个国家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妇女保健。一、妇科普查的项目和时间妇科普查就是指根据女性的身体的生理结构,针对某些部位做的一个健康的检查。它能够保证以及提高女性在生殖方面的健康。在一般的情况下,主要检查的是关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疾病,比如说(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6期)
曲常明[5](2019)在《集体主义时期的妇女劳动与妇女“革命”——以话剧文本《初升的太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集体主义时期话剧文本《初升的太阳》的妇女劳动叙述,一方面展现出大庆职工家属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在集体劳动与家务劳动的冲突矛盾面前,试图通过走"革命化"的道路缓解家庭矛盾的巨大压力。在激进革命思潮的影响下无法根本解决这一困境。(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9年07期)
吴惠芳,吴云蕊,陈健[6](2019)在《陪读妈妈: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照料劳动的新特点——基于陕西省Y县和河南省G县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不断深入、城乡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差距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通过把孩子送进城镇学校以满足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并由此衍生出"陪读妈妈"群体。通过对陕西省Y县和河南省G县的调查,本文呈现了陪读妈妈的生活状况,并从性别视角及照料劳动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陪读以农村家庭劳动性别分工的重组为前提。陪读妈妈被固化在无酬照料劳动中,为劳动力市场所排斥,更要依赖孩子学习成绩决定其再生产劳动的价值。在城市场域中,陪读妈妈出轨与婚姻破裂的个别事件被放大,其群体被污名化,成为被区分的群体和政府治理的对象。当下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与劳动体制使以家庭为基础的照料劳动女性化的意识形态得到进一步固化,不仅影响了妇女发展,而且阻碍了性别平等议程与社会发展。(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4期)
阿迪力·阿布力孜[7](2019)在《劳动妇女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长河中,上层统治阶级奢华的生活背后是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和创造。1972年,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201号墓出土的一组泥俑,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劳动妇女辛勤劳作的场景。劳动妇女俑一组4件,高9.7—16厘米,泥塑彩绘。墓主人是高昌豪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报》期刊2019-05-17)
郑真真[8](2019)在《20世纪70年代妇女在生育转变中的作用——基于妇女地位、劳动参与和家庭角度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口的生育转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目前生育转变已经完成,生育率稳定在较低水平。本文从妇女地位、妇女劳动参与和家庭的角度回顾中国女性在生育转变中的作用。中国快速的社会经济变化对城乡妇女影响巨大,而在家庭和劳动方面的影响则并不同步。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城乡妇女普遍参与集体劳动以及妇女地位的提高为生育率下降做了充分准备,全国范围的计划生育工作则为生育行为改变提供了必要条件。传统家庭性别角色与城乡妇女普遍的劳动参与长久共存,使女性面对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冲突,既促成了20世纪70年代的生育率快速下降,也是当前持续低生育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制定和评价公共政策时,应采取多方位视角,避免将问题简单化,特别在涉及生育相关议题时更应重视妇女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来源于《妇女研究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杜玥玲[9](2019)在《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推行二孩政策,即不分地域、民族,所有夫妇一律允许生育第二孩,旨在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优化劳动力结构,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虽然在二孩出生人口上有一些积极的响应,但新生儿的总数却依然呈现低迷趋势,无法达到新政策的预期目标。主要原因还是我国当前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已难以适应二孩政策的新环境。虽然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出台最新的生育政策来平衡生育二孩和妇女劳动权益这一现实矛盾,但是涉及到妇女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的特殊性,当前的政策制度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妇女生育二孩存在诸多后顾之忧。本文以“劳动权益”的概念以及“妇女劳动权益”的特殊性为切入点,对“妇女劳动权益”的内容及特征做出界定。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分析二孩政策对社会、用人单位以及个人的影响。列举二孩政策背景下妇女权益受侵害的表现形式:就业歧视加剧;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生理与心理负担增加。分析其所受侵害的特殊性及背后的原因。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特殊劳动保护理论、国家义务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和官方数据,剖析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妇女劳动平等权保障制度不健全;特殊保护制度不完善;生育保障制度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完善。通过新老政策的对比,和全新的保障体系构想,最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完善立法、司法救济体系及社会保障机构来完善妇女劳动平等权保障制度,创建特殊保护制度,优化生育保障制度。同时健全监管制度对新政策背景下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管。通过各个环节的改善与管控,使妇女劳动权益保障制度能够匹配二孩政策,对妇女劳动权益形成合理有效保障,从而推动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助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陈洁,刘亚飞[10](2019)在《教育匹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第叁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程度在婚姻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都是十分重要的个人特征,教育匹配特征在婚后继续影响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表现。随着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高,尤其是高学历女性的增多,传统的同质匹配虽然仍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向下匹配的高等教育程度女性也占到了27.59%。本文基于第叁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教育匹配类型不影响初等教育程度女性的劳动参与,中等教育程度女性的向上匹配会显着提高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而高等教育程度女性的向下匹配会显着降低其劳动参与。这意味着性别身份准则抑制了向下匹配的高等教育程度女性的劳动参与,高学历女性在婚后退出劳动力市场,造成其人力资本的作用未充分发挥,于社会而言是人力资源的浪费;若为避免受到性别身份准则的影响坚持向上匹配或同质匹配,又会由于匹配对象少被迫晚婚,与此同时教育程度较低的未婚男性受到严重的婚姻挤压,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来源于《南方人口》期刊2019年02期)
劳动妇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性别-技术"视角考察"大跃进"时期妇女参与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典型案例"叁八饭店"及其他相关案例。通过参与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妇女打破了身体对劳动分工的限制,作为与男性平等的技术劳动主体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进行了"阶级-性别"身份转换。更重要的是,妇女与技术劳动的关系提示我们,在集体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技术政治脉络中的家务现代化以社会化为前提,以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为依托,通过发展具有集体生活福利设施性质的自动化设备来减轻妇女的家务劳动负担,保障妇女充分参与社会生产,最终指向的是一种现代化与社会化并行的社会主义家务集体化。而当这种"社会-技术系统"旁落,技术专业化叙事取代群众性叙事,妇女作为技术革新主体的政治认同和打破性别分工的社会主义理想也同时失效。本文认为,通过"叁八饭店"这一典型案例引入的"性别-技术"交叉视角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相关论域的空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展开的复杂性和独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妇女论文参考文献
[1].王燕.晚清至民国“劳动”观下的妇女家庭劳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孔煜也.叁八饭店盛开革新花:“大跃进”时期的妇女与技术劳动[J].妇女研究论丛.2019
[3].,范文澜,通讯员,缑利娜.招聘涉性别歧视最高罚款5万元[N].天津政法报.2019
[4].闫爱明.妇科病普查和妇女劳动保护及保健[J].人人健康.2019
[5].曲常明.集体主义时期的妇女劳动与妇女“革命”——以话剧文本《初升的太阳》为例[J].美与时代(下).2019
[6].吴惠芳,吴云蕊,陈健.陪读妈妈:性别视角下农村妇女照料劳动的新特点——基于陕西省Y县和河南省G县的调查[J].妇女研究论丛.2019
[7].阿迪力·阿布力孜.劳动妇女俑[N].中国民族报.2019
[8].郑真真.20世纪70年代妇女在生育转变中的作用——基于妇女地位、劳动参与和家庭角度的考察[J].妇女研究论丛.2019
[9].杜玥玲.二孩政策背景下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10].陈洁,刘亚飞.教育匹配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第叁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