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译本论文-马心仪,赵秋荣

多译本论文-马心仪,赵秋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译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连词,显隐化,语料库,余光中

多译本论文文献综述

马心仪,赵秋荣[1](2019)在《“当当不已”何时止?——时间连词显隐化特征的多译本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连词起着连接句子、标明逻辑关系的作用。英汉翻译中,连词使用是否得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翻译质量。本文从Klaudy提出的显化分类翻译研究框架出发,基于余光中译作《梵谷传》、《老人与海》(首译及重译)及其对译本建成平行、类比语料库,以时间连词为研究对象,考察显隐化特征与译者行为在不同译本及自我重译中的表现。研究发现:(1)余译本的隐化程度普遍高于对译本,规范化程度较高,译文语言更接近原创汉语;(2)对译本受源语透过效应影响更大,显化程度更高;(3)余光中翻译过程中不断实践其以目标原创汉语为导向的翻译主张,重译与初译的对比也体现了其翻译实践的动态变化。(本文来源于《2019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二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1)

郭辉[2](2019)在《关于翻译“显化”特征的多译本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翻译叁大共性特征之一的“显化”,不仅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中经常被作为验证对象,也可以在多译本量化研究中充当基准评价译本之间的差异。先行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对比大量译本和原创文本的数据来验证“显化”的存在,而从“显化”的角度比较多个译本间的差异则涉及不多。在本论文中,笔者运用语料库研究法,以30篇汉语原创小说作为对照素材,从词汇密度、各词类使用频度、高频词以及平均句长等方面出发,对「坊っちゃん」6个译本中体现的“显化”倾向以及译本间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与汉语原创文本的比较,笔者发现,所有译本的词汇密度都低于原创文本,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用频率降低,副词、连词的频率有所提高。通过分析得知,词汇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虚词的大量使用,其使用频率大大超过原创小说的平均值。而“显化”对各种词类的频度有着不同影响。在高频词方面,所有译本使用高频词的词目数都比原创文本少,并且使用频率要高于原创文本。这说明,译者将较复杂的词汇通过更多的简单词汇来解释,以此降低译本的阅读难度,从而体现出“显化”的特征。所有译本在平均句长上都高于原创文本,原因在于译者为使译文更易理解而对原文句子中的成分进行强调、补充而非省略,因此句子变长而非缩短。通过译本间的比较,笔者发现刘振瀛的译本在词汇密度、高频词、句长等各个项目上最能体现“显化”特征。这表现为,刘译本的词汇使用更接近口语,部分词类使用频度更高,高频词种类少且使用更集中,句子更冗长等等。林少华的译本在词汇层面体现的“显化”特征最不明显,在部分词类上表现出了“简化”的特征。在句长层面上,陈德文的译本反映的“显化”特征更少。同时,从“显化”程度上来看,林、胡、陈的译本之间较为相近,刘、竺、徐的译本间的近似度也较高。(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01)

杨坚定,裘燕萍[3](2019)在《SFL翻译环境理论在汉英多译本对比研究中的应用——以《孔乙己》的六个英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翻译环境理论对鲁迅小说《孔乙己》六个英译本中的九个实例进行了翻译对等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比较多译本时,我们可以运用翻译环境理论对多译本进行翻译对等的研究。翻译环境的六个语言维度可为翻译研究提供较全面的语言学视角,有利于翻译对等或翻译分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但是,这种比较必须结合语境进行,只有译文表达和原文语境达到对应时,译文才能与原文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柳湘[4](2018)在《认知诗学视域下诗歌爱情意象隐喻英译研究——以李白《长干行》多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认知诗学范畴下的隐喻理论,以诗歌《长干行》为语料,以概念隐喻认知机制为切入点对《长干行》中表征爱情的意象隐喻进行系统分类及考察,深入对比分析了四大译本,归纳出翻译爱情意象隐喻的四大译策,及其对源语诗歌意境的再现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白玛德吉[5](2018)在《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关修辞的藏语翻译——以斋林·旺多译本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莎翁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使用了大量双关语,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形式,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文章运用现代翻译理论探讨斋林·旺多先生《罗密欧与朱丽叶》剧作藏文译本中双关语的翻译方法,为莎剧乃至其他外文剧作中双关语的藏语翻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于海岩[6](2018)在《《鲁滨孙漂流记》多译本的历时对比研究——对“重译假设”的再讨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译假设旨在从历时译本中发掘重译变化的客观规律。重译本绝非对原着的一元回归,其最终形态会受到目标语语境中多种复合因素的制约。本研究以《鲁滨孙漂流记》20世纪30-90年代的叁个经典译本为例,讨论目标语语言环境变化对译本形态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间隔时间较久的消极重译本在目标语运用上有显着差异,具体表现在多音词、人称代词与衔接成分的使用频率和功能分布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唐一辰[7](2018)在《《傲慢与偏见》多译本翻译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傲慢与偏见》作为经典的英国小说之一,有趣的情节和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其长盛不衰。该小说在中国拥有不下60本译本,这些译本除了传递小说的情节内容,是否也传递了小说的语言风格?本文以翻译风格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数据的统计分析,描述并探讨《傲慢与偏见》的语言风格、这些风格在译本中的体现情况,以及主要译本自身的语言风格。基于中国图书馆书籍出版信息,本文选取了王科一、孙致礼、张玲和张扬、张经浩、王晋华以及罗良功六个经典译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早期的杨缤以及近年较为畅销的雷立美、周丹、李继宏等译本为参照,综合论述《傲慢与偏见》在中国的翻译风格。文中,翻译风格被分为意图性风格和习惯性风格,意图性风格指译本中所体现的原作风格,本文从叙述内容、对话内容以及书信内容叁个部分论述了原作风格,并对比上述多个译本中相关语言风格的对应翻译,论述多个译本对原作风格的体现情况;习惯性风格则指译者自身所赋予译本的语言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六个经典译本的全文文本,论述各译者自身的语言风格。通过平行语料库建设、数据统计、数据分析以及比较,结合宏观的数据特征和微观的具体例句,研究发现:意图性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内容关联性、翻译策略、语言差异、译者意图等因素的影响,在这方面,王科一译本等以直译为主的译本的意图性风格较强,还原了部分原文人物的对话风格;习惯性风格则受到译者的时代背景、语言使用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六个译本中,王科一等译本的时代特色以及张经浩译本的习语和迭词风格等尤为突出。研究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傲慢与偏见》译本、研究小说翻译策略以及未来对该小说的重译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晓盼[8](2018)在《译者主体性对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乃至世界文学经典作品之一。人物是叙事小说的核心成分之一,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作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中通过女性称谓、外貌、女性身体部位、个性化语言和动作等方面描绘一幅形象饱满、不可复制的中国女性人物群像图。人物形象的传递因而成为小说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小说的译者应当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将小说的人物形象准确地传递到译文中去。但是由于不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小说翻译中就可能出现各种人物形象变形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1941年出版的《骆驼祥子》中文版为蓝本,所选择的四个英译本分别为Evan King(1945),Jean James(1979),施晓菁(1981)和Howard Goldblatt(2010。老舍先生创作的《骆驼祥子》作为中国文学的经典,受到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捧和译者的多次英译,充分彰显了《骆驼祥子》文本的重要性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研究译者主体与《骆驼祥子》英译本的关系,采用描述性研究法、文献对比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女性人物名称、外貌、性格、隐私和女性改写等五个方面的翻译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不同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产生的影响。在中国文学走出的背景下,本文试图积极为小说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语词寻求合理的译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小说中相同的语言表达,由于译者主体性介入,译者可以有不同的翻译选择,但这种选择直接关系到女性形象在目的语中的重塑,甚至不同程度改变原文中的女性形象。因此,翻译不是简单的忠实的语言转换,具体到小说中女性相关语词的翻译,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结果是不同女性形象的再塑造。鉴于此,本文通过译者主体性在《骆驼祥子》中女性形象的构建中的运用,帮助源语文化在译语文化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本土语域和表达原作者的意图的恰当渠道,让英语读者能够品读到原汁原味的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从而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8-04-01)

吴晓龙,高博[9](2017)在《《诗经》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诗经》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重点探讨中英文语料的选择,语料的分词、标注以及对齐等操作的具体方案,力求为《诗经》的英译研究拓展出全新的视角和途径,以期促进《诗经》英译的多维研究,进一步推动《诗经》在世界的传播,同时为其他诗歌典籍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李娜娜[10](2016)在《《哈姆雷特》名句“To be,or not to be...”的多译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世界着名悲剧之一。其中的一句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广为流传。《哈姆雷特》历来被众多译者所翻译,"To be,or not to be…"也呈现出不同的汉译本。该文就以这句名句为研究对象,介绍和评论朱生豪、卞之琳、梁实秋、方平四位学者的译文,结合译者翻译思想、翻译策略、文本和语言策略、译者风格,展开了一定的分析和探讨。文中对比了四种译文,分析了特点,提出了其中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译者和文学翻译、品读莎剧。(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6年16期)

多译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翻译叁大共性特征之一的“显化”,不仅在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中经常被作为验证对象,也可以在多译本量化研究中充当基准评价译本之间的差异。先行研究主要致力于通过对比大量译本和原创文本的数据来验证“显化”的存在,而从“显化”的角度比较多个译本间的差异则涉及不多。在本论文中,笔者运用语料库研究法,以30篇汉语原创小说作为对照素材,从词汇密度、各词类使用频度、高频词以及平均句长等方面出发,对「坊っちゃん」6个译本中体现的“显化”倾向以及译本间的不同特征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与汉语原创文本的比较,笔者发现,所有译本的词汇密度都低于原创文本,其中,名词、形容词的使用频率降低,副词、连词的频率有所提高。通过分析得知,词汇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虚词的大量使用,其使用频率大大超过原创小说的平均值。而“显化”对各种词类的频度有着不同影响。在高频词方面,所有译本使用高频词的词目数都比原创文本少,并且使用频率要高于原创文本。这说明,译者将较复杂的词汇通过更多的简单词汇来解释,以此降低译本的阅读难度,从而体现出“显化”的特征。所有译本在平均句长上都高于原创文本,原因在于译者为使译文更易理解而对原文句子中的成分进行强调、补充而非省略,因此句子变长而非缩短。通过译本间的比较,笔者发现刘振瀛的译本在词汇密度、高频词、句长等各个项目上最能体现“显化”特征。这表现为,刘译本的词汇使用更接近口语,部分词类使用频度更高,高频词种类少且使用更集中,句子更冗长等等。林少华的译本在词汇层面体现的“显化”特征最不明显,在部分词类上表现出了“简化”的特征。在句长层面上,陈德文的译本反映的“显化”特征更少。同时,从“显化”程度上来看,林、胡、陈的译本之间较为相近,刘、竺、徐的译本间的近似度也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译本论文参考文献

[1].马心仪,赵秋荣.“当当不已”何时止?——时间连词显隐化特征的多译本考察[C].2019对外汉语博士生论坛暨第十二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2].郭辉.关于翻译“显化”特征的多译本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3].杨坚定,裘燕萍.SFL翻译环境理论在汉英多译本对比研究中的应用——以《孔乙己》的六个英译本为例[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4].李柳湘.认知诗学视域下诗歌爱情意象隐喻英译研究——以李白《长干行》多译本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5].白玛德吉.论《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关修辞的藏语翻译——以斋林·旺多译本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于海岩.《鲁滨孙漂流记》多译本的历时对比研究——对“重译假设”的再讨论[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

[7].唐一辰.《傲慢与偏见》多译本翻译风格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

[8].张晓盼.译者主体性对小说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研究[D].西华大学.2018

[9].吴晓龙,高博.《诗经》多译本平行语料库的创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10].李娜娜.《哈姆雷特》名句“Tobe,ornottobe...”的多译本研究[J].海外英语.2016

标签:;  ;  ;  ;  

多译本论文-马心仪,赵秋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