粲花斋五种曲论文-于文静,吴昌林

粲花斋五种曲论文-于文静,吴昌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粲花斋五种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炳,《粲花斋五种曲》,情学思想,才子佳人剧

粲花斋五种曲论文文献综述

于文静,吴昌林[1](2018)在《有情则伊人万里,可凭梦寐以符招——从《粲花斋五种曲》看吴炳的情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是晚明时期着名的戏曲家,其传世的五部才子佳人剧文思卓绝,才情挥洒,共称为《粲花斋五种曲》。作为汤显祖的崇拜者和继承者,他的剧作牢牢围绕着"至情"主题,强烈歌咏真情,在汤氏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情学内涵。吴炳以"才"作为其情学思想的表达载体,确立了"因才致情,凭才而恋"的情恋模式。同时,他笔下所写之情也具有情理妥协、舂容大雅、趋近政治叁方面的显着特征。(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徐瑞[2](2016)在《晚明剧作家吴炳《粲花斋五种曲》创作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晚明戏剧家中,吴炳的戏剧观念颇有特点。其《粲花斋五种曲》在作品意蕴上继承了汤显祖的主情思想,同时融入了他对晚明社会诸多弊端的深沉忧虑。在艺术形式上,他追求能够适合舞台搬演的"场上之曲",从结构、关目、语言、说白、音乐等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同期风格相近的作家相比,吴炳的剧作显得更为精致。他对清代万树的戏剧创作和李渔戏剧理论的构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12期)

王艺陶[3](2013)在《吴炳《粲花斋五种曲》创作技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是晚明着名的剧作家,他的剧作篇幅不长,结构紧凑。其戏剧技巧一直备受推崇。吴炳的《粲花斋五种曲》在安排人物的行动时使其紧紧围绕主题展开,大大减少了赘笔;在场面转换上,充分地运用了明场和暗场,将笔墨集中在主要人物和情节上;吴炳还十分注意伏笔和照应在剧作中的作用,使作品首尾连贯,结构严谨。(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3年01期)

刘佳莹[4](2010)在《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考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是晚明着名的临川派传奇作家。他一生为官直至内阁学士,先后辅佐明室七位君主。吴炳的生平和作品在文学研究中历来有不少存疑。学术界研究多着重于他的死节和单本剧作。本文在充分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晚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对于吴炳的生平进行梳理,对其死节考述各方见解。对《粲花斋五种曲》进行系统的审视研读,对其曲学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予以客观分析论证。从而对吴炳在晚明戏曲史上的地位做出公正的评价。本文拟分为五章,引言部分整理前人研究吴炳的成果,以及目前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论述晚明时代下戏曲创作的社会环境,以及吴炳其人经历了科举被诬、官职更替、官场纠纷、辞官创作几个重要阶段,梳理总结前人关于吴炳死节问题的研究成果;第二章探索《粲花斋五种曲》本事溯源,“小青题材”的演进和赋予其新的内涵,《画中人》叙事模式和文本结构的再创造,《绿牡丹》着者的考证和蕴含的社会理想;第叁章重点研究吴炳的戏曲观,以及他对汤显祖“情至观”的效仿,对吴江派技巧的吸收学习,在“情学观”指导下的艺术创作。第四章着重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吴炳塑造了众多性格各异,形象鲜明的人物。第五章主要是分析吴炳传奇的艺术特色,结合布局技巧、曲词艺术等方面。结语部分对吴炳及其创作戏曲的地位进行评价。吴炳的剧作为晚明传奇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陈淑娥[5](2010)在《吴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吴炳及其戏曲作品《粲花斋五种曲》为研究对象。吴炳的作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前人对于吴炳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研究。研究吴炳及其作品,不仅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吴炳,还有益于深入了解明代传奇的发展状况,从而更好地研究明代中后期文学思潮的流变过程,了解明传奇的繁荣和发展。正文共分为叁章:第一章较全面地介绍吴炳的生平、创作及其“情学”思想。生在明朝末年的吴炳命运多舛,一生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以二十四岁为分界线。二十四岁之前是求学成家之时(1595-1619),二十五岁至五十四岁是艰难为官阶段(1620-1648)。关于他晚年的死节问题,人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投降说,一种是忠节说。根据各种材料记载,大部分人认为吴炳是个忠君爱国的有志之士。另外,吴炳提出了“情邮说”,在艺术上主张继承汤显祖的“至情论”,以汤显祖为师。同时他还赞同沈璟在韵律方面的主张,他的戏要求通俗协律。在集两家之长的基础上,吴炳的剧作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第二章介绍文本《粲花斋五种曲》的“情学”思想价值,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入手,分别分析了其中才情兼备的才女形象和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这是吴炳“情邮”理论主张的具体表现。敢于追求爱情的才女——车静芳、沈婉娥,“怀才不遇”的女词人——乔小青,藐视权贵的侠气丫环——贾紫萧,这些女子在吴炳的笔下都活了起来,她们身上突出了“才”和“情”的特点,体现了明代末期要求个性解放与婚姻自主的时代特征,但是又各具特色。女性是这样,男性亦如是。情真如痴的男性形象身上倾注着吴炳无限的“情”,同样是情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却完全不同,一个是“痴”,一个是“狂”,但无一不是吴炳诉说真情的载体。这五部剧作通过男女形象都渗透了吴炳对真情的热情讴歌和赞扬,“真情”是构成其情学思想的基本内核,也是其思想精华所在。第叁章重点论述《粲花斋五种曲》的创作艺术特色,吴炳别出心裁的构思艺术让人印象深刻。细密谨严的文思,精致巧妙的结构,推陈出新的场面,都让人感受到吴炳创作时的别出心裁。雅俗共赏的曲辞,惟妙惟肖的情态,幽默诙谐的宾白,这些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让吴炳的作品更有魅力。而独具匠心的喜剧艺术更能体现吴炳高超的创作艺术。(本文来源于《漳州师范学院》期刊2010-01-01)

葛百睿[6](2008)在《吴炳《粲花斋五种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是晚明剧坛上着名的戏曲家,他创作的《粲花斋五种曲》不仅传承并发扬了汤显祖的“至情”说,而且文辞优美、依腔协律,历来被公认为是“双美派”的代表作家,对清初的戏曲创作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虽然吴炳的戏曲创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到目前为止,吴炳和他的《粲花斋五种曲》仍未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并不丰硕。本文试图对吴炳及其《粲花斋五种曲》进行深一步的研究与探讨。绪论略述本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通过对现存的有关吴炳生平的资料加以整合,对吴炳的生平及晚节问题做一详细梳理。第二章论述吴炳的“情学观”。《粲花斋五种曲》的思想成就主要集中于吴炳的“情学观”,本章拟将深入解读《粲花斋五种曲》中所蕴含的“情”之思想,并将之与同时期的“临川派”剧作家进行横向比较,力求挖掘吴炳“情学观”的独特内涵与价值,同时分析吴炳“情学观”特性的成因。第叁章结合戏曲理论发展的历史,以王骥德戏曲理论-吴炳的创作实践-李渔的戏曲理论与创作为线索,探讨吴炳以“剧”观念为主导的艺术特色。(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8-05-18)

李跃中[7](2007)在《《粲花五种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是活跃在晚明剧坛的一位重要的作家,他在戏曲创作中能博取众家之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品是《粲花斋五种曲》,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内容上也反映了许多现实的社会问题。本文在研究《粲花斋五种曲》时,把它放在晚明思想解放、传奇创作大繁荣的背景下,加以论述。第一章“《粲花斋五种曲》研究综述”主要是对不同时代出现的关于《粲花斋五种曲》的研究性评价进行梳理。第二章“《粲花斋五种曲》本事考辩”主要是有针对性的选取叁部作品,《疗妒羹》、《画中人》和《绿牡丹》。就目前而言,这叁部作品的许多问题如“本事”、“命意”等都未能形成定论。本章通过对它们的本事进行考辩,对争论的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第叁章“《粲花斋五种曲》文本研究”首先是对吴炳的“情邮说”进行解读,然后结合“情邮说”进入到作品文本的分析,说明作品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其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纠正以往存在的对作品一些认识上的误差。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力图使对吴炳及其作品有新的更为客观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07-05-01)

武文玉[8](2003)在《明月长留照短缨——议《粲花斋五种》喜剧风格》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是中国明代戏曲史上继汤显祖之后的一个最重要的戏剧家,他一生写了五个传奇剧本,用喜剧形式发扬汤显祖的至情说,并进一步提出了婚姻自主的民主思想。同时,他还通过喜剧的嬉笑怒骂来歌颂人间侠义精神,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败。吴炳生于宜兴一个官僚家庭,他生长的时代正式中国戏剧的繁荣时期,而且江南一带传奇格外流行。受家庭环境影响,吴炳从小就热爱戏剧,尤其醉心于汤显祖《牡丹亭》所表现的那种饱含着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至情。(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03年02期)

车泫定[9](1999)在《吴炳《粲花斋五种》剧人物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吴炳(1595-1648年),字可先,号石渠,室号家花斋,在明末清初的剧坛上,是一位具有特色的作家。着有《粲花斋五种》。他的作品继承了汤显祖文辞纤丽的风格,并揉入了和谐的音律,在思想内容上突出地表达了“主情说”,在技巧风格上巧妙地组织了戏曲的排场,结构紧(本文来源于《中国典籍与文化》期刊1999年01期)

粲花斋五种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晚明戏剧家中,吴炳的戏剧观念颇有特点。其《粲花斋五种曲》在作品意蕴上继承了汤显祖的主情思想,同时融入了他对晚明社会诸多弊端的深沉忧虑。在艺术形式上,他追求能够适合舞台搬演的"场上之曲",从结构、关目、语言、说白、音乐等方面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同期风格相近的作家相比,吴炳的剧作显得更为精致。他对清代万树的戏剧创作和李渔戏剧理论的构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粲花斋五种曲论文参考文献

[1].于文静,吴昌林.有情则伊人万里,可凭梦寐以符招——从《粲花斋五种曲》看吴炳的情学思想[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2].徐瑞.晚明剧作家吴炳《粲花斋五种曲》创作述略[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3].王艺陶.吴炳《粲花斋五种曲》创作技巧初探[J].戏曲艺术.2013

[4].刘佳莹.吴炳《粲花斋五种曲》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0

[5].陈淑娥.吴炳与《粲花斋五种曲》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0

[6].葛百睿.吴炳《粲花斋五种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7].李跃中.《粲花五种曲》研究[D].扬州大学.2007

[8].武文玉.明月长留照短缨——议《粲花斋五种》喜剧风格[J].戏剧之家.2003

[9].车泫定.吴炳《粲花斋五种》剧人物试析[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

标签:;  ;  ;  ;  

粲花斋五种曲论文-于文静,吴昌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