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磁探测卫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频信标,试验卫星,电离层层析成像,探测系统
电磁探测卫星论文文献综述
孙芳,甄卫民,袁亚平,欧明,于晓[1](2017)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叁频信标探测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1、探测系统概述星载叁频信标机是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的载荷之一。叁频信标探测系统由星载叁频信标机、地面叁频信标接收机和电离层反演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叁频信标探测系统利用该载荷发射VHF(150MHz)、UHF(400MHz)和L(1067MHz)叁个频率的相干信号,结合地面叁频信标接收机组网观测,基于差分多普勒和电离层层析成像原理,可获得区域大范围的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和电离层电子(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八)——专题71:内磁层动力学、专题7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专题73:地热:“学”以致“用”、专题74:电磁卫星观测与应用》期刊2017-10-15)
刘超,关燚炳,张爱兵,郑香脂,孙越强[2](2016)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朗缪尔探针电离层探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的任务要求,自主设计研制了卫星载荷朗缪尔探针仪器,以实现对空间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为探索大地震短临预测与预警新方法提供空间观测数据.该朗缪尔探针的传感器采用优化的球形传感器,上半球是收集极,下半球是保护极,消除了其结构与支撑杆连接处的终端效应.传感器表面采用了TiN镀层,保证了其耐原子氧剥蚀能力和均匀的表面功函数.通过在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院行星际物理研究所(INAF-IAPS)的地面等离子体环境下的测试,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朗缪尔探针载荷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能够实现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任务要求.(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18期)
周斌,程炳钧,张艺腾,张镇祁,王劲东[3](2014)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中国第一颗近地轨道电磁场科学探测试验卫星,探测空间背景磁场是其重要任务之一.空间背景磁场探测需要在卫星平台上对空间矢量磁场进行长期稳定准确探测,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采用磁通门磁强计和基于CPT效应的绝对磁场校准装置(Coupled Dark State Magnetometer,CDSM)分别探测空间相对矢量磁场以及绝对标量磁场,通过数据处理,使最终的矢量磁场探测数据具有准确性.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在理想模型下拥有解析解,实施过程中载荷的噪声、准确度及稳定性影响模型的准确性,会产生数据校准误差.通过对在轨磁场探测的模拟确定了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性能,验证了在载荷设计性能的基础上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磁场探测可以实现1nT的准确度.(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周斌,程炳钧,王劲东,张镇琦,李磊[4](2013)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我国第一颗近地轨道电磁场科学探测试验卫星,探测空间背景磁场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空间背景磁场探测需要在卫星平台上对空间矢量磁场进行长期稳定的准确探测,除了卫星平台为载荷提供了良好的磁洁净控制和足够长的伸杆外,还需要合理的载荷探测方案。本文介绍了利用CPT效应绝对标量磁场探测数据,对磁通门磁强计相对矢量磁场探测数据进行校准的方法使最终的矢量磁场探测数据具有准确性。这是一种拟合的校准方法,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它拥有理论上的解析解,在实施中载荷的性能好坏决定了假设条件的符合程度,间接影响最终校准误差。本文通过对在轨磁场探测的模拟,确定它的实际性能,并验证了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平台上的磁场探测可以实现1nT的测量准确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3-10-20)
刘浩[5](2012)在《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协同任务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探测卫星在太空中运行,利用星载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探测,获取电磁频谱信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控制卫星维护成本,且提高单个访问时间窗获取有效电磁频谱信息的效率,搭载多个载荷的电磁探测卫星应运而生,多个载荷可同时工作,协同完成复杂的对地电磁探测任务,也相互制约产生冲突,且工作模式更加复杂。于是,为卫星任务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论文针对新型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结合卫星任务规划的现状,采用高效的分布式规划方法研究任务随到随处理的在线规划的相关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1.建立了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任务驱动规划模型。首先分析了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的工作原理和对地探测工作流程,对任务规划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针对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任务规划的特点,引入多智能体系统,采用基于独立知识库的智能体对参与规划的卫星和星上携带的多个载荷进行建模。该模型将任务规划和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的结构特征结合起来,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够适用于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的任务规划问题。2.设计了多载荷卫星Agent多层次混合协同规划算法。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多载荷卫星协同任务规划模型,提出了基于合同网协议和黑板模型的任务分配算法,首先通过合同网协议完成任务星间协同,然后通过黑板模型完成任务在载荷间分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多载荷卫星任务规划问题。3.设计了面向任务的星载存储器文件组织方法。针对具有分文件优先下传功能的新型卫星,分析文件存储和读写的特点,面向不同优先级的对地探测任务,建立探测数据星上文件组织模型,设计了星上文件组织的启发式迭代寻优算法,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4.设计并实现实验系统,以验证本文提出的相关关键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2-11-01)
周斌,赵华,王劲东[6](2012)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磁场探测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是我国首颗对近地空间电磁环境进行监测的科学试验卫星,磁场探测是其中重要的科学试验内容之一。本文将主要介绍为实现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科学目标而制定的磁场探测方案,包括探测载荷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和卫星剩磁控制等方面内容。这颗卫星的高精度磁强计将采用磁通门原理作为主要的磁场探测原理,为了兼顾长期在轨的数据准确性还配备了一个光泵原理的绝对标量磁场传感器,通过交叉比对实现在轨的数据校准。高精度磁强计的两个磁通门传感器和绝对磁场校准装置,叁个传感器的地面标定、在轨数据处理算法以及数据比对算法对于探测数据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卫星平台的剩磁控制和对磁强计传感器的合理部署,也是磁场探测成功的重要保证。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磁场探测方案可以满足本次科学探测任务要求,同时为未来开展更为深入的空间磁场探测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2-07-09)
王慧林,黄维,邱涤珊,伍国华[7](2011)在《空域频域不确定条件下电磁探测卫星规划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探测卫星对区域目标的覆盖搜索在反恐及海上搜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电磁探测卫星区域搜索任务中存在的空域频域不确定性,构建了电磁探测卫星区域搜索问题(EDSASP)中不确定因素的量化描述模型及决策要素模型,提出了基于贝叶斯决策的电磁卫星任务规划方法,并以信息探测收益和前端截获收益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空域频域不确定条件下电磁探测卫星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空域频域不确定条件下多星搜索探测问题,并且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李新乔,马宇蒨,王焕玉,卢红,张学民[8](2010)在《空间电磁卫星的粒子探测与汶川地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电磁卫星研究地震与空间电离层和磁层的电磁场等参数的变化关系作为地面地震预报研究的补充,是近年来研究地震规律和预报方式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研究空间带电粒子的相关特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了法国DEMETER电磁卫星上的高能电子探测器在2008年间的探测数据,特别是在我国汶川地震前后的数据,研究了内辐射带高能电子在东西经度方向漂移的情况;地震前后汶川上空及不同经纬区域范围内空间电子能谱的变化;以及汶川地区的余震与空间电子通量在短时标上的关联.发现在90~600 keV能区,90°E~110°E,47°N~49°N的汶川北部区域,地震当天与地震前后几天的能谱有明显差别;在VLF发射站引起的电子沉降带上的能谱在地震前有显着低能段涨高.(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安叶,王平连,刘萍,刘玉容,颜蕊[9](2010)在《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数传系统对探测设备的电磁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为了给我国第一颗地震电磁探测卫星的总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对数传系统对探测设备可能造成的电磁干扰进行了重点研究,主要通过数传系统与探测设备间的EMC预测仿真、数传下行信号对电离层造成的扰动分析及数传发射机单机EMC试验验证叁种途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传下行信号不会引起电离层扰动;感应式磁力仪距数传系统电源线的距离至少应为1.2m;同时数传发射机应进行恰当的频率流程设计及剩磁设计,以保证数传系统与探测设备兼容工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0-10-01)
陈浩,李军,景宁,刘湘辉,唐宇[10](2010)在《电磁探测卫星星上自主规划模型及优化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探测卫星自治(AEDS)是一类对地观测卫星,其搜集的信息对工业、科研和军事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电磁探测卫星有效载荷特点,建立了基于动态拓扑结构无环路有向图的星上自主规划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标记更新最短路径搜索的星上自主规划精确算法,对其完备性和时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并对精确算法时间复杂度较高的缺点,将近似支配概念引入到模型中,提出了标记更新最短路径搜索近似算法,分析了算法的近似程度和时间复杂度。最后,根据模拟的数据进行实验及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解决电磁探测卫星自主任务规划问题。(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电磁探测卫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据电磁监测试验卫星(CSES)的任务要求,自主设计研制了卫星载荷朗缪尔探针仪器,以实现对空间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等参数的测量,为探索大地震短临预测与预警新方法提供空间观测数据.该朗缪尔探针的传感器采用优化的球形传感器,上半球是收集极,下半球是保护极,消除了其结构与支撑杆连接处的终端效应.传感器表面采用了TiN镀层,保证了其耐原子氧剥蚀能力和均匀的表面功函数.通过在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院行星际物理研究所(INAF-IAPS)的地面等离子体环境下的测试,验证了本文设计的朗缪尔探针载荷的可行性和正确性,能够实现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的任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磁探测卫星论文参考文献
[1].孙芳,甄卫民,袁亚平,欧明,于晓.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叁频信标探测系统[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十八)——专题71:内磁层动力学、专题72:计算地球物理方法和技术、专题73:地热:“学”以致“用”、专题74:电磁卫星观测与应用.2017
[2].刘超,关燚炳,张爱兵,郑香脂,孙越强.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朗缪尔探针电离层探测技术[J].物理学报.2016
[3].周斌,程炳钧,张艺腾,张镇祁,王劲东.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J].空间科学学报.2014
[4].周斌,程炳钧,王劲东,张镇琦,李磊.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矢量磁场探测方法[C].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六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3
[5].刘浩.多载荷电磁探测卫星协同任务规划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6].周斌,赵华,王劲东.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磁场探测方案研究[C].第二十五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2
[7].王慧林,黄维,邱涤珊,伍国华.空域频域不确定条件下电磁探测卫星规划方法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1
[8].李新乔,马宇蒨,王焕玉,卢红,张学民.空间电磁卫星的粒子探测与汶川地震[J].地球物理学报.2010
[9].安叶,王平连,刘萍,刘玉容,颜蕊.地震电磁探测卫星数传系统对探测设备的电磁干扰研究[C].第二十叁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2010
[10].陈浩,李军,景宁,刘湘辉,唐宇.电磁探测卫星星上自主规划模型及优化算法[J].航空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