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状重建论文-张立武,王蕊,高红丽,田启川,何荣祖

基于形状重建论文-张立武,王蕊,高红丽,田启川,何荣祖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于形状重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脸识别,3D重建,2D图像,知识约束

基于形状重建论文文献综述

张立武,王蕊,高红丽,田启川,何荣祖[1](2019)在《从图像视频重建人的3D形状与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前景光明,然而还存在诸多技术问题阻碍其应用:如比较流行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精度,单一的生物特征也容易受遮挡、姿态等各种因素影响.提出了一种从2D图像/视频重建3D形状并加以识别的技术思路,利用大量植入的3D形状知识约束,结合分类决策算法分析,评估2D图像/视频,完成图像目标定位、3D形状重建与识别.此外,还对如何解决远程人脸识别中的"换脸攻击"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信息安全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余景景,相文彬[2](2019)在《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的光源形状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表面光强测量值重建内部光源分布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为研究常用光传输模型对BLT重建光源形状的影响,该文在相同的模拟测量值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辐射传输方程的叁阶简化球谐近似(third-order simplified spherical harmonics,SP3)模型和扩散近似(diffusion approxima-tion,DA)模型对光源形状的拟合能力。此外,为了减小重建问题的不适定性,重建中结合了多光谱测量数据和稀疏正则化方法。数字鼠模型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P3模型的多光谱BLT重建方法,在不同深度下的不同尺寸的单、双光源重建中均可以更为准确地重建光源的中心位置和形状。(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姚洪宇[3](2018)在《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与重建钢板(或锁定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分别采取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与重建钢板(或锁定接骨板)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粉碎性锁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在此基础上,对照组26例,联合重建钢板(或锁定接骨板)治疗;观察组26例,联合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0.05)。结论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临床效果良好,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8年89期)

刘远,孙进,聂庆玮[4](2018)在《基于明暗恢复形状的叁维重建改进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达到利用照片重建物体的叁维模型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明暗恢复形状的叁维重建改进算法,该算法基于球面谐波原理,解除了重建过程中光源方向的约束,能够在未知光照条件的情况下对输入的单张照片进行叁维重建。同时使用C++语言搭建了基于对话框的MFC应用程序,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张长春[5](2018)在《基于磁定位的柔性机器人末端追踪与形状重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创是现代医学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应用当前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采用影像设备将传统的人眼直视转变为图像演示,利用纤细的刚性或柔性的手术器械来完成人体内部的手术治疗,实现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痛苦少,不损伤其他的组织与器官,术后恢复时间短,疤痕小或不留任何疤痕。传统手术机器人具有成本高,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同时,操作装置多为刚性器械,不易在弯曲的腔道如鼻腔、口腔内完成手术。因此,研发尺寸小、具有柔性构架、可以通过非线性路径的微创手术机器人是当代医学外科的重点研究对象。在当前微创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线驱动柔性微创手术机器人。与传统的手术机器人相比,该机器人由于能够在狭小且复杂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因此被用于微创外科手术。本课题根据手术机器人的工作环境,设计并优化了线驱动柔性微创手术机器人的本体结构,推导了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方程,求解出叁维空间中的状态方程,利用MATLAB完后运动学模型的仿真。在机器人结构与运动学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机器人的驱动控制系统,完成驱动算法的编写。搭建手术机器人样机平台,实施障碍物接触实验,验证了机器人结构与驱动算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机器人末端的位置与方向,而且需要得到机器人的形状信息,从而避免对患者其他人体组织造成伤害。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追踪的线驱动柔性微创手术机器人的末端跟踪与形状重建方法。将一个小永磁体固定在机器人末端,其磁场可以被磁追踪系统感知,通过磁追踪算法获得永磁体的方向与位置,进而得到机器人末端的位置与方向。根据末端方向与位置,基于贝塞尔曲线的形状重建算法则可以估算出机器人的实时形状。通过电脑显示界面的地图中的形状与位姿信息,实现机器人的闭环运动控制。该方法不需要在机器人内部安装额外传感器,并且可以在无视线的环境中安全的工作。根据提出的方案,我们分别进行了机器人在乐高搭建的3D障碍空间中和基于人体头骨CT扫描3D模型中的医学导航实验,两次导航实验误差分别为1.90 mm与2.07 mm,导航效果进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1-01)

Feng,LIU,Dan,ZENG,Jing,LI,Qi-jun,ZHAO[6](2017)在《形状空间下基于级联回归的叁维人脸重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级联回归方法在基于二维图像的叁维人脸重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级联回归叁维人脸重建中四个未解决的重要问题:(1)二维特征点数量的影响;(2)叁维点云数量的影响;(3)自动二维特征点的检测方法;(4)算法的收敛。本文专门设计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基于形状空间的级联回归叁维重建算法。该算法有效利用各类独立的自动二维特征点检测算法,且重建的叁维人脸具有和输入图像相同的姿态和表情。同时在训练中,本文设计了一种随机扰动检二维特征点位置信息的策略,使得算法更有效且更鲁棒。最后,通过大量的对比实验证明了该算法不仅有着良好的精度和计算效率,而且对加深级联回归叁维重建方法的理解有着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期刊2017年12期)

王宏民,王平,吕雄飞,苏凤武,康红明[7](2017)在《双目立体视觉线驱动蛇形手术机器人的形状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柔性手术机器人较难实时获取末端柔性段位置和形状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线驱动蛇形机器人形状重建算法。该算法采用双目摄像机采集20组蛇形机器人柔性段不同角度的图片信息作为样本,利用Matlab标定工具箱标定图片样本,提取蛇形机器人标记点特征与形状重建信息。标定好的叁维立体视觉系统实时获取机器人柔性段关节标记点图像,根据获取的关节标记点信息实现曲线拟合和形状重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值和预测值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几乎在同一条曲线上,证明该方法应用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侯榆青,胡昊文,赵凤军,何雪磊,易黄建[8](2018)在《主动形状模型分割方法对光学重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匀质成像中,器官形状是影响建模光在生物体内传播过程的重要因素,它能直接影响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的重建过程。器官图像的手动分割过程较为复杂,且对图像质量要求较高,而边缘检测、区域生长、主动轮廓模型等自动分割方法在处理复杂医学图像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使用基于主动形状模型(ASM)的自动分割方法,对小鼠器官图像进行准确分割,并使用基于L1范数优化的重建算法实现光源重建。为分析基于ASM的器官图像分割精度与重建精度的关系,采集小鼠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据并进行真实实验,与流行的基于Snake模型的分割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ASM算法可以替代手动分割,不影响光源的位置重建。(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韩夏冰[9](2017)在《基于单目视觉的物体形状叁维重建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重建是指对物体建立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数字模型,是数字化表达客观世界的关键技术。随着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快速、简单地对物体进行叁维重建不仅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的低成本叁维重建系统,该叁维重建系统仅需要一个网络摄像头、一支红色线型激光笔和一个叁正交背景板。操作者手持激光笔均匀地扫描放置在叁正交背景板上的物体,并用摄像头拍摄整个扫描过程,经过图像处理提取激光条纹位置,并根据激光平面和投影射线的空间约束关系,计算物体表面的空间叁维坐标。对点云进行滤波、重建、可视化等操作可建立物体的空间叁维模型。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目视觉和正交平面几何约束关系的叁维重建方法,该方法可以对非纹理物体进行精确重建。2、使用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对扫描得到的多层点云数据进行融合,该方法可以改善由于扫描不均匀造成的重建表面不平滑的现象。3、使用粒子群算法寻找最优的适合该叁维重建系统的摄像头内部参数,改善了没有标定摄像头引起的误差,提高了重建结果的精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10)

孙颖[10](2016)在《形状骨架的多尺度表达及几何重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形状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骨架具有较好的捕获特征能力和较高的数据压缩率,因此,形状骨架的提取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然而骨架提取一直存在对噪声敏感而包含冗余分支的困境。针对现有的骨架提取方法对轮廓噪声敏感,使骨架存在冗余分支的问题,本论文主要研究获取形状骨架表达的方法。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如下两个方面:1.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模型的骨架裁剪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输入形状提取初始骨架,在此基础上对离散骨架点做特征聚类和结构划分,然后引入贝叶斯理论建立起描述骨架的似然模型。最后在对贝叶斯模型优化的过程中,综合骨架分支的简洁性及其描述形状的准确性评估该分支在骨架表达中的贡献大小,由此决定候选分支的裁剪顺序,并以最大化后验概率为目标迭代去除冗余分支,最终获取接近理想结构的形状骨架表达。2.提出一种基于质量分布的骨架多尺度表达算法,该算法以模拟观察者们在获取信息时具有的视觉特性为目标来计算形状的多尺度骨架。首先需要对骨架建立树形数据结构,其次以某骨架点位于树中拥有的全部子节点的数量和作为该点的质量值,由此可得树中每个节点的质量为其前一个节点的质量值加1,通过线性累加的方法可以计算出整体骨架的质量分布结果,并以此作为度量骨架点重要性的标准。最后根据根节点的子节点间的质量差值进行根节点的调整,进而在平衡质量分布的基础上做阈值筛选完成形状的多尺度骨架表达。利用提出的方法,本文做了包括骨架裁剪、形状重建、质量分布等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对轮廓噪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得到的形状骨架既能重建出与输入形状非常相近的形状区域,也能拥有更加简洁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6-03-30)

基于形状重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发光断层成像(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是一种利用生物体表面光强测量值重建内部光源分布的光学分子影像技术,为研究常用光传输模型对BLT重建光源形状的影响,该文在相同的模拟测量值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辐射传输方程的叁阶简化球谐近似(third-order simplified spherical harmonics,SP3)模型和扩散近似(diffusion approxima-tion,DA)模型对光源形状的拟合能力。此外,为了减小重建问题的不适定性,重建中结合了多光谱测量数据和稀疏正则化方法。数字鼠模型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P3模型的多光谱BLT重建方法,在不同深度下的不同尺寸的单、双光源重建中均可以更为准确地重建光源的中心位置和形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于形状重建论文参考文献

[1].张立武,王蕊,高红丽,田启川,何荣祖.从图像视频重建人的3D形状与识别技术研究[J].信息安全研究.2019

[2].余景景,相文彬.多光谱生物发光断层成像的光源形状重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姚洪宇.克氏针临时髓内固定联合形状记忆环抱接骨板与重建钢板(或锁定接骨板)治疗粉碎性锁骨骨折的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

[4].刘远,孙进,聂庆玮.基于明暗恢复形状的叁维重建改进算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8

[5].张长春.基于磁定位的柔性机器人末端追踪与形状重建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Feng,LIU,Dan,ZENG,Jing,LI,Qi-jun,ZHAO.形状空间下基于级联回归的叁维人脸重建(英文)[J].FrontiersofInformationTechnology&ElectronicEngineering.2017

[7].王宏民,王平,吕雄飞,苏凤武,康红明.双目立体视觉线驱动蛇形手术机器人的形状重建[J].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2017

[8].侯榆青,胡昊文,赵凤军,何雪磊,易黄建.主动形状模型分割方法对光学重建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8

[9].韩夏冰.基于单目视觉的物体形状叁维重建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7

[10].孙颖.形状骨架的多尺度表达及几何重建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6

标签:;  ;  ;  ;  

基于形状重建论文-张立武,王蕊,高红丽,田启川,何荣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