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对算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2D-Relay,用户配对,5G通信
配对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吕文怡,金彦亮[1](2019)在《D2D中继通信中的一种稳定用户配对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端到端(Device-to-Device,D2D)中继通信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中一种能够提高通信系统性能的有效手段。为D2D中继系统提出了一种稳定的用户配对算法,该算法采用对称配对理论中的概念,能够保证得出的配对方案绝对稳定。最后的数值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保证配对稳定的同时使系统获得比传统算法更优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9年08期)
江达海[2](2018)在《二维DOA估计及参数配对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DOA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在雷达、水下定位、生物医学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二维DOA估计算法是DOA估计中的研究热点,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目标的空间方位估计。而由二维DOA估计所衍生的参数配对问题同样也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配对方法的优劣决定了最终估计结果的精确度。针对现有二维DOA估计算法的不足,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1)引入一种参数自动配对的改进二维DOA估计结合算法本文将矩阵束与求根MUSIC方法进行结合得到改进的二维DOA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求根多项式实现了一维参数与二维参数的自动配对,较好克服了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配对错误的问题。为降低多项式求根复杂度,在结合算法基础上又引入了一种多项式迭代降阶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算法复杂度。在矩形阵列模型和L型阵列下对该结合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结合算法在小快拍与低信噪比情况下估计性能较现有二维DOA估计方法的优越性。(2)提出一种实特征值检测的二维参数配对算法传统的二维参数配对方法通常利用二维参数强相关性来对特征分解后的参数顺序重新调整来实现参数的配对,然而在重复特征值情况下,往往利用参数的相关性已经不能正确反映两维的特征值间的匹配情况,导致配对过程易出现错误。本文在所述的DOA估计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特征值检测的二维参数配对算法,该方法通过将特征值由复数空间映射到实数空间来进行重复特征值判定,并对每个重特征值重数进行标记和分类,便可以对所有两维参数信息正确配对。通过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4-10)
王志诚,徐卉,郭晓江,高叶盛[3](2017)在《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L阵2D-DOA配对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阵两维到达方向(2D-DOA)估计中方位角和俯仰角配对错误导致的模糊问题,对一种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配对算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建立的L阵信号模型,用超分辨算法获得在非相干源和相干源时的L阵两组线阵的一维DOA估计。由一个线阵接收数据和估计的一维DOA得出信源的最大似然估计,构造第一个信源协方差矩阵,其中目标的排列顺序与该线阵估计的一维DOA顺序对应;再用两个线阵接收数据的互相关矩阵估计第二个信源协方差矩阵。当两个线阵估得的一维DOA对应时两个信源协方差矩阵等价,可由两个矩阵中元素的位置关系实现配对,获得无模糊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低信噪比、小快拍数下均具较高的鲁棒性,适用范围广,在无任何先验信息条件下能较准确地实现配对。(本文来源于《上海航天》期刊2017年06期)
李杨,蔡俊,王飞[4](2017)在《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距离速度去耦合配对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目标运动时,只需对上下差频信号进行FFT运算即可得到多普勒频率,根据相关计算公式可得到距离、速度;多目标运动时,会遇到上下扫频频域配对处理问题,配对处理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能否准确测出各运动目标具体参数。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对MTD-频域配对算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仿真效果良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7年34期)
马育育[5](2017)在《不同NOMA通信场景下的用户配对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系统中,多用户共享相同的通信资源且在功率域复用。哪些用户共享相同的通信资源对系统性能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有必要研究用户配对算法。本文在下行NOMA通信场景、协作式下行NOMA通信场景和下行毫米波NOMA通信场景下研究用户配对算法。下面具体介绍本文的主要贡献。首先,本文在下行NOMA通信场景中提出了两种新型用户配对算法。该系统包含一个N天线基站(Base Station,BS)和K(K≥ 2N且K是偶数)个单天线用户,且BS中选择从2N个用户进行服务。另外,我们提出了信号增益差和信号空间对齐(Signal Difference and Alignment,SDA)的框架以在NOMA系统中实现公平和高频谱效率的用户配对,且考虑了性能和复杂度的折中。具体地说,BS按照用户的大尺度衰落(Large-Scale Fading,LSF)增益对其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并选择前N个LSF增益较大的用户产生下行迫零波束成形(Zero-Forcing Beamforming,ZFBF)向量。基于信号空间对齐(Signal Space Alignment,SSA)理论,BS从有序用户组的后半部分选择N个次级用户。不同于传统的用户调度,SDA框架使用有序用户组,这为NOMA制造了信号强度差,而且使用机会型SSA方法能够选择出使组间干扰泄露最小的次级用户。此外,SDA的框架能够在低系统开销的情况下分布式实现且有较好的性能。仿真的结果证明所提方案能够提升下行NOMA系统的性能。其次,本文在协作式下行NOMA通信场景中提出了两种用户配对算法。该系统包含一个N天线BS且选择N对单天线用户进行服务。一对用户包含一个近用户和一个远用户,它们的信号在发送端进行迭加且接收端使用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按照SIC,近用户有远用户信号的先验信息,所以近用户可以转发远用户的信号。携能无线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SWIPT)技术被应用于该协作式下行NOMA系统,其中近用户从BS收集能量以转发远用户的信号。另外,使用ZFBF可以移除掉近用户的组间干扰,且为了最小化远用户的组间干扰,本文提出了两种用户配对算法。为了保证用户的性能,还提出了功率分配方案。仿真结果说明所提的用户配对算法可以提高协作式下行SWIPTNOMA系统的性能。最后,本文在下行毫米波(Millimeter-Wave,mm Wave)NOMA通信场景中提出了叁种用户配对算法。此方案中,将mmWave应用于NOMA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M天线的BS和多个单天线用户,且mmWave和NOMA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两个关键技术。为了减小系统开销,基于用户和BS间距离提出了叁种用户配对算法,即随机的近用户随机的远用户(Random Near User and Random Far User,RNRF),最近的近用户最近的远用户(Nearest Near User andNearest FarUser,N-NNF)和最近的近用户最远的远用户(NearestNearUserand FarthestFarUser,NNFF)。组内用户的信号在发送端迭加,且SIC被应用于接收端。另外,所提方案关注单波束且随机波束成形被应用于mmWave NOMA通信系统中,这可以进一步减小系统开销。使用随机几何刻画所提mmWave NOMA通信系统的性能。推导出了叁种用户配对算法的中断概率和和速率的闭式表达式。蒙特卡洛仿真证明mmWave NOMA通信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且证明了推导出的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11-30)
方敏,程子扬,何子述,李军[6](2018)在《惯导误差下分布式雷达多目标空间配对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分布式高速雷达组网平台存在大的惯导误差时,要实现多目标环境下的组网信号级融合检测,必须解决多目标的空间配对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距离信息,结合多路径信息冗余特点的方法来实现多目标空间配对。首先,从理论上推导了判别目标正确配对的表达式,并分析了表达式结果与目标配对情况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当前目标配对情况设计出相应的目标配对方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目标配对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林毅,张建伟,刘洪[7](2016)在《基于二次代码集的飞行计划配对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包含空域飞行阶段且不存在二次代码的飞行计划配对问题,首次提出一种基于"二次代码集"的飞行计划与航迹配对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边界搜索算法提取航迹轨迹轮廓,然后将其与计划轨迹分为航路飞行阶段和空域飞行阶段计算配对置信度,并将配对置信度与事先设定的置信度阈值相比较确定是否配对;同时针对长期计划的计划轨迹不变性提出一种基于航迹历史轨迹时间序列分类学习的方法处理其配对问题。通过某大型流量系统应用实践证明,提出的飞行计划配对方法不仅能解决常规计划配对问题,也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二次代码缺失的飞行计划配对问题。(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王照晖[8](2016)在《配对算法在汽车仪表测试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液晶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仪表的显示策略越来越复杂。为了验证复杂的功能,对软件测试提出新的要求,与之前使用的穷举测试相比,配对测试在不影响测试质量的基础上,通过配对思想筛选测试用例,大大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缩短测试执行的时间,在时间和成本两方面为项目创造良好的效益。(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董东风[9](2015)在《瑞士赛制配对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瑞士赛制(包括配对规则)从最初开始发展至今在不断完善。笔者在查询文献资料、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瑞士配对规则进行了专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瑞士配对方法存在大量重复计算,计算不精确,影响了计算机配对效率;且手工难以完全按照瑞士规则中的移位和换位规则执行配对操作。对此,笔者提出了新的"嵌套式循环轮次"配对方法,并给出了其配对轮次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可以达到精确计算目的,提高计算机的配对效率和智能化。由于配对轮次的生成方法遵循了循环赛"固定轮转法"原理,使瑞士配对方法更容易理解,也方便手工操作记忆,同时,更能满足瑞士规则中的浮动规则要求。可以说,从配对的效率和可操作性上,新方法可以改进传统瑞士配对方法。(本文来源于《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李丽,宋燕辉,孔凡凤[10](2014)在《基于SNR的LTE上行虚拟MIMO多用户配对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LTE系统上行链路中的虚拟MIMO(Multil-input Mutil-output)(VMIMO)多用户配对问题,首先构建一个VMIMO系统模型,参考用户配对前后的输出信噪比,对常见的随机配对、正交配对、交叉容量配对及最大容量配对算法进行理论上的推导分析;然后就系统容量、容量损耗、用户公平性及计算复杂程度四项性能指标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正交配对算法的计算复杂程度与配对用户数无关,并且随着基站侧接收天线的增多,算法的复杂程度反而有所下降。与其他叁种配对算法相比较,正交配对算法系统合容量、用户容量损耗与用户公平性叁者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有利于充分发挥VMIMO技术的优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4年11期)
配对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DOA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在雷达、水下定位、生物医学方面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中,二维DOA估计算法是DOA估计中的研究热点,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目标的空间方位估计。而由二维DOA估计所衍生的参数配对问题同样也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配对方法的优劣决定了最终估计结果的精确度。针对现有二维DOA估计算法的不足,本文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工作:(1)引入一种参数自动配对的改进二维DOA估计结合算法本文将矩阵束与求根MUSIC方法进行结合得到改进的二维DOA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求根多项式实现了一维参数与二维参数的自动配对,较好克服了传统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配对错误的问题。为降低多项式求根复杂度,在结合算法基础上又引入了一种多项式迭代降阶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算法复杂度。在矩形阵列模型和L型阵列下对该结合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结合算法在小快拍与低信噪比情况下估计性能较现有二维DOA估计方法的优越性。(2)提出一种实特征值检测的二维参数配对算法传统的二维参数配对方法通常利用二维参数强相关性来对特征分解后的参数顺序重新调整来实现参数的配对,然而在重复特征值情况下,往往利用参数的相关性已经不能正确反映两维的特征值间的匹配情况,导致配对过程易出现错误。本文在所述的DOA估计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实特征值检测的二维参数配对算法,该方法通过将特征值由复数空间映射到实数空间来进行重复特征值判定,并对每个重特征值重数进行标记和分类,便可以对所有两维参数信息正确配对。通过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对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1].吕文怡,金彦亮.D2D中继通信中的一种稳定用户配对算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9
[2].江达海.二维DOA估计及参数配对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王志诚,徐卉,郭晓江,高叶盛.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L阵2D-DOA配对算法研究[J].上海航天.2017
[4].李杨,蔡俊,王飞.毫米波雷达多目标距离速度去耦合配对算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7
[5].马育育.不同NOMA通信场景下的用户配对算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7
[6].方敏,程子扬,何子述,李军.惯导误差下分布式雷达多目标空间配对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7].林毅,张建伟,刘洪.基于二次代码集的飞行计划配对算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
[8].王照晖.配对算法在汽车仪表测试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6
[9].董东风.瑞士赛制配对算法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10].李丽,宋燕辉,孔凡凤.基于SNR的LTE上行虚拟MIMO多用户配对算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