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解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文人造物,当代文人设计,家居产品设计,解构思想
解构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邹杰慧[1](2019)在《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解构思想及表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本土设计发展到现今,需要在传统与当代、中式与西方等多元交错的现况中寻找平衡点,以真正发展出能够传达中国民族文化及东方审美特征的设计作品。当代“文人设计”中的“文人”一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是当代社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部位的定位,其中具有解构特征的当代文人家居产品以独特的创作形式将中国传统与当代结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的源流——传统文人的思想内涵及造物特征等内容进行详细地研究分析,提炼出传统文人的思想境地主要表现为“道”、批判反思意识、创新及包容精神,并总结出传统文人造物“宁简勿奢”、“崇尚自然”、“反俗倡雅”、“实用主义”的审美特征,以及“破”与“立”的造物理念。运用案例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和解构主义设计进行研究时,发现两者存在共通点和差异性。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主要表现为承袭传统经典形制,以及以传统为媒介进行当代化演绎的两种设计特征,其中前者以继承传统为主旨,而后者以发扬创新传统为中心,在创作时常常会融入西方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与解构主义设计的共通之处在于探索设计的创新意识,追求新的审美形式等;而差异性在于解构主义设计更倾向于颠覆传统,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却着重于探索传统与当代生活的矛盾性和嫁接的可能性,通过分解与重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生活中得到传承与发扬。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的创作者一方面延续了传统文人思想的特征以及“破”与“立”的造物思想,另一方面对西方解构思想进行吸收与磨合,多重影响下的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展现出独特的解构形式。通过案例对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解构思想特征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从思想、结构、形态、材质、色彩五个方面,分析了当代文人的解构思想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具体物化。基于以上研究,总结出解构思想的积极性主要表现为增强“突破”意识、丰富创作形式以及张扬“思想性”。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本土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并为其它设计思想与中国设计的融合提供理论及实践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贾金语,郭晶晶[2](2018)在《中心的消解与对立的颠覆——论《誊写员巴特比》中隐藏的解构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誊写员巴特比》虽然是麦尔维尔19世纪的作品,却处处体现出超前的解构倾向:首先,体现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上,律师对巴特比由冷漠到关怀的态度转换体现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中心的消解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回归;其次,体现在传统二元对立的转换上,律师和巴特比的对立即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颠覆和转换无一不展现了麦尔维尔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解构思想。(本文来源于《外语教育》期刊2018年00期)
屈海燕[3](2019)在《《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的理论基点分别是"道"与"解构思想",二者在思想上都表现出一种反传统、反家规的立场,并且二者都对各自所出的传统作了大力批判。《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基本策略分别是"齐物论"与"解构二元对立",并且二者都通过对语言的批判以达到彻底消解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专制。但当二者摧毁一切时,区别亦显现出来,二者对真理的不同态度可以简单概括为:探寻与颠覆。《庄子》力图去建设"道"的主导地位,而德里达则是纯粹的颠覆,没有重建任何东西,因为一切作为本体论的东西都会被"解构"而解构。(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04期)
马新锋[4](2018)在《鲍德里亚“需要之解构”思想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曾被视为自然之理的"需要"成为学界质疑和考察的焦点。经由一种尼采式的价值重估,鲍德里亚认为,首先,"需要"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产物,是旨在弥补主客分裂的鸿沟而被发明的;其次,在现实性上,"需要"服从于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并将人抽象为"劳动力"和"消费力";最后,对生命而言,"需要"意味着"匮乏",其不仅是对生命的低估,而且导致了人的物化。然而,鲍德里亚没有区分作为目的的需要和作为手段的需要、资本需要和人的需要,最终使自身陷入乌托邦主义和虚无主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马成昌[5](2017)在《德里达解构思想中的尼采关切》一文中研究指出德里达的尼采关切包括对尼采哲学的理解与运用两个方面。他对尼采作一种文字学、符号学的解构性理解,认为尼采创造一种不具有固定意义的符号系统,强调对世界的主动解释与多元理解,抛弃一切形式的在场真理性,不执着于某种超验与本源,而是永无止境的解码。他把尼采的这种理解运用于对传统二元论与文本权威诸领域的批判,并通过颠倒与消除两个步骤实现对其的摒弃,即颠倒二元性逻辑,提出补充性逻辑,创建诸如延异、散播、踪迹等概念,以此达到对二元论的限制,表明此种哲学路线的局限性。德里达的解构策略来源于尼采的思想方式,尼采以颠倒形式实现价值重估,并以透视主义的方式消除这种对立。(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7年12期)
郑朝阳[6](2017)在《德里达解构思想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德里达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之一。德里达独创了"解构"、"延异"等一系列概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解构思想。其解构思想不仅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而且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都具有强有力的批判。但它本身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即易使人陷入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泥潭。(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7年06期)
郭伟[7](2016)在《解构思想对文学研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耶鲁学派"为代表的美国解构批评,无疑受到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深刻影响。然而,德里达的哲学究竟如何影响了文学研究,这绝非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批评家卡勒从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而发人深省的解读。(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刘杰[8](2016)在《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是解构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解构思想有其丰富的内涵,在今天,解构成为了"分析"、"批判"的同义词。其实,生活中很多人有意无意间都在用着解构思想思考问题。当前,我们所生活的时代进步很快,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科技使人"边缘化"了,人们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思想跟不上科技发展的节奏;资本主义试图使他们的价值观念居于全球的中心地位,变相的以推行"普世价值"来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我国一些人们理想信念的失落,社会意识形态的激烈冲突这一现实,不由得使人深思解构思想中关于"去中心化"、关注"他者"以及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的批判等问题的现代意义。在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解构思想仍然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16年06期)
王晶[9](2016)在《用新媒体语言解构思想政治教育之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语言的应用,梳理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变化。包括发布平台方面,微信、微博、自媒体的崛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如新媒体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等方面。(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田仁湛[10](2015)在《从“虚假需要”看马尔库塞解构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提出"虚假需要"以勾勒现代发达社会生存方式的解构。这种解构导致生产、生活、消费、闲暇、话语等领域新的异化。与马克思从经济上分析不同,马尔库塞从意识形态切入,剖析了其中的问题:主体消融于客体;社会在异化和操控中解构;财富和劳动日趋分离;人的存在之无根基状态和乌托邦期望。无疑,这种分析不仅开启了新的理论视野,而且对于当下人的生存不无启示。(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解构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誊写员巴特比》虽然是麦尔维尔19世纪的作品,却处处体现出超前的解构倾向:首先,体现在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上,律师对巴特比由冷漠到关怀的态度转换体现了资本主义现代文明中心的消解和人文主义关怀的回归;其次,体现在传统二元对立的转换上,律师和巴特比的对立即意识与无意识、理性与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种二元对立的颠覆和转换无一不展现了麦尔维尔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解构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解构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1].邹杰慧.当代文人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解构思想及表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
[2].贾金语,郭晶晶.中心的消解与对立的颠覆——论《誊写员巴特比》中隐藏的解构思想[J].外语教育.2018
[3].屈海燕.《庄子》与德里达解构思想比较[J].学术交流.2019
[4].马新锋.鲍德里亚“需要之解构”思想探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5].马成昌.德里达解构思想中的尼采关切[J].学术交流.2017
[6].郑朝阳.德里达解构思想刍议[J].理论观察.2017
[7].郭伟.解构思想对文学研究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
[8].刘杰.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当代价值[J].理论观察.2016
[9].王晶.用新媒体语言解构思想政治教育之变[J].新媒体研究.2016
[10].田仁湛.从“虚假需要”看马尔库塞解构思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