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主义论文-王海若

证实主义论文-王海若

导读:本文包含了证实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确定性算子,容忍直觉,模糊边界,证实主义

证实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若[1](2019)在《高阶模糊性现象的一种证实主义刻画——论确定性算子在模糊性研究中的角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模糊性现象的研究中,以往的模糊性研究者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确定性算子这个工具。一方面,不管是超赋值主义、多值主义、认知主义还是语境主义,在对边界情形和模糊边界的刻画中,都使用了确定性算子。另一方面,模糊性现象有两个重要特征:容忍直觉和高阶模糊性现象。这两个特征直接导致了模糊性研究中最为棘手的两个问题:基于容忍直觉的连锁悖论和高阶模糊性问题。由于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对边界情形和模糊边界的刻画,因此,对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确定性算子。一旦我们对确定性算子D赋予了有认知内涵的证实角色,模糊性最棘手的两个问题——容忍悖论和高阶模糊性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贾可春[2](2017)在《意义与证实问题:罗素与逻辑实证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罗素和以石里克及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意义与证实问题。罗素强烈反对后者的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因为他强调单次观察及单称特殊命题的作用,而后者则更看重归纳及一般命题。但是由于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经验主义原则,因而仍然存在着诸多可对话之处。回顾分析哲学后来的发展境遇,罗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颇具价值,为某些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启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曹楚[3](2017)在《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经验主义的基本特征是遵循经验主义和反形而上学。它认为科学知识的基础不是依赖个人的感觉经验,而是依赖于公认的经验证实。在反形而上学方面,它不像孔德和马赫那样,认为形而上学是错误的,而认为它是无意义的。1在对待实体、上帝、自由和必然性等所谓“永远不能解决的问题”方面,逻辑经验论者认为这类问题争论不休的原因在于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它们只是一些所谓“似是而非的问题”(Scheinproblem)或者是“伪命题”。另外,他们把数理逻辑作为哲学分析和论证的主要工具。正因为如此,才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或逻辑经验主义。可证实性原则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中心问题之一,逻辑经验主义者说:“命题的意义是它的证实方法。”这个原则不仅是一个意义标准,还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也是拒斥形而上学的有力武器。逻辑经验主义者对于可证实性所要求的,不是实际的可证实性,而是原则上的可证实性。一个在原则上没有可证实性的命题是没有方法证实其为真或为假的,也就无法了解它的意义。但他们认为也有无须证实的命题:即数学命题与逻辑命题。他们属于重言式命题的体系,其对象是形式的关系,不是实在的关系。它们要求的不是证实,而是证明,不是真实性,而是有效性。逻辑经验主义者提出可证实性的意义标准后,引起了国际分析哲学界许多学者的质疑,逻辑经验主义内部也在不断地反思、补充与更正。自维也纳学派形成以来,它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早已改变了它最初的模样。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卡尔纳普主张用非定性论的“经验确证”(confirmation)代替定性论的“经验证实”(verification);莱辛巴赫主张用意义的概率理论代替证实原则;艾耶尔提出强意义上的可证实和弱意义上的可证实等等。他们并不是否认证实原则,而是不断发展证实原则,提出了更为自由的意义标准。总之,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所倡导的科学应在经验中检验的精神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也为库恩的历史主义打开了大门,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7)

陈学明[4](2015)在《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实”——论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道路的开辟对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它既用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理论没有过时,又用实践推翻了马克思主义原有的一些不合时宜的结论,更用实践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道路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道路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光芒四射;中国道路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判断没有错;中国道路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政党学说是行之有效的;中国道路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的现实性。(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左毅[5](2015)在《论洪谦对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洪谦作为维也纳学派的正式成员,终身研究、传播维也纳学派的哲学理念,方法和精神,在他一生的哲学活动中,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始终具有高度的自我相关性。研究洪谦对维也纳学派的态度具有非常明显的方法论意义。作为研究主体的洪谦基本上是由研究对象维也纳学派培养或塑造的,这使得洪谦对维也纳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理念,方法,精神等等非常熟悉。洪谦把维也纳学派的理论核心即经验证实原则的一些基本方面,诸如证实原则的发展演变过程,两类命题的区分,经验证实的程序,逻辑方法,以及作为认识的基础而出现的记录语句,确证概念等等都比较清晰、准确而亲切的呈现在他的读者面前了。因而,在中国,甚至在全球,洪谦的名字始终与维也纳学派联系在一起。洪谦对维也纳学派的研究基本上是站在维也纳学派的立场上进行的,对维也纳学派的理论主张,哲学方法,洪谦基本上是认同或接受的。即使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洪谦和维也纳学派的具体人物的观点有所不同,但洪谦始终没能在理论上有实质性超越,没有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标准系统批判经验证实原则。洪谦一生的哲学研究几乎没有越出维也纳学派的范围,这应当说极大限制了他的理论视野和理论创造。可见,洪谦的学术特色,学术成就,学术局限,都应当也可以从研究主体与研究对象的自我相关性的角度获得理解。(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江怡[6](2014)在《意义证实:实证主义的乌托邦》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证实原则是维也纳学派的主要观点之一,也是招致批评最多的一个观点。批评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它是一个无法证实的形而上学假设;二是认为它会导致真正有意义问题的丧失。然而,仔细考察该原则可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首先,意义证实原则不过是维也纳学派(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4-09-01)

张蕴[7](2014)在《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经验主义视可证实原则为判断任何命题(或陈述)是否具有意义的根本方法和重要标准。可证实原则包含经验证实和逻辑证实两方面内容。本文通过阐明可证实原则的合理性及其难以克服的缺陷,从而说明逻辑经验主义在寻求意义判定标准上的失败。(本文来源于《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叶路扬[8](2013)在《对逻辑证实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划界标准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鉴于两者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目前为止还不能对两者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解释。逻辑实证主义划界标准和波普尔可证伪性划界标准是解决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的伟大实践。(本文来源于《神州》期刊2013年05期)

陈学明[9](2012)在《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证伪”还是“证实”了马克思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欲问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究竟还有没有现实性,最要紧的是要探讨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一些新发展、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资产阶级"执行"了马克思的理论才导致的,所以这些新变化非但没有推倒反而证明了马克思理论的正确性。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所出现的新发展、新变化,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具有了理论说服力和客观现实性。从最近发生在西方世界的马克思再次"火"起来的例证中,我们不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马克思正在西方世界"王者归来",而且也深刻地领悟到这种"王者归来"的根本的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灾难和危机的分析的不可替代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宋树理[10](2012)在《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兼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科学标准》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直被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视为伪科学,也不断受到马克思主义要素价值论者的质疑。为了推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有必要历史地逻辑地比较分析自然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认识论和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厘清科学划界的主要标准。以此科学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生产和分配中的指导作用,而且有利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科学地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证实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罗素和以石里克及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意义与证实问题。罗素强烈反对后者的意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因为他强调单次观察及单称特殊命题的作用,而后者则更看重归纳及一般命题。但是由于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经验主义原则,因而仍然存在着诸多可对话之处。回顾分析哲学后来的发展境遇,罗素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颇具价值,为某些哲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启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证实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海若.高阶模糊性现象的一种证实主义刻画——论确定性算子在模糊性研究中的角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贾可春.意义与证实问题:罗素与逻辑实证主义[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

[3].曹楚.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陈学明.中国道路对马克思主义的“证实”——论中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意义之一[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

[5].左毅.论洪谦对逻辑经验主义证实原则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6].江怡.意义证实:实证主义的乌托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

[7].张蕴.逻辑经验主义的可证实原则述评[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

[8].叶路扬.对逻辑证实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划界标准的认识[J].神州.2013

[9].陈学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证伪”还是“证实”了马克思主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0].宋树理.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兼评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的科学标准[J].当代经济研究.2012

标签:;  ;  ;  ;  

证实主义论文-王海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