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外交论文-李飞

粮食外交论文-李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粮食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杂交水稻种子,常规稻,马达加斯加,稻谷,粮食安全,非洲国家,袁隆平,隆平高科,粮食自给,兰德尔

粮食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李飞[1](2019)在《从开启“粮食外交”到共建“非洲粮仓”》一文中研究指出3天时间、14场活动、53个非洲国家、6大板块展览、万余名嘉宾……以“合作共赢,务实推进中非经贸关系”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办,中非经贸合作的巨轮,从湘江之滨将开启新的航程。农业始终是中非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粮食安全是中非深(本文来源于《湘声报》期刊2019-06-29)

徐振伟,左锦涛[2](2019)在《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年,1972年美苏签订贸易协定,此后的粮食贸易成为两国外交斗争的新战场。美国对苏联的粮食战略相继与人权议题、石油议题和阿富汗议题相互挂钩。尽管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苏联日益依赖粮食进口的供应以及过于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使得苏联到20世纪80年代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之中,进而在两极对峙中渐落下风,直至最后解体。(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期刊2019年02期)

宁其冲[3](2014)在《论二战后美国对亚洲国家的粮食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古以来,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粮食,粮食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其对国家有着重大战略意义。进入二十世纪,美国的粮食开始在外交政策中发挥出重要的战略作用。依靠雄厚的农业基础和完善的制度保障,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世界粮食供应系统的中心,并且利用其充足的粮食作为谋取国际利益的工具。关键的地缘政治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等原因让亚洲在战后成为美国粮食外交的重点关注目标。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实施粮食外交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然后重点阐述美国对众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推行粮食外交的具体实践过程,揭露美国意图利用粮食援助来对亚洲国家和地区进行渗透和控制的实质目的。最后本文系统论证了粮食外交给美国带来的各种效益与客观上缓解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短缺情况。首先,解释了研究目的和意义,概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接下来,从我国古代的粮食外交到美国早期的粮食外交简史来概括性介绍历史上粮食外交的战略意义。随后探讨了美国实施粮食外交的条件,主要是从美国的农业基础和制度保障两方面来分析美国推行粮食外交的条件。战后美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具体粮食外交实践是本文的重点问题,从美国对印度、伊朗、日本、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实施粮食外交的不同案例进行分析,论证了美国粮食外交是为了更加深入地控制亚洲国家和地区。从开拓了吸纳美国剩余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利于攫取亚洲国家的石油资源,加深其它国家对美国的粮食依赖程度,阻止日、韩等盟国离心力的增长,实现对非盟国经济、政治的扩张目标等方面评价了美国的粮食外交。最后,概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观点。(本文来源于《曲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01)

周懿[4](2013)在《冷战与美国粮食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粮食危机和冷战缓和时代的到来,为美国重建全球粮食体系提供了契机。美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积极地动议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化危为机。召开世界粮食大会成为了美国实践其理念的重要平台。这一过程中,美苏两国及其同盟国与发展中国家、石油出口国家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召开这场直面全球粮食问题的世界粮食大会。值得关注的是,在提议、筹备、组织、协调整个世界粮食大会的过程中,我们都能看到美国的身影和作用,它不仅时刻保持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以及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尝试说服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会议。美国还试图借助粮食问题穿越冷战“铁幕”,构建东西方世界共同参与和构建的全球粮食“新秩序”。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的召开以及全球粮食新体系的构成,因此打上了美国的烙印。本文通过解读美国最新公布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美国国家档案馆藏的国务院档案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档案、联合国藏联合国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档案以及当时的报刊文献等历史原始档案,运用历史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深入全面解读美国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召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解析参与各方之间的博弈过程。本文试图从民族国家与国际机制关系视角入手,解读美国在1974年世界粮食大会召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解析国际社会在此过程中的冲突与合作,进而试图借此个案展示冷战国际史研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试图通过关注冷战时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粮食问题,展示冷战国际史研究的不同面相。(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3-04-01)

张明学[5](2012)在《战后初期日本的粮食危机和粮食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日本战后粮食外交政策。首先,概述了战后初期日本的粮食危机威胁着国民的生存,解决粮食危机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其次,分析了日本政府的粮食外交,认为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实践的开端;再次,随着粮食产量和进口粮食的增加,日本终于摆脱了战后极其严重的粮食危机;第四,日本进口了大量美国剩余的农产品后,日本的粮食开始向过剩的方向发展,并且促成了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实践活动的开启。(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2年Z6期)

徐振伟[6](2011)在《一战后美国对中东欧的粮食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战后,美国在赫伯特·胡佛的领导下通过美国粮食署对中东欧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粮食外交,其针对的对象不仅包括战败国德国,也包括东欧新独立国家。美国推行的粮食外交一方面出于维护其在欧洲利益的需要,使欧洲建立代议制民主政体,从而抵制苏俄社会主义的影响和渗透,另一方面也出于经济和人道主义的考虑。美国的粮食外交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刘宇,查道炯[7](2010)在《粮食外交的中国认知(1979—2009)》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粮食外交研究开始步入专业化轨道。学者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粮食外交史,同时也开始研究中国自己的粮食外交史,从理论层面分析粮食与外交互相作用,并对近年的国际粮食危机进行跟踪研究。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世界粮食形势并不安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围绕中国的粮食外交这一主题,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中国的粮食进口与中国对外关系演变之间的关系,二是判断世界粮食形势的多维视角。(本文来源于《国际政治研究》期刊2010年02期)

李志芳[8](2009)在《探析二战后美国粮食外交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1954年《480公法》通过后,美国粮食外交正式拉开了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将剩余粮食用于外交援助。由于美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以及粮食市场上的特殊地位,美国成为最有能力运用粮食武器的国家。美国以粮食输出为实现外交目标的手段在美国外交中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美国的粮食外交主要涵盖了叁个阶段,以不同阶段主要特征划分为:战后初期处理剩余农产品的粮食外交,粮食换和平计划,以及冷战后购买和平的粮食外交。鉴于国内关于美国战后粮食外交的纵向研究不多,本研究确定了叁个方面的研究任务,分五章对美国“粮食外交”进行分析,并重点关注冷战中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以及冷战后美国对朝鲜的粮食外交。第一章解释了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的综述,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第二章对主要国际关系领域理论流派中“对外援助”理论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然后讨论并概括了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对援助外交的基本观点。第叁章是对美国“粮食外交”的综合讨论,主要回答了叁个问题:美国为什么会开展“粮食外交”?其“粮食外交”是如何发展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变化?第四章是本研究的关键性章节。本章主要关注美国战后粮食外交的实践;首先以冷战中美国粮食武器对苏联的运用为例,分析了美国围绕着与苏联争夺第叁世界和削弱苏联竞争实力两大目标所采取的系列行动;然后主要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对朝鲜的食品援助。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粮食外交,不论是粮食换和平,还是购买和平,都是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基本出发点,粮食外交是实现美国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的重要工具之一。第五章是总结章。对本文的主要研究观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09-04-20)

谢华[9](2009)在《冷战时期美国粮食外交的历史演变(1954——1969)》一文中研究指出粮食外交是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冷战时期美国粮食外交主要经历了叁个阶段的演变,即"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时期(1954—1961)、"通过发展实现粮食用于和平计划"时期(1961—1963)以及"粮食用于自由计划"时期(1963—1969)。依据美国解密外交档案,就不同历史时期美国粮食外交的主要内容和实施特点,本文也进行了具体分析。(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高校版)》期刊2009年03期)

徐振伟[10](2008)在《美国的粮食外交与库恩·贝拉政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战和苏俄的影响下,匈牙利成立了库恩·贝拉政权。美国为维护一战后欧洲政治秩序的稳定,为维护其在欧洲的利益,力图推翻库恩·贝拉政权。为此,美国一方面强调军事干预,另一方面又通过粮食外交、粮食封锁的方式来和平地实现美国的愿望。事实证明,美国的粮食外交在颠覆库恩·贝拉政权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也体现了美国外交政策的连贯性、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史学》期刊2008年02期)

粮食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年,1972年美苏签订贸易协定,此后的粮食贸易成为两国外交斗争的新战场。美国对苏联的粮食战略相继与人权议题、石油议题和阿富汗议题相互挂钩。尽管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但苏联日益依赖粮食进口的供应以及过于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使得苏联到20世纪80年代陷入严重的缺粮困境之中,进而在两极对峙中渐落下风,直至最后解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粮食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李飞.从开启“粮食外交”到共建“非洲粮仓”[N].湘声报.2019

[2].徐振伟,左锦涛.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9

[3].宁其冲.论二战后美国对亚洲国家的粮食外交[D].曲阜师范大学.2014

[4].周懿.冷战与美国粮食外交[D].上海大学.2013

[5].张明学.战后初期日本的粮食危机和粮食外交[J].新西部(理论版).2012

[6].徐振伟.一战后美国对中东欧的粮食外交[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7].刘宇,查道炯.粮食外交的中国认知(1979—2009)[J].国际政治研究.2010

[8].李志芳.探析二战后美国粮食外交的演变[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

[9].谢华.冷战时期美国粮食外交的历史演变(1954——1969)[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

[10].徐振伟.美国的粮食外交与库恩·贝拉政权[J].安徽史学.2008

标签:;  ;  ;  ;  ;  ;  ;  ;  ;  ;  

粮食外交论文-李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