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翻译论文-周黎,徐岚

隐性翻译论文-周黎,徐岚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性翻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显性教学,隐性教学,翻译能力

隐性翻译论文文献综述

周黎,徐岚[1](2017)在《非英语专业的“显性”和“隐性”翻译教学整合——关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当今社会对既懂专业又懂翻译的人才需求量相当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文章基于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可以结合显性和隐性教学的优势开展翻译教学,显性和隐性教学的整合可以使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朱畅畅,张继彤[2](2016)在《关于隐性翻译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笔译与口译过程中,其最高标准莫过于含而不露。既没有古板生硬的翻译腔,又能让读者产生与原文本读者一样的共鸣。本论文主要从隐性翻译的背景入手,以具体例子说明隐性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具体体现,并探讨不同要素对翻译过程和质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6年14期)

李璐[3](2016)在《体态语的隐性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社会认知角度分析体态语在信息沟通中的重要意义,进而说明这一包含了心理、社会、宗教、历史、文化诸多因素的交流方式不应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或认知视角。为了更好地将体态语的信息进行准确传递,该文用情景实例阐述了如何准确完整地传达源语的信息,并通过相应的翻译策略解析其产生的认知基础及隐含的文化信息,力图更好地理解体态语的隐喻意义,从而避免误译的产生。(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10期)

贾煜[4](2015)在《莫言作品葛浩文译本句法层面译者隐性翻译风格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前面的研究中,笔者曾做过莫言作品葛浩文译本词汇层面体现的译者隐性翻译风格研究,本文将研究其在句法层面所具有的隐性翻译风格。利用语料库来分析译者风格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方式,并被许多学者加以利用,因语料库建立后通过一些软件可以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这种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主观式的、印象式的译者风格论述方式,以一种更为客观、更为直观、更为准确的方式对译者风格进行概括总结,同时也能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无意识(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35期)

贾煜[5](2015)在《莫言作品葛浩文译本词汇层面译者隐性翻译风格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翻译研究多集中在翻译策略、翻译共性的研究上,目的是找出有效的翻译方法或发现翻译共性来指导翻译过程;也有一些学者或语言学家进行了针对译者翻译风格的研究,因为人们发现翻译并非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对译,译本中隐藏了译者的习惯性、创造性的语言使用方法。而传统的译者翻译风格研究是用直观的、主观的以及印象式的方法对译者风格加(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5年32期)

詹小毅,李京[6](2013)在《傅雷的神似论中美的移植——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傅雷的神似论在中国翻译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次将中国的传统美学和中国的翻译理论相融合。然而大家看到其理论突出贡献的同时,却未注意到神似论的不具体、不实用等方面存在的小问题。其实,神似论就是美的一个再现的过程。该文立足于此,从中西美学的角度出发,再读傅雷的神似论。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去分析描述了神似论的审美思维过程。得出了神似论可以量化分析译本的四个美学层次。然后探讨了审美再现和移植过程。得出了,我们可以用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策略去实现美的移植和再现。总之,在美学的视角下啊,神似论神韵十足。(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3年01期)

杨永凤[7](2011)在《论隐性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隐性翻译"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朱莉安·豪斯在其博士论文《翻译质量评估模式》(1977)中提出,格特(Ernst-August Gutt)在其着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2004)中,对隐性翻译进行了批评,国内译界学者对隐性翻译是否属于翻译范畴也进行了探讨。本文拟从豪斯对隐性翻译的界定,格特对隐性翻译的批评及国内学者对隐性翻译的归属这叁方面对隐性翻译进行探讨,以期明晰隐性翻译的身份,给隐性翻译一个明确的定位。(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1年01期)

袁洪[8](2010)在《旅游文本的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Claudy对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的分类及阐释,分析了翻译中强制性显性、选择性显性、语用显性和翻译固有显性的含义和特点。以唐长安城(今西安市)双语简介为研究文本,对旅游文本的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特别是显性翻译进行分门别类重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旅游文本翻译主要为显性翻译,翻译过程中各种显化手段同时使用,以实现译文的忠实与通顺。旅游文本显性翻译的根源在于其目的、原语和目的语语言特征的差别,以及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江小春[9](2008)在《汉古诗英译中的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文化交流频繁的今天,汉古诗英译显得越来越重要。汉古诗英译传统方法与观点基本是以文本为中心,译者试图重构原诗的意义、形式或美,评论家倾向于拿译诗同原诗进行对比从而在译本中挑错。这些以文本为中心的方法与观点忽视了译者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和潜在译文读者的参与性,从而导致译者与潜在译文读者被边缘化。鉴于此,本文尝试探索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向汉古诗英译引进更具解释力的翻译方法,即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中,译者首先是读者,即原文解读的创造性主体;同时他也是翻译文本的作者,即译文的创造性主体。而潜在译文读者对最终翻译作品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也被视为是翻译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语言具有提喻性。根据语言的提喻性,我们可以将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形式与意义)分为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而文学语言又具有未定性,这使得译者必须使用不同于原语言的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表达原有的信息,翻译中他必须使用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显性翻译是将原文中的隐性信息在译文中显露出来的翻译方法;而隐性翻译则是将原文中的显性信息在译文中隐晦起来的翻译方法。本文论证了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是汉古诗英译中两种可行并有效的翻译方法;并在汉古诗的五个层次中讨论了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的应用,即语音强调层、意义建构层、修辞格层、意象意境层和思想情感层。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的运用综合考虑了汉古诗英译中的所有参与者,即原文本、译者和潜在译文读者;同时还考虑了整个翻译过程,即译者与文本间的对话,以及译者与潜在译文读者间的对话。在汉古诗英诗中引进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为分析汉古诗英译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汉古诗英译进行新的思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08-06-01)

林克难[10](2004)在《隐性翻译不是翻译吗——兼与张春柏先生商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隐性翻译也是翻译”这个命题出发,研究了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观点与重要概念。文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泛化关联翻译理论,让关联翻译理论真正成为格特一开始就提出的那样,足以解释包括目的论翻译理论与文化翻译理论在内的所有翻译现象的“统一的翻译理论”。(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04年03期)

隐性翻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笔译与口译过程中,其最高标准莫过于含而不露。既没有古板生硬的翻译腔,又能让读者产生与原文本读者一样的共鸣。本论文主要从隐性翻译的背景入手,以具体例子说明隐性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具体体现,并探讨不同要素对翻译过程和质量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性翻译论文参考文献

[1].周黎,徐岚.非英语专业的“显性”和“隐性”翻译教学整合——关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2].朱畅畅,张继彤.关于隐性翻译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6

[3].李璐.体态语的隐性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6

[4].贾煜.莫言作品葛浩文译本句法层面译者隐性翻译风格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5].贾煜.莫言作品葛浩文译本词汇层面译者隐性翻译风格研究——基于语料库的个案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

[6].詹小毅,李京.傅雷的神似论中美的移植——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J].海外英语.2013

[7].杨永凤.论隐性翻译[J].海外英语.2011

[8].袁洪.旅游文本的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江小春.汉古诗英译中的显性翻译与隐性翻译[D].江苏大学.2008

[10].林克难.隐性翻译不是翻译吗——兼与张春柏先生商榷[J].中国翻译.2004

标签:;  ;  ;  ;  

隐性翻译论文-周黎,徐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