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兔出血症论文-杨龙圣

幼兔出血症论文-杨龙圣

导读:本文包含了幼兔出血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幼兔出血症,流行病学,免疫程序,中药佐剂

幼兔出血症论文文献综述

杨龙圣[1](2008)在《幼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失败原因及防制措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兔出血症是家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以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为特点,并主要感染3月龄以上成年兔,曾给养兔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几年以前,通过疫苗注射可较好地控制本病。但是近年来,3月龄以下、甚至2月龄以下幼兔时有发病,给该病的防控提出了新问题。究竟是抗原变异的原因还是免疫程序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对华东叁省RHD的病原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叁个分离毒株的基因序列、致病性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幼兔出血症的免疫程序,并探讨了中药佐剂对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和作用机理。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寻找理想的免疫程序和疫苗佐剂,为幼兔出血症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具体内容为以下五个部分:试验Ⅰ、华东叁省RHD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为了弄清兔出血症病毒的流行规律,从2005年到2007年对山东、江苏、安徽叁个养兔大省的家兔的带毒情况进行了调查。首先建立了RHDV RT-PCR检测方法,按照GenBank上公布的RHD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以RHDV发病兔的新鲜兔肝为材料,提取总RNA,进行cDNA的合成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扩增出与预期的269bp大小一致的片段,该产物序列与公布的RHDV基因序列有95.8%~98.5%的同源性。然后对RT-PCR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RHDV的脏器分布进行试验。结果表明,RT-PCR方法的敏感性是HA的1×10~4倍,对RHD发病死亡兔,能从除粪便以外的各种脏器中检测到病毒。运用建立的RT-PCR方法对采集的不同日龄段的兔鼻拭样品和出入境兔肉产品进行检测,同时选择数个分离毒株进行测序和序列比较。结果,400份出入境兔肉产品中没有发现阳性样品,512份鼻拭子中有48份阳性样品,表明兔出血症病毒在华东叁省广泛存在,不同日龄段兔之间的带毒率存在显着性差异;而不同年份、不同省份兔之间带毒率差异不显着;序列比较结果发现叁株不同序列,其与Genbank上已公布序列的同源性为93.7%~99.6%。试验Ⅱ、幼兔RHDV叁个分离株的基因序列、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比较为了研究幼兔RHDV与疫苗株RHDV的区别,应用RT-PCR技术对幼兔RHDV的3个分离株(HN、SH、DY株)和疫苗对照FY株进行RT-PCR扩增,同时进行VP60序列测定、序列比对和蛋白质同源性分析;用4个毒株对兔只进行攻毒,记录死亡时间和死亡率,比较致病性差异;用4个毒株制成疫苗,免疫家兔,比较其免疫原性。结果,3个分离株的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5.2%~97.4%,氨基酸同源性为95.8%~99.3%;4个毒株的致死率、致病病程和病毒血凝性没有显着性差异;4个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为同一血清型,各个疫苗均可以抵抗其它毒株的攻击,表明幼兔RHDV的3个分离株与疫苗株之间的免疫原性无显着差异。试验Ⅲ、免疫日龄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抗体水平产生的影响试验1通过攻毒实验比较了新西兰家兔0、1、2、3和4log2 5种抗体水平对的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抗体效价高于3 log2时可产生100%的保护,2 log2的保护率仅为50%。试验2测定了30、35、40、45、50、55和60日龄非免疫兔的母源抗体效价和用RHD组织灭活苗免疫后8周内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母源抗体与日龄呈负相关,在30日龄时最高,可以产生有效的保护,在40日龄后已无保护作用;免疫日龄与抗体峰值和有效保护时间呈正相关,30日龄免疫,抗体效价不但不升、反而显着下降,无保护作用;35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低,有效保护时间仅为2周;大于40日龄免疫,抗体峰值较高,有效保护时间延长。试验Ⅳ、幼兔出血症免疫程序的研究试验1选择35、40、45叁种日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个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mL、2mL、3mL、4m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mL、3 mL、4 mL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着大于同日龄的1 mL剂量组;35日龄兔的2 mL、3 mL、4 m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着高于1 mL剂量组。35日龄一次性注射疫苗2mL,其抗体效价在多数时间点显着高于二次注射1mL疫苗的抗体效价。试验2比较两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1次性免疫2mL组的抗体水平在大多数时间点显着高于两次免疫1mL组。以上结果提示35日龄免疫、注射剂量2 mL为最佳免疫程序。试验Ⅴ、中药佐剂对RHD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为了增强兔出血症疫苗的免疫效果,选择4中药成分(黄芪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黄酮,人参皂甙)组成2个复方,分别与兔出血症疫苗混合后免疫幼兔,以铝胶苗和无佐剂苗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7、14、21、28、35、49天采血,用微量血凝法测定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用MTT法测定外周血T、B淋巴细胞转化的动态变化;于免疫后63天测定免疫器官指数并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复方1在部分时间点能显着提高血清抗体效价,复方2在多数时间点能显着提高血清抗体效价;两个复方在第7天显着促进T淋巴细胞转化,在第7~21天显着促进B淋巴细胞转化;两个复方显着增大圆小囊、肠淋巴结器官指数,提高保护率。试验Ⅵ、中药佐剂对淋巴细胞的转化及其IFN-γ、IL-10 mRNA表达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证实两个中药成分复方佐剂的免疫增强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比较了两个复方对培养的兔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运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比较了两个复方对兔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IL-10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中药成分复方在一定的浓度下可以显着促进淋巴细胞增殖,提高IFN-γ、IL-10 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两个中药佐剂增强免疫的机理之一。(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杨龙圣,薛家宾,王芳,徐为中,胡元亮[2](2007)在《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5、40、45叁种日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个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ml、2ml、3ml、4m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ml、3ml、4ml 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着大于同日龄的1ml 剂量组;35日龄兔的2ml、3ml、 4m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着高于1 ml 剂量组。提示35日龄兔注射剂量2ml 为最佳免疫程序。(本文来源于《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期刊2007-09-01)

杨龙圣,薛家宾,徐为中,王芳,胡元亮[3](2006)在《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35、40和45日龄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种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 m l、2 m l、3 m l、4 m 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每周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 m l、3 m l、4 m l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着大于同日龄的1 m l剂量组;35日龄兔的2 m l、3 m l、4 m 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着高于1 m l剂量组。提示35日龄兔注射剂量2 m l为最佳免疫程序。(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06年04期)

田浪[4](2005)在《一株幼兔出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临床兔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兔出血症病毒,HA试验测得该毒株血凝价为1∶640,琼脂扩散试验可见分离株与RHDV高免血清形成清晰的沉淀线,电镜观察可见30 nm左右的病毒粒子。(本文来源于《贵州畜牧兽医》期刊2005年06期)

黄吉风,徐福南[5](1997)在《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感染幼兔的病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兔出血症病毒(RHDV)分别感染5,15和25日龄家兔,接种后72h扑杀,对其肝、脾、肺、肾、胸腺、骨髓等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幼兔感染RHDV与成年兔病毒性出血症不同,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的增生和肝、肾等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RHDV对一月龄以内幼兔亦具有感染性,并对其肝、肾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病理损伤。病理损伤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郭明章,董亚芳,玉启明,薛家宾[6](1996)在《幼兔血清中兔出血症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病毒人工感染幼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兔血清中兔出血症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病毒人工感染幼兔的研究郭明章,董亚芳,玉启明,薛家宾(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南京,210014)兔出血症是家兔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发病突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发病率和致死率极高,故危害很大。多年来疫苗免疫接种...(本文来源于《中国兽药杂志》期刊1996年02期)

张名堂,令孤俊发,李玉香[7](1994)在《幼兔感染兔出血症与日龄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养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幼兔成活率低。山西省幼兔平均成活为5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兔出血症感染。据报道,此病以3月龄以上的青年兔,特别是成年兔易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幼兔的感染死亡率也相当高,与日龄呈正相关,r=0.9698,p<0.01,相关关系极显着,感染此病的最小年令为出生后60日左右。在养兔生产中,该病一旦发生,即然立即进行兔出血症疫苗的防疫注射,仍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同日龄兔的严重死亡。因此,减少或杜绝本病的发生,关键是做好防疫工作。科学的防疫时间,对幼兔来说,最好是做到与仔兔的断奶同步。(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01期)

莫豪虎,韦继辉[8](1993)在《幼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1993年3月桂林市电厂李某,从桂林地区荔蒲县城农贸市场购回45日龄哈白兔15只,30日龄青紫蓝兔7只进行混养,于4月10日开始发病,死亡哈白兔12只;死亡青紫兰兔3只,致死总死亡率为68.2%(15/22)。诊断为幼兔病毒性出血症。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广西畜牧兽医》期刊1993年04期)

幼兔出血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35、40、45叁种日龄新西兰家兔各30只,每个日龄兔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4个试验组分别注射4种剂量(1ml、2ml、3ml、4ml)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分别于免疫前及免疫后1~7周内采血测定血清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各日龄兔的2ml、3ml、4ml 剂量组的抗体上升速度和有效抗体维持时间均显着大于同日龄的1ml 剂量组;35日龄兔的2ml、3ml、 4ml剂量组的抗体峰值显着高于1 ml 剂量组。提示35日龄兔注射剂量2ml 为最佳免疫程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兔出血症论文参考文献

[1].杨龙圣.幼兔病毒性出血症免疫失败原因及防制措施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杨龙圣,薛家宾,王芳,徐为中,胡元亮.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C].2007中国兔文化节“康大杯”兔业优秀科技论文、科普作品集.2007

[3].杨龙圣,薛家宾,徐为中,王芳,胡元亮.病毒性出血症疫苗免疫剂量对幼兔血清抗体效价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6

[4].田浪.一株幼兔出血症病毒的分离鉴定[J].贵州畜牧兽医.2005

[5].黄吉风,徐福南.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感染幼兔的病理学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

[6].郭明章,董亚芳,玉启明,薛家宾.幼兔血清中兔出血症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病毒人工感染幼兔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1996

[7].张名堂,令孤俊发,李玉香.幼兔感染兔出血症与日龄关系的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

[8].莫豪虎,韦继辉.幼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J].广西畜牧兽医.1993

标签:;  ;  ;  ;  

幼兔出血症论文-杨龙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