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鉴定论文-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

种间鉴定论文-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种间鉴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披碱草属,天然种间杂种,细胞学鉴定,青海高原

种间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1](2019)在《青海高原披碱草属种间天然杂种的细胞学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重复序列探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采自青海高原披碱草属种间天然杂种进行细胞学鉴定,同时结合物种分布及形态学特征,共揭示6种不同天然杂种的类型。第一类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和鹅观草属(Roegneria C. Koch)物种间的天然杂种,染色体数为35,染色体组成为St St YYH;第二类为垂穗披碱草和达乌力披碱草种(Elymus dahuricus Turcz. ex Griseb.)间杂种,染色体数为42,染色体组成为St St HHYY;第叁类为达乌力披碱草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35,染色体组成为St St HHY;第四类为垂穗披碱草和糙毛以礼草(Kengilia hirsuta Keng)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42,染色体组成为St St YYHP;第五类为垂穗披碱草和大颖草(Kengilia grandiglumis Keng)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42,染色体组成为St St YYHP;第六类为糙毛以礼草和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 Tzvel.)种间杂种,染色体数为35,染色体组成为St YPNs X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披碱草属种间杂交渐渗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同时鉴定出的天然杂种可以作为潜在的种质资源在牧草或生态草育种中加以利用。(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张凯,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2](2019)在《辣椒C.baccatum×C.frutescens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种间杂交已被广泛用于扩大作物的遗传背景和优良性状改良。运用有性杂交的方法,以Capsicum baccatum PI441570为母本,Capsicum frutescens PI634826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成功获得杂交种子。对杂种F_1植株20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生长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果型则小于双亲,其他表型大部分介于双亲之间,但是花粉可染率仅为4.9%,远低于母本的42.0%和父本的87.0%。同时应用EST-SSR分子标记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C.baccatum×C.frutescens杂种的获得,不仅扩大了辣椒遗传背景,而且为下一步通过叁元杂交改良一年生辣椒C.annuum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宋慧,王迎儿,黄芸萍[3](2019)在《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质遗传影响作物正反杂交F1性状。印度南瓜×中国南瓜不存在生殖隔离,而其反交:中国南瓜×印度南瓜存在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制约了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正反远缘杂交细胞质遗传效应的研究和中国南瓜优良细胞质基因的转育进程。本研究选用抗病中国南瓜高代自交材料MO与核心印度南瓜亲本MA配置中×印南瓜杂交组合,以幼胚为试材,筛选外植体最佳接种时期、最佳灭菌接种方式,以及最适培养基成分,建立中印南瓜杂种幼胚培养体系,并对杂种后代进行分子标记真实性鉴定。通过试验,确定中印南瓜MO×MA亚种间杂交胚胎拯救的最佳接种时期为授粉后25 d。果实采收之后,先在室内剥出幼胚,用2%NaClO浸泡5 min,除去内种皮;再将幼胚转移至超净工作台内,先用75%酒精消毒幼胚30 s,无菌水清洗1次,再利用2%NaClO浸泡5 min,之后用无菌水清洗3次,准备接种。该外植体灭菌流程,幼胚接种后污染率低(39%)、萌发率高(24%)、接种操作方便。幼胚接种于No.8培养基:MS基础培养基+3.0 mg/L 6-BA+0.5 mg/L 2,4-D+0.2 mg/L NAA+20 g/L蔗糖+0.68%琼脂,胚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5%。暗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作用不明显。选择在双亲中显示共显性差异的SSR标记,对再生植株进行杂种真实性鉴定,分别有23个差异引物和8个差异引物在6个E0单株中表现为杂合带型和父本MA带型,表明父本DNA已渗入杂种,6个E0单株为真杂种,为通过中国南瓜和印度南瓜远缘杂交转育中国南瓜细胞质基因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何敬峰,李春峰,丁美娟,刘筱玮,张睿[4](2019)在《四倍体野菊与露地菊‘紫秋裳’种间杂交 F_1代3个株系倍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根尖压片技术对母本四倍体野菊(Dendrathema indicum)与父本露地菊‘紫秋裳’(Dendrathema×gandiflorum‘ziqiushang’)种间杂交F_1代3个株系(‘S05’、‘S09’、‘S10’)进行染色体计数观察,并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样品的荧光强度值进而鉴定其倍性。结果表明:母本四倍体野菊、父本露地菊‘紫秋裳’、‘S05’、‘S09’、‘S10’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36条、52~54条、36条、35~38条、36~38条,该试验的染色体计数结果不同于理论上由遗传规律得到的结果;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峰值分别为344.98、401.36、327.64、371.75、309.41,但检测结果受外界影响,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潘莉,李勇杰,马婷,吴涛,宁德鲁[5](2019)在《油橄榄×尖叶木樨榄种间杂交种真实性的SSR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橄榄种间杂交可拓宽现有油橄榄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其杂种真实性鉴定可为种间杂交技术改良和种质利用提供技术条件。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以佛奥(Olea europaea cv. Frantoio)作母本、尖叶木樨榄(O.cuspidata)作父本,成功杂交育得子代。本研究利用14个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的油橄榄SSR标记,对3个种间杂交子代和1个疑似杂交种"欧莱雅"的杂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个SSR标记(EMO90)仅在佛奥和杂交子代中有SSR-PCR扩增产物,而在尖叶木樨榄中无产物,表现为显性标记;其余13个SSR标记(Oli23,Oli26, GAPU01, GAPU59, GAPU71, DCA05, DCA07, DCA08, DCA15, DCA18, EMO2, EMO3, UDO09)为共显性标记,其中3个SSR标记(GAPU71, EMO2和EMO3)能够将子代杂合而亲本纯合的基因型直观进行呈现,明确证实了杂交种的真实性。本研究为今后油橄榄远缘杂交育种时杂种的早期鉴定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7期)

刘颖鑫,李沛曈,迟天华,王海滨,管志勇[6](2019)在《菊花脑×甘菊种间F_1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SR和SRAP标记及表型性状研究了二倍体菊花近缘种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与甘菊(Chrysanthemum lavandulifolium)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31个杂交F_1代单株中,122个为真杂种,真杂种率为93.13%。42对SSR引物组合在菊花脑、甘菊及其122个F_1杂种中扩增得到123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性条带;18对SRAP引物组合扩增得到5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3条多态性条带。菊花脑×甘菊种间F_1杂种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44~0.90,表型变异系数在10.16%~16.67%之间,且存在超亲个体,说明种间杂种的遗传变异丰富;杂种的叶片表型偏向于母本。基于表型性状和SSR、SRAP分子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将亲本和122个杂交后代都分为7类,绝大多数杂种后代与母本菊花脑聚在一起,而父本甘菊和少部分杂种株系分别单独聚在一起,表明F_1代与母本更为相似。母本与种间杂种的平均遗传相似性系数(0.62)高于父本(0.54),说明该杂种群体在遗传上更接近母本,与表型观察结果相吻合。(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申状状,李昱樱,荣二花,吴玉香[7](2019)在《陆地棉和野生斯特提棉种间异源六倍体的合成与性状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是世界上重要的栽培棉种,野生斯特提棉(G.sturtianum)含有陆地棉所缺乏的许多优质基因。本研究通过陆地棉和斯特提棉的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了自交可育的后代植株,对其进行流式细胞倍性检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筛选出2株染色体组完整的异源六倍体植株。统计鉴定表明,六倍体和亲本及叁倍体比较,叶形介于双亲之间,叶面积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明显增多;远缘杂种与亲本在花的表型性状方面差异明显,六倍体的花粉粒直径大于亲本和叁倍体;六倍体棉纤维为白色,长度小于母本陆地棉,父本斯特提棉的种子腺体延缓发育性状在异源六倍体中得到表达。这些结果证明通过远缘杂交和加倍成功获得了陆地棉与斯特提棉间可育的异源六倍体新种质,为棉花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丽娟,饶庆琳,李洪有,王艳,冉盼[8](2019)在《荞麦属植物多年生种间杂种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SSR分子标记用于荞麦种间F1杂种的真假性鉴定的可行性,为今后荞麦杂交育种研究及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指导。利用235对SSR引物对小米荞、大苦1号、红心金荞、大野荞、巨荞5个亲本进行PCR扩增,以获得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在此基础上对大苦1号×红心金荞、巨荞×红心金荞、小米荞×红心金荞、巨荞×小米荞、巨荞×小米荞B、巨荞×大野荞6个杂交组合杂种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同时对真杂种形态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并计算其杂种优势。结果获得2对多态性较高引物(SSR2159/58和SSR6790/89),鉴定出3个真杂种:大苦1号×红心金荞、小米荞×红心金荞、巨荞×红心金荞。本研究结果说明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荞麦种间杂种鉴定,真杂种大苦1号×红心金荞表现出超亲优势且正常可育,可用于新品种选育。(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蔡小彦,王玉红,许艳超,周忠丽,王星星[9](2018)在《棉花种间远缘杂交及F_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是常异花授粉植物,获得真实的杂种是开展杂交育种及其他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从80对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中筛选到了11对多态性高、扩增稳定、条带清晰的引物,对30个棉花种间远缘杂交组合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结果表明,通过SSR分子鉴定共有22个杂交组合获得了真杂种,且不同杂交组合间真杂种的比例不同,且并通过田间形态学的确认鉴定结果。SSR分子标记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对棉花杂交后代进行真、假杂种鉴定,对棉花杂交育种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期刊2018年11期)

邹敏,王永清,杨洋,王之劲,陶涛[10](2018)在《茄子种间杂交后代鉴定及紫肉材料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色苷可以有效地帮助植物适应环境胁迫(如低温、干旱、UV辐射、病原菌入侵等),同时具有抗氧化等特殊生理功能。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中花色苷含量较高,但常规栽培的茄子仅在表皮含有花色苷,果实整体的花色苷含量并不理想。利用基因工程手段,通过种间杂交,在其后代筛选紫色果肉,不仅可增加果实花色苷含量,有效改良果实营养,也为创制特异种质奠定基础。以纯合转SmMYB1非洲红茄(Solanum aethiopicum group Gilo,以下简称TSa,该材料由重庆大学陈国平教授惠赠)为母本,以栽培茄自交系D-6(黑紫色长茄,具有单性结实性)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并以D-6为父本对种间杂种进行回交,获得BC1种子。2017年春将播种BC1种子,苗期选紫株定植于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皇田基地,在成株期对植株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观察鉴定。对34株BC1苗期颜色进行分类统计,紫色10株,绿色24株,经卡方检验,紫株与绿株的分离比符合1︰3分离比例,SmMYB1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关于一对显性核基因的遗传规律。对成株期的观察发现,植物学性状分离明显:(1)株型、叶色、花冠色、花着生方式均倾向于母本,其中,株型以直立为主(TSa株型直立,D-6株型半直立),1株表现为半直立,叶色为深紫、紫红或紫绿(TSa叶色深紫,D-6叶为绿色带紫晕),花冠色为紫红或深紫(TSa为深紫,D-6为浅紫),花着生方式有7株全部簇生,3株有少量单花(TSa花簇生,D-6多数为单花);(2)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片缺刻多介于双亲之间,株高45~100 cm,株幅40 cm×40 cm~75 cm×50 cm,叶长20~25cm,叶宽13~20 cm,叶缘裂缺均较浅;(3)茎色、叶脉色、花萼色、果色均与父母本的性状相似,为紫色或深紫;(4)群体雄性不育株占比60%,有花药不开裂和花药瓣化两种类型;(5)果实单性结实,果形为圆形或长卵圆形,果面有棱、无籽,果实横切发现果肉色多为绿白色,部分果实腔室、维管束等组织为紫色(TSa果肉黄色但胎座和维管束为紫色,D-6为浅绿白色)。在BC1分离群体中筛选出1株果肉呈深紫色的茄子材料(T66-7),其株形直立,株高60cm,株幅60 cm×55 cm,花簇生,花药不开裂,单性结实,果实圆形、无籽;根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均为紫色;茎表皮和皮层为紫色、木质部为黄白色、髓为深紫色;叶肉、叶脉为紫色;花瓣、花萼、花药、花柱均为紫色,而花柱头为绿色,花瓣中维管束为黄白色;果皮黑紫,维管束、隔壁和腔室组织均为深紫色,胎座、果芯为白色,但零星分布点状紫色;对果实进行横切或纵切,果肉深紫色的面积均占90%以上。该材料作为改良果实营养、创制特异种质的中间材料。通过嫁接扩繁,同时与D-6回交逐步改良植株野生性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0-17)

种间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种间杂交已被广泛用于扩大作物的遗传背景和优良性状改良。运用有性杂交的方法,以Capsicum baccatum PI441570为母本,Capsicum frutescens PI634826为父本进行杂交试验,成功获得杂交种子。对杂种F_1植株20个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生长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果型则小于双亲,其他表型大部分介于双亲之间,但是花粉可染率仅为4.9%,远低于母本的42.0%和父本的87.0%。同时应用EST-SSR分子标记证实了杂种的真实性。C.baccatum×C.frutescens杂种的获得,不仅扩大了辣椒遗传背景,而且为下一步通过叁元杂交改良一年生辣椒C.annuum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间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1].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青海高原披碱草属种间天然杂种的细胞学鉴定[J].植物研究.2019

[2].张凯,刁卫平,郭广君,潘宝贵,戈伟.辣椒C.baccatum×C.frutescens种间杂种的获得与鉴定[J].江西农业学报.2019

[3].宋慧,王迎儿,黄芸萍.中国南瓜(Cucurbitamoschata)×印度南瓜(C.maxima)种间杂交幼胚培养和杂种真实性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4].何敬峰,李春峰,丁美娟,刘筱玮,张睿.四倍体野菊与露地菊‘紫秋裳’种间杂交F_1代3个株系倍性鉴定[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9

[5].潘莉,李勇杰,马婷,吴涛,宁德鲁.油橄榄×尖叶木樨榄种间杂交种真实性的SSR鉴定[J].分子植物育种.2019

[6].刘颖鑫,李沛曈,迟天华,王海滨,管志勇.菊花脑×甘菊种间F_1杂种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J].园艺学报.2019

[7].申状状,李昱樱,荣二花,吴玉香.陆地棉和野生斯特提棉种间异源六倍体的合成与性状鉴定[J].作物学报.2019

[8].杨丽娟,饶庆琳,李洪有,王艳,冉盼.荞麦属植物多年生种间杂种的鉴定[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9].蔡小彦,王玉红,许艳超,周忠丽,王星星.棉花种间远缘杂交及F_1真假杂种的SSR鉴定方法研究[J].中国棉花.2018

[10].邹敏,王永清,杨洋,王之劲,陶涛.茄子种间杂交后代鉴定及紫肉材料的筛选[C].中国园艺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标签:;  ;  ;  ;  

种间鉴定论文-路兴旺,刘博,刘瑞娟,窦全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