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标签冲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射频识别,标签冲突,频率漂移,径向基函数网络
标签冲突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志,吴海锋,曾玉,院东珠[1](2018)在《频率漂移的RFID冲突标签的物理层恢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物理层上恢复冲突标签可有效提高系统识别效率.然而在超高频(UHF)RFID系统中,频率漂移是一普遍现象,它对物理层的冲突标签恢复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频率漂移的标签冲突恢复问题,采用径向基函数(RBF)网络分离算法对冲突信号分离,并利用FM0电平边沿跳变的原理实现解码,以此实现冲突标签信号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当发生频率漂移时,本文的方法在误码率和分离效率上均优于传统算法.(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任大鹏,李蔚[2](2018)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弥合——以食品标签制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论述食品标签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与关系的总体呈现。显性的正式制度和隐性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非正式制度可能向正式制度转化,前提是非正式制度必须充分基于本土文化特征。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某一种关系存在,而是复杂关系的总体呈现。一方面,正式制度排斥了非正式制度,挤压了非正式制度实践的空间,冲击了地方性知识;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实践保护了小规模生产者,维系了地方性知识,构建了不同于主流制度信任的其他信任体系,弥补了正式制度不能实现的消费者期待。(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赵旭东,李秀君,石文典[3](2017)在《抑制标签减少认知和情绪冲突:来自ERPs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典的线索—靶子范式中,当线索和靶子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300ms时,个体对线索化位置的靶子反应变慢,这一现象被称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 IOR)。普遍认为,返回抑制通过抑制注意重新回到已经搜索过的位置来提高视觉搜索效率。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返回抑制的机制及返回抑制对信息加工的影响,有研究将Stroop或Flanker冲突范式和返回抑制范式进行了结合。结果发现,当冲突刺激出现在有效线索位置时,冲突效应减少或消失。这一现象不能用返回抑制的注意或早期感知觉抑制理论来解释。因为根据该理论,当冲突刺激出现在有效线索位置时,对干扰刺激和任务相关刺激的感知觉加工被均等地抑制,所以在有效和无效线索位置上的冲突效应应该是相同的。因此,返回抑制应该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抑制机制:对注意朝向(或早期感知觉加工)的抑制和抑制标签(Inhibitory Tagging, IT)。抑制标签是一个灵活的中央控制机制,在知觉加工的晚期阶段,通过临时阻断干扰刺激的刺激—反应联结来减少对任务相关刺激的反应冲突,从而减少在有效线索位置的冲突效应。抑制标签促进了认知冲突的解决,如在有效线索位置减少的Stroop冲突等。但尚不清楚抑制标签对情绪冲突的加工是否会有同样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合面孔—词Stroop范式和返回抑制范式,并以与冲突加工相关的ERPs成分N450为神经生理指标,同时探讨了抑制标签对情绪和认知冲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效线索位置,情绪冲突和认知冲突效应均被显着降低。与行为结果一致,N450的一致性效应(在400—600ms之间,冲突条件所激发的ERP波幅比一致条件下更负)在有效线索位置消失。结果进一步显示,任务类型(情绪任务,认知任务)、线索化(有效线索,无效线索)和一致性(冲突,一致)之间没有交互作用,这说明抑制标签对情绪和认知冲突有相似的影响。虽然在160—220ms之间,有效线索试次比无效线索试次激发了一个更大的负成分(Nd,反映对有效线索位置感知觉加工的抑制),但是Nd效应与线索化没有交互作用,这进一步说明了抑制标签在信息加工的晚期阶段促进了冲突加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期刊2017-11-03)
刘博文[4](2017)在《标签化报道:一种阶层冲突视角下的新闻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由此产生的阶层冲突逐渐被社会大众关注。另一方面,媒体行业的繁荣发展,也使得行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博眼球,抢话题,标签化报道方式逐渐在媒体业行业中出现兴起。一时间,带有明显身份属性标签的名词,如“官二代”、“富二代”的新兴词汇开始出现、泛滥,由此产生的报道效果也反作用于阶层冲突的关系。本论文从阶层冲突的视角出发,运用李普曼的“刻板印象”,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等。首先,分析概括了阶层冲突视角下标签化新闻报道的话语类型,分为对特定人群的倾向报道、对特定地域的主观定性。其次,总结出在此视角下新闻话语的特点主要为选择性地进行事实铺垫,描述细致、善用数据量化,夸张修饰当事者双方关系等。再者,针对标签化新闻产生的危害,梳理出对阶层差异形成刻板成见,阻碍受众独立思考;对特定阶层形成媒介审判,媒体立场左右真相;对某些阶层形成词义拓展,名词污化现象严重;对社会阶层形成激化分裂,影响社会和谐氛围等。随后,对标签化报道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究,发现其产生于社会转型期矛盾重重导致对中国阶层冲突产生认知偏差的客观外因,以及注意力经济让编辑在标签化报道中渲染阶层差异、阶层冲突很容易因刻板印象为报道对象下定义,“方便”报道定性的主观内因。最后,依据以上对标签化报道新闻话语的多角度分析,提出对标签化新闻报道的治理措施,如避免网络意见对阶层话语的挟持、坚持独立报道,强调以平等的视角对待阶层冲突、报道真实客观,对特定阶层的报道采取多元视角、切忌刻板成见,加强受众对阶层分化的理解认知、形成舆论引导等具体办法。(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7-03-17)
张帆,李艾苏,苗程菓,张明,张阳[5](2016)在《返回抑制中抑制标签作用在语义而非反应冲突阶段-来自ERPs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返回抑制(Inhibition of Return,IOR)是指对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靶刺激的反应相较于出现在其它位置的靶刺激而言反应更慢的效应。传统理论认为,外周线索会激活由注意定向网络负责的定向系统作用于先前线索化位置。Fuentes等(1999,2001,2004)指出一种由前额叶执行控制区负责的"抑制标签"机制也作用于线索化位置,起着暂时中断"刺激-反应"连接的作用。该理论相较传统理论较好的解释了IOR同众多效应的复杂交互作用,因而得到了研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Yang等(2012)的一项ERPs研究更是发现,标识冲突加工的N450在线索化条件下有更晚的潜伏期,为该理论提供了电生理学的证据。但需要指出的是Yang等(2012)采用的是传统的Stroop任务,并不能很好的区分冲突加工的水平(反应vs.语义),因而IT究竟作用于哪一个加工阶段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研究采用van Veen等(2001)提出的Stroop变式任务将冲突效应分解为了基于语义和基于反应两种层次的冲突,并结合高密度ERPs技术来对抑制标签的作用阶段进行考察。行为结果表明,IOR同Stroop的交互作用主要来源于IOR同语义而非反应冲突加工的交互作用。与此相一致,ERPs结果也发现只有标示语义冲突的N450成分在线索化条件下表现出了幅值的降低和潜伏期的延迟。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如Fuentes等所指出的那样,确实存在一个抑制标签机制,但其发挥作用的阶段是语义加工而非其后的"刺激-反应"连接或者反应加工阶段。(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王翠香,邵星[6](2015)在《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RFID标签防冲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二进制搜索树算法在解决射频识别系统多标签冲突时读写速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射频识别标签防冲突算法PNBA。PNBA算法将传统防冲突算法丢弃的多标签冲突信息压栈保存,引入物理层网络编码技术,结合栈顶信息和已识别标签信息,通过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解码运算得到未被读取的标签信息,减少读写器和标签之间的交互次数,提高多标签的识别速率。理论分析和MATLAB仿真表明,PNBA算法与现有二进制搜索算法相比,能够减少读写读取次数,提高系统读写速率。在标签数目为100时,其读取次数比基本二进制搜索树算法低83%,比后退二进制搜索树算法低43%,读取次数效率达0.93。(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5年12期)
张泉,宋君远[7](2015)在《RFID标签防冲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解决RFID标签冲突问题的叁种算法:使用ALOHA算法通过降低随机RFID标签发生冲突的概率解决问题;采用二进制树搜索手段解决确定性RFID标签冲突问题;采用二进制树防冲突算法依次依据每一个电子标签独一无二的序号完成确定性的识别.(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黄以华,陈小若[8](2015)在《改进型动态时隙冲突跟踪树标签防碰撞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内的读卡器在识别大数量标签时常因信号的碰撞而导致系统识别效率降低.动态时隙冲突跟踪树算法DSCTTA(Dynamic Slots Collision Tracking Tree Algorithm)采用动态时隙应答机制可减少前缀开销和迭代开销,但会产生大量空闲时隙.本文将DSCTTA和比特转换方式(BCM)相结合,得到改进型动态时隙冲突跟踪树标签防碰撞算法(IDSCTTA)以防止标签冲突,加快标签识别速度.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IDSCTTA不仅具有DSCTTA的全部优点,而且能够有效地减小识别时延和提高时隙效率,并且标签数目越大,算法性能越优越.(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陈卫军,黄永灿[9](2015)在《食品标签冲突检测的防碰撞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基于冲突检测的食品安全标签防碰撞控制方法.对标签批量读取,进行数据的层次化融合,描述食品安全标签的冲突信号生成模型,分析食品安全追踪标签冲突信号的超宽带特征,实现对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的安全控制.通过食品安全标签射频识别技术(RFID)进行冲突分流控制,达到防碰撞控制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文中方法可加快防碰撞的识别效率,降低标签防碰撞的机率,提高防碰撞检测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陈一凡[10](2015)在《RFID系统标签防冲突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进行全双工数据通信,从而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读取相关数据。由于其识别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等特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物流仓储、商业零售、商品防伪、安保和交通管理等领域。RFID系统最大的难题是标签冲突问题,标签冲突是由于标签总是工作于同一个射频信道内,并且多个标签同时在同一个时隙响应阅读器产生的。因此,标签防冲突算法的研究是必需的,以提高RFID系统标签的识别效率。本文概述了RFID技术的发展背景,系统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并详细分析了已有的一些标签防冲突算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两点:(1)提出了基于标签数估计的RFID标签防冲突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Improved RFI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IAA)。该算法通过标签的反馈信息获知时隙的分配情况,进而估计每个冲突时隙中的标签数,然后冲突时隙中的标签分配合理的时隙数,以处理冲突时隙的冲突问题。仿真结果表明,IAA算法在识别效率和所使用的总时隙数上优于多种已有的算法。(2)提出了混合冲突跟踪树标签防冲突算法(Hybrid Collision Tree Protocol,HCT)。算法在CT(Collision Tree Protocol)算法的基础上,利用空闲时隙数标签估计法对标签数进行估计,给标签分配合理的帧长;然后让阅读器识别标签,空闲时隙直接跳过,阅读器查询成功时隙可将标签识别,若遇冲突时隙,则利用CT算法将冲突标签一一识别,其中CT算法是一种基于冲突跟踪的二进制树算法。与文献中已有的几种算法相比,HCT算法较CT算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识别效率,并获得了更好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08)
标签冲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论述食品标签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与关系的总体呈现。显性的正式制度和隐性的非正式制度之间的边界并非一成不变,非正式制度可能向正式制度转化,前提是非正式制度必须充分基于本土文化特征。二者之间并非单纯的某一种关系存在,而是复杂关系的总体呈现。一方面,正式制度排斥了非正式制度,挤压了非正式制度实践的空间,冲击了地方性知识;另一方面,非正式制度实践保护了小规模生产者,维系了地方性知识,构建了不同于主流制度信任的其他信任体系,弥补了正式制度不能实现的消费者期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标签冲突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俊志,吴海锋,曾玉,院东珠.频率漂移的RFID冲突标签的物理层恢复[J].电子学报.2018
[2].任大鹏,李蔚.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与弥合——以食品标签制度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赵旭东,李秀君,石文典.抑制标签减少认知和情绪冲突:来自ERPs的证据[C].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2017
[4].刘博文.标签化报道:一种阶层冲突视角下的新闻话语[D].西南政法大学.2017
[5].张帆,李艾苏,苗程菓,张明,张阳.返回抑制中抑制标签作用在语义而非反应冲突阶段-来自ERPs研究的证据[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6].王翠香,邵星.基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RFID标签防冲突算法研究[J].软件导刊.2015
[7].张泉,宋君远.RFID标签防冲突技术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黄以华,陈小若.改进型动态时隙冲突跟踪树标签防碰撞算法[J].电子学报.2015
[9].陈卫军,黄永灿.食品标签冲突检测的防碰撞控制[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陈一凡.RFID系统标签防冲突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