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探索性创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组织匹配,战略匹配
探索性创新论文文献综述
吴航,陈劲[1](2019)在《探索性与利用性国际化的创新效应:基于权变理论的匹配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已有研究对于不同国际化战略的创新机理缺乏关注。基于探索与利用视角,将国际化战略划分为探索性国际化与利用性国际化,实证研究了两种国际化战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检验了企业年龄、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国际环境动荡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探索性国际化、利用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探索性国际化对创新绩效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必须与组织(企业年龄)、战略(母国与东道国相似性)、环境(国际环境动荡性)因素相匹配。(本文来源于《科研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金伟林,吴画斌[2](2019)在《打造创新型企业大学——基于海尔大学的探索性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尔大学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变成一个对内对外赋能的平台,其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搭建对外赋能平台、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本文选取海尔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大学及如何赋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页图所示。一、打造认知、链接、重构叁种能力(本文来源于《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吴画斌,陈政融,魏珂[3](2019)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引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海尔集团COSMOPlat的探索性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特别是制造产业急需转型升级,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起着创新引领的作用,选取海尔的COSMOPlat为研究对象,剖析海尔的智能制造模式及转型升级服务。研究显示:企业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两化融合,满足用户最佳体验,使其全流程、全周期参与,实现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构建共创共赢的生态系统。同时,领先企业通过构建平台可以提供智能化转型升级服务,带动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连上实现整体升级。借此希望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可行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厉娜,谢在阳[4](2019)在《创新研究新视角——探索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已成为驱动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与探索性创新强调创新过程和模式不同,突破性创新更关注创新结果,更能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是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分析探索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间的关系,揭示探索性创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产生重大的技术发展,促使整个产业重新洗牌,进而创造全新的市场和产业的突破性创新,从其他视角弥补突破性创新实现路径理论研究的不足。(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晟,赵春舒[5](2019)在《消除大爆炸创新周期中“熵阶段”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立足于大爆炸创新模型结构,探索身处于大爆炸创新环境下的企业应该如何通过"耗散结构"等方式消除大爆炸创新周期中的"熵阶段",通过去"熵"化行为为企业重新打造新的发展周期。以建立长期有效的创新竞争机制,本研究的探索和延伸可以对大爆炸创新理论的未来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9年25期)
陈思睿,杨桂菊,王彤[6](2019)在《后发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机理模型——基于小米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尽管产学研界一直在探讨和推动后发企业的创新升级问题,但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面临创新转型困境,难以自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颠覆性创新是资源和人才匮乏的后发企业实现创新的有效途径。但关于颠覆性创新机理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本研究对小米公司颠覆性创新的行为与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总结归纳了后发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机理模型。模型表明:后发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服务以及拓展模式等多种创新行为实现颠覆。组织搜索(同行搜索和跨界搜索)是后发企业实施颠覆性创新的重要驱动力,而企业的机会能力强化调节了后发企业组织搜索和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刘志迎,曹淑平,武琳,廖素琴[7](2019)在《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循环迭代创新的演化机制——基于单案例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下,商业模式创新的迭代理念开始受到关注,但对于商业模式迭代循环创新的演化机制仍然缺乏深入考察。本研究基于迭代创新研究视角,以星空传媒为例,探究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逻辑与结构要素,尝试解构商业模式迭代创新黑箱,提出互联网企业叁阶段和五要素的商业模式循环迭代模型。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包含叁个递进阶段,即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价值主张、资源整合、产品创造、营销模式和盈利模式,五大要素嵌入在叁个阶段之中;企业依据五大要素推动商业模式的快速迭代创新。该研究可为互联网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提供管理启示。(本文来源于《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期刊2019年04期)
戴胜利,李迎春,张伟[8](2019)在《技术创新联盟影响因素与路径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本文来源于《科技进步与对策》期刊2019年19期)
张鑫[9](2019)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乡村振兴”创业实践的探索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促进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创业实践以及创新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对于发展中国经济与政治的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现"乡村振兴"创业实践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能够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振兴"创业实践中的路径与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尹中立[10](2019)在《科创板:证券市场制度的探索性创新》一文中研究指出“跟投”制度是科创板的重大制度创新,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IPO过程中的财务造假行为,减少各种寻租行为,但应在券商内部建立“防火墙”制度,避免其与上市公司间形成“合谋”的利益共同体。我国股市在交易规则方面缺乏做空机制,使其运行陷入了“政策市”和坐(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7-04)
探索性创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海尔大学通过不断创新,逐渐变成一个对内对外赋能的平台,其主要体现在构建了利于创新的知识平台、搭建对外赋能平台、扮演创新创业孵化器平台。本文选取海尔大学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建立创新型企业大学及如何赋能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页图所示。一、打造认知、链接、重构叁种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探索性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1].吴航,陈劲.探索性与利用性国际化的创新效应:基于权变理论的匹配检验[J].科研管理.2019
[2].金伟林,吴画斌.打造创新型企业大学——基于海尔大学的探索性实践研究[J].企业管理.2019
[3].吴画斌,陈政融,魏珂.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引领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海尔集团COSMOPlat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
[4].厉娜,谢在阳.创新研究新视角——探索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关系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9
[5].陈晟,赵春舒.消除大爆炸创新周期中“熵阶段”的探索性研究[J].价值工程.2019
[6].陈思睿,杨桂菊,王彤.后发企业的颠覆性创新机理模型——基于小米公司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
[7].刘志迎,曹淑平,武琳,廖素琴.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循环迭代创新的演化机制——基于单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9
[8].戴胜利,李迎春,张伟.技术创新联盟影响因素与路径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
[9].张鑫.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乡村振兴”创业实践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
[10].尹中立.科创板:证券市场制度的探索性创新[N].社会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