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轴论文-老廖

散光轴论文-老廖

导读:本文包含了散光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散光轴,焦度计

散光轴论文文献综述

老廖[1](2019)在《请教:散光轴位如何把握?》一文中研究指出Q:想问一下有经验的加工师傅,在手工磨片时,应该怎么保证散光轴位的准确性呢?晓明A:有一个笨且管用的方法是:先把镜框放到焦度计上打3个水平标记,再放大打孔机上水平地打3个孔;然后把镜片放到焦度计上,对好光学中心和所需的散光轴位,再打3个标记,下面就按照单光镜片的操作流程操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邓嘉进,张劲松[2](2018)在《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记录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Pentacam检查的789例1 141眼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的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并记录相应的年龄、散光值、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和角膜屈光力数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正相关(r=0.139,P<0.001);散光值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负相关(r=-0.293,P<0.05);前房深度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负相关(r=-0.067,P<0.05);角膜厚度与角膜屈光力对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夹角大小无明显关系。结论: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散光轴位有明显差异,并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散光值、前房深度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邓梁,张隆强[3](2014)在《双眼散光轴位匹配分类统计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眼散光轴位的匹配在验光配镜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齐备教授的散光轴位匹配分类法[1],在门诊近3年的验光人员中随机抽取双眼散光患者200例,对其轴位匹配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在验光中的意义。结果:200例双眼散光患者中轴位匹配分类显示:对称性散光最多(占35.5%),其他依次为非对称性散光(占26.5%)、平行性散光(占18.5%)、同轴性散光(占16.5%)、异轴性散光(占3%)。同轴性散光33例轴位匹配进行分类,其中同轴顺律散光占81.82%,同轴逆律散光占18.18%。对称性散光71例轴位匹配进行分类,其中对称性顺律散光占64.79%,对称性逆律散光占29.58%,对称性斜向散光占5.63%。非对称性散光53例轴位匹配进行分类,同向顺律同区占37.74%,同向逆律同区占15.09%,异向同区占16.98%,同向斜向占13.22%,同向顺律异区占9.43%,同向逆律异区占5.66%,异向异区占1.88%。结论:双眼散光轴位匹配比例,对称性散光比例最高。双眼散光轴位匹配的方式不同,会带来配镜不适,应引起的验光师的重视。(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4年01期)

杨伟光,马玉胜,韩莉[4](2012)在《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2009年1月-2011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46例,根据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部位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2),对照组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而观察组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按照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透明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角膜散光情况,但是选择在患者角膜屈光力最大轴向上行透明角膜切口能更明显地减少患者术后角膜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临床应用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实用预防医学》期刊2012年06期)

齐备[5](2010)在《散光轴位参差的诊断和矫正原则(下)》一文中研究指出(续上期)1.7斜轴性平行散光双眼散光轴位同为135或45,为特殊类型的平行斜向散光(图7)。2屈光参差导致的双眼视差2.1光学矫正诱发的视干扰屈光参差若不经过光学矫正,双眼的视网膜影像不能清晰对比,故双眼视网膜影像畸变差异的问题并不尖锐,常被患者忽略。然而配戴矫正充分的光学眼镜后,双眼视网膜所获得的清晰畸变影像若差异到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0年09期)

齐备[6](2010)在《散光轴位参差的诊断和矫正原则(上)》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眼屈光状态完全一致的人在人群中较为罕见,临床上将左右两眼屈光贡献不一致的现象称为屈光参差(anisometropia)。严格地说,双眼屈光状态只要有(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10年07期)

王小兵[7](2008)在《散光视标检查与散光轴位关系的定量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推导散光视标检查与散光轴位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理,从点光源成像入手,逐步定量地推导被检者对散光视标的辨认结果和散光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被检者看到的最清晰散光视标的时钟钟点数乘以30°,即为被检者的散光轴位。或者被检者看到的最不清晰的散光视标的时钟钟点数加上3乘以30°,亦为被检者的散光轴位。结论被检者对散光视标辨认结果和散光轴位之间关系的定量推导有助于正确的理解和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期刊2008年02期)

王小兵[8](2007)在《一种改进的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确定方法。方法:在检影验光时用十字线片作为眼镜轴计来准确确定散光轴位。并比较新方法与传统经验方法和旧的眼镜轴计方法的特点。结果:通过比较得到新的改进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07-08-01)

王小兵[9](2007)在《一种改进的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确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散光轴位是验光结果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决定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检影验光是客观验光的基本技术,因此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的确定十分重要。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的确定方法是在检影中根据散光带的方向来判断散光轴位,常规方式是通过目测将被检者瞳孔区散光带的虚拟延长线与试镜架周边的轴位刻度对应比较.由此得出散光轴位(本文来源于《眼科》期刊2007年04期)

权文生[10](2006)在《散光轴性屈光参差及眼镜的验配(下)》一文中研究指出3.1.2同轴性散光双眼散光轴位同为90或180,为特殊类型的对称性散光。3.1.3非对称性同向散光双眼散光轴位之和大于或小于180,双眼同为顺律、逆律或斜位散光,如:115/80、a65/5、180/15等。根据轴位性质又可以分为:3.1.3.1同向顺律散光,如近视180/30或远视120/85等。可进一步分为:①同向顺律异区散光,如近视5/155或远视95/65等。②同向顺律同区散光,如:近视5/25或远视95/115等。3.1.3.2同向逆律散光,如近视90/65或远视5/150等。①同向逆律异区散光,如近视115/85或远视25/175等。②同向逆律同区散光,如近视65/85或远视150/175等。3.1.3.3同向斜向散光,如:55/145等。(本文来源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期刊2006年11期)

散光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记录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Pentacam检查的789例1 141眼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的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并记录相应的年龄、散光值、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和角膜屈光力数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正相关(r=0.139,P<0.001);散光值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负相关(r=-0.293,P<0.05);前房深度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负相关(r=-0.067,P<0.05);角膜厚度与角膜屈光力对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夹角大小无明显关系。结论: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散光轴位有明显差异,并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散光值、前房深度呈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散光轴论文参考文献

[1].老廖.请教:散光轴位如何把握?[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9

[2].邓嘉进,张劲松.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差异的相关因素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8

[3].邓梁,张隆强.双眼散光轴位匹配分类统计及其意义[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4

[4].杨伟光,马玉胜,韩莉.不同部位选择性预设散光轴透明角膜切口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

[5].齐备.散光轴位参差的诊断和矫正原则(下)[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

[6].齐备.散光轴位参差的诊断和矫正原则(上)[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0

[7].王小兵.散光视标检查与散光轴位关系的定量推导[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8

[8].王小兵.一种改进的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确定方法[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7

[9].王小兵.一种改进的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确定方法[J].眼科.2007

[10].权文生.散光轴性屈光参差及眼镜的验配(下)[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6

标签:;  ;  

散光轴论文-老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