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探讨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探讨

林锟(广东省潮州医院骨科广东潮州521000)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8-0187-02

【摘要】目的探讨在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病患治疗中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股骨颈骨折病患中随机抽取37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病患,为18例2010年1月—7月入院的病患使用内固定疗法(固定组),为19例2010年7月—2012年1月入院的病患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疗法(置换组),比较恢复达标率及术中情况(失血量、各方面用时)。结果置换组与固定组比较手术用时更长,失血量更多,但其活动用时更短,各指标差异性均符合P<0.05;置换组达标率为84.2%(16/19),固定组达标率为55.6%(10/18),置换组与固定组比较达标率更高,差异性符合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的老年病患治疗中选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可提高关节恢复效果,简短恢复时间。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老年病患

以往临床很难在股骨颈骨折老年病患的手术治疗中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因为保守疗法和内固定疗法均会给病患带来较大创伤,治疗预后不佳,存在高并发症风险,易出现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症状[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已将人工关节技术运用到手术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得到快速发展。该疗法给病患带来更小,可控制在10cm以内,因此更利于关节恢复。本文将比较2010年1月—2012年1月为股骨颈骨折老年病实施的内固定疗法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小切口疗法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在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股骨颈骨折病患中随机抽取37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病患,Garden分型:45.9%为Ⅳ型,54.1%为Ⅲ型,骨折与治疗间隔均值为(6.4±1.7)天。18例2010年1月—7月入院的病患为固定组,男女各9例,19例2010年7月—2012年1月入院的病患为置换组,10例男,9例女。置换组与固定组的资料差异性不符合P<0.05,为效果可比组。

1.2方法术前给予病患各项常规检查,确定各项指标值,控制相关疾病病情;术后实施抗感染措施,并预防静脉栓塞,及早给予患处恢复锻炼。固定组使用内固定疗法,选用X线技术配合治疗,病患躺于牵引床上,选择平卧位,闭合复位,固定使用空心螺钉(3根)。置换组使用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疗法,术前行硬膜外麻醉,病患选择侧卧位,术中使用后外侧入路,切口控制在10cm以内,并将骨水泥型假体应用于术中。比较恢复达标率及术中情况(失血量、各方面用时)。

1.3数据处理处理软件为SPSS(版本:l5.0)软件,卡方检验达标率(%),t检验术中情况(x-±S)。

2结果

2.1置换组达标率为84.2%(16/19),固定组达标率为55.6%(10/18),置换组与固定组比较达标率更高,差异性符合P<0.05(卡方检验值为6.5)。

2.2置换组与固定组比较手术用时更长,失血量更多,但其活动用时更短,各指标差异性均符合P<0.05,见表1。

表1术中情况对比

3讨论

目前,临床已很少应用保守疗法和内固定疗法治疗股骨颈骨折老年病患,而是更多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疗法,以减小手术创伤,提高预后。近几年我国在此方面又有了更大的改善,在原本的术式中融入了小切口技术。对小切口的要求是术中切口必须在10cm以下,可采用的入路方式较多,有双侧入路、后侧入路等。与其他治疗术式对比,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术式具有更多优势,该术式可减少对组织、肌肉的损伤[2],降低疼痛程度,减轻病患生理负担,最重要的是可以降低术中对肌肉功能的影响[3],简短病患卧床时间,有助于进行早期活动,加快康复,病患可尽早的恢复生活状态。同时为后期的功能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利于预后。本文中虽然置换组与固定组比较,手术用时更长,失血量更多,但是其活动用时更短(3.1±1.4)天,且达标率为84.2%(16/19),远比固定组(55.6%)高,证明全髋关节置换小切口术式可作为首选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曾国鉴,李明雪.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的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27(3):167-168.

[2]杨礼庆,付勤,原泉,等.小切口微刨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比较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3(8):583-585.

[3]张先龙,何耀华,李晓蓉,等.小切口微刨全髋置换术初步报告[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9,24(2):l18-119.

标签:;  ;  ;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