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圣经故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大千,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张大千 以东方之笔 绘圣经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雅歌·香草嘉果良木册》(十二开)系张大千1977年的作品,他以圣经中的《雅歌》第一、二、四、七章中各节之诗歌为题材,颇具创意,绘制水仙花、青草、沉香、百合花、菖蒲、石榴、桂树、乳香树、苹果、松树、柏树、葡萄等12幅,是一本山水花卉册页。张大千将圣经题材引入其艺术创作之中,每幅册页上题字以标明图画所描绘的经文出处,可谓中西合璧的成功作品。本期艺苑特刊登《雅歌·香草嘉果良木册》的12幅作品,以(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9年06期)
贾海燕[2](2019)在《《口铎日抄》与晚明天主教传教士的圣经故事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天主教传教士着书立说时将众多圣经故事译介入华,传教士所述圣经故事既是对《圣经》的片段式摘引与意译,也是西方教会文学东传的内容之一。《口铎日抄》记录了晚明艾儒略等传教士在福建的布道活动,其圣经故事讲述颇具"现场"意义,出于宗教传播的目的,传教士的讲述也不乏"断章取义"之处。从《口铎日抄》所述圣经故事的内容及其叙述策略可以窥见晚明传教士布道中如何宣讲圣经故事以及圣经故事传播中传教士与中国教徒的互动情况。(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9年01期)
房萍[3](2018)在《圣经故事与高级英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对英语语言的影响也深入到很多方面,比如词汇、写作、篇章等等。因此,在高级英语教学中老师应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圣经故事,从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张海云[4](2018)在《英语类专业开设圣经故事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英语类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作为一部浩瀚巨着,与西方文明有着紧密的关系,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其影响力遍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英语系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基于兄弟院校的调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将圣经故事作为限选课纳入2014级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截止目前已有3个年级的英语专业开设此课程,并作为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开设。2017级商务英语和英语专业均开设此课程。此课程的开设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学习西方文学,提升个人文化素养,学习圣经内容相关知识和其他文化相关课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文理导航(上旬)》期刊2018年09期)
田甜[5](2018)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圣经故事文本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作为西方文明的缩影,在西方世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圣经故事类文本的翻译,能够促使更多的国人了解西方文化的底蕴,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自身文化发展。虽然圣经故事类的中文译本众多,然而翻译的质量却参差不齐,这不仅阻碍了圣经故事的传播,也不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如何进一步提高该类文本的翻译水平,成为圣经故事图书发展过程中丞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生态翻译学的关照下,基于《儿童圣经》的翻译过程,探讨圣经故事翻译的限制因素,剖析该类文本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进而提高译文的翻译效果。根据生态翻译学“叁维转换”的翻译视角,译者要全面掌握翻译生态环境,在语言、文化、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1)圣经故事类文本的制约因素是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语言因素是中英文差异造成的,文化因素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两者为递进关系。(2)译者要在原文和译文之间发挥中心作用,协调源语和目的语两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在语言、文化、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活动,以提高译文的整体适应选择度。将生态翻译学与圣经故事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有机结合,赋予了本研究以创新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圣经类文本翻译质量的提高,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且也有助于验证生态翻译学在翻译实践中应用的实用性与广泛性,为促进生态翻译学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6-10)
焦玉海[6](2018)在《圣经故事回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圣经》中有许多故事,都堪称人类历史之最。当然,圣经中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它的神秘性、神圣性、思想性,几千年的历史跨越,卷帙浩繁,气势恢弘,波澜壮阔,故事复杂,人物众多等,都堪称世界之最。请关注圣经吧,所有人都需要它的滋养。当年的以色列人不听命,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全死在了旷野,不允许进入福地。今天的不听命者,同样要付出相称的代价,难以进入天国。不听命,就是不相信天主的圣言和德能,不遵守天人盟(本文来源于《中国天主教》期刊2018年01期)
尤思德,侯朝阳[7](2017)在《圣经故事:当代中国大陆的西方文化启蒙读本》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由于圣经只能经由教会购买,就一般读者而言,对圣经故事的阅读就替代了圣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只注重圣经的文学与历史价值。本研究对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大约20部圣经故事集加以分析,依据各个版本的出版动机、故事选取和重述圣经故事的方式进行分类,探究圣经故事在中国大陆作为文化启蒙读本的状况及其原因。(本文来源于《圣经文学研究》期刊2017年01期)
林夏[8](2017)在《《圣经故事》的多雷插图》一文中研究指出多雷(1832-1883)是法国19世纪着名的画家。他生于斯特拉斯堡,自幼喜爱绘画。先以幽默画成名,后转向插图,大获成功。他为巴尔扎克的小说、但丁的《神曲》、拉封丹的寓言和《圣经》绘制了大量的插图。《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分《旧约》和《新约》两大部分。《旧约》是希伯来(犹太)民族与神定立的"约",犹太教奉为法典。《新约》是基督降世之后,与人重立的(本文来源于《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期刊2017年04期)
郑心如,周才庶[9](2016)在《汉字与《圣经》故事的关联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举例分析汉字的结构表意,对照相应的《圣经》故事,发现汉字所传达的含义与《圣经》中的故事描述存在相似性。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字形构成和衍变体现出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圣经》中的故事也是一种对于世界的认知,因而汉字与《圣经》故事的关联性来自于华夏民族与犹太民族对原初世界的认知状况的相似性。(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6年33期)
任东升,任舒羽[10](2016)在《神秘剧——视觉立体化的圣经故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黎圣母院》一书开篇说道"在司法宫上演神秘剧"。神秘剧,英文是Mystery Play,指的是根据圣经故事改编的戏剧,俗称"圣经剧",有独白、对白和伴随音乐。早在基督教诞生不久的公元1世纪后期就出现了以圣经故事为内容的剧作,如《基督受难》。1150年前后,在英格兰出现了一部标题为《亚当之谜》的法语或者说盎格鲁-诺曼语剧作,主要内容是人所熟知的关于人类堕落以及早期先知们的故事,包含道具、场景、对话、情节和音乐等几乎所有的戏(本文来源于《世界文化》期刊2016年11期)
圣经故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晚明天主教传教士着书立说时将众多圣经故事译介入华,传教士所述圣经故事既是对《圣经》的片段式摘引与意译,也是西方教会文学东传的内容之一。《口铎日抄》记录了晚明艾儒略等传教士在福建的布道活动,其圣经故事讲述颇具"现场"意义,出于宗教传播的目的,传教士的讲述也不乏"断章取义"之处。从《口铎日抄》所述圣经故事的内容及其叙述策略可以窥见晚明传教士布道中如何宣讲圣经故事以及圣经故事传播中传教士与中国教徒的互动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圣经故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大千以东方之笔绘圣经故事[J].中国宗教.2019
[2].贾海燕.《口铎日抄》与晚明天主教传教士的圣经故事叙事[J].世界宗教文化.2019
[3].房萍.圣经故事与高级英语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
[4].张海云.英语类专业开设圣经故事课程的实践和探索——以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英语类专业为例[J].文理导航(上旬).2018
[5].田甜.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圣经故事文本翻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6].焦玉海.圣经故事回想[J].中国天主教.2018
[7].尤思德,侯朝阳.圣经故事:当代中国大陆的西方文化启蒙读本[J].圣经文学研究.2017
[8].林夏.《圣经故事》的多雷插图[J].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2017
[9].郑心如,周才庶.汉字与《圣经》故事的关联性[J].青年文学家.2016
[10].任东升,任舒羽.神秘剧——视觉立体化的圣经故事[J].世界文化.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