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冲积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江口,冲积岛,植物群落演替,环境因子
冲积岛论文文献综述
宋国元,赵敏,曹同[1](2008)在《长江口冲积岛植物群落演替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江口冲积岛(崇明、横沙、长兴、九段沙)发育至今,生物、非生物环境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成岛年龄、高程、土壤种类、土壤养分、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等影响着冲积岛植物群落的形成、定居与演替。在多年野外调查基础上,以时间跨度,运用等差序列排序,阐述了冲积岛植物群落的植物多样性,记录并预测了历年冲积岛植物数量,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二维排序方法,对冲积岛多种生境下植物群落的演替现状和所适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运用植物样方调查数据,对个别群落间的竞争作了生产量、生境等分析,为研究长江口冲积岛生态系统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08年01期)
胡红兵,胡光道,程和琴[2](2007)在《长江口冲积岛浅滩演变的可视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剧烈开发背景下长江口浅滩的演变特征,运用GIS技术建立1879年以来长江口地区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再现百余年来长江口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的演变过程,并计算浅滩的面积、体积、冲淤量和冲淤厚度。结果表明:百余年来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总体上呈淤涨趋势,并沿东南方向向海推进;长江流域中上游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河口地区重大工程对浅滩演变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胡红兵[3](2005)在《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口浅滩地处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界面,在全球环境变化影响日益明显,流域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对河口浅滩未来的演变趋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长江口区叁大冲积岛(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长江河口的演变规律,对长江口航道维护整治和港口规划、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本文对收集到的长江口地区1879年以来多幅历史海图,应用GIS进行数字化,建立了长时间序列长江口地区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泥沙运动力学、数理统计方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建立浅滩年代际演变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今后数十年长江河口浅滩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 (1) 1879~2000年间,浅滩总面积、总体积增加,总体上呈淤涨趋势:0m、-2m、-5m面积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73 km~2/a、1.82 km~2/a、2.31 km~2/a;-5~-2m、-2~0m、-5~0m体积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062亿m~3、0.033亿m~3、0.095亿m~3;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共淤积了19.48亿t,约占大通泥沙通量的3.72%,年均淤厚0.83 cm。 (2) 浅滩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冲淤态势,淤积主要发生在长兴岛西北部、横沙东滩和九段沙,冲刷主要发生在长兴岛南北岸和横沙浅滩。长兴岛和横沙岛南岸受东南向波浪侵蚀和涨潮流北偏水流强劲冲刷呈坍江态势,并不断地向西北方向后退,1861~1958年间整个横沙岛向西北方向迁移了约10 km。受岛屿向西北迁移的影响,1879~2000年间长兴岛浅滩向西北淤涨了9.7 km,横沙东滩西头随着陆地向西北方向后退,东头向东南推移,横沙浅滩东头沿东南方向向海推移。九段沙位于落潮流的顶冲点,逐年向海淤涨。 (3) 利用灰色数列模型预测未来25年和50年内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的演变趋势,浅滩-5m等深线面积和0~-5m体积呈增长趋势,在总体上仍处于淤涨状态,但淤涨的速率较1958~1995年间明显减小。 (4) 虽然浅滩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但人类活动对浅滩演变的影响越来越强烈。(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5-05-01)
胡红兵,程和琴,胡方西,胡辉[4](2004)在《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IS对 1879~ 2 0 0 0年 7幅长江口地区海图数字化 ,建立各时期长江口水下数字高程模型 (DEM) ,在此基础上 ,对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的面积、体积、冲淤量、冲淤厚度和等深线水平推移速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 :近 15 0年来 ,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总体上呈淤涨趋势 ,并沿东南方向向海推展。 1879~ 2 0 0 0年间共淤积泥沙 19 4 8亿t,平均每年淤积 0 16 1亿t,约占大通泥沙通量的3 72 % ,年均淤厚 0 83cm。不同时期淤积速率不一样 ,有的时期甚至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各个浅滩的冲淤状态不尽相同 ,长兴岛浅滩和横沙浅滩呈冲刷状态 ,横沙东滩和九段沙呈淤积状态。浅滩的自然演变是长江河口发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受长江流域来沙量的制约。随着流域开发强度日益增大和河口工程日益增多 ,人类活动对冲积岛浅滩的影响越来越强烈 ,浅滩的自然演变过程甚至会发生改变。(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04年06期)
杨世伦,姚炎明,贺松林[5](1999)在《长江口冲积岛岸滩剖面形态和冲淤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海岸带和海岛两次调查的实测资料和水下地形图,用动力地貌学方法对长江口叁岛岸滩剖面的形态和冲淤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汊河口冲积岛岸滩有“江岸型”、“洲头型”和“潮滩(tidalbeach)型”叁种基本类型;河槽变迁导致“江岸型”岸滩发生数年周期的变化,岸滩的季节性变化受风、海面、潮差和含沙量等多种因子影响,台风和寒潮则引起周期更短的“风暴旋回”,受植被保护的沼泽滩面的冲淤过程与光滩截然不同。(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1999年06期)
李道春[6](1996)在《中国最年轻的冲积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最年轻的冲积岛李道春据新闻媒体报道,上海浦东近海岸海面已经崛起了九团沙和铜沙两个岛屿,面积总共约262km2,相当于半个浦东新区的面积。九团沙和铜沙两岛位于浦东江镇、施湾海岸线以东10km处(参见示意图)。九团沙长约19km,宽约10km;铜沙在...(本文来源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期刊1996年04期)
冲积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剧烈开发背景下长江口浅滩的演变特征,运用GIS技术建立1879年以来长江口地区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再现百余年来长江口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的演变过程,并计算浅滩的面积、体积、冲淤量和冲淤厚度。结果表明:百余年来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浅滩总体上呈淤涨趋势,并沿东南方向向海推进;长江流域中上游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河口地区重大工程对浅滩演变的影响越来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冲积岛论文参考文献
[1].宋国元,赵敏,曹同.长江口冲积岛植物群落演替现状[J].植物研究.2008
[2].胡红兵,胡光道,程和琴.长江口冲积岛浅滩演变的可视化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
[3].胡红兵.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胡红兵,程和琴,胡方西,胡辉.长江口第二、叁代冲积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J].泥沙研究.2004
[5].杨世伦,姚炎明,贺松林.长江口冲积岛岸滩剖面形态和冲淤规律[J].海洋与湖沼.1999
[6].李道春.中国最年轻的冲积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