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达性指标论文-徐越

可达性指标论文-徐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达性指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园,可达性,分类标准

可达性指标论文文献综述

徐越[1](2018)在《基于可达性指标的无锡中心城区公园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调查问卷为依据,对无锡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进行评价分类,分别从步行、私人汽车、公交车叁种交通方式的角度,对公园进行分级,进而将公园分为叁类,体现城市公园吸引游客能力的整体情况。(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12期)

朱玮,简单,张乔扬[2](2018)在《融合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构建及在上海市公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越来越重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且愈加关注自行车的出行品质。文章在传统的时空可达性概念基础上,提出融合自行车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为实证案例,从可达性的供需视角(即公园角度和交叉口视角出发)分析公园的15分钟和30分钟骑行质量可达性,并与传统可达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周边地区的骑行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在供给视角还是需求视角,公园的骑行质量可达性均与传统可达性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8年02期)

吕铃,彭雅丽,曾欣怡,杨雨鑫,黄明和[3](2018)在《公共自行车复杂网络可达性指标潜力评价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数据,提出了复杂网络可达性指标潜力评价模型,从整体复杂网络拓扑特征分析,到进行交通功能分区的可达性指标潜力评价分析,进而筛选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并能为公共自行车系统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整体拓扑分析显示公共自行车的用户需求模式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其网点分布仍然有小部分关键节点可进一步优化。依据其中短距离出行需求和在长距离中的公共交通衔接功能划分的网络,其可达性指标潜力评价能筛选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并能进一步将关键节点的实际流量与潜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对关键节点更准确的优化建议。实际数据分析显示,基于分区的可达性指标潜力评价模型能为公共自行车更好地发挥其在公共交通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优化依据。(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褚艳玲,杨忠振,冯茹梅[4](2017)在《基于可达性指标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网络可达性和利用率最大为目标,建立货机班次分配与货物运输路径选择的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针对我国基于审批方式为各航线分配航班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货机班次优化航空货运网络布局.以20个机场组成的航空货运网络为例,设计NSGAII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间的航段将获得1/4的货机班次,他们是航空货运的枢纽机场;当决策者偏好网络可达性时,更多货机班次将被分配到大型机场间的航段上,当决策者偏好网络利用率时,货机班次在航段上的分配较均匀;随着货机班次在航段上由集中趋向分散,网络可达性降低而利用率提高;减少货机班次会降低网络可达性,增加货机班次会降低网络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17年05期)

吴巍,刘金燕[5](2015)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城市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充分发挥绿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解决好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功能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问题。现行的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项指标为主,这种方法没有将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空间格局凸显出来,因此,不够全面,引发了经济、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5年02期)

葛长飞[6](2012)在《交通网络的动态可达性指标分析与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运输决策者的角度提出了动态可达性指标,衡量交通网络中车辆和居民出行的便捷性,首先给出交通网络动态可达性指标定义,并分析指标的性质和设计指标算法,最后用盐城市实际局部交通网络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12期)

时晓伟,宋永发[7](2011)在《基于可达性指标的轨道交通外部性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显着正外部效益,研究由此带来的价值,将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与融资模式。以大连市为例,基于可达性指标,建立特征价格模型,计算轨道交通外部性价值。模型结果得出城市轨道交通可达性指标提高,将使其正外部性效益增强,且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极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价值。(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与经济》期刊2011年06期)

杨超,何树林[8](2010)在《用于交通需求组合模型的可达性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中国许多高人口密度的城市,以可达性为导向的交通规划方法尤为重要.然而,已有的可达性指标只考虑了空间阻隔的影响,忽略了交通运行中出行者的选择行为对可达性的作用.此外,在交通规划中使用交通需求组合模型,其选择行为是基于随机效用理论,从而克服了四步模型存在的选择行为和结果不一致的问题.基于同样的随机效用理论,提出了可达性指标.该指标与交通需求组合模型能有效结合,并反映出行者在不同选择层次上的行为(出行选择、目的地选择、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通过简单的算例,分析了所提出的可达性指标的性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李博,宋云,俞孔坚[9](2008)在《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和建设的特点,应用GIS提出一种易操作和可验证的绿地可达性指标定量评价模式。该模式综合考虑了绿地规模、人口分布和交通成本因素,比较客观准确地建立了阻力模型,有可以度量实测的指标结果。经过方法比较和案例验证,这种模式的评价结果更适合作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的可达性指标。(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赵淑芝,匡星,张树山,姜波[10](2005)在《基于TransCAD的城市公交网络可达性指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城市公共交通进行可达性分析,可以反映城市间不同区域通过公交线网的交通便捷程度.本文通过对乘客出行心理、行为的假设和公交线路、道路可达范围的界定,给出了一种简易的公共交通网络可达性指标计算公式,并基于Trans CAD软件给出了指标计算方法步骤.最后,通过对长春市中心区的公交可达性进行了实证验算,得到了可信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期刊2005年02期)

可达性指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的规划实践越来越重视自行车的出行环境,且愈加关注自行车的出行品质。文章在传统的时空可达性概念基础上,提出融合自行车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园为实证案例,从可达性的供需视角(即公园角度和交叉口视角出发)分析公园的15分钟和30分钟骑行质量可达性,并与传统可达性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上海中心城区公园周边地区的骑行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无论在供给视角还是需求视角,公园的骑行质量可达性均与传统可达性存在显着差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达性指标论文参考文献

[1].徐越.基于可达性指标的无锡中心城区公园分类研究[J].山西建筑.2018

[2].朱玮,简单,张乔扬.融合出行质量的骑行可达性——指标构建及在上海市公园中的应用[J].规划师.2018

[3].吕铃,彭雅丽,曾欣怡,杨雨鑫,黄明和.公共自行车复杂网络可达性指标潜力评价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8

[4].褚艳玲,杨忠振,冯茹梅.基于可达性指标的航空货运网络布局优化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7

[5].吴巍,刘金燕.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现代园艺.2015

[6].葛长飞.交通网络的动态可达性指标分析与计算[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

[7].时晓伟,宋永发.基于可达性指标的轨道交通外部性价值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

[8].杨超,何树林.用于交通需求组合模型的可达性指标[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

[9].李博,宋云,俞孔坚.城市公园绿地规划中的可达性指标评价方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赵淑芝,匡星,张树山,姜波.基于TransCAD的城市公交网络可达性指标及其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

标签:;  ;  ;  

可达性指标论文-徐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