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议企业资产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李佩瑶[1](2020)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老板电器资产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产作为企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其在市场中赢得竞争的物质保障。随着时代发展资产的内涵愈发丰富,需要以更加新颖的角度与方式对其进行评价,资产质量的重要性开始日益提升。家电行业本身具有固定资产投资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等特点,使得资产质量对于家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老板电器作为老牌家电企业,近些年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股价均呈现下降趋势。本文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资产质量评价模型,对家电行业以及老板电器的资产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对老板电器资产质量的变化原因进行探究。以期为优化资产质量评价方法提供思路,为投资客体筛选和资产经营管理带来便利。首先本文以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确定适用于家电行业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而选取30家样本企业,对其2014-2018年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计算以及归一化处理,得到建立模型所需的输入数据;随后使用熵权法对样本企业的资产质量进行评分和等级划分,得到训练神经网络所需要的期望输出值;继而利用所得数据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和仿真测试,结果显示资产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可以将其进行实际应用。接着将老板电器的财务数据输入模型,对其资产质量进行客观评价,输出结果显示企业的资产质量在逐年下滑。为了找到其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用传统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资产质量各项指标进行具体分析。本文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资产周转性质量在资产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家电企业尤其需要注重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第二,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的资产质量评价模型是成功的,其相较于传统财务分析具有快速、客观、整体性等优势,能够为投资者和管理者带来便利;第三,老板电器的存货周转率水平偏低形成了恶性循环,对资产的盈利性和结构性质量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邵珊[2](2020)在《XW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文中认为当今在房地产行业中,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超过了90%,这些中小型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具有普遍性甚至有些问题在整个房地产行业都会出现。比如财务管理不符合相关的规范等情况。我们国家从土地、金融等各个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就是为了使房地产行业形成一定的规范秩序。在这个大背景下,作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XW公司如果仍没有及时地认识风险、应对风险、管理风险,就终将会被市场所淘汰。所以,探讨XW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就有一定的意义与应用领域。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XW公司,根据财务风险的各项理论,识别出了XW公司目前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对财务风险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了XW公司财务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该论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全篇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个部分是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部分,第二部分首先简要地介绍了财务风险的含义与特征,接下来介绍了几种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模型。从第三个部分开始,本文结合了XW公司这样一个实际的案例来讨论企业的财务风险。其中,第三部分简要的介绍了XW公司的基本情况与近五年的财务状况,结合近五年的报表数据分析XW公司具体在哪几个方面存在财务风险并根据财务风险识别模型衡量XW公司破产的可能性。第四部分主要分析XW公司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第五部分就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本文进行了一个总结,并提出未来对于研究财务风险的一些展望。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财务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也非常具有发展前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获得长远发展,就要依靠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希望能够通过对XW公司财务风险的研究为其他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提供一个参考,能够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李锴[3](2019)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S证券公司FH项目为例》文中认为随着规模的迅速上升,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问题也在不断暴露,从2016年爆出的业内首单实质性违约的“大成西黄河大桥通行费收入收益权专项计划”,再到2018年爆出的“庆汇租赁一期计划”等,业内风险事件不断增多,给整个市场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在目前金融行业严监管和经济结构性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IPO收入都在大幅度下降,企业资产证券化正成为证券公司创造利润的重要发力点。但由于资产证券化业务运作过程中,涉及的参与者众多、环节复杂,而且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的制约,有着复杂化、多样化的风险特征,对于证券公司来说,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同时,必须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本文以现阶段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急剧增加,而违约事件频繁爆出为背景,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概括,根据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开展对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本文基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六个流程环节,通过对现阶段市场风险事件现状的梳理和分析,确定出证券公司做为计划管理人在开展业务中的关键风险环节。结合S证券公司现阶段业务管理体系,为其设计了执行过程中关键环节的风险评价体系以及发行成功后的存续期管理风险体系。最后将风险评价体系应用到FH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通过对FH项目风险的系统识别及风险管理,为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研究发现:(1)资产证券化风险事件大多发生在运作流程的关键环节,特别是确定基础资产环节、信用增评级环节、存续期管理环节,证券公司应基于关键环节开展重点风险管理。(2)对于关键环节中,针对不同项目存在的风险,在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时,有必要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结合项目特征,进行风险评估和分析。(3)S证券公司FH项目结合S证券公司新的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对关键环节的高风险类型的风险管理,成功发行并为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
金丹丹[4](2019)在《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资本市场的起步阶段,市场内部资源有限,进入市场的要求相对较高,使大量企业在上市前将其资产进行拆分剥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证券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上市子公司和控股企业集团间的关联交易越来越频繁,母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也越来越严重,分拆上市的弊端越发显着。面对这些问题,整体上市应运而生。随着整体上市的发展,其作用不再仅限于解决分拆上市的弊端,更多的企业企图通过整体上市实现企业效益的提高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自2015年起,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重点指出要创造条件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整体上市的行列。本文以物产中大向其母公司物产集团定向增发新股,反向收购物产集团的主业资产,实现集团主业的整体上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该领域内部理论,研究其在我国市场的财务效应。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同时回顾财经领域专家在财务效应和上市模式动因上提出的理论,为后文的案例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分析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实例,重点阐述了整体上市的进程、整体上市的动因和公司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物产中大整体上市产生的财务效应,并从股价效应、规模效应、效益效应和协同效应这四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及经济附加值法对公司的财务效应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事件有正向的股价效应,股东的财富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同时,公司的财务效益较整体上市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整体上市后公司各业务板块优化互补,减少了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扩大了规模效应,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物产中大整体上市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短期效益得到了提升。虽然本文研究的财务效应提升没有持久性,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国有企业混合改制及整体上市形式的推行,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拟整体上市的企业及本文案例公司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最后总结了案例研究并为其他拟整体上市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企业应依据其发展现状选择合适的上市模式;(2)企业在上市前应制定切实合理的执行方案;(3)管理机构应加大审批力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陈婉莹[5](2019)在《高校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8年《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过,为高校校办企业改革及国资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以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为切入点,从当前监管的现实情况出发,通过对校办企业国资监管的现实困境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完善相关国资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在当前相关法律问题研究较少情况下,对校办企业国资监管改革探索有所裨益。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校办企业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性,在当前,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真空状态显然不符合当前的时代要求。校办企业当前的国有资产监管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上层设计上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设计和监管机制设计,造成监管失位;另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监管制度在落实中尚未建立成熟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造成监管效果不佳。在考虑完善路径时,我们应当看到尽管我国校企具有一定特色,但域外关于赋予校企独立性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此同时,针对现有困境,从上层设计和具体落实两个层面探索我国校企国资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路径。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校企国资监管的具体建议,作为完善相关监管体系的探索。
许晓东[6](2019)在《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且需要多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的工作,尤其对于广播电视行业来说,涉及到许多专业性比较强的设备,其价值和数量都十分庞大,一旦固定资产管理不善将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从而会给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带来相当大的阻碍。本文在总结当前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针对现行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普遍存在着利用效率低下、重占有轻使用、闲置浪费严重、监管体制不顺、监督职责不清、日常管理松散,资产收益部门化、资产非正常损失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结合实际,以我国沿海地区某转播台的资产管理为例,对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从固定资产的采购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希望能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并给具有相同性质的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本文以DS转播台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管理以及最终处置业务作为切入点,运用了调查研究法、理论归纳法以及案例研究法详细分析了 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鉴于DS转播台的业务流程较为繁琐、系统性较强,本文站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上,对在改革背景下DS转播台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归纳其所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剖析可以看出,其所存在的资产管理问题对于DS转播台的运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机构设置不完善,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以及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过低对于DS转播台资产的实物管理影响较大,同时产权不清账实不符,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核算机制不完善给资产的账务处理也造成了困难。通过分析了相关的问题以后,本文针对DS转播台自身的特点,运用调查研究法,总结了其产生相关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固定资产未能有效整合、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为相关问题能够顺利得到解决,提供了有力的着手点。最后,通过对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以及其产生原因的具体分析,作者提出构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具体措施,即通过采购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三个方面,构建起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并结合相关制度和人员提出相应的实施保障措施。促使DS转播台能够克服过去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推动DS转播台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使固定资产在其生命周期内能更高效地发挥作用,为安全播出带来保障,提高观众满意度。
梁志华[7](2019)在《中国政府资产研究》文中认为对于政府资产的研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政府资产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为政府机关相关经费的支出提供保障的同时,政府资产又通过社会总需求这一指标调节社会经济运行,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通过对国内外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研究发现,大多数研究主体是国家,对以政府为主体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实际上中国政府拥有和支配着大量的资产,探索研究中国政府资产的准确货币价值和合适估算方法是必要的。同时,在核算过程中可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管理方法,对维护政府资产权益,促进政府资产规范运作,增强政府资产的利用效率等有较强现实意义。本文对政府资产的研究从政府资产核算和政府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展开。通过对国际和国内国家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比较分析,在遵循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8等国际准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府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参考国内已有对国家资产负债表和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制定出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的类别和主体框架。以理论框架为指导,文章分别估算了中国2016年和2017年的政府资产和政府负债。其中,对非生产资产和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的核算是重点内容。在非生产性资产的核算中,主要测算了土地资产、煤炭资产、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和水资源资产。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政府土地资产应包含的面积进行了重新确定,对石油和天然气资产的核算用净现值法对中国现有已探明的储量进行估算。同时尝试在中国政府煤炭资产和水资源资产的核算中采用净现值法对现有储量应缴资源税折现得到估算值。金融企业国有净资产的计算从重点银行企业扩展到了银行业中的城市商业银行、证券期货业、保险业,具体分析选取的各个企业,并对核算出的数据与《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中的官方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估计算数据的准确性。另外,还估算了生产资产和政府负债。通过估算中国政府资产,发现了在政府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别从生产资产管理,非生产资产管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而政府资产管理的改进将为政府资产的准确核算和计量打下坚实的统计基础。本文对于中国政府资产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非金融类企业国有净资产的估算方法和数据较为合理。文章通过计算分析2010年至2017年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结合《2017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对估算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非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估算数据与官方差别不大,估算方法是较为合适的。第二,非生产资产的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搜集计算中国土地资源、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资产数据过程中发现,自然资源的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只有加大力度针对性的加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非培育性生物资源和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管理和统计工作,才有可能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的核算打下基础。目前可借鉴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做法,尝试编制卫星账户,对自然资源的损耗、新发现资源详细记录,并将各资源账户与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保护政策相联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第三,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核算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分别从银行业、证券期货业、保险业三个行业对金融机构的国有净资产进行了核算。在测算出具体政府资产数据后,根据《国务院关于2017年度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中公布的数据,对核算数据和官方数据进行了分行业对比分析,发现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与官方数据差别较大,其中保险业国有资产的估算数据与官方差距不大,而银行业和证券业的估算数据与官方差距较大,并对可能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只有加强金融企业的管理工作,注重部分金融企业的信息记录和公开,完善金融企业的国有权益数据,分行业、分类别进行汇总,才能实现金融企业国有权益部分的准确计量和真实反映,加强金融资产的管理和监管。第四,中国政府资产总量较大,可被利用的资产较多。本文核算的中国政府资产与实际价值相比是低的。一方面,中国的自然资源丰富,不仅包括文中核算的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等资源,还包括其他各种自然资源,未来对它们的计量将是重要的一环。另一方面,金融企业的国有净资产因数据的可得性等原因未包括全部的金融企业。即便如此,计算得出的中国政府资产的总量仍较大,而且通过对资产负债结构的分析发现,中国政府所掌握的可被利用的资产较多。
张可心[8](2019)在《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文中提出企业资产证券化制度作为一项金融创新,其实质是将存量资产证券化,最终的产品结果称之为资产支持证券。其最显着的特征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并非以发行人自身主体信用为支撑,而是以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撑,这一特征也决定了企业资产证券化较之于传统证券的信息披露制度具有特殊性。另外,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基础资产、监管部门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差异,由此也决定了我国现有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无法满足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在证券市场中,信息披露制度是一项解决信息不对称、缓释和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其实已经发展的非常完善了,但对于企业资产证券化这种全新的金融创新产品来说,由于产品性质不同,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难以适用现有的信息披露规则从而导致资本市场的一些失范现象。所以,尽快构建和完善专门适用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息披露体系显得尤为必要。通过总结域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出我国目前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资产证券化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法规,现有立法效力不足,并且监管部门过多存在多头监管的情况;第二,信用风险制度尚待完善;第三,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制度缺失;第四,信息披露与保密义务存在冲突。具体问题包括信息披露义务主体法定范围过窄、缺乏大类基础资产的详细信息披露规则、未对底层资产债务人作出信息披露要求、信息披露电子化程度不足等。由此,为了完善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发展,有必要在借鉴域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完善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既要构建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也要从具体制度设计上完善我国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以此形成统一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体系。本文内容整体分为三个部分:导言、正文以及小结,其中正文部分包括第一至第四章。导言部分着重论述了本篇文章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及研究的价值意义。正文第一章主要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及其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概念做了简要介绍,并详细介绍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结构,具体包括以各参与主体为重心的横向信息披露结构和以基础资产为重心的纵向信息披露结构。正文第二章主要论述了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正文第三章笔者主要立足于域外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以此探讨对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构建的参考价值。之后,笔者通过总结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不足。正文第四章主要基于域外先进借鉴经验以及我国目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建设宏观大环境以及微观的具体制度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郑天琪[9](2019)在《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以荣盛发展为例》文中认为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也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且需占用较长的时间,因此,房地产企业必须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向外界融资。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辅以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与政策制度的更新和完善,银行贷款的门槛不断提高,上市融资和发行公司债的融资成本高且要求较多,房地产企业传统融资方式难以为继。此时,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的方式逐渐深入,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将流动性较差且不能及时变现的存量资产以证券发行的方式出售给投资人,发起人由此获得融资。该模式不仅融资成本较传统融资模式更低,而且所受的限制更小,因此,作为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逐渐被推广至各行各业,受到企业的青睐。为了更清晰地了解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以及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本文选取了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析,以期对房地产行业的融资方式提供建议和参考。本文以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选取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进行分析。首先,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定义以及涉及到的理论,主要包括金融创新原理、破产隔离原理和信用增级原理;其次,分析我国房地产行业资产证券化的整体现状,主要从行业发展中凸显的问题和资产证券化融资模式两个角度来研究。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主要存在融资规模持续上涨,单一融资渠道依赖性较大,融资方式受政策法规限制的问题,同时,我国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模式按基础资产来分主要有既有债权证券化、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和收益权证券化;然后,分析案例公司购房尾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动因和运作流程。从案例公司公开资料分析得出,企业采取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因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财务指标同比下降、产业转型的大量资金需求和政策限制及市场导向。同时,通过对案例公司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的剖析,得以了解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分析案例公司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的效果,从中得出启示。分析发现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可以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降低资产负债率,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实现表外融资,优化资产负债表;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并认为企业在进行资产证券化时,要合理运用表外融资,及时披露企业信息以及创新融资工具的同时兼顾融资成本。通过对案例的研究,本文认为房地产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不仅能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还能够盘活存量资产,改善企业报表。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案例公司融资模式的动因和效果分析,为房地产企业进行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融资提供模式借鉴及启示。
梁雅禾[10](2018)在《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市场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中国企业在迎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外在风险,尤其是投资业务,常常面临着政策、市场、资金、项目本身等多种风险,错误的投资决策会导致企业负债累累,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抵御风险最为有力的手段,能有效地为企业的投资安全保驾护航。但随着外部环境的频繁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残酷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科层化带来的活力不足,使得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变得迟缓、无效。如何优化完善内部控制流程是我国企业投资管理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能源集团旗下的专业管理煤炭板块的二级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成立至今,公司一直以打造煤炭管理专业化团队、成为省内煤炭整合主体、做好省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近年来,煤炭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全省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工作面临严峻形势,任务艰巨,“去产能”的工作在全省煤炭行业中已全面开展。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为更好地完成升级改造整合的工作,在政策的支持下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在去除不良资产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优质新资源,希望能够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省内煤炭行业的领军企业。“减增”当中就涉及到了很多投资业务的开展,但纵观目前公司已开展或正在开展的投资业务,出现的流程瑕疵、推进迟缓、潜在风险较大、决策结果失败等问题都直接反应了公司在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工作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内部管控的流程,不合理的流程导致内控管理失效,从而导致决策失败。所以为了保障后续的投资业务能够有效推进、防御风险,对项目投资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成为了企业最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因此,本文以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为研究对象,参照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投资内部控制流程的实际情况,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采用人员调查和案例分析方式,对内控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为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在投资业务内部控制流程改进中提供具体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流程的优化不仅是流程本身的改革,还需要通过对公司工作流程以及组织流程的完善,并以提升信息化、内控人员能力素养;加强内部监督、评估以及政策研究;制度更新作为优化的保障措施,才可全方位保障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二、浅议企业资产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议企业资产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老板电器资产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1.3.3 文献述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资产质量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资产的含义 |
2.1.2 资产质量的含义 |
2.2 资产质量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2.3 零缺陷管理理论 |
2.3 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与方法 |
2.3.1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
2.3.2 BP神经网络算法介绍 |
2.3.3 BP神经网络的应用步骤 |
2.3.4 资产质量评价模型运行工具—MATLAB软件 |
2.3.5 BP神经网络进行资产质量评价的优势 |
第三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资产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
3.1 资产质量评价模型构建的思路 |
3.2 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3.2.1 资产的质量特征 |
3.2.2 家电行业特征 |
3.2.3 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 |
3.3 样本企业的选取 |
3.4 原始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
3.5 熵权法确定期望输出 |
3.6 资产质量评价模型的确定 |
3.6.1 BP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
3.6.2 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 |
3.6.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测试 |
3.7 训练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四章 老板电器资产质量评价及分析 |
4.1 案例背景 |
4.1.1 企业概况 |
4.1.2 选择理由 |
4.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老板电器资产质量评价 |
4.3 老板电器资产质量具体分析 |
4.3.1 资产存在性分析 |
4.3.2 资产周转性分析 |
4.3.3 资产获现性分析 |
4.3.4 资产盈利性分析 |
4.3.5 资产结构性分析 |
4.4 老板电器资产质量存在问题总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建议与结论 |
5.1 相关建议 |
5.2 结论 |
5.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一 :样本企业评价指标数据 |
附录二 :熵权法运算代码 |
附录三 :资产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训练代码 |
附件 |
(2)XW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财务风险的特点 |
2.2 财务风险的种类 |
2.2.1 筹资风险 |
2.2.2 投资风险 |
2.2.3 营运资金风险 |
2.2.4 收益分配风险 |
2.3 Z计分模型 |
第3章 XW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 |
3.1 XW公司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财务状况 |
3.2 房地产行业特点 |
3.2.1 资金需求量大 |
3.2.2 开发周期长 |
3.2.3 易受到宏观政策控制 |
3.2.4 涉及相关产业较广 |
3.3 XW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
3.3.1 筹资风险识别 |
3.3.2 投资风险识别 |
3.3.3 资金回收风险识别 |
3.3.4 收益分配风险识别 |
3.4 XW公司整体财务风险评价 |
3.4.1 指标选取的标准 |
3.4.2 Z计分模型下的财务风险评价 |
第4章 XW公司财务风险原因分析 |
4.1 过度依赖债务筹资 |
4.2 长短期债务的比重失衡 |
4.3 经营管理处管理团队投资经验落后 |
4.4 风险意识不强且未组建风险管理部门 |
4.5 资金回收周期较长 |
4.5.1 资产周转率不稳定 |
4.5.2 信用期的制定比较随意 |
4.6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不完善 |
第5章 防范XW公司财务风险的建议 |
5.1 进行多渠道筹资 |
5.2 改进长短期债务比重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
5.3 提升管理团队素质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
5.4 加强防范风险意识并组建风险管理部门 |
5.5 提高资金回收效率 |
5.5.1 增强资产的变现能力 |
5.5.2 合理制定信用期并加强销售回款的管理 |
5.6 建立符合公司实际的财务预警模型 |
5.6.1 财务指标的修正 |
5.6.2 指标修正后的风险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XW公司2014 年至2018 年资产负债表 |
附录2:XW公司2014 年至2018 年利润表 |
附录3:XW公司2014 年至2018 年现金流量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3)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S证券公司FH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资产证券化规模剧增 |
1.1.2 风险问题逐渐暴露 |
1.2 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 |
1.3 研究创新 |
1.4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关于资产证券化定义的研究 |
2.1.2 关于企业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研究 |
2.1.3 关于计划管理人开展业务的风险研究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产证券化基本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企业资产证券化概述 |
2.3.1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2.3.2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 |
2.3.3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3 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事件及现状分析 |
3.1 企业资产证券化风险事件现状 |
3.2 企业资产证券化关键风险环节案例分析 |
3.2.1 确认基础资产环节 |
3.2.2 信用增评级环节 |
3.2.3 存续期管理环节 |
4 S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关键环节风险评价设计 |
4.1 S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体系 |
4.1.1 公司基本情况 |
4.1.2 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 |
4.1.3 业务风险管理制度设计 |
4.2 确定资产证券化业务关键环节的风险 |
4.3 构建关键环节风险评分体系 |
4.3.1 确定基础资产环节风险评价 |
4.3.2 信用增评级环节风险评价 |
4.3.3 存续期管理环节风险评价 |
4.4 评估结果及应对 |
5 S证券公司FH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5.1 案例基本情况 |
5.1.1 主要参与者 |
5.1.2 证券交易结构 |
5.1.3 证券发行情况 |
5.2 S证券公司FH项目特征 |
5.2.1 双原始权益人结构 |
5.2.2 基础资产涉及多种费用类型 |
5.2.3 基础资产涉及特殊条款 |
5.2.4 基础资产收费涉及不同合约形式 |
5.3 FH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评价及分析 |
5.3.1 确定基础资产环节风险评价及分析 |
5.3.2 信用增评级环节风险评价及分析 |
5.3.3 存续期管理环节风险评价及分析 |
5.4 FH项目关键环节主要风险管理 |
5.4.1 基础资产环节主要风险管理 |
5.4.2 信用增评级环节主要风险管理 |
5.4.3 存续期管理环节主要风险管理 |
5.5 风险管理启示 |
5.5.1 重视关键环节主要风险管理 |
5.5.2 建立健全的公司内部业务风险管理制度 |
5.5.3 建立完善及时的信息披露机制 |
5.5.4 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系统建设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案例总结与分析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整体上市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2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理论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图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整体上市的相关概念 |
2.1.1 整体上市的概念 |
2.1.2 整体上市的基本模式 |
2.1.3 整体上市的动因 |
2.2 整体上市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企业边界理论 |
2.2.3 规模效应理论 |
2.2.4 协同效应理论 |
2.3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相关概念 |
2.3.1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的界定 |
2.3.2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的影响因素 |
2.4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分析方法 |
2.4.1 事件研究法 |
2.4.2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4.3 经济增加值法 |
3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案例描述 |
3.1 整体上市双方公司概况 |
3.1.1 物产中大 |
3.1.2 物产集团 |
3.2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动因分析 |
3.2.1 外部动因分析 |
3.2.2 内部动因分析 |
3.3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进程介绍 |
3.3.1 整体上市方案概况 |
3.3.2 上市模式选择 |
3.3.3 上市结果呈现 |
4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财务效应分析 |
4.1 股价效应分析 |
4.1.1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的股价反应 |
4.1.2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公告效应 |
4.2 规模效应分析 |
4.3 效益效应分析 |
4.3.1 偿债能力分析 |
4.3.2 营运能力分析 |
4.3.3 盈利能力分析 |
4.3.4 成长能力分析 |
4.3.5 EVA经济附加值分析 |
4.4 协同效应分析 |
4.4.1 经营协同效应 |
4.4.2 管理协同效应 |
4.4.3 财务协同效应 |
4.5 案例小结 |
4.5.1 整体上市财务效应总体评价 |
4.5.2 整体上市后存在的问题 |
5 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案例总结 |
5.1.1 企业应引入优质的资产 |
5.1.2 企业应制定科学且操作性强的方案 |
5.1.3 企业应优化资源的整合和规范管理的制度 |
5.2 物产中大整体上市的启示 |
5.2.1 基于企业实际情况恰当选择上市模式 |
5.2.2 合理可行的方案助力整体上市的成功 |
5.2.3 监管部门加大审批力度规范整体上市过程 |
5.3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高校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 |
第一节 校办企业的产生和发展 |
第二节 校办企业的学理界定 |
一、校办企业的概念 |
二、校办企业的特点 |
第三节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的现状 |
一、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的现有概念及分类 |
二、当前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的特点 |
第二章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现实问题及监管特殊性 |
第一节 校企国资监管现实问题案例分析 |
一、固定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
二、股权流失问题频发 |
三、贪腐问题不断 |
第二节 校企国资监管的特殊性 |
一、校企国资监管具有特殊的监管方向 |
二、校企国资监管具有特殊的监管层级 |
三、校企国资监管影响更大 |
四、校企国资监管改革更具急迫性 |
第三章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
第一节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规范梳理 |
一、关于监管主体的规定 |
二、关于资产监管内容的规定 |
三、关于监管主体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二节 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不足 |
一、校办企业国资监管法律制度滞后 |
二、监管主体混乱 |
三、监管内容及方式不健全 |
四、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的考核评价机制及责任追责机制缺失 |
第四章 完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建议 |
第一节 推进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领域的立法 |
一、完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规定 |
二、明晰校办企业监管主体 |
第二节 强化校办企业监管者的监督职能 |
一、明晰各校办企业监管者的监管内容及权限分工 |
二、强化国资委的监管职能 |
三、完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组织结构 |
四、强化外部审计的监督 |
第三节 完善校办企业监管者的监管方式 |
一、建立联合监管机制 |
二、深化校办企业监管信息透明度 |
第四节 完善校办企业监管者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责机制 |
一、完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绩效考核机制 |
二、完善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者责任追究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贡献 |
2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1 基本概念 |
2.1.1 固定资产 |
2.1.2 全生命周期 |
2.1.3 资产管理定义 |
2.2 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 |
2.2.1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含义 |
2.2.2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任务使命 |
2.3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 |
2.3.1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 |
2.3.2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流程设计 |
3 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
3.1 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
3.1.1 广电行业现状 |
3.1.2 DS转播台基本情况 |
3.1.3 DS转播台固定资产的现状分析 |
3.1.4 DS转播台资产管理部门及其职能设置 |
3.2 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 |
3.2.1 机构设置不完善 |
3.2.2 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 |
3.2.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松散 |
3.2.4 产权不清账实不符 |
3.2.5 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
3.2.6 核算机制不完善 |
3.3 DS转播台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
3.3.1 固定资产未能有效整合 |
3.3.2 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 |
3.3.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 |
3.3.4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 |
3.3.5 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 |
3.3.6 会计核算体系不完整 |
4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构建 |
4.1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策略 |
4.1.1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整体思路 |
4.1.2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程 |
4.1.3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效果预测 |
4.2 DS转播台固定资产采购管理体系的构建 |
4.2.1 设计采购管理体系的关键节点 |
4.2.2 规范采购管理的程序 |
4.2.3 建立招标机构公平选取机制 |
4.2.4 强化采购管理的风险监控 |
4.2.5 DS转播台资产采购实例分析 |
4.3 DS转播台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
4.3.1 建立定期维护和保养制度 |
4.3.2 强化资产的日常清查和盘点机制 |
4.3.3 DS转播台资产日常管理实例分析 |
4.4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体系的构建 |
4.4.1 建立资产处置方式的公开公正制度 |
4.4.2 强化资产处置诉求的效率优先机制 |
4.4.3 DS转播台资产处置实例分析 |
5 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保障措施 |
5.1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 |
5.1.1 区别全生命周期阶段设计管理制度 |
5.1.2 完善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
5.1.3 强化组织结构中综合部的主导地位 |
5.2 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以及建立沟通与协商机制 |
5.2.1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 |
5.2.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沟通与协商机制 |
5.3 提高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软硬件水平 |
5.3.1 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
5.3.2 设计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大数据管理流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7)中国政府资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1.2 有关政府资产的研究综述 |
1.2.1 政府资产 |
1.2.2 政府资产核算研究 |
1.2.3 政府资产管理研究 |
1.3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1.5.1 本文创新点 |
1.5.2 本文局限性 |
第2章 政府资产的概念与范畴 |
2.1 政府资产的概念 |
2.1.1 政府资产定义 |
2.1.2 与政府资产相关概念解析 |
2.2 政府资产的范畴 |
2.2.1 政府资产中的自然资源资产 |
2.2.2 政府资产中的其他资产 |
第3章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理论框架 |
3.1 国际上国家资产负债核算方法 |
3.1.1 国家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国际做法 |
3.1.2 不同国际机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
3.1.3 不同国家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
3.1.4 国际国家资产负债核算方法对中国政府资产核算的启示 |
3.2 中国国家(政府)资产负债的核算方法 |
3.2.1 中国现有的政府会计制度 |
3.2.2 中国国家(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进程 |
3.3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类别与框架 |
第4章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核算 |
4.1 非生产资产 |
4.1.1 核算资源性资产的重要性 |
4.1.2 土地资产 |
4.1.3 矿产资源 |
4.1.4 水资源 |
4.1.5 森林资源 |
4.2 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 |
4.2.1 银行业国有净资产 |
4.2.2 证券期货业国有净资产 |
4.2.3 保险业国有净资产 |
4.2.4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净资产 |
4.2.5 金融机构国有净资产汇总 |
4.3 生产资产 |
4.3.1 政府存款 |
4.3.2 全国社保基金 |
4.3.3 固定资产及其他 |
4.3.4 非金融类企业国有净资产 |
4.4 政府负债 |
4.4.1 直接负债 |
4.4.2 或有负债 |
4.5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表 |
4.6 中国政府资产负债数据分析 |
4.6.1 政府资产结构分析 |
4.6.2 政府负债结构分析 |
4.6.3 政府资产负债分析 |
第5章 政府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
5.1 生产资产管理 |
5.1.1 生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2 生产资产管理的政策建议 |
5.2 非生产资产管理 |
5.2.1 非生产资产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2.2 非生产资产资产管理政策建议 |
5.3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
5.3.1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5.3.2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政策建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A 4.1:2016年31个国家的资产负债情况 |
附录A 4.2: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 |
附录A 4.3: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股东持股情况 |
附录A 4.4:截止2016年底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情况表 |
附录A 4.5:2016年证券、期货公司经营业绩排名靠前的公司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主要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
第一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简述 |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 |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 |
第二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定义及结构分析 |
一、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定义 |
二、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结构分析 |
第二章 构建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一节 构建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意义 |
第二节 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特殊性研究 |
一、和传统证券信息披露制度比较 |
二、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比较 |
第三章 域外经验借鉴及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发展的不足 |
第一节 域外经验借鉴 |
一、美国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经验借鉴 |
二、巴塞尔监管协议中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规定的经验借鉴 |
第二节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 |
一、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发展历程 |
二、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规则现状 |
第三节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 |
一、企业资产支持证券的性质不明确 |
二、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不健全 |
三、信用风险制度尚待完善 |
四、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制度尚待完善 |
五、与保密义务存在冲突 |
六、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特殊问题 |
第四章 完善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一节 宏观思考:建立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大环境 |
一、解决与现有法律法规的冲突,明确法律适用 |
二、制定统一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条例 |
三、完善企业资产证券化监管体系 |
第二节 微观考量: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具体制度构建 |
一、完善企业资产证券化相关信息披露机制 |
二、降低信用风险,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督管理 |
三、建立风险自留规则 |
四、平衡信息披露和保密义务 |
五、完善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制度 |
六、提高投资者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以荣盛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动因研究 |
1.2.2 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发展研究 |
1.2.3 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效果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理论基础 |
2.1 资产证券化 |
2.2 金融创新原理 |
2.3 破产隔离原理 |
2.4 信用增级原理 |
3 房地产行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现状 |
3.1 房地产行业现有融资方式 |
3.1.1 银行贷款 |
3.1.2 上市融资 |
3.1.3 债券融资 |
3.1.4 利用外资 |
3.1.5 资产证券化 |
3.2 房地产行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3.2.1 融资规模持续上涨 |
3.2.2 单一融资渠道依赖性较大 |
3.2.3 融资方式受政策法规限制 |
4 荣盛发展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动因及运作流程 |
4.1 荣盛发展进行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 |
4.1.1 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 |
4.1.2 财务指标同比下降 |
4.1.3 产业转型需拓宽融资渠道 |
4.1.4 政策限制及市场导向 |
4.2 荣盛发展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运作分析 |
4.2.1 交易主体和参与机构 |
4.2.2 基础资产 |
4.2.3 运作流程 |
5 荣盛发展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效果分析及启示 |
5.1 荣盛发展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效果分析 |
5.1.1 盘活存量资产,改善财务状况 |
5.1.2 降低资产负债率,调整资本结构 |
5.1.3 实现表外融资,优化资产负债表 |
5.1.4 创新融资方式,突破评级限制 |
5.2 荣盛发展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局限性 |
5.2.1 融资规模不大且成本较高 |
5.2.2 基础资产或存在违约风险 |
5.2.3 金融工具受利率波动影响 |
5.3 荣盛发展购房尾款资产证券化案例启示 |
5.3.1 资产证券化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5.3.2 合理运用资产证券化表外融资 |
5.3.3 创新融资工具同时兼顾成本 |
6 房地产行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发展建议 |
6.1 合理选择基础资产并控制风险 |
6.2 优化房地产行业资产证券化的市场环境 |
6.3 健全法律支持体系 |
6.4 构建房地产资产证券化运作结构体系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10)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测试方法 |
二、抽样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项目投资的含义 |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含义 |
三、流程的含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内部控制体系管理 |
二、投资风险及内部控制 |
三、业务流程管理(BPM) |
四、乔·佩帕德和菲利普·罗兰的五阶段模式 |
五、威廉姆·J·凯丁格的六阶段模式 |
第三章 煤业公司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现状 |
第一节 Y集团及煤业公司的投资概况 |
一、Y集团投资概况 |
二、煤业公司投资概况 |
第二节 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模式及衔接效果 |
一、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模式现状 |
二、与集团公司衔接效果 |
第四章 煤业公司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存在问题及缺陷 |
一、测试实施 |
二、流程存在问题 |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人员内控意识不强 |
二、公司组织结构不合理 |
三、人员能力建设不注重 |
四、财务管控机制不完善 |
五、投资资金管控不完善 |
六、流程信息化不完善 |
七、风险识别机制不完善 |
八、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煤业公司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 |
第一节 思路与原则 |
一、优化思路 |
二、优化原则 |
第二节 优化目标 |
一、保证对外投资的合法性 |
二、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
三、维护企业资产安全的完整性 |
四、提高内部控制的流程效率 |
五、保证投资相关环节信息真实可靠 |
六、保证投资活动及时防范、反馈与纠偏 |
第三节 流程阶段 |
一、项目投资发起决策 |
二、项目投资立项决策 |
三、项目投资开工决策 |
四、投资后跟踪反馈评价 |
第四节 优化方案 |
一、组织流程的优化 |
二、工作流程的优化 |
第五节 针对优化流程的保障措施 |
一、信息化跟进 |
二、新旧制度衔接 |
三、内部监督反馈 |
四、评估系统跟进 |
五、流程动态调整 |
六、人员素质提升 |
七、集团层随动更新 |
第六节 流程优化实现愿景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议企业资产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老板电器资产质量评价研究[D]. 李佩瑶.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2]XW公司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D]. 邵珊.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3]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以S证券公司FH项目为例[D]. 李锴.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物产中大集团整体上市财务效应研究[D]. 金丹丹.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3)
- [5]高校校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 陈婉莹.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DS转播台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研究[D]. 许晓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2)
- [7]中国政府资产研究[D]. 梁志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 [8]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 张可心.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3)
- [9]房地产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研究 ——以荣盛发展为例[D]. 郑天琪.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10]Y集团煤业有限公司项目投资内部控制流程优化研究[D]. 梁雅禾.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