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污染水稻论文-程菁靓,赵龙,杨彦,侯红,孙在金

铅污染水稻论文-程菁靓,赵龙,杨彦,侯红,孙在金

导读:本文包含了铅污染水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产区划分,铅,富集系数,物种敏感性分布

铅污染水稻论文文献综述

程菁靓,赵龙,杨彦,侯红,孙在金[1](2019)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铅污染分区划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我国典型水稻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收集文献中20种水稻品种可食部位及其对应土壤中重金属铅(Pb)的协同调研数据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水稻品种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了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法来划分水稻"宜产、限产、禁产"叁区的方法,并以保护不同比例水稻品种反推出了各划分区的土壤Pb含量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该典型水稻产区的土壤pH与水稻Pb的富集系数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6(P<0.05),土壤有机碳(SOC)与水稻Pb的富集系数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P<0.01),同时由pH和SOC两个变量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以解释水稻富集系数83.20%的变异;4种典型情景土壤中的水稻品种敏感性顺序分布基本一致;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划分水稻"宜产、限产、禁产"叁区的土壤Pb含量分别为≤14.81mg·kg-1,14.81~185.24 mg·kg-1和≥185.24 mg·kg-1。"宜产、限产、禁产"划分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普适性及可操作性,可推广至全国水稻产区的分区划分,将为我国农用地土壤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程芳[2](2017)在《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土壤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因子因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而进入陆地以及水环境中,给作物安全种植、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种植地区灌溉水有不同程度的铅污染。为探讨铅污染水灌溉下在土壤中施用沸石对土壤环境和水稻长势及稻米品质、铅在水稻植株中富集的影响,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铅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以水稻作为材料,采用微区试验,在水稻土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的沸石(0、2500、5000kg·ha-1),在生长期间用不同浓度(0、0.25、0.2、0.15mg·L-1)的含铅污水进行灌溉,分析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土壤钾、磷、全氮、全碳和pH值的影响和对水稻产量及品质、铅在水稻植株中富集及水稻长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土壤钾、磷、全氮、全碳、pH值的影响未施用沸石时,铅污水抑制土壤pH值和速效钾、全氮、全碳含量,低浓度铅污水促进速效磷含量;清水灌溉时,沸石降低土壤全碳和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pH值,沸石施用量为W1提高土壤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低浓度铅污水灌溉下沸石提高土壤速效钾和pH值,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全碳含量,施用沸石量为W2时,土壤全氮含量降低。(2)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水稻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灌溉水中铅对株高、分蘖起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影响并无规律性;在相同铅因子浓度水灌溉下,沸石对水稻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及地下部干重均有促进作用,对地下部分影响作用受灌溉水铅浓度的影响,铅浓度越高则促进作用越受抑制。低浓度铅污水灌溉下沸石对水稻产量有促进作用,不同沸石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施用2500 kg.ha-1时,降低水稻产量,铅水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施用5000 kg·ha-1时,促进水稻产量。(3)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稻米品质的影响低浓度含铅水与沸石对米中水分均有促进作用,沸石处理对水分促进作用大于铅;沸石对米中蛋白质含量起负作用,同一灌溉浓度,沸石添加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量增加,而铅水对蛋白质的含量起促进作用;在低浓度铅因子水灌溉下,沸石对直链淀粉含量起促进作用,同一灌溉浓度,沸石施用量增加,稻米中淀粉增加量减少,不同处理下,米中水分及直链淀粉这两项指标含量仍符合绿色大米标准。(水分≤15.5%,直链淀粉 13.0%~20.0%)。(4)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下铅在土壤-水稻系统富集和迁移规律影响水稻各器官铅的富集系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根>茎>叶>米,当灌溉的铅污水铅浓度一定时,施用沸石量为W2,显着增大根中铅富集系数,茎、叶、米中Pb富集系数减小,茎、叶、米中Pb的迁移系数随着施用沸石量增加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6-14)

汤帆,胡红青,苏小娟,付庆灵,朱俊[3](2015)在《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对土壤铅污染的钝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磷矿粉和草酸活化磷矿粉与腐熟水稻秸秆配施及不同水分处理对土壤基本性质和铅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种钝化材料都能提高土壤p H值、有效磷、交换性钙、阳离子交换量,其中活化磷矿粉效果最佳;与保持70%田间持水量相比,淹水处理增加p H、提高交换性钙效果更好,但有效磷较低.施用3种钝化材料能使可交换态铅减少,促进其向生物难利用态转变,活化磷矿粉对铅的钝化效果优于未活化的磷矿粉,两者最高分别可使交换态与对照相比降低40.3%和24.2%,且钝化效果与施用量呈正相关;腐熟水稻秸秆能增加土壤有机结合态铅;淹水处理可促使交换态铅向铁锰氧化物和残渣态转化.(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期刊2015年08期)

汤帆[4](2015)在《磷矿粉和水稻秸秆对土壤铅污染钝化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与难点,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本文利用磷矿粉(含活化磷矿粉)与经过一定腐化处理的水稻秸秆混合施于铅污染土壤,开展盆栽试验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供试材料对铅的钝化效果和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影响,同时利用磷矿粉在湖南省临湘市忠防镇桃林铅锌矿区进行田间试验,钝化土壤重金属。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用磷矿粉能提高小白菜叶片叶绿素值和生物量,降低小白菜铅含量和生物积累量。盆栽试验中,施用含磷(P2O5)0.12 g/kg活化磷矿粉能提高小白菜叶绿素值,与对照相比增幅达33%以上,而同量原磷矿粉能提高10%;对照处理中,45天生长的生物量仅为1.48 g/株,施用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处理,小白菜生物量分别可达2 g/株和3 g/株以上,而高量活化磷矿粉处理小白菜生物量超过5 g/株;对照处理中小白菜铅浓度高达17.18 mg/kg,铅累积量为25.3 ug/株,低量和高量活化磷矿粉降低小白菜铅浓度到4.96 mg/kg和2.78 mg/kg,铅积累量减少了25%和37%。2、添加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都可显着提高土壤p H、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与施用量呈正相关,且活化磷矿粉效果强于原磷矿粉。盆栽试验中添加磷矿粉和水稻秸秆可使土壤p H提高0.48,土壤有效磷、交换性钙含量提高1.06-8.21 mg/kg和0.14-0.49 cmol/kg,阳离子交换量增加0.23-1.81 cmol/kg。而培养试验中添加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可使土壤p H提高0.28,淹水处理的土壤p H比保持7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土壤p H值高,平均差值0.14;可使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0.11-9.16 mg/kg,添加了腐熟水稻秸秆的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比未添加的平均增加0.36 mg/kg,淹水处理含量比保持7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低0.3-1.5 mg/kg;交换性钙含量提高0.04-0.72 cmol/kg,添加了腐熟水稻秸秆的处理比未添加的略高,但差异不显着,高量原磷矿粉比低量原磷矿粉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增加了0.18cmol/kg,淹水处理比保持70%田间持水量处理的土壤高0.22-0.47 cmol/kg,添加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可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提高0.12-1.44 cmol/kg。3、添加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可使土壤各形态铅含量发生显着变化,减少交换态铅含量,增加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等含量。盆栽试验中各处理与对照相比,可降低交换态铅35 mg/kg,降幅28.7%;培养试验中添加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使交换态铅降低4.5-50.8 mg/kg,最多比对照降低40.3%。培养试验中添加腐熟水稻秸秆的处理交换态铅浓度比未添加的低4.8-13.2 mg/kg,淹水处理比保持70%田间持水量处理低4.6-17.4 mg/kg。添加腐熟水稻秸秆的处理有机结合态铅浓度比未添加的处理高6.6-10.2 mg/kg;淹水处理的土壤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比保持70%田间持水量的处理高,最大差值可达14.7 mg/kg,各处理中碳酸盐结合态铅差异不显着。4、施用磷矿粉和活化磷矿粉能提高土壤p H值、钝化重金属、降低农作物重金属含量、促进农作物增产。水稻土经一季种植后p H值约增加0.22,两季种植后可再提高0.10。水稻田中施用活化磷矿粉,油菜收获后土壤交换态铅降低到25.3mg/kg,降幅为35%;土壤有效态锌降低到45.2 mg/kg,降幅为39%。活化磷矿粉可使油菜籽中铅、锌浓度降低43%和24%;活化磷矿粉处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234 kg/ha,增产率为16%。水稻收获后,施用活化磷矿粉能持续降低土壤交换态铅,降幅增加19%;有效态锌减少6.4 mg/kg。活化磷矿粉可使稻谷中铅和锌浓度分别降低40%和27%;活化磷矿粉处理水稻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604 kg/ha,增产率为7%。综上可知,活化磷矿粉施于土壤能促进铅的钝化,且比未活化磷矿粉的钝化效果显着;磷矿粉与腐熟秸秆混施能显着提高钝化效果,而未腐熟的秸秆混施没有明显效果;施用钝化剂后进行淹水处理能显着提高钝化效果。本文分析了不同钝化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铅的钝化效果,并对实验进行了深入讨论,为铅污染土壤治理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但对于不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条件下与铅的交互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徐露露[5](2014)在《钝化剂对镉和铅污染土壤水稻修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日益严重,已逐渐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导致土壤退化,降低土壤生产力和农作物的品质,而且重金属也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重金属污染土样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铜陵是中国铜、铁、硫、金的重要生产基地,具有3000多年的采矿历史,在矿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尾矿,成为环境体系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这也致使铜陵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又以Cd和Pb较为严重。本研选取安徽省铜陵某硫铁矿区Cd和Pb污染较为严重的土壤样品,在水稻盆栽试验条件下,施用生物有机肥、石灰、生物肥、硅藻土、磷灰石等钝化剂进行重金属镉和铅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以探究不同钝化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水稻吸收镉和铅影响,以及土壤有效态镉和铅变化,并筛选出适合大田的土壤镉和铅污染钝化剂修复措施。通过盆栽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磷灰石、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生物有机肥和硅藻土六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以降低水稻籽粒Cd含量。生物肥处理、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熟石灰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水稻籽粒Cd含量分别降低了32.4%、19.1%和18.2%。。2、磷灰石、硅藻土、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等六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以降低水稻籽粒Pb含量,生物有机肥处理、熟石灰处理和生物肥处理降低水稻籽粒Pb含量效果较为明显,水稻籽粒Pb含量分别降低了40.1%、19.4%和14.1%。3、磷灰石、硅藻土、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等六种钝化剂处理并未显着降低土壤总量Cd和Pb的含量,这主要是因为钝化剂加入土壤以后,只是改变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4、磷灰石、硅藻土、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等六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以降低土壤DTPA有效态Cd的含量,其中以生物有机肥和熟石灰效果较好。在水稻叁个生育期内,生物有机肥和熟石灰处理土壤DTPA有效态Cd含量分别降低了12.5%、11.3%和14.2%,以及8.2%、8.5%和13.7%。5、磷灰石、硅藻土、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等六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以降低土壤DTPA有效态Pb的含量,其中以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炭效果较好。在水稻叁个生育期内,生物有机肥和生物碳处理土壤DTPA有效态Pb含量分别降低了4.2%、25.0%和10.4%,以及2.1%、21.4%和4.3%。6、硅藻土、磷灰石、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等六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pH值,其中磷灰石、熟石灰处理对于提高土壤pH值效果更为明显。7、硅藻土、磷灰石、熟石灰、生物肥、生物炭和生物有机肥等六种钝化剂处理均可以提高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其中以生物有机肥、生物肥和生物炭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朴东范[6](2013)在《水稻不同浓度铅污染胁迫下光谱特性与水稻生长的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遥感技术识别与监测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对于人类的健康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实地考察延边州典型水稻田,对当地的水稻土壤进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铅是当地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并以该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在延边大学花房内做水稻盆栽试验,用7个不同浓度的铅污染,对水稻整个生长期中的光谱特征变化、叶绿素含量变化与水稻的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得到相关的响应关系。其工作结果如下:(1)研究区主要重金属污染状况本文是以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重金属含量限定评价标准,用地质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研究区中Pb的污染程度相对比较严重,达中等污染-强污染水平;其次是As、Cd,其污染程度达轻度-中等污染水平;而Cr、Cu、Zn几乎没有受到污染。基于地质累积指数法得到研究区土壤环境污染级别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Pb>As=Cd>Cr=Cu=Zn。从单一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来评价,研究区主要潜在生态危害重金属为Pb和Cd,而且两者都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4种重金属的EjR均为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其潜在生态危害顺序为:Pb>Cd>As>Cu>Zn>Cr。Ri值达到126.74,研究区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程度。其结果铅为当地水稻田最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源。(2)不同铅污染胁迫下分析水稻叶片光谱特征变化规律以及确定最加监测波段。利用包络线去除法和归一化法,提取新的光谱特征参数,在光谱曲线的“绿峰”和“红谷”处的光谱反射率,通过了0.05显着性检验,在波段520-580nm、680-720nm和750-800nm的差异显着性均在90%以上。显示Pb使水稻光谱反射率在520-800nm处的特征吸收峰发生变化,且其变化幅度与Pb含量成正相关。特别是在630-720nm处的变化极为明显。其光谱特征参数中只有Da、Db、Dc与水稻Pb含量有较高相关性,其复相关系数分别为R2Dc=0.721、R2Dh=0.522、R2=0.369,其中最高是Da。因此在520-800nm处的水稻光谱特征参数对Pb含量的响应,可以作为估测Pb污染的有效手段。(3)不同铅污染胁迫下土壤铅含量在水稻体内的分布特征与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随着Pb浓度的增高,水稻茎叶和根系中含Pb量也增高,在1300mg/kg浓度下水稻所吸收的Pb含量达最高值。说明低浓度的Pb能促进水稻正常的生长,如茎叶内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会使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所吸收的Pb浓度过量,Pb会开始拟制水稻的生长,最后严重阻碍水稻正常的生理活动,一般的症状为水稻叶片黄化失绿。在苗期Pb污染低浓度(Pb含量(1300mg/kg)浓度时叶绿素SPAD值均增加,而高浓度(Pb含量)1300mg/kg)时叶绿素含量开始减少,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Pb污染使水稻叶片的叶绿体的破坏作用明显加剧。经分蘖前期也是起初叶绿素含量增加,趋势比苗期更明显,Pb浓度到了900mg/kg开始往下滑。表明苗期到经分蘖前期因Pb浓度的增加,严重破坏水稻叶片的叶绿体,说明经分蘖前期比起苗期,对于Pb污染的相关性更为明显。(4)不同铅污染胁迫下水稻长势的变化规律。在株高方面,不同的土壤Pb污染下,随着土壤中Pb浓度的升高,水稻的株高依次下降,移栽叁周后株高开始出现变化,直到最后CK与2800mg/kg之间,植株的高度相差15%-20%。水稻植株地下部分方面,随着Pb浓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根长也会变短。周泳等研究发现分粟期,低浓度Pb对酸性紫色土上水稻生长无不良影响,也是在1000mg/kg左右时才表现对株高、分孽的抑制作用,而到了3000mg/kg时,水稻生长明显矮化。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且发现水稻各器官Pb累积量随着土壤中Pb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分布规律为:根>叶>茎。在不定根方面,随着Pb浓度的增加,水稻植株的根长也会变短,但是基部的不定根的条数却增多。孕穗期,土壤Pb污染处理300mg/kg、800mg/kg、1300mg/kg、1800mg/kg、2300mg/kg、2800mg/kg时,水稻地下节间的长度分别是1.Ocm、2.1cm、2.7cm、3.0cm、3.4cm、4.0cm、4.3cm。在结实方面随着土壤Pb浓度的提高,水稻植株的单茎总粒数、结实率下降,空壳率,秕谷率上升。尤其当土壤Pb浓度大于1300mg/kg时,水稻植株的平均结实率下降的快。其中,结实率下降最明显的是土壤Pb浓度在1300mg/kg状态下,降了6.9%。产量下降最明显的是土壤Pb浓度在800mg/kg状态下,降了11.8%。(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3-06-07)

张龙,潘家荣,朱诚[7](2013)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重金属汞、镉和铅污染水稻叶片鉴别》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技术,建立重金属Hg、Cd和Pb污染水稻叶片的判别模型,以发展快速检测重金属污染水稻的技术。结果表明:在模拟稻田重金属Hg、Cd和Pb质量分数分别在1.5、1和500mg/kg条件下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叶片近红外光谱数据通过小波函数(daubechies 2,db2)在0~5水平预处理后分别输入反向传递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s,BPNN)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networks,RBFNN)预测的结果表明,小波转换采用db2函数第3分解水平对光谱的预处理结合径向基人工神经网络对重金属胁迫下水稻叶片识别效果最优,对Hg、Cd和Pb污染土壤上以及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叶片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81.8%,91.3%和100.0%。这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重金属污染水稻的识别上提供了初步依据,并有利于保障植物环境安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仲晓春,戴其根,何理,陈京都,郑超[8](2012)在《重金属铅污染下的水稻地上部器官富集特征与高光谱识别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重金属铅污染下的水稻地上部器官富集特征与高光谱识别模型。[方法]以南粳44和两优培九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铅污染下水稻地上部器官对铅的富集特征,以及冠层光谱特征和植株各器官铅含量的定量关系。[结果]2个水稻品种整株、茎、叶和穗各器官铅含量均随着铅污染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茎中含量最高;不同浓度铅污染胁迫下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光红光波段也存在差异,随着铅处理浓度增大,光谱曲线反射值降低,去除包络线后归一化深度加大。通过构建NDVI(x)与水稻器官中铅含量的多种关系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显着性,分别构建了适用于2个水稻品种各器官的铅胁迫遥感监测的预测模型,南粳44分别为y整株=2 270.4x2-2 292.8x+577.35,y茎=4 260.9x2-4 294x+1 077.8,y叶=2 780.8x2-2 777.9x+690.71,y穗=309.31x2-306.07x+75.369;两优培九分别为y整株=524 269e-25.557x,y茎=1E+07e-31.65x,y叶=2E+07e-34.056x,y穗=14 320e-21.756x。[结论]地面高光谱遥感对水稻重金属铅污染及其胁迫水平有较好的响应,可通过水稻冠层光谱的差异性分析,实现水稻铅污染的快速、无损伤探测。(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5期)

仲晓春,戴其根,何理,陈京都,郑超[9](2012)在《重金属铅污染下的水稻地上部器官富集特征与高光谱识别模型的构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重金属铅污染下的水稻地上部器官集特征与高光谱识别模型。[方法]以南粳44和两优培九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铅污染下水稻地上部器官对铅的富集特征,以及冠层光谱特征和植株各器官铅含量的定量关系。[结果]2个水稻品种整株、茎、叶和穗各器官铅含量均随着铅污染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且茎中含量最高;不同浓度铅污染胁迫下的水稻冠层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光红光波段也存在差异,随着铅处理浓度增大,光谱曲线反射值降低,去除包络线后归一化深度加大。通过构建NDVI(x)与水稻器官中铅含量的多种关系模型,比较了模型预测的显着性,分别构建了适用于2个水稻品种各器官的铅胁迫遥感监测的预测模型,南粳44分别为y整株=2270.4x2-2292.8x+577.35,y茎=4260.9x2-4294x+1077.8,y叶=2780.8x2-2777.9x+690.71以及y穗=309.31x2-306.07x+75.369;两优培九分别为y整株=524269e-25.557x,y茎=1E+07e-31.65x,y叶=2E+07e-34.056x,y穗=14320e-21.756x。[结论]地面高光谱遥感对水稻重金属铅污染及其胁迫水平有较好的响应,可通过水稻冠层光谱的差异性分析,实现水稻铅污染的快速、无损伤探测。(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05期)

林惠荣,施积炎,傅晓萍,杨建军,陈英旭[10](2010)在《硫对铅污染水稻土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含有不同浓度铅的水稻土添加硫代硫酸钠进行土培试验,研究硫作用下铅污染水稻土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硫底物后,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升高,呼吸强度增强,硫氧化菌的数量显着增加.硫促进了土壤中硫氧化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并引起群落结构的变化,克隆测序表明,加硫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的特异性条带与拟杆菌、硫杆菌、β-变形菌和嗜酸菌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硫处理下土壤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结合态铅含量发生了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铅污染水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铅因子因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而进入陆地以及水环境中,给作物安全种植、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重要地位,部分种植地区灌溉水有不同程度的铅污染。为探讨铅污染水灌溉下在土壤中施用沸石对土壤环境和水稻长势及稻米品质、铅在水稻植株中富集的影响,本文在总结了国内外铅污染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的基础上,以水稻作为材料,采用微区试验,在水稻土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的沸石(0、2500、5000kg·ha-1),在生长期间用不同浓度(0、0.25、0.2、0.15mg·L-1)的含铅污水进行灌溉,分析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土壤钾、磷、全氮、全碳和pH值的影响和对水稻产量及品质、铅在水稻植株中富集及水稻长势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土壤钾、磷、全氮、全碳、pH值的影响未施用沸石时,铅污水抑制土壤pH值和速效钾、全氮、全碳含量,低浓度铅污水促进速效磷含量;清水灌溉时,沸石降低土壤全碳和速效磷含量,提高土壤pH值,沸石施用量为W1提高土壤氮和速效钾含量;在低浓度铅污水灌溉下沸石提高土壤速效钾和pH值,降低土壤速效磷和全碳含量,施用沸石量为W2时,土壤全氮含量降低。(2)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水稻长势及产量的影响灌溉水中铅对株高、分蘖起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影响并无规律性;在相同铅因子浓度水灌溉下,沸石对水稻的株高、地上部干重及地下部干重均有促进作用,对地下部分影响作用受灌溉水铅浓度的影响,铅浓度越高则促进作用越受抑制。低浓度铅污水灌溉下沸石对水稻产量有促进作用,不同沸石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同,施用2500 kg.ha-1时,降低水稻产量,铅水浓度越高降低越明显;施用5000 kg·ha-1时,促进水稻产量。(3)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稻米品质的影响低浓度含铅水与沸石对米中水分均有促进作用,沸石处理对水分促进作用大于铅;沸石对米中蛋白质含量起负作用,同一灌溉浓度,沸石添加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量增加,而铅水对蛋白质的含量起促进作用;在低浓度铅因子水灌溉下,沸石对直链淀粉含量起促进作用,同一灌溉浓度,沸石施用量增加,稻米中淀粉增加量减少,不同处理下,米中水分及直链淀粉这两项指标含量仍符合绿色大米标准。(水分≤15.5%,直链淀粉 13.0%~20.0%)。(4)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下铅在土壤-水稻系统富集和迁移规律影响水稻各器官铅的富集系数按大小顺序排列为:根>茎>叶>米,当灌溉的铅污水铅浓度一定时,施用沸石量为W2,显着增大根中铅富集系数,茎、叶、米中Pb富集系数减小,茎、叶、米中Pb的迁移系数随着施用沸石量增加而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铅污染水稻论文参考文献

[1].程菁靓,赵龙,杨彦,侯红,孙在金.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铅污染分区划分方法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2].程芳.沸石对铅污染水灌溉稻田土壤环境及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

[3].汤帆,胡红青,苏小娟,付庆灵,朱俊.磷矿粉和腐熟水稻秸秆对土壤铅污染的钝化[J].环境科学.2015

[4].汤帆.磷矿粉和水稻秸秆对土壤铅污染钝化和作物生长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

[5].徐露露.钝化剂对镉和铅污染土壤水稻修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

[6].朴东范.水稻不同浓度铅污染胁迫下光谱特性与水稻生长的响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3

[7].张龙,潘家荣,朱诚.基于近红外光谱的重金属汞、镉和铅污染水稻叶片鉴别[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3

[8].仲晓春,戴其根,何理,陈京都,郑超.重金属铅污染下的水稻地上部器官富集特征与高光谱识别模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

[9].仲晓春,戴其根,何理,陈京都,郑超.重金属铅污染下的水稻地上部器官富集特征与高光谱识别模型的构建(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

[10].林惠荣,施积炎,傅晓萍,杨建军,陈英旭.硫对铅污染水稻土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

标签:;  ;  ;  ;  

铅污染水稻论文-程菁靓,赵龙,杨彦,侯红,孙在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